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664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docx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docx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1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喜爱民族文化,感受民族乐曲中热烈欢腾的气氛。

  2.感知乐曲A—B—A的结构。

  3.能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见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板一块。

  2.彩笔、画纸人手一份。

  3.录音机、磁带。

  4.在过渡环节播放《红绸舞》。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师:

刚才这首乐曲听起来怎么样?

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完整欣赏乐曲后提问:

你觉得这首曲子从开始到结尾旋律是一样的吗?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3.分段欣赏,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

  师:

我们再欣赏一遍乐曲。

  

(1)欣赏第一段并提问:

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

节奏是快还是慢?

  

(2)欣赏第二段并提问:

这一段乐曲和第一段乐曲一样吗?

怎么不一样?

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了什么?

  (3)欣赏第三段:

最后一段乐曲和第几段乐曲一样?

  (4)分段欣赏完,请幼儿用符号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要求旋律相近的两段要用相同的符号表示,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

  (5)分享、交流自己的画并贴到磁板上。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告诉幼儿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红绸舞》,并引导幼儿小结:

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热闹气氛;乐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旋律基本相同。

  活动反思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我班幼儿充分了解和感受了民族音乐的快乐情绪以及表现形式的多姿多彩,充分体验了彩绸飞舞的热闹情景,为幼儿了解并喜爱民族民间舞蹈,进而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需求和问题,在充分考虑幼儿原有经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适时通过提供支架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体验到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快乐。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2

  大鹿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并理解歌词,尝试演唱歌曲《大鹿》。

  2、运用反复倾听-------判断-------检核和借助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梳理、记忆、理解本首歌曲的歌词内容。

  3、与同伴共同体会闯关游戏与学习的乐趣,逐渐提高自主学习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字卡“猜猜有谁?

说准歌词、哪里不同?

”,问号卡,动物图片(小兔、大鹿、猎人),图谱卡“反复记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钢琴伴奏,幼儿按节奏拍手走进课室,找点站好。

  2、钢琴弹奏乐曲,教师走到小朋友身边,摸头,提示幼儿去找好朋友。

  问:

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

找到了请到座位上坐下来。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完整清唱歌曲第一遍。

  问:

这首歌好听吗?

那你们会不会唱?

我们来玩闯关游戏。

  2、闯关游戏:

  

(1)、第一关:

猜猜有谁?

(出示板字“猜猜有谁”和三个大问号卡片)

  A、教师范唱第二遍。

问:

听见了有谁?

(小兔)教师按幼儿的回答在问号后面出示“小兔”图片。

  B、教师范唱第三遍。

问:

除了小兔,还有谁?

(小鹿、猎人)这首歌曲里都有谁?

(依次出示小兔、大鹿、猎人图片)

  C、小结:

我们用什么动作庆贺我们闯关成功?

(幼儿说动作,教师做动作)。

  

(2)、第二关:

说准歌词。

(出示板字“说准歌词”和8张系列图片)

  A、教师范唱。

问:

听到这词怎么唱?

(提示幼儿观察图片)

  B、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清唱1----4幅图。

  师:

这句怎么说?

(透过窗户往外瞧)。

  C、教师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念歌词。

  D、教师示范唱5-----8幅图,幼儿跟着念歌词。

  E、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念1-----8段歌词。

  (3)、钢琴伴奏,幼儿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A、请个别幼儿学唱(钢琴伴奏)。

  B、小结:

我们闯过了第2关。

  (4)、第三关:

哪里不同?

(出示板字“哪里不同”)

  A、教师示范清唱。

(最后加一段快板唱)

  问:

哪里不一样?

谁来说说?

我为什么唱快了?

  小结:

因为猎人追来了,要快快开门。

我们遇到困难,要请大伙帮忙。

  B、出示反复记号(‖:

‖),讲解:

返回来,再唱一遍。

  C、全体幼儿站起来,教师提出要求:

唱第一、二段后,从这符号返回来,再唱一遍。

  D、全体幼儿学唱,钢琴伴奏。

  E、教师小结某段幼儿唱的不清楚的地方,并让幼儿学唱。

  F、钢琴伴奏,学唱第二遍。

  G、面向听课老师,学唱第三遍。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把这首歌教给班上其他小朋友。

  2、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这节课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3个闯关游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一关:

猜猜有谁?

