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2699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素质教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素质教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素质教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素质教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素质教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素质教育试题.docx

《小学素质教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素质教育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素质教育试题.docx

小学素质教育试题

三、简答

1、主体有效参与的基本条件及策略是什么?

2、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为保证合作学习有较高的实效性,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论述你怎样理解探究式学习?

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

2、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3、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4、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5、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兴趣的引领;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竞争的促动。

6、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7、如果教学的难点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致,教师应采用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8、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融会贯通地学习。

9、讲授法的主要缺点是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10、刺激学生学习义务,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提出要求,鼓励,批评,责备,说服教育,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等。

11、就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基础。

12、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社区情境中以及工作岗位的情境中。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因为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

(√)

2、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

3、“数学课程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要时时联系生活,处处联系生活。

(√)

4、数学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身体活动。

(×)

5、作为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相同的。

(×)

6、如果难点的形成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

(×)

7、问题探究法”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

8、在小组合作学习流程中全班交流评价不那么重要。

(×)

三、简答题

1、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哪些特征?

答: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2、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答:

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自主发现,构建动场――角色确认,自主探究――活动构建,自主评价――自主反思,活动延伸。

3、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

1、基本训练;2、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3、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4、课堂练习;5、作业评价

4、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

答:

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是:

①参与和过程――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结论,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

②平等与合作――探究学习是个合作的过程,不是竞争和对立的过程。

③鼓励创新。

5、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

1、组织形式不到位:

(1)按就近组合;

(2)自由结伴组合;(3)短暂频繁组合。

2、合作程度不到位

(1)局限型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2)障碍型合作,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或者合作的内容太难所至;(3)装饰型合作:

重形式,轻实质。

3、评价机制不到位

(1)忽视自我评价;

(2)偏重整体奖赏;(3)单一激励机制;(4)评价与小组脱钩。

6、复习课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复习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同一材料合理地用不同形式呈现,用不同例子讲解,以使学生产生新异感,并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仔细研究某一现象,便于全面的理解。

2、复习不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应练在重难之处,练在学生薄弱、疑惑之处。

3、复习不是原地踏步,作同一水平的循环,而应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

4、练习要体现“广度”、“深度”、“坡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训练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应引申,深化综合贯通,重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迁移能力。

7、简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要素。

答: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要素:

问题生成――主动探究――成果交流――反馈延伸

8、简述活动建构教学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

1.师生角色的再定位;2.要注意开放、民主实效的体现;3.问题要具有思考性、趣味性、生活性

9、情境体验具有哪些特征?

答:

亲历性;个人性;默契性;实践性,独特性。

四、论述题

1、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

(1)教学定位问题反思教学起点是否把握准,目标定位是否恰到好处,教材合理的设计意图是否得以体现。

(2)动态生成问题教师面对生成的资源,需要从叫许饿要求出发加以把握和利用,从而改变教学的预期行为,重心构建教学全过程。

(3)教学设计问题反思教学意图是否体现,教学资源是否还需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还需优化。

(4)教学效果问题。

2、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一、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内容,针对数学,具有实用性。

二、问题的设计要易于理解,涉及范围清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三、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具有科学性。

四、问题的设计能帮助突破难点,具有巧妙性。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教学片段

教师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随着演示活动的进行,教师随即提出以下问题:

师:

同学们,我们是沿着什么将平行四边形剪开的?

生:

高。

师:

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哪两个图形?

生:

(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

教师把三角形平移到梯形的另一面(并大声强调了几遍——“平移”这个词),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

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样?

生:

相等!

师:

为什么?

生:

面积既没有多也没有少。

师:

很好!

那长方形的长、宽分别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生:

长方形的长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高对应着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

现在你能说出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

生: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为了强调可以沿任意一条高剪开,老师又重复地操作了一遍,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转化成长方形。

由于问题的提问与前面相仿,笔者不再赘述)

教师又出示了大量变式练习进行提问与训练,学生进入习题操练过程……

问题探讨:

1、从提问目的、层次、开放上分析上述教学你认为怎样?

2、这样的教学是否表明学生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方法?

3、这样的教学与新理念比较你认为怎样?

案例分析:

(1)从提问目的、层次、开放上分析上述教学你认为怎样?

从提问的目的分析,教师主要是为完成知识点的教学这一任务而设计的。

更多的是关注自已的教学。

从层次性来分析层次的展开主要针对知识点的各个要素问题始终归于一个平面。

从开放上讲,这不算什么开放因为它始终围绕着教师的提问展开教学。

而学生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没有自已动手操作,探索知识。

(2)这样的教学是否表明学生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方法?

