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 群落 55 群落演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304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 群落 55 群落演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 群落 55 群落演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 群落 55 群落演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 群落 55 群落演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 群落 55 群落演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 群落 55 群落演替.docx

《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 群落 55 群落演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 群落 55 群落演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 群落 55 群落演替.docx

1415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同步精练第五章群落55群落演替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解析:

根据发生环境的差异,群落演替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与次生演替相比,原生演替经历时间长,速度要缓慢得多。

演替若不受外界干扰,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

D

2.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祼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解析:

由题目可获取的信息有:

①演替的结果;②演替为森林应具备的条件。

解题时应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再逐项分析即可。

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由于受水分的限制不可能演替为树林,B、C、D三项所提到的地区降水较充沛,均有可能演替为树林或森林。

答案:

A

3.下列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演替是群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B.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群落的演替就会停止

C.演替过程如果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总趋势是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演替现象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解析:

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会出现更为激烈的群落演替。

答案:

B

4.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解析:

从概念的含义可以知道两种类型的演替结果都是出现新的群落,只是二者的初始条件不同,原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没有生物,就连生物痕迹都没有;次生演替的初始条件是有少量的生物或者有生物痕迹。

答案:

B

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解析:

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

这时原来的群落就被新的群落取代了,这就是群落的演替,这里的代替并不完全是取代,更多的应该理解为优势上的替代,故A错;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

6.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的演替不是稳态实现的一种形式

B.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C.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

D.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群落中某种群的基因频率会明显增加

解析:

群落的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使一些种群消失,由其他种群占据它们的空间,这便是群落演替。

种群基因频率是否会改变,与各种干扰(含人为干扰)有关,但改变的方向却不一定是增加。

答案:

B

7.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

B.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

C.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

D.在撒哈拉沙漠撒播多种植物的种子可使其向森林群落演替

解析:

群落的演替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行的,如果人为因素破坏群落结构而且程度很大时群落就难以恢复,甚至退化,如A选项;另一方面人类也可以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速次生演替的速度,或改变演替的方向,B选项正确;鉴于多年来人类对自然认识不足而对自然进行的疯狂掠夺,最终导致洪灾频繁、风沙肆虐等后果,我国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使群落尽快恢复并按自然演替规律进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C项正确;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的演替,但不可能改变演替规律,撒哈拉沙漠属于干旱的荒漠地区,即使有人的作用也难演替成森林群落。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8.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

楼兰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生态优越,人丁兴旺,草原上生存着兔、蛇、鼠、狐、鹰等动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致使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沙漠。

据此回答问题。

(1)导致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走________的道路。

(3)为什么楼兰没有按次生演替的方向重新形成原来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森林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外,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方面作用也非常大。

次生演替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能演替为森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就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答案:

(1)植被破坏、过度放牧

(2)经济发展 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3)次生演替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演变为森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就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因此楼兰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森林面貌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群落演替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解析:

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是从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演替而成的,这一阶段湖底有机物的积聚,主要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天长日久,湖底逐渐提高,湖底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属于原生演替。

B、C、D三项原有的土壤条件并没有被破坏,属次生演替。

答案:

A

2.在西部大开发中,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

A.原生演替

B.先是原生演替,后是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是原生演替

解析:

草原的放牧演替、农田弃耕及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都是在次生裸地上进行的次生演替。

答案:

C

3.有关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解析:

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时间短。

答案:

C

4.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解析:

群落演替过程是群落内部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都在发生变化,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改变环境,被改变的环境反过来影响生物的变化,因此有些生物种类可能灭绝,但从总体趋势来说,生物种类会越来越多,种间关系也会越来越复杂。

答案:

D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繁殖体的传播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

B.群落演替的动力是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C.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D.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因而外部条件的改变不会引发群落演替

解析: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生物内部的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虽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因素出现大的变动,如气候、洪水、干旱等,也常成为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

答案:

D

6.大自然的生物群落演替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不可能的是(  )

A.加速B.延缓和破坏

C.改变方向D.无任何影响

解析: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人类的活动能加速群落的演替,也可能延缓或破坏群落的演替,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等,如过度地砍伐森林。

答案:

D

7.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

解析:

在森林被破坏后,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从杂草到白桦林及针叶林,该现象为群落的次生演替。

答案:

C

8.下列关于演替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群落也像群落中的个体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死亡的过程

B.原生演替一般都比次生演替进行得快

C.促使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的动力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D.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是原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

解析:

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是从无到有再到发展繁荣,时间较长,所以演替进行的慢。

群落演替主要受内因决定,外因也影响演替。

地衣、苔藓被称为先驱物种,属于原生演替中出现的第一批物种。

答案:

B

9.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

A.地衣使土壤有机物增多

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透气性越差

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解析:

地衣阶段中的地衣使土壤有机物逐渐增多;微生物大多数为异养,有机物越多,微生物越多;灌木会代替草本植物的优势而发展为灌木阶段;不考虑其他因素,有机物越丰富,透气性越好。

答案:

B

10.人类的哪些活动不利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

A.在沙漠边缘种树、种草

B.围湖造田

C.我国西部地区山坡上退耕还林、还草

D.森林的适度砍伐

解析:

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面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

请据此回答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

同时,地衣分泌的_______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_______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_______。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______。

(5)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所需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

A.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

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

D.森林阶段

答案:

(1)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有机酸 土壤 (3)草本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