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906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docx

《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docx

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

博罗中部通道(X217线和Y005线)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建设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博罗县中部,是对原有道路的改扩建(把原有三级公路扩建为省一级公路),两条(X217线和Y005线)线全长,其中X217线长13.000km,Y005线长4.053km。

项目性质为:

国道324线、广惠高速公路、省道244线的连接线;博罗县境内的中部通道带动博罗县中部沿线各乡镇的快速发展。

项目主要功能为:

务于博罗县中部、北部地区的车辆进入国道、省道和广惠高速公路缩短绕行里程;位于博罗县区域的中轴线上,对于加强博罗县与惠州市各县区及周边地区的合作,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缩小各乡镇与博罗县的行驶时间;博罗县中部发展的重要通道,沿线各乡镇与外界连接的最短路径。

X217线起点顺接刚改建完的原县道X217线(罗阳出口至国道G324段),往北下穿广惠高速公路主线桥,经廖洞、八围坳、新作塘、农科所,终点接省道S244到达湖镇。

Y005线起点位于新作塘,与现有乡道一致,终点接省道S244,可通响水镇。

项目设计速度为80km/h,双向四车道,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4.5m,工程总投资万元

2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大气环境质量

根据对黎村、新村、黄塘三个监测点的实地监测调查,监测结果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作比较,各监测点SO2、NO2、TSP、PM10日平均浓度,CO小时平均浓度最监测值远小于评价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因此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良好。

声环境质量

据现场查勘,工程区域内无大的噪声源。

6个测点黎村、梅花村、新作塘、八围小学、黄塘、埔头夜间等效连续声级Leq为~(A),昼间等效连续声级Leq为~(A),符合2类区夜间要求。

表明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水环境质量

通过对黄塘河和廖洞排洪渠4个断面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项目所在区域水体少,且受人为影响大,水质较差,所监测的8个指标,除pH值和黄塘河的氨氮外,其它监测断面的监测指标均不符合地表水功能区化的评价标准。

生态环境质量

生物量、净生产量和物种量综合情况,能综合反映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本报告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的陆生群落的相对生物量、净生产量和物种的综合评价得出其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表明项目所在区域9哥群落,除竹节草群落和类芦+五节芒群落为Vb外,其它群落均为Va级。

由此可见,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低下。

但是,由于评价区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区域本身物种丰富,植物生长速度快,只要加强绿化,注重植被的保护,群落生态环境质量较容易提高。

3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施工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项目占地、拆迁对当地农民和农业发展的影响;道路施工过程中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工程总占地为亩,其中包括临时占地亩,原道路亩,不包括改路、改沟的亩,虽然占有一定面积土地,但不涉及基本保护农田。

临时占地主要用于施工临时便道、预制场地等,工程完工后,可以还地于民;永久占地占用部分农业用地,会造成被占用地农作物收成损失,从而对被占用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工程拆迁涉及到的建筑物种类较多,但主要是砖瓦房、棚房、砼房、土房、厂房等,共拆迁瓦房(2024m2)、棚房(3762m2)、砼房(1565m2)、土房(810m2)、厂房(1231m2),在施工建设前,做好拆迁安置工作,不会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扬尘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前期路基施工过程,其中道路扬尘和堆场扬尘最为突出,主要有道路扬尘,要是由于施工车辆在运输施工材料时引起,主要跟车辆行驶速度、风速、路面积尘量和路面积尘湿度有关,其中风速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本项目沿线靠近东江、村庄、学校、鱼塘等路段施工需加强抑尘措施;堆场扬尘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风速与起尘量有很大关系,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应也大,堆场的扬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二次扬尘等,这将产生较大的尘污染,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洒水可有效地抑制扬尘量,可使扬尘减少约70%。

;物料拌和扬尘,三渣、灰土、混凝土等物料在拌和过程中均易起尘,本项目拌和站的具体位置目前尚未确定,为降低物料拌和扬尘对沿线居民的影响,要求拌和站设置在居民区下风向200米以外区域,并且尽量采取封闭作业。

