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121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82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

1.杯子变热了

2.水变热了

3.谁热得快

4、它们会生热吗

5.温度计的秘密

6.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第二单元——春夏星空

7.春季星空

8.夏季星空

第三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9、认识光

10、玩镜子

11、潜望镜的秘密

12、彩虹的秘密

13、凸透镜

14、照相机和眼睛

第四单元——和谐的自然界

15、蚯蚓找家(新授课)

16、变色龙(新授课)

17、植物向哪里长(新授课)

18、生物与信息(新授课)

19、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新授课)

20、珍稀动植物(新授课)

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备课

21、白天与黑夜

22、昼夜与生物

23、四季更替

24、弯弯的月亮

25、登上月球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活与环境》、《太阳、地球和月亮》等五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2、用辩证的观点阐述动物和植物,环境相互依存的道理,促使学生经历中长期的科学探究过程。

3、让学生在认识群落、研究群落中获得科学认识,关注和研究周围环境中不利于群落和谐生存的生物个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善周围环境,培养用科学知识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册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活与环境》、《太阳、地球和月亮》等,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四、教学措施:

1、强调科学记录的整理和提炼。

2、评价活动要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特点。

3、科学探究要体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五、课时安排:

33课时

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热会以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播。

2、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

教学重点: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热会以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播。

教学难点:

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教学措施:

1、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制作和观察各种岩石标本。

3、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课时安排:

杯子变热了1课时

水变热了1课时

谁热的快1课时

它们会生热吗1课时

温度计的秘密1课时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课时

1.杯子变热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知道不同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了解什么是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

2.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乐于探究,逐步养成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秀科学品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的使用

教学重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难点: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试验。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塑料杯铁尺铝勺

教学过程描述:

一、观察思索杯子变热的原因,激起探索欲望,初步感知热的传递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不同材质的两个杯子,谁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两个杯子,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现在老师在你们的杯子里加入凉水,你们再摸一摸说一说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如果我们给杯子里倒满热水,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猜想)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试一试。

操作:

往杯子里倒水(每组安排能力强的孩子倒水,教师要提醒学生小心烫伤)。

每人都摸一摸。

教师要提醒学生同时摸两个杯子,摸不同的部位,然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感觉。

(学生自由汇报)

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呢?

是什么原因让凉凉的杯子就能变热了呢?

(学生自由汇报)

那我们的手又是怎么感觉到热的呢?

(学生自由汇报)

杯子变热了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一定藏着科学奥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

课件展示课题:

杯子变热了。

二、猜想还有哪些物体也有这个本领?

联系生活经验,猜想热传递现象的存在范围,激起探究欲望

杯子既然能传递热,那热能不能在其他的物体中传递呢?

(学生猜想)举个例子说说看!

(学生自由汇报)

1.实验探究一:

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1)提供实验材料,讨论实验方案

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物体能传播热。

那它们是怎样传播热的?

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让我们用眼睛看到热是怎样传递的?

声音不太响亮,没有信心吗?

老师分别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组不同的实验材料。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课件展示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一:

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蜡烛

实验材料二:

圆铁片、蜡末、支架、酒精灯、火柴、试管夹

实验材料三:

长铁片、水、酒精灯、火柴、试管夹

(重点介绍凡士林的特点:

有黏性、遇热会熔化。

现在就请小组同学选择一组实验材料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研究?

(小组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2)部分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设计出了不少的好办法,那谁来交流一下呢?

实验方案一:

在圆铁片上放一些蜡末,然后用酒精灯对圆铁片的中心进行加热,如果铁片上的蜡末能熔化,说明圆铁片也能传递热。

实验方案二:

用夹子夹住长铁片,把长铁片浸湿以后用酒精灯对其一角进行加热,看一看铁片上的水会不会蒸发,如果会蒸发说明长铁片也能传递热。

实验方案三:

把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再把火柴用凡士林粘在铜棒上,然后用酒精灯对铜棒的一端进行加热,看一看铜棒上的凡士林熔化后火柴会不会掉下来,如果能掉下来说明铜棒能传递热。

(3)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同学们的设计非常的精彩,都非常的有创意。

我们在研究物体传热的问题时,自然离不开热源,今天老师给各组准备了酒精灯。

大家会用酒精灯吗?

知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

(课件展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同学们我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除了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请大家看一下屏幕(出示课件):

第一,小组长做好分工:

谁是记录员、谁是观察员、谁是操作员。

第二,操作规范,小心烫伤。

第三,认真观察、讨论,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老师看到同学们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来进行实验吧。

(4)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参与指导。

(5)分组交流。

(实验做完后,请小组长归置好自己小组的实验材料)

同学们,实验的结果与你们的设想一致吗?

有没有新的发现呢?

(小组自由汇报实验结果)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

这么说我们刚才的猜想都是正确的,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传热的本领。

(出示课件)热就是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我们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2.实验探究二:

不同物体传热的本领一样吗?

