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号
一
二
(一)
(二)
(三)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磐石(pán) 含蓄(xù) 白皙(xī) 群蚁排衙(yá)
B.荒缪(miù)筹划(chóu)赫然(hè)兀兀穷年(wù)
C.彷徨(pánɡ)暑名(shǔ)鞠躬(jū)迥乎不同(jiǒnɡ)
D.涉猎(shè)迭起(dié)澎湃(bài)妇儒皆知(rú)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
B.家喻户晓(了解) 呕心沥血(滴)
C.杂乱无章(条理) 迥乎不同(差得远)
D.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可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再度夺得澳网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他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还有别的一、二位朋友在后边。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5.仿写句子。
(3分)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拥有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D.《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7.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正确的选项为( )(3分)
①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②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③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④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⑤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A.①②③⑤④B.④⑤②③①C.④②③①⑤D.④⑤①②③
8.口语交际——根据下面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2分)
在“与母亲同行——向建党九十六周年献礼”的长跑活动中,一些同学常常是气喘吁吁,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半途退场,这也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的情绪和信心。
如果你是班长,面对这些半途退场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告他们坚持参加这项活动?
9.综合性学习(8分)
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
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3分)
材料一:
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
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7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
(2)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2分)
上联:
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
阅读
(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
(要求: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字数60字左右。
)(3分)
某同学的帖子:
读书可以养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
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
读书可以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孙权劝学(14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1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但当涉猎锐不可当B.大有所益开卷有益
C.见往事耳往事依依D.刮目相待刮骨疗毒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3.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2分)
14.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4分)
(二)温暖心窝的话语(15分)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
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
“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
”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
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
“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
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
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
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
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
“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5.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4分)
_
16.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
为什么?
(4分)
_
17.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
_
18.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4分)
_
(三)近代“问天”第一人(15分)
武茂昌
①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
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刻苦,聪明好学。
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归心似箭的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他憧憬着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
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
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气候变化的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
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
”1927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④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
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测候所,远至西藏拉萨,高至峨眉山、泰山的顶部,都开展了气象观测。
气象研究所自办或合办测候所28个,协助地方兴办测候所50多个,加上接管北洋军阀时期北京、青岛的观象台,形成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雏形。
1930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是被外国人垄断,这一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
1930年元旦,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并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报,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土和海域,独立自主预报天气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气象预报信息的广播业务,竺可桢可谓是中国“问天”第一人。
⑤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科技强国梦”的竺可桢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
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⑥1964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
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
“你的文章写得好啊!
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只管地。
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
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的承诺,他说到做到。
1970年后,80多岁高龄、身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
《物候学》是竺可桢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
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
有人评价此书“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纪元”。
⑧1973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情发展。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一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笔记录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
1974年2月7日凌晨,这位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溘然离世。
19.从全文来看,科学家竺可桢的爱国与报国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__
20.作者在记叙竺可桢的事迹时,采用了什么顺序?
请找出相关语言标志。
(4分)
_
21.第⑥段画线语句中引用毛泽东的话,有何作用?
(4分)
_
22.透过下面句子中的大量数据,你能看出竺可桢身上具有什么闪光点?
(3分)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一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_
三、写作(50分)
23.请以《我的偶像》为题目,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_略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号
一
二
(一)
(二)
(三)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 A )(2分)
A.磐石(pán) 含蓄(xù) 白皙(xī) 群蚁排衙(yá)
B.荒缪(miù)筹划(chóu)赫然(hè)兀兀穷年(wù)
C.彷徨(pánɡ)暑名(shǔ)鞠躬(jū)迥乎不同(jiǒnɡ)
D.涉猎(shè)迭起(dié)澎湃(bài)妇儒皆知(rú)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
B.家喻户晓(了解) 呕心沥血(滴)
C.杂乱无章(条理) 迥乎不同(差得远)
D.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可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再度夺得澳网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他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还有别的一、二位朋友在后边。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5.仿写句子。
(3分)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力量和财富。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D.《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7.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正确的选项为( B )(3分)
①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②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③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④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⑤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A.①②③⑤④B.④⑤②③①C.④②③①⑤D.④⑤①②③
8.口语交际——根据下面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2分)
在“与母亲同行——向建党九十六周年献礼”的长跑活动中,一些同学常常是气喘吁吁,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半途退场,这也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的情绪和信心。
如果你是班长,面对这些半途退场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告他们坚持参加这项活动?
示例:
某某同学,你能跑这么远已经很不错了,其实,我也感到吃力,可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这是对我们毅力的考验啊,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一起鼓劲儿,就能跑到终点,我们一起坚持好吗?
9.综合性学习(8分)
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
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3分)
材料一:
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
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7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
全民阅读的进展令人欣喜(或:
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但发展道路还很漫长(或:
但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结论合理即可) 。
(2)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2分)
上联:
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
阅读示例:
助推中国梦(或:
铸造正气魂……)(能与上联构成对偶,意思连贯即可)
(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
(要求: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字数60字左右。
)(3分)
某同学的帖子:
读书可以养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
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
读书可以益智。
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深刻。
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孙权劝学(14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
1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但当涉猎锐不可当B.大有所益开卷有益
C.见往事耳往事依依D.刮目相待刮骨疗毒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与有志的人分别几日,就要用新眼光看待。
13.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2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4.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4分)
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件事,我懂得了规劝人时态度要诚恳,还要善于举使他人信服的道理;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也给了我人生的启发,我现在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二)温暖心窝的话语(15分)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
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
“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
”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
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
“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
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
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
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
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
“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5.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4分)
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
16.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
为什么?
(4分)
_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17.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
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
(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
)
18.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4分)
_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的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三)近代“问天”第一人(15分)
武茂昌
①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
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刻苦,聪明好学。
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归心似箭的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他憧憬着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
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
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