不能表明学生已掌握了知识。

由于课堂上对平行四边形的:

“割补”是由教师示范完成的。

而并非学生的独立发现,一旦出现较复杂的情况,一部分学生就会因此陷入困境。

(3)这样的教学与新理念比较你认为怎样?

这样的教学与新理念差距还很大。

新理念关注的是学生自身发展,以学生为本。

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自已的教学。

教师在这里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自已走,没有给学生的开放学习以更多的空间。

没让学生自已去剪拼,而是自已在示范操作,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推理,交流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发展了。

(二)案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过程片断:

⒈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顶点下定义。

⒉通过动手操作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个数。

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的模型,闭上眼睛摸一摸,睁开眼睛看一看、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

几条棱?

有几个顶点?

(生按要求操作并回答)。

课后笔者进行了一个小调查:

调查对象:

还没有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的五(3)班学生。

调查内容:

长方体有()个面,有()条棱,有()个顶点(学生填空前先学习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调查结果:

全班56人,六个面答对的有50人,12条棱答对的有37人,8个顶点答对的有51人。

案例分析: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教师未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不准确。

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找准教学起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具体方法有:

(1)课前自问自答;

(2)课前了解;(3)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三)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求平均数问题》

在本课教学的末部分,教师让学生评价自已的表现。

老师问:

同学们都觉得今天表现都很棒,那觉得老师的表现得怎样呢?

想给老师打几分?

生1:

95分;生2:

97分;生3:

98分;生4:

93分;生5:

95分;生6:

98分;

师:

那你们觉得用哪个分数来评价老师呢?

生:

可以算出6个同学的平均分。

师:

你们让为老师的上课分数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生:

比93分多,比98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95+97+98+93+95+98)÷6=96分

师:

同学们算得对,但很客气,因为老师并没有上得那么好。

分析:

在本案例中,教师精心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决问题。

更妙的是教师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场,放手让学生对教师“品头论足”评价形式的背后体现了教师对新理念的运用。

(四)、案例描述:

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

场景2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

“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

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

“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

”老师问道:

“是8克吗?

”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

“它的重量是85克。

”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题:

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

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

案例分析:

场景1的合作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也缺少交流的愿望总之合作学习的时机没把握好。

场景2第二次合作学习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合作时机不当,大多数学生还沉浸在第一次的学习情境中因而降低了学习效果。

场景3会出现这种原因是因为小组里没人作记录。

抹杀了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

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一、基本概念题

1、数学思考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对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灵活度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2、教学后记: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3、激励性作业评价:

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4、教师的“大气”:

教师的“大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那种大家风范,那种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的教学素质,那种能够自觉跳出单纯传授知识范畴而站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反思教学的功底和底蕴。

5、商榷性评语:

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直接予以更正,有时则不是直接更正,而是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

6、延迟评价: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

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评价策略。

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7、预习性日记:

学生课前预习后,对将要学习的新教材主要内容的记录。

8、协商性作业评价:

为了实事求是地批改作业,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防止发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当面了解情况,协商批改的评价策略。

9、反思日记:

是对教学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的一种非常随意的书写形式,通常表现为教学随笔。

它可以记录下当日教学中所遇到或看到的成功或不成功的教学事件或原因剖析;可以探究或反思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或其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也可对一节课的目标设计的准确性,教与学的行为表现合理性、教学手段选用的必要性、教材内容处理的可接受性、教学时间安排的节奏性、课堂活动组织的周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思,以便以后教学借鉴。

反思日记:

以反思自己学习心得、经验教训、成功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学日记。

10、教学案例:

是指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教学事件。

11、期末学习评价:

采用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协作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12、终结性评价:

一种关注结果的评价方式。

二、简答题

1、简述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特征?

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评价目标、内容、方法的多元性;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与情景性。

2、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营造出“大气”的课堂,三个“不要”指什么?

三个“不要”指的是情节不要太多,环节不要太细,问题不要太碎。

3、传统小学数学考试考试评价存在哪些不足?

传统小学数学考试考试评价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五个过”:

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评价主体过多地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评价中心过于关注结果。

4、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

(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5、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结果有哪些呈现方法?

评分、等级或成长记录袋等。

6、简述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思路?

评价形式的开放(多样化)——实现全员评价;评价内容的开放(多元化)——实现全人评价;评价时空的开放(多向化)——实现全程评价

7、简述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立足激励原则、关注人性原则、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原则。

8.新时期下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有哪些方法?

