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2777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docx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docx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

浙江大学法律硕士考研详细经验

一,为什么考研,考什么

1,关于目标动机

每个考研的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会为了继续深造,会想追逐梦想,更多的是逃避就业压力,人云亦云,大家考,我也考,或者家人施加压力,小样,给老子考研去!

我记得我最初也是家里说要我考,但我并不是那么听话的,但其实我也有点想雪耻的感觉,高考让我太没面子了,对于考研,我最初也只是想去考个好的学校,来证明自己,当然这个因素后来也还有,就是不是主要的了。

大二的时候后入党,学院李书记去找谈话的时候问,你们考研不?

我就说,我不一定,因为我不想去跟风,我不想盲目的考。

高考也许我们不得不考,专业也是自己不小心填上去的,但大学过了几年,都成年人了,考研再去盲目的考一个自己都不知道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的,或者迫于这样那样所谓的压力去硬着头皮去考,有什么意义?

生命是宝贵的是短暂的,一辈子这样活在一个盲目的惯性当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做些什么,太失败了……可惜这样的人很多,很多。

说的可能绝对了些,不过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能坚持着走完考研这条路的人本身就值得佩服,比在寝室里无聊的一次又一次的升级打装备漂移那要强的多了。

但我想强调的是,既然这个过程已经要付出那么多,那么苦,与其盲目的人云亦云,何不活出真的自我,找到你喜欢的东西,说服你的内心,我就是要考研,我就是要考这个专业,这就是我梦想的开始,这就是我想要的!

能心中无悔的去把这几句话说出来的人,在你枯燥的学习生活中,你会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因为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这是你追求的,是你喜欢的,并从你的内心里你是愿意为之奋斗,为之付出的。

这样的状态,你很难失败。

2,关于我的选择过程

对于选择什么做为我的目标,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学刚进来,对一切充满了希望,也做了很多计划,立了很多的目标。

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我越来越觉得天空失去了色彩。

高数课上那种混沌的迷茫,英语虽然基础还好但我真不知道大学的英语课堂上能教会我什么?

一年半的英语课上我就拿我那个单词学习机玩俄罗斯方块了,最后那个学期我无法忍受提出了免听申请,去以自己的方式学了(也正是那时候打下了英语的词汇基础)。

大二的时候开始上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的时候,那个老师很好,学识,做人都没的说,可我就是拼命的记笔记拼命的听就是不知所云。

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在这门课上来讲复变函数积分变换,而复变和积分也在同时进行,两门课上着类似的内容,信号的老师也没办法,我们不懂积分变换他信号的东西没法讲,只能讲。

我心力憔悴的上了一学期,到最后考试的时候我永远都无法忘记考试前那两天在空洞洞的图书馆自习时的那种落寞和恐慌。

至此这样一门课让我丧失了对自动化的希望,开始考虑自己究竟要干什么。

大二上学期,那是我多么拼命的一个学期,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期末一大堆的课,一大堆的考试。

记得那个学期一开始很开心的,觉得自己很有希望,因为在上学期拿到了专业第六的成绩,自己觉得加把力一定要拿次一等奖学金,可随后的这个学期,彻底的摧毁了我想学好本专业课的希望。

大一以及随后的几个学期里我都曾有过这样一种想法,要每个学期看一类书,先看法律,再看经济,再看管理,不过最后大概都没实现,每次回家的时候满满一包书,死沉死沉的背回去又背回来,记得有一次还把司法考试那本法条汇编背回去,现在想起来都佩服自己的力气……那是因为大一上法律基础课的时候,郑海味老师让我们去考司法考试。

很感谢郑老师,直接影响了我对目前这条路的选择,这一路走来,她大概是我在杭电为数不多的给予我很大帮助的一位老师。

在她的课上我重新找回了那种对知识的热情,对一门课的专注,很积极的去回答问题,而其他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沉默。

那个时候应该是我选择学习法律的萌芽吧,但那时侯并不坚定,自己到底要怎么学,学什么。

再以后我记得我记得我的心里就一直有一个声音——社会公平与社会道义。

冥冥之中总觉得自己要为这个东西做点事情,很奇怪。

也许是目睹了这个社会太多的不公平,太多的弱肉强食;也许是自己家族里曾经发生那些事情,我的一个舅舅的事故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渺小,那种震撼,那种看着不公平的待遇降临却不得不接受,看着自己的亲人在受苦却无能为力,看着地方恶势力的为非作歹却只能受其欺压,对于一个热血方刚的青年的刺激是巨大的;也许是天生的对规则的敏感,对于一个好的秩序的追求。

