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2757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docx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docx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评论

穆荣平蔡长塔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治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进展概述

玻璃技术经历了5000多年的进展历史,直到20世纪玻璃才成为一种工业材料而得到迅速进展。

1908年美国人发明"平拉法",1910年比利时人发明了"有槽垂直上引法",使平板玻璃生产摆脱了依靠于繁重手工劳动的吹制法(见文献[1],530页)。

1924年美国匹茨堡平板玻璃公司(现PRG公司①)发明垂直引上法,大大提高了玻璃生产效率,其阻碍不亚于流水生产线对汽车工业的阻碍②。

1959年英国Pilkington公司③发明浮发玻璃生产工艺,成为高质量平板玻璃制造的通用工艺。

随着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进展,玻璃的组分和特性逐步得到认识,为玻璃的研究开发和规模生产制造了条件。

今天,人们不仅能够用优质的硅沙生产光学玻璃、特种玻璃、晶质玻璃,用中等质量的硅沙生产平板玻璃,用次沙生产有色玻璃,还能够依照国防、经济建设需要,研究开发、生产各类专用玻璃。

  中国是玻璃生产大国,玻璃产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玻璃工业进展能够追溯到1922年成立于秦皇岛的耀华玻璃厂(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前身)。

1971年洛阳玻璃厂(今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发明了"洛阳浮法工艺技术",开创了中国民族玻璃工业的新纪元。

目前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包括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工业技术用玻璃制造业、光学玻璃制造业、玻璃仪器制造业、日用玻璃制造业、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和其他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己经进展成为产品较为齐全的工业部门。

全国日用玻璃产量约躬6万门1999年),重点企业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差不多超过2亿重量箱(2000年),平板玻璃产量差不多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位。

2000年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人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工业总产值为428.29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加7.9%,2000年年均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5.8%。

,比1998年减少了9.1%,初步显示出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截了当投资关于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进展具有重要促迸作用。

2000年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资本结构中,国家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所占比例为51.8%,21.0%和27.2%,显示出外国直截了当投资在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中的重要地位。

与1998年相比,国家资本增加了2.2%,港澳台和外商资本份额分别减少了2.0%和0.2%。

本文将在有关研究[2~3]基础上,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力。

二、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竞争实力

竞争实力要紧表达在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技术能力3个方面。

资源转化能力是企业将生产要素和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和赢利能力,要紧表达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资金利税率和产值利税率等4个指标。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乎、经青治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达。

工业增加值率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产值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反映企业的赢利能力。

统计数据说明,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进展水乎好于其他制造业平均水乎。

  2000年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企业亏损面为22.7%,增加值率和产值利税率分别为33.11%和13.80%,不仅高于制造业平均水乎(29.6%和6.8%),也高于电子与通信设各制造业。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718万元/人年,远远低于高技术产业,与工业平均值相当。

各类经济指标数据说明,在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包括的小类产业中,以工业技术用玻璃制造业和建筑用玻璃制品业的资源转化能力为强。

从增加值率指标来看,日用玻璃制品业(34.18%)和工业技术用玻璃制造业(33.76%)分列前两位,其他小类产业均低于行业平均水乎;从产值利税率看,工业技术用玻璃制造业(16.90%)和建筑用玻璃制品业(16.61%)分列前两位,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最低(4.77%);资金利税率以玻璃仪器制造业(58.33%)为最高,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和工业技术用玻璃制造业超过行业平均水乎,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2.86%)最低;从全员劳动生产率看,工业技术用玻璃制造业为人均10.9457万元,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乎,玻璃仪器制造业和建筑用玻璃制品业都高于行业平均水乎,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最低(1.5746万元/人)。

2000年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要紧经济指标见表1。

统计数据说明,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资源转化能力近年来迅速提高,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为盈。

与1998年相比,2000年企业亏损面减少7.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0.0%,工业增加值率提高了6.12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分别提高了1.3和0.9个百分点,销售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分别提高了11.34和5.62个百分点。

1998年美国制造业公司销售利润率为6.04%,资金利润率为5.94%(见文献[4],689页),均高于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同期水乎,也高于2000年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进展水乎。

1996年以来美国平板玻璃、玻璃容器、压制和吹制的玻璃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逐年升高(表2)。

1995年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就差不多达到9.83万美元/人(见文献[4],236-237页),远远高于2000年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进展水乎。

2000年英国Pilkington公司利润率为8.2%,美国PPG公司玻璃事业部销售利润率为16.0%①,日本NipponSheetGlass公司净收益率(净收人与净销售收人之比)为10.25%。