虽然全线沥青混凝土路面,但本项目购买熔融态沥青,所以项目范围内不产生搅拌沥青烟,建议沥青拌和站设置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距离最近敏感点至少200m的防护距离,具体安排见图6-1,而沥青摊铺时的沥青烟气污染相对搅拌烟气是很少的,只要注意加强对操作人员的防护,此影响很小。

根据对施工期机动车尾气的环境影响分析,施工车辆排放的废气不会造成外环境的明显污染。

声环境影响评价

在本项目施工期,由于建筑施工作业、建筑材料运输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接近人群聚居点的路基段施工噪声对于本项目沿线的黎村、黄塘村的影响比较大。

本项目沿线目前声环境敏感点不多,而且较为分散,中间空隙大,故施工噪声的影响总体而言比较容易克服。

施工营地(机械维修、临时停放点等)只要选择远离人群的地方,即可避免营地噪声对于人群的干扰。

全线建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可以达到噪声控制目标,减少对施工区域人群正常生活、工作的干扰;在敏感点附近的施工,也需要掌握施工进度,控制高噪声设备开动时间,尽量减低噪声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道路建设和取土场占用一定面积的林地、菜地、坑塘、荒废的果园等,扰动地貌面积达84470m2,区域将损失生物量,净生产量a。

区域植被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的降低,会影响生态系统固碳放氧的功能。

据估算,由于工程建设对植被的破坏,评价区域植被的CO2固定量和氧释放量分别减少a和a。

由于本工程建设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不存在珍稀野生植物的集中分布地,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国家保护野生植物物种。

本道路的建设施工没有影响国家保护野生植物物种,对评价区域的生物量和浄生产量造成的损失较小,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影响不大。

水环境影响评价

日均施工人数为80人左右,高峰期为200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粪便污水)若直接排放,将会对水体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根据项目特点,建议施工单位在修筑施工营地时尽量租用当地民房,若确实需要建设施工临时住房,应将施工营地尽量安排在永久征地范围内。

在施工营地每日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由专人负责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严禁粪便污水直接进入地表水体。

项目施工机械废水主要有混凝土搅和站冲洗废水、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施工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等,因项范围内不设混凝土搅和站,所以项目不产生其冲洗废水。

其它废水产生量不大,只要本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并采取一系水污染防治措施,则本项目建设施工废水应该不会对道路沿线水体的水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本项目共建设中小桥10座,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桥墩台挖基、钻孔等基础施工的弃渣,施工时泥浆排水以及施工搅动底泥释放出污染物引起水质浑浊、恶化;在水中桥墩的施工过程中,将扰动河床,造成泥沙、沉积物泛起,水体混浊,同时使底泥中的污染物重新释放,导致江河水质变差;清除下层淤泥时,如果将淤泥从维护钢筒内挖出即直接排入河中,将导致河流浑浊,影响水质,破坏景观;浇注作业是在围堰内进行,围堰会改变围堰周围水流流场、方向及流速,会造成局部河床泥沙淤积。

桥墩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实行围堰等施工方法,施工废水严格按照《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规定,悬浮物排放按二级标准控制排放,加强施工管理,整体上桥梁施工作业不会对河流水质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水土保持

该项目挖土方量大,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较大。

根据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预测的基础上抓住水土保持防治和水土流失监测重点,并作好方案设计及监测布置,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达到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的目的。

4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完工运行后,将改善了博罗县中部和西北的交通状况,改善全县区域投资环境、吸引投资,促进产业转移的均衡发展,给博罗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并带来新的生机活力。

在改善路况现状,提高通行能力的同时,加速博罗县经济发展,促进博罗中部经济发展,盘活全县经济。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无论日平均车流状况或高峰期,机动车废气排放的CO和NO2,在有风或静风条件下,道路至200米范围完全能达到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由于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和车流量的增加,2015年至2030年,高峰期NO2道路两侧的CO和NO2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浓度值在道路200米范围完全能达到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个别敏感目标距离道路近于200米,在静风条件下将受到的NO2的轻度影响。

如黎村等,2015年静风条件下NO2的最高浓度增值约mg/m,约占标准限值的19%,随后由于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提高,可望降到mg/m,约占标准限值的7%。

