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713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11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A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二)教学内容

单元

序号

单元

名称

单元

篇目

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

时数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语文乐园一

 

 

语文乐园二

 

语文乐园三

 

语文乐园四

 

语文乐园五

 

语文乐园六

 

语文乐园七

 

语文乐园八

 

1、在天晴了的时候

2、三月的原野

3、古诗二首

选读一、昆明的雨

语文乐园一

 

4、刷子李

5、顶碗少年

6、体育颂

选读二、有个男孩儿爱唱歌

语文乐园二

 

7、奇异的琥珀

8、松鼠

9、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

选读三、生命交响曲

语文乐园三

 

10、蒲公英不说一语

11、古诗二首

12、童年的朋友

选读四、小船,小船

语文乐园四

 

13、飞夺泸定桥

14、七律长征

15、延安

选读五、六月雪

语文乐园五

 

16、秦兵马俑

17、圆明园的毁灭

选读六、别了,语文课

(一)

选读七、别了,语文课

(二)

语文乐园六

 

18、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0、一双新鞋

选读八、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语文乐园七

 

21、寓言二则

22、齐天大圣

23、苏武牧羊

选读九、马兰花

语文乐园八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本组四篇课文都描写了美丽的大自然。

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欣赏美好的景物、品味优美语言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

以读为主,在读中逐层理解字词,品味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欣喜之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的思路扩展起来,让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课后让学生搜集、阅读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诗歌、谚语等,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学习《刷子李》一课,从文中领略精彩的人物描写以及颇有趣味的天津方言。

学习《顶碗少年》一课,让我们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体育颂》一课用华丽的语言歌颂了体育,让我们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有个男孩儿爱唱歌》向我们介绍了音乐家施光南的音乐之路,让我们感受到他对音乐的执著和热爱。

教学重点:

教学时,注重品词析句,体会人物内心,做到悟其心,体其情,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奇异的琥珀》《松鼠》《生命交响曲》这三篇说明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奥秘、生命的精彩。

学习本组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

读懂居里夫人关心、敬爱老师的几件事,从而让学生懂得尊敬老师、爱戴老师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

学习居里夫人尊师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用居里夫人的事业上的成就与她敬师爱师的事相对比,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居里夫人美好品质的热情。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本组四篇课文体裁不同,形式多样,从不同角度上展示了生活的趣味。

学习《蒲公英不说一语

》和《古诗二首》,让学生感受了自然之美。

学习《童年的朋友》和《小船,小船》,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真挚的朋友情、师生情。

教学难点:

品读中感受两首诗不同的表达形式,体会联想句的作用,学习文中所用的心理刻画,体会这种描写的作用。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以“革命、信念”为主题,《飞夺泸定桥》让我们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六月雪》《七律长征》让我们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战胜种种困难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延安》让我们体会这一革命圣地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风光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事件,概括文章大意,简要复述红军战士英勇夺桥的经过。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去感受秦兵马俑的宏大规模;面对圆明园的毁灭,要认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勿忘国耻;从汉字中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抓住中心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文本感悟,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

 

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以“先人后己、关爱他人、学会感恩”为主题。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关爱、奉献”的氛围,引导学生体味关爱与奉献,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关爱父母、孝顺父母,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

读懂文言文,感悟寓言中蕴藏的道理。

了解齐天大圣与众仙作战的经过。

体会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造句。

《齐天大圣》文中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要先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了;理解《苏武牧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及“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10—12

课时

 

 

10—12

课时

 

10—12

课时

 

10—12

课时

 

10—12

课时

 

10—12

课时

 

10—12

课时

 

10—12

课时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备注

1

开学复习,常规教育。

2

第一单元1、在天晴了的时候2、三月的原野

3

第一单元3、古诗二首选读一、昆明的雨语文乐园一

4

第二单元4、刷子李5、顶碗少年6、体育颂

5

第二单元选读二、有个男孩儿爱唱歌语文乐园二

6

第三单元7、奇异的琥珀8、松鼠9、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

7

第三单元选读三、生命交响曲语文乐园三

8

第四单元10、蒲公英不说一语11、古诗二首12、童年的朋友

9

第四单元选读四、小船,小船 语文乐园四

10

第五单元13、飞夺泸定桥14、七律长征15、延安

11

第五单元选读五、六月雪语文乐园五

12

第六单元16、秦兵马俑17、圆明园的毁灭

13

选读六和选读七、别了,语文课

(一)和

(二)语文乐园六

14

18、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5

20、一双新鞋选读八、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语文乐园七

16

第八单元21、寓言二则22、齐天大圣

17

第八单元23、苏武牧羊选读九、马兰花语文乐园八

18

复习

19

             考试

20

21

(四)教学措施:

   1、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放在首位,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

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4、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

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

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

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课前的“阅读提示”指导阅读,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

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4.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5.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

(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二、交待目标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

说一说。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三月的原野

教材简介

这篇文章节选自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短篇小说《小城三月》,作者真实地描绘了北国初春的原野独特的景象,同时传达出对生命的渴望,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抒发了春天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文章开篇写儿童发现了钻出土皮的草芽,揭开了儿童眼中的原野,接下来用朴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原野上景物的特点,最后写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欢欣和鼓舞。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4个。

会写“胀、欣、籽、鸦、棉、粪、觅、巷”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要句段并背诵下来。

    3.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4.体会春天带给人们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本文语言率直自然,抒发了春天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在学习课文之前,应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萧红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为学好课文做好铺垫。

    课文引入

    本课的教学可以通过谈话创设情境,在学生现有认识的基础上,设疑激趣,引发学习的欲望。

也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使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课文品读

    这篇课文字面意思比较浅显。

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圈画自己喜爱的句段,然后说说理由。

在品词赏句的同时,熟读成诵,进行积累。

在朗读时抓住关键词语来指导,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仔细观察,把事物写生动、具体。

    识字与写字

    本课共识字4个,会写8个字,有些不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仔细读读相关语句琢磨琢磨,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逾越字词障碍,不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拓展延伸

    在教学后可推荐朱自清的散文《春》等文章来阅读。

课后建议学生搜集、阅读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诗歌、谚语等,并进行交流。

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本上,也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

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尔作品影响。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1942年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读古诗吗?

(学生汇报)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古诗。

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杜牧和苏轼,揭示题目。

    我们先来学习古诗《清明》。

(师板书课题)说一说有关清明这个节气、节日。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

    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

雨纷纷、欲断魂。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

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

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

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

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

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

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板书设计:

    清明

    [唐]杜牧

    解题目清明时节雨纷纷,景:

雨纷纷

    知作者路上行人欲断魂。

人:

欲断魂

    释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情:

怅然若失

    懂诗意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诗味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二、复习学法

    三、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低想象难度。

    蒌蒿:

长在河滩的一种野草。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

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

 

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

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

(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

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

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文章。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

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4刷子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和风度。

    3、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俗世奇人》,搜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等。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4.刷子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搜集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

[板书课题]

    2、解题:

怎么叫刷子李呢?

(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