由此可见,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资源转化能力尽管有所增强,仍旧较弱,与世界要紧玻璃制造商相比差距更大。

市场化能力要紧表达产品目标市场份额、贸易竞争指数、价格指数等指标。

  1995年以来,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进口连续增长,出口金额通过1996年负增长之后也呈与进口同步增长之势,1998年后开始显现逆差。

其中1998~2000年为进出口贸易额高速增长时期,同期逆差逐步拉大。

1995年至2000年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进口金额由5.10亿美元增加到14.09亿美元;同期出口金额由7.06亿芙元增加到11.66亿美元(图1)。

  从贸易竞争指数来看,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2000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数据说明,玻璃及其制品(编号70)所列的35种重要商品有5种商品进口和出口金额均超过2000万美元,逆差商品为23种,顺差12种。

顺差较大的商品(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55)要紧是玻璃原料、初级加工产品和安全玻璃,包括.①碎玻璃、废玻璃及玻璃块料;②未加工的玻璃球;③经弯曲、磨边、缕刻等加工的7003-7005玻璃;④车辆用钢化安全玻璃;⑤车辆用层压安全玻璃;⑥其他层压安全玻璃;⑦末镶框玻璃镜;⑧已镶框玻璃镜。

汽车安全玻璃出口顺差要紧是由于福耀玻璃集团的奉献。

1995年以来,上述8种产品中,大部分产品出口稍有涨落,只有安全玻璃(航空器、航天器及船舶用除外)出口增长迅速,贸易竞争指数大幅度升高,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逆差较大的商品(贸易竞争指数小于-0.7)要紧是国内需求迅速增长、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包括.①光导纤维预制棒;②熔融石英等熔融硅石制末加工光纤波导级管;③铸或轧制的玻璃型材及异型材;④航空器、航天器及船舶用层压安全玻璃;⑤防眩玻壳;⑥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未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⑦光学仪器用未经光学加工的光学元件毛坯。

1995年以来,上述7种商品进出口逆差格局差不多没有改变,显示出较弱的国际竞争力。

  2000年玻璃及其制品进出口贸易中有10种商品进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差不多上为特种玻璃、光学玻璃和加工玻璃,包括①光导纤维顶制棒;②熔融石英等熔融硅石制未加工光纤波导级管;③末列名末加工的玻璃管;④具有吸取或反射层的非夹丝浮法玻璃板、片等;⑤其他非夹丝浮法玻璃板、片等;⑥经弯曲、磨边、缕刻等加工的编号为7003-7005的玻璃;⑦防眩玻壳;⑧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未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⑨制电子管用末封口玻璃外壳及其玻璃零件;⑥光学仪器用末经光学加工的光学元件毛坯等。

同期只有7种商品出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包括,①具有吸取或反射层的非夹丝浮法玻璃板、片等;②其他非夹丝浮法玻璃板、片等;③经弯曲、磨边、缕刻等加工的编号为7003-7005的玻璃;④车辆用层压安全玻璃;⑤已镶框玻璃镜;⑥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未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⑦制电子管用末封口玻璃外壳及其玻璃零件。

全球目标市场中国玻璃及其制品的贸易竞争指数见表3。

  从价格指数来看,2000年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的价格指数差不多上都低于1,只有两种商品("铸或轧制的夹丝玻璃板、片"和"夹丝浮法玻璃板、片及磨面或抛光玻璃板、片")例外,说明玻璃及玻璃制品出口有一定价恪优势。

表4所列的35种商品中,有11种商品价格指数小于0.28,4种商品价格指数小于0.1。

值得指出的是,价格指数小于0.1的商品同时也是贸易竞争指数最小的商品,说明中国生产的这四种商品尽管价格低,仍旧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产品质量和数量也不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5种商品进口和出口金额均超过2000万美元,逆差商品为23种,顺差12种。

顺差较大的商品(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55)要紧是玻璃原料、初级加工产品和安全玻璃,包括.①碎玻璃、废玻璃及玻璃块料;②未加工的玻璃球;③经弯曲、磨边、缕刻等加工的7003-7005玻璃;④车辆用钢化安全玻璃;⑤车辆用层压安全玻璃;⑥其他层压安全玻璃;⑦末镶框玻璃镜;⑧已镶框玻璃镜。