有风条件下的污染较轻,NO2的浓度增值约mg/m,约占标准限值的10%。

以距离最近受影响最大的黎村等为例,CO的最高浓度增值将从2015年静风条件下的mg/m(约占标准限值的1%),增加到2025年的mg/m(约占标准限值的1%)。

有风条件下的污染较轻,CO的浓度增值约mg/m,约占标准限值的1%。

全部敏感目标的NO2和CO浓度增值均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限值。

声环境影响评价

本道路预测车流量不大,在不同预测年增长也不太快;未来营运各时期道路交通顺畅,车速较高、车间距较大,因此,交通噪声呈现出“近处较高,衰减较快”的特征。

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目前属纯粹农村地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4、2类区标准;同时,各敏感点的现状声环境质量较好。

因此,在营运各时期,本道路的交通噪声对沿线各敏感点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本道路营运期的交通噪声预测结果,本章对沿线各个敏感点都作出了噪声影响分析与评价,并一一提出了噪声防治措施。

本项目沿线现有的噪声敏感点不多,全线有黎村、梅花村、新作塘、黄塘村、浦头村、八围小学6点。

从现场考察和噪声影响预测结果看,最为敏感的是黎村,因其房屋距离道路较近,故预计项目完成后交通噪声增值较大;其余敏感点中,黄塘村、浦头村受影响次之,新作塘受一定影响,梅花村受影响相对较小。

另外,八围小学门前有一条村道,现场考察和噪声影响预测的结果均已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功能区的要求,由于该敏感点是背对本项目的,且有荔枝林和小山包阻隔,本项目对八围小学的影响是有限的。

各敏感点的噪声防护中,由于大部分为独立式砖混楼房,布局较分散,同时考虑到本道路是一条一级公路,路两侧开放,方便沿线群众出行是其主要功能,故不太适宜采用阻碍交通的封闭式设施(声屏障、实体墙等),而适宜采用通风隔声窗的工程措施;对距离较远且受影响规模小、有地形地物可利用的新作塘段,则建议保留挖方边坡作为声屏障,配合纵深绿化带建设,也可以起到总体噪声防治的效果。

全线采用通风隔声窗的防治工程措施3处,合计120m2,预留隔声窗建设投资万元。

采取噪声防治工程措施后,结合道路两侧绿化带的营造,本项目沿线各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可得到保证,预计在本道路营运各时期,昼、夜间均可满足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对各敏感点所采取的噪声防治工程措施及其效果列于表。

一般而言,采用隔声窗,可有效减低噪声25dB(A),采用声屏障可减低噪声12-15dB(A)。

本项目中,对新作塘段建议保留挖方边坡作为声屏障,由于自然边坡具有一定的厚度,且上面还可种植树木,故隔声效果应当更优。

水环境影响评价

因本项目经过地区,大部分属于乡镇,人口分布稀少,且项目本身污染物产生量小,根据《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GB18918-2002)一级标准B类标准和《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类标准要求,CODcr≤40mg/L,石油类≤3mg/L,SS≤20mg/L,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源强远小于排放标准要求,因此项目运营期初期雨水携带污染物可以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运营期本身并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其生态环境影响来自施工期的延续。

工程完工后,临时占地清理后进行全面整地并恢复原地类,即原地类为耕地、园地、水域(均为坑塘)的恢复其原有用地功能后归还给农民使用;原地类为林地和草地的复绿,栽植灌木和撒播草籽绿化等,尽量恢复原来地类的生态功能。

经过生态恢复整治,临时占地对陆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但施工期永久占地亩则无法恢复原有生态功能(去除原公路面积亩),永久占地造成生物量、净生产量损失分别为和a,对于整个工程区,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并不大,这些损失可通过提高项目所在地的林地和草地的生物量来补偿,如公路中间绿化带宽度为3m,道路总长,总占地面积为,临时占地面积为,用于弃渣场、临时便道等用,原植被为尾叶桉群落等,公路边坡草皮护坡总面积为,公路沿线水土流失防护带面积约为,公路建成后,加强绿化,如果使道路中间绿化带生物量达到t/a,临时占地生物量达到t/a,道路边坡草皮护坡生物量达到t/a,水土流失防护带生物量达到t/a,就可以补偿公路占地所造成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的损失。