从那时侯就把法律装在心里,经常拿出来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就要干这一行。

大二暑假的时候央视黄金时间里播放的《完美》让我很感动,感动于其中那种真挚含蓄的爱情,但有一点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男主人公佟言是一个律师,很有正义感,在律所里也很受器重,但在一个案子里却不得不帮着维护自己挪用资金的当事人,在法庭上,为自己的当事人做了辩护以后,以一个证人的身份揭露了自己当事人的本来面目,一片哗然。

当然他的律师也做不下去了,因为这样的律师没人敢请。

他自己也觉得自己不适合继续做律师,就毅然隐居做起了一个作家。

那时侯我就觉得,我也不适合去做律师了,呵呵。

就决定不再考虑学法律了。

那时候的我很幼稚,感觉学法律就是做律师,做律师就得帮坏人去辩护,很没劲。

3,关于确立目标

那个寒假过来以后就把父亲学校里的电脑带过来了(我们分院规定过了四级就能带电脑了),是父亲跟学校借的,自己是买不起的。

因为我高中就接触电脑,高考的时候电脑上学习的效果也是不错的,所以带过来真的是想学习的。

拿过来以后我也的确没怎么玩游戏看电影,延续了自己在家里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找学习资料下载学习,很有成就感。

而这个学期也是很多人大学的分水岭,以前没电脑最多偶尔去网吧玩玩,现在有了就放肆了,没有节制的玩游戏。

我们班里很多人从此开始了堕落,包括几个学习天赋很不错的。

那时侯课也不太多了,也没什么任务,大家都比较放松。

尤其是法硕联盟论坛,他们有很多老师当年最新的录音,给我们带了的好处就太大了,听听绝对受益。

我们每天在说理想,要有追求,可真正有理想又有几个?

能够真正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去奋斗的又有几个!

犹豫再三,我在封面上莫名其妙的写了一个:

律师。

写完后自己都觉得吃惊,这辈子估计是没什么机会去做这种事情了吧,但写下后心中却觉得很轻松,快乐的感觉。

因为我自己并不善言辞,做辩护律师似乎是不大可能。

犹豫高考时的阴影,大学里我显得很封闭,不愿意多说一句话。

可就是这样,我在接下来那个暑假里在法硕联盟里接触到了学长,欣喜若狂,就像是找到了离别以久的家,想到古典老师的话,我更加坚定我的信念,一定要考上!

二,考研那个过程

1,关于学校选择

选择名校,尤其是杭电的兄弟们,积攒了那么多年的怨气不妨通过考研释放出来应该说,考研的人都应该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就我个人而言,因为四年的大学生活,虽然杭电的感觉并不好,但杭州这个城市我很喜欢,不折不扣的爱上了这个曼妙的城市,呵呵,是不是有点用词不合适。

所以我基本上就决定考浙江大学了。

高考失利的时候我就发誓,一定要蹲在浙大的墙外面考进去!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除了第一志愿剩下都是杭州的学校,杭电在我们那里是一本,而且每年高重点线30分,想想还不错,就放第二个了,后面还有中医学院,工大,工程,都写了。

中间因为LP可能考上财,我又关注了一下上海的学校,决定主要就复旦,复习的不好再改报华政或者交大。

同志们别怕,因为我一直有个理念,考研,尤其是考法硕,非名牌不考。

不过这个问题我一直也没想太多,因为到了九月份LP直接保研了,我也没别的想法了,虽然浙大的法学并不是很强,但毕竟是自己的梦,而且成立了光华法学院,会好起来的。

2,关于各科学习方法

英语:

考的最好的一科,大学四年我可能有三年的时间在学英语,但凭心而论,我英语的水平现在也不怎么样。

也许就词汇量大点,但大也超不过八千,阅读原版杂志还是不太顺畅。

口语更别提了,六级成绩怎么考也考不上去,每次阅读错八个,我自己都服了那种稳定性,但我觉得我的阅读能力还可以。

三月开始复习,英语一直保证每天有五个小时在看,每天早上读一会,上半年读新概念,下半年主要是读真题的阅读。

六月前把星火那本砖头一样的词汇书看了一遍,不过我觉得没什么作用,倒是挺浪费时间,但我看在钱的份上还是把它看完了,主要也就是按词根来编排的,就是例句比较详细,有些词汇的区分考研感觉也未必用得着。