汽车安全玻璃出口顺差要紧是由于福耀玻璃集团的奉献。

1995年以来,上述8种产品中,大部分产品出口稍有涨落,只有安全玻璃(航空器、航天器及船舶用除外)出口增长迅速,贸易竞争指数大幅度升高,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逆差较大的商品(贸易竞争指数小于-0.7)要紧是国内需求迅速增长、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包括.①光导纤维预制棒;②熔融石英等熔融硅石制末加工光纤波导级管;③铸或轧制的玻璃型材及异型材;④航空器、航天器及船舶用层压安全玻璃;⑤防眩玻壳;⑥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未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⑦光学仪器用未经光学加工的光学元件毛坯。

1995年以来,上述7种商品进出口逆差格局差不多没有改变,显示出较弱的国际竞争力。

  2000年玻璃及其制品进出口贸易中有10种商品进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差不多上为特种玻璃、光学玻璃和加工玻璃,包括①光导纤维顶制棒;②熔融石英等熔融硅石制未加工光纤波导级管;③末列名末加工的玻璃管;④具有吸取或反射层的非夹丝浮法玻璃板、片等;⑤其他非夹丝浮法玻璃板、片等;⑥经弯曲、磨边、缕刻等加工的编号为7003-7005的玻璃;⑦防眩玻壳;⑧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未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⑨制电子管用末封口玻璃外壳及其玻璃零件;⑥光学仪器用末经光学加工的光学元件毛坯等。

同期只有7种商品出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包括,①具有吸取或反射层的非夹丝浮法玻璃板、片等;②其他非夹丝浮法玻璃板、片等;③经弯曲、磨边、缕刻等加工的编号为7003-7005的玻璃;④车辆用层压安全玻璃;⑤已镶框玻璃镜;⑥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未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⑦制电子管用末封口玻璃外壳及其玻璃零件。

  全球目标市场中国玻璃及其制品的贸易竞争指数见表3。

  从价格指数来看,2000年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的价格指数差不多上都低于1,只有两种商品("铸或轧制的夹丝玻璃板、片"和"夹丝浮法玻璃板、片及磨面或抛光玻璃板、片")例外,说明玻璃及玻璃制品出口有一定价恪优势。

表4所列的35种商品中,有11种商品价格指数小于0.28,4种商品价格指数小于0.1。

值得指出的是,价格指数小于0.1的商品同时也是贸易竞争指数最小的商品,说明中国生产的这四种商品尽管价格低,仍旧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产品质量和数量也不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贸易国家和地区来看,日本、美国、韩国、德国、英国是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进出口的要紧贸易伙伴,分别占进口总金额的36.01%、6.70%、9.79%、4.93%、2.42%,占出口总金额的7.71%、22.35%、6.41%、2.45%、2.08%。

中国香港地区也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占进口和出口总金额的3.58%和20.02%。

考虑到地区代表性,本文将分别考虑玻璃及玻璃制品在美国、德国、日本三个目标市场的竞争力情形,以便对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市场化能力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评判。

  2000年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对美国贸易中,出口为2.6亿美元,进口为0.944亿美元。

1995年以来,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对美国出口连续增长,进口则徘徊在0.63~0.94亿美元之间,说明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在美国市场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市场竞争力。

  从贸易竞争指数来看,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力较强。

2000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数据说明,玻璃及其制品对美国贸易的要紧35种商品中,逆差商品为20种,顺差15种。

贸易竞争指数较大的商品要紧是玻璃原料、初级加工产品和安全玻璃,包括:

①车辆用层压安全玻璃(4082万美元);②已镶框玻璃镜(1703万美元);③经弯曲、磨边、缕刻等加工的7003-7005玻璃(1191万美元);④碎玻璃、废玻璃及玻璃块料;⑤末加工的玻璃球;⑥制电子管用末封口玻璃外壳及其玻璃零件。

其中前三种商品出口额超过千万美元,其余出口额均在百万美元以下。

贸易竞争指数小于-0.98且逆差较大的商品要紧是国内需求增长迅速、技术含量高等难以替代的产品,包括:

①熔融石英等熔融硅石制末加工光纤波导级管;②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末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③防眩玻壳;④未经光学加工的信号玻璃器等玻璃制光学元件;⑤航空器、航天器及船舶用钢化安全玻璃、层压安全玻璃;⑥光学仪器用未经光学加工的光学元件毛坯;⑦夹丝浮法玻璃板、片及磨面或抛光玻璃板、片;⑧光导纤维预制棒。

其中前6种产品进口额超过200万美元。

1995年以来,"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末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贸易竞争指数经历了从0.9552到0.9888的转变,显示出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的下降,其他7种商品进出口逆差格局差不多没有改变,说明其竞争力没有全然改善。