同学们,那物体的传热的本领都是一样的呢?

(学生猜想)

现在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老师手中的四根小棒,谁传热快,谁传热慢呢?

(展示材料:

铝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

那现在就请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利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来验证这四根小棒的传热性能是不是一样的呢?

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合理。

(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的结果,学生可能想的办法多种多样,老师要加以引导。

哪一种办法最好呢?

把四种材料同时放进杯子里,实验效果会更准确一些。

下面我们就分组来验证一下吧。

(教师巡视)

同学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呢?

谁来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和大家来共同分享呢?

(学生交流)

大家都发现铝棒、铁棒容易传热,它们都属于哪一类的物体呢?

(课件):

传热快金属类热的良导体

那玻璃棒和塑料棒就不传热了吗?

他们是不容易传热。

它们属于哪一类的呢?

(课件):

传热慢非金属类热的不良导体

你们能再举几个例子说说看,哪些物体还是热的良导体,哪些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吗?

三、拓展活动:

同学们,在我们的家庭中热源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厨房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张图片,现在让我们起来看一看。

(播放课件)在图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良导体?

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不良导体?

并思考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发现)

同学分析的真好,科学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也一直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我们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因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细心观察,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研究,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探究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想了解的吗?

(学生自由汇报)

看样子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还真是不少,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好吗?

那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吧,下课!

板书设计:

热在固体中主要是通过传导的方式传递热的。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些同学设计不出实验方案。

2.水变热了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都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三脚架的使用。

教学准备:

两瓶水、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颜色不同)

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

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

想不想看看?

师演示(为了防止水流出,用塑料板把瓶口盖住)

生观察现象

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

生回答。

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

(边说边做)仔细看,(稍停)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二、猜想假设: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看来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并且是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稍停)看来,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回答做实验。

三、探究活动:

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

(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

(师提供的实验器材:

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生熟悉材料。

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

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看来,大家都想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这个办法很好。

但你们想过没有,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液体,要想直接观察水受热后是否上升,现象会不会很明显呢?

生回答。

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生回答。

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呢?

生举例。

这个办法好不好?

为了同学们实验方便,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请看大屏幕:

都有什么?

(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都拿到实验用品了?

你们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生回答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安全;二、先观察木屑、纸屑或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听明白了?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地循环运动。

为什么加热之后就出现了水中物体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循环运动的现象呢?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

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非常正确。

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就形成了水的相对流动,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

(旁白:

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

)板书:

对流

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变热了。

(板书课题)

水是通过什么方式变热的?

简单地说,对流就是什么?

同学们真不简单,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

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

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

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

学生猜测。

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你们信不信?

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

咱们试试看?

注意看!

老师开始加热!

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

师边说边操作。

水开了吗?

鱼怎样?

学生回答。

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上方的水开了,热水不容易向下流动,下方的水仍然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如果在底部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生回答。

为什么在瓶口加热小金鱼还在游来游去,谁再来说一说?

生回答。

你们的意思是说下面的水是凉的,谁敢上来摸一摸下面的水究竟是凉的还是热的?

生摸。

看来,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

生回答。

究竟是不是这样?

我们再来试一次?

为了节约时间,我提前在瓶子里放上了颜色和冷水,仔细看。

(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热水在下,冷水在上。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看到的现象。

看来,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容易发生对流现象?

这种情况呢?

生回答。

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小结: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

生回答。

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四、迁移运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地利用了热对流。

你知道有哪些?

生举例。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

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得多,好不好?

板书设计:

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

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对于实验中的现象描述的不够准确。

3.谁热得快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能对物体吸热能力的与原因作假设性解释,并能根据假设作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交流。

3、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活动准备:

黑白手套、两只温度计、泡沫塑料两块、黑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人们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为什么?

二、探究活动

猜想:

人们都认为穿黑色的衣服比穿白色的热,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人们在夏天多喜欢穿白颜色衣服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

你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

请设计一个实验。

3、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4、小组探讨、实验。

5、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6、小结:

黑色的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7、还有什么地方应用了热辐射?

三、自由活动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征?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海域什么有关?

不同物体吸热本领实验

实验材料:

泡沫塑料两块、温度计两支、黑纸、白纸

实验步骤:

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必须一样)。

2、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跑迷塑料上覆盖白纸;经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

3、过一会儿,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

盖黑纸的泡沫塑料槽内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实验结论:

黑(深)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板书设计:

黑(深)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教学后记:

本课学生能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在实验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4、它们会生热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

2、过程与方法:

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问题,在比较、归纳中得到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创造条件、改善生活。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温度计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毛衣冰块泡沫塑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盖被、穿棉衣为什么暖和?

1、现在是冬天了,你们的衣着与其他季节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这是为什么呢?

2、妈妈为什么要给小朋友盖上被子?

