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308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docx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docx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

湖北省荆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随着“大师”王林的骗术被揭开,一些官员迷信“大师”指点,信奉怪异“风水”,大造“风水工程”的事件也走上舆论前台。

个别官员不问苍生“问鬼神”

①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②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④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的表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据悉,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在中国北京举行。

100多年来,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不断反思,研讨关涉科技、文化、宗教、人生等重大哲学问题。

世界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设计重大哲学问题的原因是

①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所在

②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聪明

③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3.信息时代,人们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海量数据,并定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大数据”理念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决策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作出,而不是像过去更多凭借经验和直觉作出。

这表明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世界观是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④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4.如右图所示,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把“五行”当作世界万物的本源,还与他们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由此可见,“五行”学说体现了

①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③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能为我国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③是指导我们有效改造世界的终极真理

④能增强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索尔·伯尔马特、澳大利亚科学家布赖恩·施密特和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他们“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加速扩张”。

他们的发现第一次提出了“暗能量”存在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如果“暗能量”确实存在。

这将

①引起哲学领域的革命,推翻并重构“物质”这一概念

②印证物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③使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地位关系发生改变

④进一步佐证物质具体形态的丰富多样性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这是基于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的征服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8.如右图所示,漫画《公牛挤奶》中的人错在

①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盲目蛮干,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③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④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存在即被感知”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两类哲学观点对意识的不同理解而分属不同的基本形态。

要正确区分这两种形态,必须理解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B.思维与存在的区别、物质与意识的区别

C.物质与自然科学中的原子的区别D.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区别

10.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相信今世之人谁也说不清楚,市面上孔子画像的版本基本有几十种,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引发广泛争议。

同一人物常会见到许多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对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1.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不久前发布消息称,已研究出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短距离通讯技术LiFi(LightFidelity,可见光通信)。

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四台电脑即可上网。

“灯光上网”的成功研制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③表明人为事物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体现了意识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2014年初,现代黑洞理论创造者之一斯蒂芬·霍金再次震惊了物理学界,他通过研究指出,“事件视界”的说法并不合理。

原有黑洞的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应是“灰洞”,作为当今你们物理学界的焦点争论提供了一个新观点。

这告诉我们

①真理性认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②认识经历多次政务反复过程后会更接近真理

③应在实践中获得认识并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3.“吃一碗方便面需要32天解毒”,“Wifi辐射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类似“科学流言”在微信朋友圈中时常可见。

流言的传播违背了

A.联系的客观性B.物质的运动性C.认识的反复性D.发展的曲折性

14.在澳大利亚,爱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

十九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一开裂和弯曲的“废材”。

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佐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庄子·刻意》中说:

“吐咰呼吸,吐故纳新。

”其包含的生活与哲学道理是

①新事物是对以往事物的全盘抛弃

②新事物产生的时间总晚于旧事物

③迅速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④新事物增添了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17.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但不能依赖手机。

当你低头看手机时,或许错过了与亲友的会心一笑;当你忙着把图片晒到微信群里时,或者错过了下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变化都有度,切忌过分与极端

②事物都有两面性,切忌片面的看问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具有主次之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8.“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的《闺怨》,描绘了“少妇不曾愁”、“教夫觅侯”到春是“忽见杨柳色”、形单影只后悔不已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哲学角度看,少妇“怨”和“悔”的情绪源自她没有

A.坚持真理的正确指导,因为真理具有客观实在性

B.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坚持矛盾的观点,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D.坚持价值观的导向,因为价值观对人生有积极作用

19.“春水满泅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顾恺之的这首诗相符的是

A.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B.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0.中国书法的发展始终以文化为轴心,在不同时代都烙下清晰或模糊的印记,比如:

曹操与建安风骨,陶渊明与田园诗派,谢灵运、鲍照与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的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诗派,李清照与婉约词派等。

中国书法的这一特点说明

①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决定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

③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1.一位大师正在作画,作品就要完成之际,因为旁观者不小心碰到了墨汁瓶,墨汁在宣纸上撒开来,作为旁观者这样为自己的过错道歉时,却被大师沉静自如的气度惊住了:

大师顺着洒走的墨渍轻勾慢抹,寥寥数笔,一副雍容华贵的墨牡丹跃然纸上。

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③要树立创新精神,学会辩证否定

④正是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才构成了事物的联系和矛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2.右图漫画《习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事物成长

②坚持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

③注重量的积累,促成事物飞跃

④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实践创新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23.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全覆盖,打通税收抵扣链条,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

预计2016年“营改增”将减轻企业税负。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国务院推进“营改增”改革,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24.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

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3分。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2分)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中国十五年来首次修改立法法。

我国现行的《立法法》自2000年颁布实施以来,对规范立法活动,推动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立法法》确立的立法制度总体是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立法工作面临不少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适应立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需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和地方效率,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如何对《立法法》进行修订。

(13分)

27.(1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