  以美国为目标市场玻璃及其制品的进口贸易见图2。

  从价格指数来看,2000年中国与美国之间玻璃及其制品贸易的价格指数差不多上都低于1,只有5种商品例外,说明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出口有一定价格优势。

表4所列的35种商品中,有17种商品价格指数小于0.25,7种商品价格指数小于0.1。

价格指数小于0.1的商品中,有3种商品的贸易竟争指数小于-0.7,同时进口金额较大,如"熔融石英等熔融硅石制未加工光纤波导级管"进口金额为1211万美元,"其他铸或轧制的非夹丝玻璃板、片"为144万美元,其他商品进口规模专门小。

说明中国生产的这3种商品尽管价恪低,仍旧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产品质量和数量也不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2000年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对德国贸易中,出口为2855万羌元,占玻璃及其制品出口总额的2.45%;进口为6941万美元,占玻璃及其制品进口总额的4.93%。

1995年以来,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对德国进口连续增长,出口则徘徊在2000万美元左右.说明玻璃及其制品在德国市场竞争力较弱(图3).

从贸易竞争指数来看,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在德国市场竞争力较弱。

2000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数据说明,玻璃及其制品对德国贸易的要紧31种商品中,逆差商品为26种(含11种纯进口商品),顺差5种。

贸易竞争指数较大的商品要紧是玻璃原料、初级加工产品,出口金额均较小,包括,①已镶框玻璃镜;②经弯曲、磨边、缕刻等加工的7003-7005玻璃;③碎玻璃、废玻璃及玻璃块料。

出口额超过百万美元且为顺差的商品有已镶框玻璃镜、玻璃容器、玻璃器皿等。

  11种纯进口商品的贸易金额均小于22万美元。

进口金额、贸易逆差均较大的商品有"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未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熔融石英等熔融硅石制未加工光纤波导级管"、"末列名末加工的玻璃管"、"玻璃器皿"、"车辆后视镜"。

其中"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末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进口金额为2020万芙元,"车辆后视镜"进口金额仅为117万美元。

1995年以来"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未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差不多上为纯进口,说明其国际竞争力没有全然改善。

从价格指数来看,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出口有一定价格优势。

  2000年中国与德国之间玻璃及其制品贸易的18种商品中,12种商品的价格指数小于1,有9种小于0.31,2种小于0.1。

价格指数小于0.1的商品为"碎玻璃及废玻璃,玻璃块料"和"未列名未封口玻璃外壳及其玻璃零件",交易额都不超过5万美元。

价格指数大于1的6种商品全部为逆差,同时交易额不大,只有"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末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例外,进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

说明中国生产的这类商品仍旧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2000年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对日本贸易中,出口为8990万美元,占玻璃及其制品出口总额的7.71%;进口为5.0738亿美元,占玻璃及其制品进口总额的36.01%。

1995年以来中国与日本玻璃及其制品贸易中,进口金额通过1997年的振荡下滑之后迅速增长,出口则徘徊在7000万美元左右,说明玻璃及其制品在日本市场竞争力较弱。

从贸易竞争指数来看,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在日本市场竞争力较弱。

2000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数据说明,玻璃及其制品对日本贸易的要紧35种商品中,逆差商品为22种,顺差13种。

贸易竞争指数较大的商品要紧是玻璃原料、初级加工产品如"碎玻璃、废玻璃及玻璃块料"、"已镶框玻璃镜",出口金额均超过百万美元。

出口金额超过干万美元的商品种类只有"浮法玻璃板、片"(3.158亿美元)和"玻璃器皿"(1.1648亿美元)等。

  2000年进口金额、贸易逆差均较大的商品有"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末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

quot;(进口金额为1.455亿美元,下同)、"防眩玻壳"(1.129亿美元)、"光导纤维预制棒"(8405万美元)-、"其他非夹丝浮法玻璃板、片等"(2342万美元)、"光学仪器用末经光学加工的光学元件毛坯"(1280万美元)、"未列名禾加工的玻璃管"(432万美元)。

上述6种商品中,"其他非夹丝浮法玻璃板、片等"贸易竞争指数变化最大,由0.8975(1995年)变为-0.2976(2000年)。

其他5类商品长期依靠进口,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没有全然改善(图4)。

从价格指数来看,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出口有一定价格优势。

2000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玻璃及其制品"贸易的35种商品中,23种商品价格指数小于1,有16种小于0-26,6种小于0.1。