七月开始看王若平的长难句,这本书盛名之下倒有其实,确实还不错的,但我看的时候比较懒,自己从来不分析,看完句子直接看讲解,不过感觉看的比较细,看了一个月左右,八月的时候开始看真题,进度很慢,到开学才搞了三四套,阅读我是按照范猛说的,很细很细的分析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的意思,一篇文章的主旨。

虽然慢的可以,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英语就是细活,就得扣,就得琢磨出题人的变态心理,把思维一致了做题就好多了。

考研阅读我就错了三了,不得不归功于这样的细活。

看长难句的作用这时候也体现出来了,文章中的长句子都有思路,不再那么恐惧。

还有我暑假停了新东方唐静的翻译,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去准备翻译,但翻译却是一个人英语真实的水平的最真实的反映,而且翻译做好了,在阅读的时候那些长难句就更不是问题了。

唐静的声音不敢恭维美妙,但其对翻译的理解和教出来的东西确实是不错的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

就这样一直慢慢的持续的分析真题,噢,差点忘记了,在前面这个过程里我把朱太祺的那本书新题型以前的部分都算做了一遍,不过里面阅读大部分是真题,我所以一直都还没动。

上半年的时候我把朱太祺的辅导班强化班录音听了一遍,讲的很慢,里面留做题的时间,这期间也做了不少阅读可能有60篇左右。

十月份断断续续继续分析真题,但这个月给英语的时间偏少,以至于我到十一月觉得十月好像都没看英语。

然后开始研究新题型,到十一月底别人都开始做模拟题了,我也买了几套,但做着别扭的不行,前三套都阅读都是对九个,有点绝望,但觉得大概是偶尔的,毕金献的大家都做的不好。

于是复印了同学一份王若平的做,认认真真的做完一对答案,天都要塌了,就对了六个!

我的同学都是最多错5个的,那个郁闷啊大家可想而知。

离考试都没几天了,但很庆幸的是我一直都把这个做为笑话处理的,虽然我也怀疑过自己的实力,但我知道的底线绝对不是这样的,所有的打击一笑而过。

继续做,阅读错四个,我把所有的模拟题都扔掉,除了后来模考用过一次以后,再也没做过模拟题。

对于模拟题要有正确的态度对待,没有模拟题有真题的质量,模拟题唯一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你训练做题节奏的工具。

考前两个月就买了作文书在看,一直说考试前要自己动手写最少十篇的,但最后算上模考的也就写了四篇吧大概,好像还没有(汗一个)。

到最后就害怕作文写不出来,我的字又超级难看,是后来导致我紧张情绪的一个原因。

不过听了新东方王江涛作文冲刺班以后多少有点底了。

但最后几天我做了很英明的一件事情——模拟考试,英语尤其重要,虽然有三个小时,但很多人还是做不完。

我和我的两个考友模拟了两次,按规定的时间,全部做完,尤其第二次,我用的是一直没做的06的真题,信度就更高了。

虽然那两次的成绩并不怎么样,但给了我很多信心,知道自己最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之所以能做的行云流水也应该归功于此,考完后我觉得英语很简单,别人都说难,但今年的英语就是简单,谁也不能否认。

阅读方法。

单列一段,因为这个太重要了。

大家复习的过程中七成以上的时间都在做这个,而英语的成败又基本上取决于它。

我的阅读主要是得益于细读真题,和仔细研究真题的题目设置。

新东方范猛的课我是从头听到尾的,先听的是03年的旧的,那时侯他说要一定先看文章后做题,这样可以整体对文章进行把握,于是我在12月以前都这么做的,结果到了听07他冲刺班的时候他又说要先看题目再在文章里找答案,我昏倒!

马上改,因为我的考友WY在我被模拟题打击以后跟我说她一直是这么做的,正确率很高。

尤其是范猛又说就是英语很牛的人也很难先完整的看完文章再去做题的,没时间,没精力!