他们为什么要穿棉衣、戴手套和围巾呢?

活动二:

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

1、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3、全班交流。

活动三:

总结,谈收获

板书设计:

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不会生热,不同材料及同种材料的不同状态的保温性能是不一样的。

教学后记:

学生已经能自己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

 

5.温度计的秘密

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3、学会合作与交流、反思

教学准备:

演示用温度计1支。

每实验小组准备不同的温度计;四个瓶子、管子粗细不同;不同的液体。

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个快乐对对碰的小游戏,请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图片,一个同学用语言描述,另外一个同学猜是什么物体,明白吗?

谁愿意来参加?

每组派一个同学到前面来,咱比比看哪个小队配合最默契。

2.刚才老师看同学们玩游戏的兴趣很高,我也想来参加了。

我描述,你来猜。

听好了,有一个物体它在夏天的个子高,在冬天的个子矮,暖和它便长,天冷它就缩。

奥,大家真聪明马上想到了是温度计。

3.温度计大家并不陌生,以前在科学课上我们就见过也用过,说说你们了解的温度计吧。

(种类、构造、发明人)

4.大家对温度计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来研究温度计的秘密,同学们都带了不少温度计,我们再来玩玩温度计,可要仔细观察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还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

(手悟、喝气、水中、仔细观察外形、构造;发现红色液体?

刻度?

管子很细?

上升下降?

板书)

5.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

这个问题提的好,谁来猜想一下是什么道理呢?

(温度高就上升、温度低就下降)

二、活动

(一)了解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1:

做个水温度计

1.真的这样吗?

猜想未必是事实,我们这只是我们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还必须要动手做实验,要揭开温度计的秘密没有温度计可不行,让我们先来做个温度计。

2.每个桌上都有老师提供的各种材料,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打算用到哪些材料来做温度计,打算如何做呢?

(每组瓶子四个瓶子、管子粗细不同。

3.小组汇报教师板画。

(把小瓶里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的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4.注意事项:

玻璃器材要轻拿轻放;热水不要烫伤;抹布擦水等。

5.注意小组合作并填完实验记录。

我发现

6.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奥,你发现红色液面在热水中上升在冷水中下降,其他小组同学你们也看到这个现象了

吗?

(你们都看到了这个现象,是什么原因呀?

小瓶里面的水变多或变少了吗?

那是什么多了?

体积变了)

7.教师板书:

遇热――水――-上升?

遇冷――水――下降?

你还有什么发现?

(1)饮乐多的瓶子不密封水面没有变化。

奥,瓶子太大而且不密封不论受热还是遇冷液面都没有变化。

(2)管子粗细不同水面上升的速度不同。

原来管子细的上升现象更明显。

8.根据你做的温度计,你发现做个温度计都需要哪些条件?

(密封、管子要细点、温度计低下的小泡水不能太多。

9.奥,从小小的实验中你明白的道理可真不少呀。

来给我们的温度计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实验2:

做自己喜欢的液体温度计

1.你还想个什么样的温度计呢?

(我想做个牛奶温度计,大家想用不同液体来做温度计。

2.在做这个温度计的时候,你们想研究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

3.看看不同液体的温度计是不是也会放在热水里液面上升,在冷水里下降。

还想比较一下哪种温度计上升的比较快,哪种温度计上升的会比较慢?

想研究这个问题,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在放小瓶的时候要同时放便于比较。

4.下面我们各小组就做自己喜欢的各种温度计吧,相信这次你们会有更多大的收获。

5.谈谈你们的新收获吧。

小组汇报,(所有的液体温度计都上升了,说明液体都遇热膨胀、遇冷收缩。

)还有哪些小组你们做了什么温度计?

你们看到什么现象?

板书:

所有的液体都会遇热体积都会变大我们说膨胀,遇冷体积缩小我们说收缩。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胀冷缩。

6.你还有什么另外的发现吗?

(不同液体速度不同)什么最快?

7.我们来解决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

红的?

是酒精为什么放酒精?

(速度快)管子细?

(上升现象明显),玻璃泡?

都小(小受热反应灵敏)

实验3:

给温度计画上刻度

1.你认为今天你做的最好的温度计是哪个?

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2.就用你们最满意的温度计来帮我测测这杯水的温度吧,谁来测?

没有?

为什么你们都不来测?

(没有刻度)

3.还有刻度没有解决,是呀这些温度计都有刻度才能测出温度来。

知道温度计的刻度是怎么确定的吗?

我们一起来继续看,科学家将水结冰的温度作为零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

我们将0到100度平均分为100份,每份就是一度;平均分成10份呢每份就是10摄氏度。

4.现在你有办法让你的温度计也有刻度了吗?

先小组间相互交流一下。

5.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6.生回答实验步骤:

用温度计做参照物,分几次记录下在不同温度的具体高度,然后在记录的数据间平均分,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