通过出示3个大大的问号,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通过老师两次的清唱,幼儿初步感受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了解了歌曲里的角色,对说唱歌词有帮助。

而且,3个大问号的出现,也顺应了大班幼儿的特点,这阶段幼儿的逻辑思维、有意记忆已开始萌芽,而且大班幼儿好竞争,喜欢挑战,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第二关的说准歌词,是为能完整学唱整首歌曲做铺垫。

共出示了8张图片。

教师通过分2段来学习,充分感受歌词内容,但这过程并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幼儿的感官,运用了听、看、说、唱的方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3、第三关,因为有了第一、二关的铺垫,在感受学习反复记号、反复唱法中,幼儿也就很快学习了歌曲,达到了教学效果。

  4、歌词中出现的较难歌词“透过窗户往外看”、“手把手挽牢”,教师就做了前置准备,为幼儿的完整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准备。

  5、建议:

  

(1)、说歌词的这环节,教师要强调“音乐与词的节奏感”,要体现语言的声音美。

  

(2)、教师的语言再激情点,在幼儿闯关的环节,如果能激情表扬幼儿,就更好了。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3

  狮王进行曲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

  2.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欣赏故事《有趣的生日晚会》。

  2.物质准备:

《狮王进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狮王头像一个、披巾一条、小号4个、小鼓4个、鼓锤8根、大鼓一付、地毯一条、孔雀、长颈鹿、眼睛蛇等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创编神气、害怕、高兴三种个性化动

  师:

昨天老师给你们讲了什么故事?

  幼儿:

有趣的生日晚会。

  师:

谁过生日?

  幼儿:

狮子王。

  师:

狮子是森林,它长得怎样?

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表现狮子神气的样子?

(引导幼儿表现“神气”)

  师:

小动物听到狮子王的吼叫心里觉得怎样?

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害怕?

(引导幼儿表现“吼叫”和“害怕”)

  师:

狮子王告诉小动物今天是自己生日,不吃小动物了,小动物觉得怎样?

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高兴?

(引导幼儿表现“高兴”)

  2.完整欣赏音乐,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音乐性质,使音乐内容和故事内容匹配。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2)出示图谱,了解音乐内容与结构。

  提问:

什么地方象乐队在演奏?

什么地方象狮子在走路?

什么地方象狮子在吼叫?

什么地方象小动物在表演?

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了解乐曲可以分成四部分(迎接、走路、吼叫、表演)。

  (3)看图谱做声势练习。

  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的图象用动作表示做声势练习(乐器—哒哒哒、鼓—1234567、脚步—走路、吼叫、舞蹈—拍手)。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乐队表演动作。

  提问:

乐队用什么乐器演奏?

狮子王要出来了心情觉得怎样?

怎样表现兴奋与激动?

(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出弹钢琴、敲鼓、吹笛、弹手风琴等动作欢迎狮子王的到来)

  

(2)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

  提问:

谁来了?

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摸样)

  (3)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

  提问:

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

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

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

(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

  (4)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提问:

狮子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大家都觉得很高兴,想象一下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样表现高兴的情绪?

(幼儿纷纷表演了孔雀展翅、眼镜蛇在扭动、大象猴子在舞蹈等等)。

  4.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表演。

  

(1)完整欣赏,边听边用动作来讲述这个故事,将动作和音乐匹配起来

  

(2)幼儿扮演角色表演,要求幼儿注意表情,不和别人碰撞。

  (不断提醒幼儿把刚才的感受和创造表现出来)

  5.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玩法。

  提问:

当狮子王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忍不住又大吼一声小动物会怎样?

(“又都跑了”、“吓得一动不动”“晕到了”“躲起来”等)。

  

(2)请一幼儿扮演狮子王其他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鼓励大胆、大方表演。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

但在活动中我思考着几个问题,如

(1)教师只有一个如何更好更细致地关注到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为教师利用,为同伴所学习?

(2)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现了音乐形象,但教师在整堂课中一直处于高亢状态,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好不好?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4

  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合拍地做游戏动作。

  2、能运用小椅子作为道具创编动作。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熟悉音乐。

  2、每人一张椅子,排列成秧田式。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泼水歌),找座位。

  师:

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找自己的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

(幼儿边拍手边找座位)

  

(二)、游戏“亲一亲”

  师:

我们来请小屁股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好吗?

  师示范:

亲一亲,屁股碰椅子后马上站起来,同时嘴里发出“叭”的声音。

你们会吗?

  幼儿练习若干遍。

  亲两亲:

方法同上。

(亲三亲)

  我们还可以请我们身上的什么部位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呢?

  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带幼儿尝试。

亲小手的时候可以增至5亲。

  (三)、游戏“躲猫猫”(创编游戏动作)

  1、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和椅子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2、我先把自己藏起来,(师示范藏在椅背后,并扶住椅背)等你们藏好了,我就来找你们。

  “宝宝,藏好了吗?

”“那我来找啦”“宝宝,在哪里”

  3、师说:

刚才我看到这个宝宝把头这样露出来了,我就知道原来他躲在椅子背后了,看我来学学他的样子:

师示范:

(左右探头)

  4、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老师找到你啊?