5环境风险评价

项目完工通车后,在各敏感点路段,重大交通事故出现的概率很小。

由于公路运输危险品品种较多,其危险的程度不一,就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交通事故而言,运输易燃、易爆品的交通事故,直接的后果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从而导致部分有毒气体污染环境空气,或者可能损坏公路构筑物,致使出现一时的交通堵塞,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局部的,且持续的时间是短暂的。

交通事故最大的危害可能是当危险品运输车辆在公路出现翻车,致使液态危险品,如汽油、硫酸等污染路面等,由于液态危险品均系罐车运输,且公路两侧各有护栏阻挡,可缓冲事故车辆对公路两侧的影响。

因此,就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可能带来的污染而言,消防、清障及急救等设施可统一设置,应急计划应包括指挥机构和布局,人力和物力的保证和调配,事故的动态监测制度,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制度等。

同时,对上述有关人员,包括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有关部门应定期进行排除危险品运输所产生的事故风险降为最低。

公路应加强日常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三证”检查、超载车辆的检查。

若“三证”不全或车辆超载可禁止其上路。

鉴于危险品运输的风险由突发的交通事故引起,因此,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加以预防,其意义尤为重大。

6公众参与

从本道路沿线公众调查的结果看,道路的建设得到了沿线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使道路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沿线群众都能深刻认识到该项目建成后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对项目建设期间以及投入使用后对沿线环境产生的影响表示谅解。

沿线被调查群众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另外,被调查的大多数公众对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关注,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为道路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气和噪声及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灰尘和噪声对生活健康的影响。

项目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只要贯彻文明施工计划,针对各种环境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予以监督落实,就一定会妥善解决好沿线居民所关心的环境污染及其影响问题,使本道路的建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顺利竣工。

7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7.1.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主要是对征地影响的减缓措施,建设单位于地方政府充分沟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国家、地方最近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保证征地补偿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7.1.2生态环境

一方面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建议建设单位于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奖惩制度、明确环保责任;另一方面加强植被保护措施,加强施工期监控与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填方路基边坡应及时做好保护工作,各种防护措施与主题工程同步实施,固体废弃物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措施等。

7.1.3大气环境

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大气扬尘,其次是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废气。

为减少建设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采取洒水湿法抑尘,在土方开挖和填筑过程中及时洒水,因项目本身不设置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所以其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同时建议项目在输送土、砂、石过程中,车辆必须加盖蓬布,以免洒漏。

7.1.4水环境

本项目生活废水和施工废水产生量小,其它公路施工实际经验表明,只要本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并采取一系水污染防治措施,则本项目建设施工废水不会对道路沿线水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7.1.5噪声

为尽量减低施工噪声对上述敏感点的影响,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并辅以施工现场的规划管理。

1施工营地布置

本项目位于城镇郊区,沿线居民点不密集,且多山地、荒地,发电机等强噪声公用设施并不需要靠近居民点,沿线的山地、荒地、部分农用地等均可以作为施工营地。

经过距离衰减后,可减轻施工噪声对于敏感点的影响。

高噪声的设备使用时需要注意作业时间与居民休息时间相互错开,万不得已需要夜间施工或连续作业,需由环保部门同意,并发布安民告示,与当地居民协调,取得谅解。

2施工作业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①施工营地、机械存放点要离开居民集中居住区300m以上;

②靠近民房路段的施工,注意掌握作业时段,不在休息时间开动高噪声设备;

③施工便道应尽可能避开村庄,运输车辆经过村庄时,应减速慢行。

靠近房屋段尽量不搞夜间施工和运输,运输车辆在靠近房屋和学校时应控制车速,对于轮式装载机、吊车、平地机等,在靠近民房200m范围内只允许昼间施工;

④对固定作业,噪声值比较高的机械,可选择有规划定点布置的方案;

