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815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docx

《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docx

岳麓版秋高中历史必修三习题单元检测卷四解析版

单元检测卷四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罗素指出:

“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革命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世界出于激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

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的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浪漫主义应运而生。

结合题意内容可知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C项正确;浪漫主义是基于对社会现状强烈的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商业经济的发展,排除B;材料主要强调了工业革命下的阴暗面,D项的描述不准确。

所以选C

2.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

A.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B.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

C.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

D.强调个性的、想象的和情感的

【答案】D

【解析】

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故D项符合题意;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而不是他们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也不是因为他们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排除AB;C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不是拜伦、普希金、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的原因,排除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艺术,解答此题根据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特点分析解答。

3.在雪莱死后50年,阿诺德·马修称他为“梦幻的天使”。

下列理由能体现“梦幻的天使”的是

A.雪莱的梦想是未来世界将获得自由

B.雪莱的文章猛烈抨击封建制度

C.雪莱的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

D.雪莱对人类的未来寄托了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雪莱是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梦幻”的意思是梦中幻境,说明雪莱的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C项正确。

材料强调雪莱的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而没有涉及未来世界将获得自由,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雪莱的文章猛烈抨击封建制度,而是强调雪莱的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雪莱对人类的未来寄托了爱,而是强调雪莱的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排除D。

4.某作家声称“我所创造的形象,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或是它们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中吸取来的”。

他要使“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

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A.《鲁昂大教堂》

B.《向日葵》

C.《西风颂》

D.《战争与和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从人类心灵活动……吸取来的”相对应;浪漫主义文学追求自由平等,弘扬真善美,使人们“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结合选项可知《西风颂》是浪漫主义作品,与材料相符,C项正确。

《鲁昂大教堂》和《向日葵》是印象派绘画,与材料不符,排除AB。

《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文学,与材料不符,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材料信息所学反映出来的文学风格,二是结合选项分析各个作品的风格即可知道答案。

5.“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创作上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这些是对19世纪以来世界某一文学流派特点的归纳。

符合这一文学流派特点的作品是

A.《战争与和平》

B.《母亲》

C.《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D.《等待戈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学作品必须结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是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的特点;结合选项可知高尔基的《母亲》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B项正确。

《战争与和平》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与材料不符,排除A。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属于浪漫主义作品,与材料不符,排除C。

《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与材料不符,排除D。

6.“他的作品客观地反映了劳动者气喘吁吁,勾勒出当时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画出生活的无奈与潦倒”。

下列文学作品中,与他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

A.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客观”“勾勒”和“画出生活的无奈与潦倒”可知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结合选项可知《战争与和平》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故D项正确。

《离骚》《西游记》《唐璜》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与材料不符,排除ABC。

7.有人这样评价一部作品:

“以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从研究客观世界的宏观出发,洞悉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达到一般作家所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

”这部文学作品的特征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研究客观世界”“洞悉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可知该作品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的生活,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特点,B项正确。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材料不符,排除A。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与材料不符,排除C。

古典主义主张模仿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形式,尊重传统,崇尚理性,要求均衡、简洁,使用典雅的民族规范语言,与材料不符,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以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从研究客观世界的宏观出发,洞悉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达到一般作家所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即可知道是现实主义文学。

8.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样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

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

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A.创作方法有同一性

B.取材来源十分广泛

C.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D.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雨果《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巴尔扎克作品属于现实主义,两者创作方法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取材来源十分广泛的问题,故B项错误;“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雨果和巴尔扎克作品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社会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故D项正确。

故选D。

9.某教师在分析一文学作品时说:

“作者在环境、事件、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造成强烈的对照,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影响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

”与这一作品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

B.《母亲》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造成强烈的对照,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影响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描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特点。

《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答案为A项。

《母亲》和《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作品,排除B、C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作品,排除D项。

10.“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

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

”这种文学形式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

A.科技的迅速发展

B.人口素质的提高

C.心灵的迷茫和痛苦

D.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这种文学形式是现代主义风格,反传统、反理性,晦涩难懂,这类作品主要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茫和痛苦,故C正确。

A、B、D皆不是现代主义风格产生的主要原因。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40、50年代)

11.“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是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典型的特征,另外,现代主义也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代主义艺术形式

12.他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下列作品属于他的是

A.《英雄交响曲》

B.《蓝色的多瑙河》

C.《茶花女》

D.《卡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桥梁的是音乐家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是他的名作,A项正确。

《蓝色的多瑙河》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与材料不符,排除B。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排除C。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秋,与材料不符,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他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他的交响乐作品中,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结合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相关内容即可知道答案。

13.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

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答案】B

【解析】

《第三交响曲》作于1804年,此时正处于动荡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

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曲名。

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

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故ACD的表述都正确,B项错误。

【考点定位】浪漫主义音乐

14.“我希望为音乐带来比其他艺术更大的自由,因为音乐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自然与想象的神秘结合。

”这段话出自

A.贝多芬

B.莫扎特

C.德彪西

D.毕加索

【答案】C

【解析】

德彪西的音乐有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捕捉无定型的流动体运动时的瞬间印象,把它们用绝妙的音色、和声等表现出来。

材料中的这段话反映出德彪西的艺术追求,与其作品风格相一致。

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15.关于印象派音乐的表述正确的是

A.《牧神午后》是贝多芬的代表作

B.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贝多芬

C.德国的德彪西为印象派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

D.印象派绘画的兴起影响了印象派音乐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印象画派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效果,印象派音乐受此影响;法国的德彪西创作音乐给人一种朦胧、飘逸、空幻的感觉,故D项正确。