(引导幼儿创编伸出手、伸出脚等动作)带幼儿练习创编的动作。

  5、配上音乐。

  师带幼儿做:

“宝宝,在哪里”边说边做动做:

双手扶住椅背左右探头的动作,幼:

“宝宝,在这里”重复第一句音乐。

接着练习其他三个动作,方法同上(练习(2~3遍)。

  上下探头

  右手叉腰,伸出左手做摇手状

  左手叉腰,伸出右手做摇手状

  6、待幼儿熟练后交换角色:

幼儿找,老师藏。

(找老师时,你们应该怎么说啊?

)(音乐)

  7、做完后,接着示范下面的动作:

  双手叉腰,小碎步从椅子后面跑到前面,转身面向椅子

  双手同时按照__|__X|的节奏拍击椅面

  师:

谁说说,我刚才还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你们知道我藏在椅子背后的。

(幼儿说)

  8、幼儿完整随音乐练习3~4遍(前奏时,师说:

宝宝,在哪里)(整首音乐)

  9、师:

除了用小碎步出来还可以怎么出来呢?

(幼儿创编,并练习)。

  10、听音乐把自己编的动作表演一次:

这次请音乐和你们玩“躲猫猫”了。

请你们听着音乐把你们想的办法表演给我看。

  11、玩的开心吗,还想和小椅子做游戏吗?

现在我们带上椅子出去做游戏吧(音乐)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

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5

  会唱歌的锤子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谣,学习看图谱演奏。

  2、尝试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图片、乐器:

打棒、碰铃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熟悉歌谣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谱演奏。

  活动难点:

用碰铃演奏十六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唱歌吗?

  师:

有一位修鞋匠老爷爷他手中的锤子也会唱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

  二、互动学习

  

(一)欣赏歌谣,初步理解歌谣

  师:

老爷爷手中有几种锤子?

(出示大小锤子图片)

  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师:

我们再来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

  

(二)再次欣赏歌谣,感知大小两种锤子的节奏

  1、师:

大锤子是怎么敲的?

(出示图谱1)

  师:

敲了几下呢?

  师:

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师:

大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

我们再来试一试。

  2、师:

小锤子是怎么敲的?

(出示图谱2)

  师:

敲了几下呢?

  师:

小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

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3、教师说前半句,幼儿拍手表现两种锤子的轻重

  三、探索交流

  

(一)学习看图谱,初步感知节奏

  1、师:

我们一起看图拍一拍老爷爷修鞋的地方。

刚才我们拍了手,还可以拍哪里?

  2、跟随音乐看图谱感知节奏。

  

(二)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1、师:

小朋友真棒,知道在修鞋的地方拍手,说词的地方摆头。

瞧,老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呢。

(出示打棒、碰铃)

  师:

你们认识吗?

  2、师:

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大锤子在敲?

  师:

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小锤子在敲?

  3、幼儿分两组分别使用打棒和碰铃。

(教师巡视检查幼儿乐器的用法)

  4、师:

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试试:

大锤子唱歌当当当当,小锤子唱歌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三)看图谱完整演奏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演奏(提醒幼儿说词部分乐器休息)

  2、教师小结:

乐器的使用以及小锤子的演奏

  师:

小朋友想一想碰铃怎么就敲得快了?

  3、幼儿互换乐器,感受不同音色的乐器所演奏的效果不同。

  四、拓展延伸

  师:

这首歌谣叫《锤子歌》,老师将图谱放到表演区,小朋友可以试试除了用打棒和碰铃伴奏,还可以用什么乐器?

反思: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

由于小班幼儿没有太多的演奏经验,对于他们来说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选择了歌谣《锤子歌》。

  活动反思:

  这首歌谣琅琅上口,便于理解,同时还有孩子们喜欢的象声词“咚......”“叮......”,并且通过大锤、小锤的对比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音乐的轻重、快慢。

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颇有难度。

例如:

在本次活动中,小锤子敲了八下,小班幼儿没有那么强的自控能力,不可能正好敲八下。

只要幼儿能跟上节奏,音乐停,乐器不敲即可。

  怎样能让幼儿用碰铃给小锤伴奏时既敲得快还要节奏清晰,那就在于两个碰铃之间距离的掌握,离得太近听不清敲的节奏,离得太远跟不上节奏。

要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来探索发现这一秘密。

  由于小班幼儿没有配器的能力,因此我给幼儿提供了打棒和碰铃两种乐器。

幼儿可以根据乐器的音色来和大锤、小锤进行匹配,为幼儿后面学习配器做铺垫。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仍有3名男孩对于后面的集体演奏环节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是分组演奏,所以存在等待现象,他们3个是急切的想敲击乐器,但是老师不允许,所以后面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

  

  《花非花》音乐教案及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