我狂晕,我居然是一牛人的方式在复习。

但我觉得这样挺好,推荐大家这样去做。

因为在前期你踏踏实实的阅读,培养你的阅读能力,苦读。

到后期转换方法,先看题目再去找,这样你由于前期的积累,对文章的行文结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就更熟悉,更明确哪些位置可以找到答案。

如果你一直是找答案,那训练的一直都是做题的能力而不是阅读的能力,但考试毕竟是实力七成,技巧两成,再加一成运气。

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去做,不要想投机取巧。

具体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听课,对于各种题型文章都总结的很好的,强烈推荐!

十月以前可以看看外文杂志,图书馆五楼都有的,考研的文章就从这上面选的,可以熟悉一下那种行文的风格。

政治

我从一开始就不怎么想在这个上面花时间,但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前人的经验,政治大概是最讲究方法的,因为这个花的时间和成绩可不是成正比的。

我的政治考的很差,我们班考研的人里面倒数第二,65分。

但我虽然花时间不多,但绝对在我们班考研人花时间的前五里面。

从春天就一直在想要不要上辅导班,上什么辅导班,买什么书。

因为考的不怎么样,所以不敢说太多的经验,政治这东西真还是说不好。

但哲学和政经确实需要真功夫,别的考试前看看足矣。

今年政治又要有变化,大家现在就不要太多看了,大纲下来再看不迟。

考试前对于政治都有点恐慌了,因为总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也没背多少大题,选择题的正确率也不好。

考试前几天主要的精力都给了政治(因为专业课也要背,政治最后最多占一半略少的时间),还是觉得不踏实。

进考场前很多人还拿着20T20T在背,但那时侯我觉得死就死了,没什么!

上去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行了,考场上答的还算顺利,选择题因为今年难度有点大,有几个不确定的,但大题都感觉没什么确定的答案,好像都能发挥,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这么能写(人的潜力就是要逼出来),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把自己背过的都写上去,不知道的就乱编,答完后自我感觉很好!

出了考场,觉得充满了希望,觉得考研太简单了,直接给随后的考试带来一个极好的心情。

其实我自己也清楚,选择题做的很没底,后来对答案的时候也证明了这点。

专业课

备考的时候大概有六七成的时间都在看法律的东西,因为毕竟以前没接触过,要多花时间才能很好的理解。

大三上学期决定考法硕以后就开始看一些法律的人们书籍,法律和哲学历史的关系比较近乎,就顺便看了这两类书,都算是启蒙吧,毕竟接受新东西要有个过程,不可能一口吃进去,这个学期买了指南,听华成法硕老师讲的法理学,边听边把法理学的东西看完,都说法理学难懂晦涩,但那个时候一点都没觉得,却感到这门课还有点意思,可能是华成法硕老师的风格比较适合我。

到了大三下学期正式准备的时候就开始认真的从头看。

我都是先听一遍录音再看书,这样接受的更快一些,而且听完再看书觉得很轻松,都好像不过如此而已,个人感觉这样效率是蛮高的,虽然听课也要花很多时间。

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了第一遍,就到了六月份要考试的时候了。

这个阶段还把配套练习里面的法理学部分的题目做了一遍,正确率很高,很奇怪。

这个时期我还在图书馆借过刑法和民法的案例书,大概的都看了一遍。

看案例真是一种享受,呵呵,以前没准备学法律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看,学了以后有点舍不得看的样子,因为基础还不好,这个也看不深。

考研一年两个学期我都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闲暇的时候就用空余时间看看案例,刚好看几个就去上书,不会涉及到什么连贯性。

六月一个月就差不多献给期末考试了,那些课平时都没什么学,都得抱佛脚。

考完20号左右,短学期浑浑噩噩的过去就开始了暑假的学习。

这两个月是我考研最难忘,效率最高的两个月,虽然那高温让人很享受的样子。

暑假我基本就是把书又过了一遍,顺便又听了一遍07年新的课。

看很多前辈的帖子都说要做笔记,所以我就也开始做。

每看完一章就对照大纲把大纲上的知识点从指南分析找出来,抄在笔记本上,再加上听华成法硕的老师讲的重点和补充。

这个过程说说简单,但做起来是最累的一件事情。

尤其是指南和分析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我都要把一个知识点在两本书上的表述都看过对比之后再权衡该以哪种为标准。

整整两个月专业课就做这件事情,看起来感觉很浪费时间,我九月份做完的时候也在想这样到底值不值,论坛上的战友有的把配套练习都做完了我才算是看了两遍书(算细一点应该算五遍,先听后看两次四遍,做笔记还得看书一遍),但最后做题的时候我感觉到了那种好处。

因为在那个过程中我详细的对比了每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印象很深,而且没有漏掉的知识点,这样一遍下来感觉很踏实,看着那四个厚厚的写着密密麻麻字的笔记本,那双写字写的起了老茧的手,那一堆空的笔芯,信心大增!