价格指数小于0.1的商品且贸易额超过百万美元的有"光学仪器用未经光学加工的光学元件毛坯"、"其他未加工的玻璃棒"、"熔融石英等熔融硅石制其他未加工玻璃管"、"已镶框玻璃镜"。

前两种产品贸易为逆差(竞争指数小于-0.8),显示出较弱的竞争力;后两种为顺差(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3),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价格指数大于1的5种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均小于-0.83,其中"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末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光导纤维预制棒"、"制电子管用末封口玻璃外壳及其玻璃零"进口额超过干万美元,说明中国生产的这类商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专门弱。

  技术能力要紧表达在产业装蚤水乎、新产品销售率和新产品出口销售率等指标。

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是从仿制国外技术和产品逐步进展起来的,创新产品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线,以及推广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产业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有显著提高。

然而与国外闻名企业仍存在庞大差距。

例如。

日本NGS公司(板硝子)公司2001年固定资产(产权、工厂和设蚤)原值为30亿美元(净值为12.7亿美元),其中机器设备原值17.8亿美元。

2000~2001财政年度投资约1.3亿美元用于微透镜制造设施和其他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设备改造①。

而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2000年固定资产原值只有530.4亿元(净值366.4亿元),约64亿美元。

  技术能力方面的差距还集中表达在产品质量、档次、生产效率等方面。

英国Pilkington公司的技术能够保证一个浮法玻璃工厂连续生产11~15年,年生产各类玻璃6000km(厚度为0.4~25mm,宽度能够达到3m)。

该技术差不多特许用在30个国家的40多个生产线上,为Pilkington公司带来了6亿英镑的技术许可收人。

2000年日本NSG公司信息电子材料和器件事业部销售收人增加19.7%,销售利润率为20.5%,大大高于其"平板玻璃、安全玻璃和建筑材料"事业部的8.7%和4.4%②。

大多数中国玻璃生产企业(合资企业除外)只能够生产建筑用玻璃,不能生产汽车用、制镜用玻璃。

目前中国企业在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市场竞争上,如信息电子材料和器件,参与度专门小。

  综合上述对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产业技术能力的评判分析,能够认为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实力较弱并有进一步减弱趋势。

尽管部分产品(如安全玻璃等在美国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但由于高性能、高附加值玻璃产品开发乏力,生产设备落后和产能集中于中、低档产品,使得技术含量高、市场规模大的玻璃及其制品仍旧要紧依靠于进口,专门是对日、美、韩、德等国进口的依靠。

三、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竞争潜力

竞争潜力要紧表达在资产负债率、技术投入、比较优势和创新活力等指标。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背活动的能力。

总体上讲,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为61.85%,比1998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处于较好运行状态。

小行业中,2000年玻璃仪器制造业、光学玻璃制造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31%和50.72%,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日用玻璃制品业为70%左右(见表1)。

  技术投入表达在研究与开发(R&D)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强度、技术开发经费比例和技术引进经费中消化吸取比例等方面。

研究开发(R&D)人员和经费投入的高低直截了当阻碍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R&D投入强度较小,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占销售额比例)不足1%。

1999年行业标杆企业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R&D经费投入强度只有0.8%,尽管高于同期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0.60%),然而与国外闻名企业相比差距较大。

世界闻名玻璃制造商十分重视R&D投入`,通常在销售收入中保持一定比例用于R&D。

2000年英国Pilkingtonn公司R&D投入约为3300万英镑(约4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1.27%;美国PPG公司R&D投入为3.01亿美元(约25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3.49%;日本NSG公司拥有英国Pilkington公司20.6%的股份,在技术开发方面不仅与Pilkington有良好的合作,而且不断扩大自己的技术中心,依靠自己的技术支撑,提供高质量、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比较优势要紧表达在劳动力成本、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仍旧明显,约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平均工资水乎的1/40~1/30。

中国经济的快速进展,专门是中国建筑业、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进展使中国正在成为玻璃及玻璃制品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这无疑会为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进展提供宽敞的进展空间和明显的比较优势。

玻璃工业的资源依靠、环境污染、附加值低和能耗高等特点决定了以后玻璃工业必定从发达国家向进展中国家转移。

事实上,跨国公司早就开始了其玻璃生产加工基地的转移,如日本NSG公司经营区域遍及欧洲、北美和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

专利是衡量企业产品、工艺创新程度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

1990~2000年10月中国国家专利局累计授权玻璃领域发明专利445件,其中国外机构和个人获得专利占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