⑤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

3对沿线敏感点建议设置临时施工围栏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7.2.1大气环境

个别敏感目标距离道路近于200米,在静风条件下将受到的NO2的轻度影响。

无论日平均车流状况或高峰期,机动车废气排放的CO和NO2,在有风或静风条件下,道路至200米范围完全能达到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由于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和车流量的增加,2015年至2030年,高峰期NO2道路两侧的CO和NO2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浓度值在道路200米范围完全能达到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表明,本项目建成投入营运后,一般气象条件下,在近期、中期和远期,路面上行驶机动车排放尾气污染物均不会超过标准限值要求,对道路沿线敏感点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利用大气污染源控制措施,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保持路面清洁、降低路面尘粒;其次从建设规划方面防治道路大气污染物,例如将该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点逐步搬迁或改造为商场、商务楼宇、仓库等封闭性建筑,第一排建筑物应尽量向后退缩,与道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可缓解机动车尾气与扬尘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最后实施道路两侧绿化,利用植被净化空气。

7.2.2噪声

本道路预测车流量不大,在不同预测年增长也不太快,但在营运各时期,本道路的交通噪声对沿线各敏感点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本道路营运期的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各敏感点的防治措施如下:

本项目沿线现有的噪声敏感点不多,全线有黎村、梅花村、新作塘、黄塘村、浦头村、八围小学6点。

从现场考察和噪声影响预测结果看,最为敏感的是黎村,因其房屋距离道路较近,故预计项目完成后交通噪声增值较大;其余敏感点中,黄塘村、浦头村受影响次之,新作塘受一定影响,梅花村受影响相对较小。

另外,八围小学门前有一条村道,现场考察和噪声影响预测的结果均已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功能区的要求,由于该敏感点是背对本项目的,且有荔枝林和小山包阻隔,本项目对八围小学的影响是有限的。

各敏感点的噪声防护中,由于大部分为独立式砖混楼房,布局较分散,同时考虑到本道路是一条一级公路,路两侧开放,方便沿线群众出行是其主要功能,故不太适宜采用阻碍交通的封闭式设施(声屏障、实体墙等),而适宜采用通风隔声窗的工程措施;对距离较远且受影响规模小、有地形地物可利用的新作塘段,则建议保留挖方边坡作为声屏障,配合纵深绿化带建设,也可以起到总体噪声防治的效果。

全线采用通风隔声窗的防治工程措施3处,合计120m2,预留隔声窗建设投资万元。

采取噪声防治工程措施后,结合道路两侧绿化带的营造,本项目沿线各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可得到保证,预计在本道路营运各时期,昼、夜间均可满足相应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对各敏感点所采取的噪声防治工程措施及其效果列于表。

一般而言,采用隔声窗,可有效减低噪声25dB(A),采用声屏障可减低噪声12-15dB(A)。

本项目中,对新作塘段建议保留挖方边坡作为声屏障,由于自然边坡具有一定的厚度,且上面还可种植树木,故隔声效果应当更优。

7.2.3水环境

因本项目经过地区,大部分属于乡镇,人口分布稀少,且项目本身污染物产生量小,根据《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GB18918-2002)一级标准B类标准和《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类标准要求,CODcr≤40mg/L,石油类≤3mg/L,SS≤20mg/L,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源强远小于排放标准要求,因此项目运营期初期雨水携带污染物可以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7.2.4生态环境

营运期生态环境保护采取道路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方法。

8综合评价结论

本项目为对原路线X217线和Y005线的改扩建,性质为:

国道324线、广惠高速公路、省道244线的连接线;博罗县境内的中部通道带动博罗县中部通道带动博罗县中部沿线各乡镇的快速发展。

本项目功能为:

服务于博罗县中部、北部地区的车辆进入国道、省道和广惠高速公路,缩短绕行里程;本项目位于博罗县区域的中轴线上,对于加强博罗县与惠州市各县区及周边地区的合作,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缩小各乡镇与博罗县的行驶时间;本项目是博罗县中部发展的重要通道,是沿线各乡镇与外界连结的最短路径。

项目被博罗县综合交通规划纳入改造道路行列。

从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环境风险等各个方面考察,本项目在施工与营运期间,对周围环境虽然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各种环境影响都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项目建设不会对沿线区域的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降低。

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除占用土地资源的永久性影响外,工程施工的不利影响大多是局部的和短暂的,可以采取防治和改善措施予以控制。

在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切实落实《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和对策的前提下,本项目建设从环保角度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