九月后期我都不记得干了什么,九月份效率很差,国庆七天全部放假了,再开始的时候已经是十月十号左右了,赶快做配套练习,07年的新增了很多内容,我又买了本新的做花了二十多天,边做边查漏补缺,找到自己不会的还不熟悉的东西。

这样做了一遍收获还是不错的。

做完就是十月底了。

这时候我在法硕联盟论坛上买了一本的指南,那时侯准备考法硕的时候看了大量的帖子。

然后是真题,花了一个星期,仔细琢磨了一下真题的内涵,考查深度,就觉得真题好像很简单,除了主观题我动不了。

在十月底的时候就是感觉做选择题的时候还行,但主观题我想都不敢想,无名的恐惧每每涌上心来,觉得内容实在太多,时间根本来不及去记忆。

拿到加强版以后,我一边看加强版,一般按照加强版上标明的要求,写在分析上面,这样一遍用了20天,相当于把书就有重点的看了一遍,这样下来,对于主次有了个很好的区别。

特别是加强版里的那些表格,特别是法制史部分,横向纵向的对比总结,让我看了一遍那些表格就对法制史的内容很有信心了,看完以后去做配套练习里法制史部分的题目那真是叫得心应手,很少有错的。

那些容易出题的地方都归纳了出来,刑法民法他把一些容易混淆的地方都写出来,寥寥数字,勾画的一清二楚。

还有他自己的一些口诀,对于帮助记忆相当有用。

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没有人可以讨论法律问题,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只有在法硕联盟论坛上才能找到一起走路的人,有了我觉得不再孤单,因为我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里面我自己也问过在看书时总结的问题,更多的是在看其他的战友的问题,收获了很多东西。

非常感谢对我的帮助,这样的感谢也不足回报他,但愿能有更好的机会!

从十月底我就开始早上读英语的时候把笔记拿上,开始了有意识的记忆民法刑法中的一些概念,这样一直持续到了考前。

看了两遍加强版以后,是12月份了,找了几套模拟题做了下,就是选择题,主观题一直说一定要动手一定要动手,但到考试以前我也就做过一次基础课的。

12月份我听从的建议,主要的精力还是看书,记忆,并没有做多少题目,总共就做了五六套的样子吧。

做题就是查漏补缺,熟悉做题的思路,法硕考查的记忆的基础性的东西多一些,还是多看书,多记忆。

基本就这样直到考试。

考场上的故事。

由于第一天公共课考的感觉比较好,心情很好,上午基础课做下来感觉是不是能拿满分啊,因为好像就没有不会的,尤其是我一直恐惧的主观题,居然都是我曾经背过的,清晰的按分析回忆起来,答的酣畅淋漓。

中午出来我知道我离成功不远了,但要简单大家都简单,下午的综合课也不能掉以轻心。

综合课的选择题比较变态,尤其法制史部分,简答题好像大家都不会,我看到题目倒什么都没想,知道什么写什么,最后也感觉洋洋洒洒写的很爽。

最后的论述题我考试前最担心了,感觉自己功底浅,说不出什么法言法语,也没太多思想。

的那个背诵版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张8K的纸被我一口气写的满满的。

当最后落笔的时候,刚好剩3分钟,把选择题答案纪录了一下以后交卷,考研结束!

3,关于复习心态

每个写考研心得的人都会强调心态的重要性,但似乎心态这个东西摸不着看不见很缥缈虚乎,但真的很重要。

心态的定义我查了一下,有这样一段文章我觉得还不错,大家看看:

“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似乎总有些已经安排好了的事在等着发生。

就像有一个总管一样,他安排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人们称他为命运。

也许很多人都相信命运,认为自己所有的遭遇都是生前定好的,自己是改变不了的,自己的唯一任务就是活下去……但是,命运也有主人,他的主人是我们每个人对待他的心态。

因为命运随心态而改变。

什么叫心态?