《牧神午后》为克劳德·德彪西作曲,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经典作品,排除A。

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人克劳德·德彪西,为印象派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排除BC。

【点睛】本题属于识记型选择题,熟悉印象派音乐的内容即可知道答案。

16.“憧憬于色彩,赞美太阳。

凡是有光明的地方,不问何物,都是他们的好画材。

……画面只是色彩光的音乐,仿佛太阳为指挥者而合奏的大曲……”画家丰子恺描述的是西洋哪一画派?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D.印象主义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丰子恺描述的画派重视色彩和光明,这是印象派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

现实主义注重表现社会现实;浪漫主义注重情感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现代主义反传统与理性,重视艺术家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

点睛:

印象派画家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他们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印象派画家就是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画布上。

17.“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

”与此相对应的美术派别应当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浪漫主义的绘画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现实主义侧重描绘现实的真实的情况;现代主义侧重于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自己的情感。

因此ABD均错误。

印象派侧重于个人的感觉,注重光和色的变化。

故选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绘画艺术·印象主义

【易错警示】学生需要掌握西方近现代西方美术发展的流派和它们的表现手法与主要特点。

与此相关的近现代的文学、音乐等相关知识也是考点。

考题难度一般不大,只需加强对各种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记忆即可。

18.下列两幅图,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的相通和差异。

从这两幅图中获取的共同结论正确的是

A.两幅画的表现手法相同

B.两幅绘画都是油画作品

C.都注重借助于光和色运用

D.两幅画都具有写意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向日葵》是凡·高的作品。

梵·高是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后期印象画派绘画源泉是自然、人和生活中的现实世界的事物。

写意注重表现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意味和情趣。

写意对象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故排除ABC,选D。

19.“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与“这个画派”风格相同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母亲》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初期,有些画家反对传统,模拟自然,他们将自然事物分解为几何切面,把前后左右在画面上交错、重叠,来表现物体的结构,这就是现代画派;与其风格相同的文学作品是《等待戈多》,故B项正确。

《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与材料强调现代主义的风格不符,排除A。

《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与材料强调现代主义的风格不符,排除C。

《母亲》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与材料强调现代主义的风格不符,排除D。

20.下图为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一幅作品,毕加索曾说:

“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这幅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现代派画家的代表,其作品常用变形、夸张和抽象的表现手法,而非写实、严整和谐或奔放的笔法,故B项正确。

A项属于现实主义美术,与材料不符,排除。

C项是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与材料不符,排除。

D项是印象派美术,与材料不符,排除。

【点睛】解决本题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结合现代主义美术的内容即可知道答案。

21.在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艺术家表现了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材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属于()

A.现代主义B.印象主义C.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信息“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可判断,应为现代主义作品,所以选A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现代主义文艺

22.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相关内容--文学作品风格。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只有C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

其余ABD三项文学作品风格与所处时代不相吻合,排除。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文学

23.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当时全世界有6亿多民众能够同时见证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脚印,他们是

A.通过广播收听报道B.在电影院观看纪录片

C.通过电视观看直播D.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广播收听报道不可能看到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脚印,纪录片不可能做到同时见证,60年代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大众,因此ABD三项排除,答案选C。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4.《花木兰》《功夫熊猫》是美国拍摄的曾经风靡中国的两部动画片。

这一文化现象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艺术得到迅速发展

B.电影艺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影响

C.好莱坞电影特别喜欢中国元素

D.要依靠现代科技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花木兰》、《功夫熊猫》,这些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片吸引了国人的眼球,给予我们一个启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既是受众熟悉的文化意象,又超出传统自身。

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故选D。

考点:

近代以来影视艺术。

点评:

电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25.电视是人类进入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的年轻艺术,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了迅速普及的阶段。

电视的迅速普及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

A.电视传媒的功能齐全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

C.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D.世界经济迅速得到复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电视制作成本降低,电视技术手段迅速更新,这是电视得到大规模普及运用的根源,B项正确。

电视功能的齐全也是得益于科技的发展,而电视的普及与科技发展有关,排除A。

电视的迅速普及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无关,排除C。

电视的迅速普及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与世界经济迅速得到复苏不符,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知识,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材料二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材料三好莱坞是当今闻名于世的电影名城。

100多年前,好莱坞还是美利坚合众国加州地图上一片空旷的田野。

好莱坞阳光明媚、依山傍水,既有草原,又有沙丘,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条件,是进行电影创作的理想环境。

因此,吸引了大批的从影人员。

1912年起,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

如今,好莱坞生产的影片不仅满足美利坚合众国电影市场的需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不仅输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文化,更为好莱坞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请回答:

(1)恩格斯为什么如此评价巴尔扎克?

列宁为什么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2)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回答,在好莱坞成为著名影城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4)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答案】

(1)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卫国战争,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罗斯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

(2)都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

(3)依山傍水,既有草原,又有沙丘的地理条件;阳光明媚、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大批从影人员的努力;许多大电影公司的落户等。

(4)一定时期的文学或艺术是对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知识,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可知原因是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

”可从《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卫国战争,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罗斯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而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关于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都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等方面思考作答。

(3)根据材料三“好莱坞阳光明媚、依山傍水,既有草原,又有沙丘,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条件,是进行电影创作的理想环境”“吸引了大批的从影人员”“1912年起,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等信息可从地理环境、电影人员、电影公司落户等方面思考作答。

(4)关于认识,结合上述材料,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进行思考作答。

【点睛】材料解析题的四步解题方法:

第一步,先看该题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如抓住本题“原因”“共同之处”“因素”“认识”等相关设问要求。

第二步,读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的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如“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