老师可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①总结成功经验;②查找失败原因;③记录疑难困惑。

(2)在他人评价中反思。

(3)在学生评价中反思。

三、辨别题

1.有人认为:

作业是教师知识与情感交流的“信箱”,不是评判,而是对话,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答:

对的。

作业评价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在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批改时,可采用“等级+评语”的作业批改评价模式。

“等级+评语”的作业评价模式,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在数学活动中具有很好的调控功能和激励功能。

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

我们应用好这个窗口,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在课堂上应创造机会,通过交流、介绍、传阅、发言等形式,展示孩子的作业,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的氛围中获得成功体验,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愉悦。

2.有人认为命题时只要考一考基本知识和技能就行了,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不正确。

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属性。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我们要多方位地、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

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应包含知识与技能基础、过程与方法基础、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

3.有人认为:

时下的课堂应该“只要过程、不要结果”。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要点一:

由于许多教师已经深刻地反思过当初“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的利弊,所以,时下一些数学老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的极端认识,这是矫枉过正;要点二:

与课前的学习基础比较,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升、提升了多少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

4.有人提出,评价要评在点子上,让学生感到评价的珍贵。

你认为这样会造成教师惜“评”如金的局面吗?

还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会。

在数学课堂评价中我们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评价不是说要吝啬自己的评价,不是在于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质的好坏。

选择在最佳时机,当学生全身投入学习并取得成功时,教师及时激励评价正是对他们学习成果赞许与肯定。

但教师的评价不是滥用评价,而是要评的到位,评的合理,让评价多一点“价值”,让学生倍加“珍惜”。

四、观点论述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从评价目的上看,由重在甄别转变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句话的理解。

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请你谈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与教学中差异性评价的联系。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建立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像两滴水那么相似的儿童”。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鲜活个体,发展不一,个性迥异。

因此在评价中,要尽可能地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进步,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评。

(1)评价中尊重学生认知的差异。

学生由于各自智力方面的因素,对学生内容存在着很大的认知差异。

在教学中,要承认这个差异,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

(2)评价中尊重学生情感差异。

小学生的情感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加上可控性比较差的情感特点,学生在某些环境的影响下,情感上较易出现消极和积极的差异。

教学中,我们对待学生的一些消极的情感,不能使用指令性或批评性语言去扼制,而应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3.为什么说书面考试到目前为此仍是比较好的一种的评价形式?

关于书面考试,到目前为此,纸笔测试仍是教育评价中使用比较普遍、比较重要、比较“公平”、比较可信的评价形式。

说它普遍——从我国到世界各国,从古到今从小学到大学都在使用;说它重要——目前还没有真正能够替代它的形式出现,虽然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颖的评价形式,但目前也只能是纸笔测试的补充完善形式而已;说它“公平”——国际、国内、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对它的认可度最高;说它可信——它是可记载的、可供人们当时及过后查阅的实物存在,一目了然。

4.结合你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实际,谈谈如何开展数学评课活动?

数学评课活动是校本教研中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数学评课活动应坚持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的原则。

有针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数学评课活动,有主题性(重在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出现的某个问题)的数学评课活动等。

不同的学校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评课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评课活动来具体展开。

五、案例分析

1.下面是某校一年级口试的一道题目,请你分析该道口试题的优点,并谈谈口头型考试评价的特点。

例:

把下面的诗抄写在右边的田字格里,能写得下吗?

为什么?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答:

这道试题,可以观察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第一层:

学生通过实际的抄写,发觉当田字格写满时,诗还没有抄写完,因此得出“写不下”的结论。

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学生更多地依赖动作思维,但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来看,这种方式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第二层:

学生通过数诗的字数及田字格的格数,发现诗有20个字,而田字格只有16个,通过比较20〉16,所以得出“写不下”的结论。

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数的概念,知道可以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来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层: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诗的行数与田字格的行数相等,但诗每行的字数比田字格每行的字数多1,因此得出“写不下”的结论,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学生初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会对问题进行分解,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该口试题选择了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作为题材,学生感到比较亲切,但一年级学生的书面文字表达能力跟不上,因而作为笔试题难以观察到学生的真实水平,采用口试的形式,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请你从好课标准中“大气”的纬度来谈谈你对本案例的看法。

例:

《年、月、日》

课一开始,老师就大胆地设问:

“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生: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每月的天数可能是31天、30天、29天或28天;有些时候,一年是366天等等。

师:

你们能把这些知识简单地整理一下吗?

学生试着整理,之后汇报。

师:

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