就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

我们应该重视所拥有的东西,而不是那些所没有的,人在困境中需要一种阳光,能看到生活中朴素的美。

要养成积极的心态,确信天黑透了,就能够看见星星,而不是去抱怨没有太阳,因为太阳听不见你的抱怨,仅此而已。

杯子里只有半杯水了,一个人看见会说:

“唉,只有半杯水了。

”而另一个人则说:

“啊,还有半杯水呢!

”这就是不同的对待事物的心态。

前者是悲观的,而后者则是乐观的。

再回到题目,都说习惯成自然,你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其他事物,就一定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命运,就不会抱怨命运对你的不公,因为你会想到每个人都有困难。

并且,你会积极的去面对困难,向他发出挑战的信号,直到战胜他。

事实上,人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体验命运,你可以在积极和消极中选择一个,事实上也就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正如大思想家詹姆斯所说: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凭借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归根结底,命运的主人还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要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走向成功。

对于我个人来说,因为我高考的落魄,来了大学都一直像个死人,很少有能让我感兴趣的东西。

专业学习的打击更让我心死。

唯一的兴趣是踢球,但因为环境不好到了大二以后就淡忘了。

我的脾气以前很暴躁,但现在感觉能忍受的东西更多了,虽然有时候也还会发脾气。

受禅宗的影响比较大吧,很为弘一大师倾倒。

心中无物,心死则安。

但这个东西要适可而止,修身养性即可,上有父母的期待,下有你自己娶妻生子生活必须的追求。

该做的应该还是学得一技之长,为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创造幸福,同时,要胸怀天下,为自己的祖国努力奋斗。

大学前两年的那种压抑,那种抑郁,曾经多次想去朱华燕老师的心理咨询室咨询一下,呵呵。

但我很庆幸自己在那种迷茫痛苦之中没有迷失方向,虽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但一直都在学习。

大学四年我没去过网吧,估计没几个人能做到。

当然我是经常上网的。

考研的时候我的压力不可谓不小。

本专业课和法律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冲突,本专业的东西不可避免的要放弃一些。

都知道跨专业难,我觉得最难的就是处理这个关系了。

父母的期望,希望我能稳一些顺顺利利的考上研究生,还有自己的爱情。

那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在进行一场豪赌,拿自己的青春做赌注,赌那个自己所向往的明天。

成功了,大家会说,呵,这小子还行啊,失败了,大家会说,看那个傻X,还想考法硕。

但自己看书看进去以后就慢慢觉得,这些压力只要自己不把它当压力也就不成其为压力了。

准备考试的时候我心里很坦然,越来越觉得就算今年考不上,还可以再考,法硕大多数人都是第二次考上的。

虽然第二年的备考会很凄惨,没个稳定的地方学习,没个稳定的住的地方,压力也会更大。

那时候还想,如果第一年考不上,我可以去支援西部,因为法律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积淀才会有更好的理解,况且支援完以后还可以有优惠条件的报考研究生。

对于西部,我甚至有一些向往,我也确实想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出来。

把这些想过以后我也不再成天生活在那种恐慌焦虑之中了。

还记得曾经还专门去问过辅导员这个问题,辅导员说这个也不是谁想不就能去的,要有一定的条件的,于是窃喜,呵呵,凭我的成绩争取这个应该还没问题!

4,关于复习环境

地理环境

当年一直在一教的506复习,每天爬到五楼就先是一种成就感,顺便把身体也锻炼了,坐在最后一排的正中央,抬头望去,满是各位战友辛勤劳作的身影,自然不能懈怠,低头赶快修炼内功。

在教室也算是走的比较晚的几个,有时候在黑板上涂鸦也很有感觉。

特别是我口述,XS手书的“还有X天我们就要胜利!

”的那几个字(本以为他的字比我好点对得起观众,没想到还不如我自己写,叹!

),后来的有兄弟帮忙改倒记时,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

到考试前两个星期要占用教室考试的时候,看到那个老师要擦,我忍无可忍大喊“不要擦!

”可惜,那个物品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人类。

大概因为那一次,教务处的老师怀恨在心,这个学期以前从来不安排课的一教五楼居然也经常是人声鼎沸。

那几个大五的虽然经常在我旁边聊天,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