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569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 苏教版.docx

《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 苏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 苏教版.docx

易错题浓缩版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苏教版

2017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十化学实验基础质量检测苏教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做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

①在点燃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稀溶液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④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 ⑤用10mL量筒量取8.55mL蒸馏水

A.仅①B.仅①②C.仅①③D.全部

解析:

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NaHCO3溶液清洗;由于酒精有挥发性,酒精灯中不能添满酒精,否则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量筒属于粗量器,精确度为0.1mL,只能量取8.5mL蒸馏水。

答案:

C

2.(2012年威海模拟)在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与S反应生成FeS,确定非金属性:

Cl>S

B.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进行H2O和H2S的热分解实验,确定硫和氧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D.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酸碱性

解析:

氯水有强氧化性、漂白性,会把pH试纸漂白,无法与比色卡对比,即测不出它的pH大小。

答案:

D

3.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

解析:

HNO3溶液中混有H2SO4时,加入氯化钡后使得硝酸中又混入了HCl杂质,应加入硝酸钡溶液过滤,A错;SO2有还原性,可被高锰酸钾氧化为硫酸除去,B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但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一般用结晶或重结晶法分离,C对;乙酸具有酸性能和氧化钙反应,但乙醇不能,故加足量氧化钙蒸馏可以分离两者,D对。

答案:

A

4.(2012年海淀模拟)下表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所得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酸性:

酸>碳酸>苯酚

B

取某溶液少量,加入经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

C

取少量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Fe(NO3)2试样已经变质

D

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盛水的烧杯中,在液体表面出现油滴

皂化反应不完全

解析:

A项中浓盐酸会挥发出HCl气体,HCl会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

B项Ag+有干扰。

C项酸化后,H+、NO

可将Fe2+氧化。

答案:

D

5.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制备Fe(OH)3胶体

B

向AgCl和水的混合物中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验证溶解度AgI小于AgCl

C

淀粉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后,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检验气体中有乙烯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及评价,属于中等难度题。

A项向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会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不能制备胶体,错误;B项向AgCl和水的混合物中滴加KI溶液,由于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溶解度,所以转化成黄色的AgI沉淀,正确;C项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它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在酸性条件下,没有现象,而且也不能检验水解进行的程度,错误;D项乙醇与浓硫酸共热,除生成乙烯,还会生成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

答案:

B

6.(2012年甘肃兰州模拟)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向KMnO4溶液中滴加盐酸,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增强。

说明盐酸具有氧化性

B.向澄清的AlCl3稀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振荡,溶液仍为澄清。

说明该两种溶液混合是物理变化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振荡、静置,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

说明Fe3+具有氧化性

D.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CaCO3能溶于水

解析:

向KMnO4溶液中滴加盐酸后两者会发生反应;AlCl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属于化学变化;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生成绿色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

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产生沉淀是因为HCl酸性比H2CO3强,D错误。

答案:

C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除去Fe粉中混有的I2:

加热使I2升华

B.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MgCl2:

加入KOH溶液后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碳酸氢钠: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蒸发结晶

D.除去氢氧化镁中混有的氢氧化钙:

加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入足量氯化镁溶液,加适量水过滤洗涤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除杂,中档题。

A项,加热的过程中,Fe粉和I2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FeI2;B项,除去镁离子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K+;C项,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的最佳方案是加热。

答案:

D

8.(2012年山西西安八校联考)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制硫酸和氢氧化钠:

可用如图所示装置

B.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

;依次加入的物质是H2O、Ba(OH)2、Na2CO3、HCl

C.检验Fe(NO3)2试样是否变质:

取少量试样加水溶解,用稀硫酸酸化,滴加KSCN溶液

D.乙醛的氧化:

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

解析:

A项,阳极区氢氧根放电生成氧气,H+浓度增大.SO

在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在阳极区富集,故阳极区生成硫酸,同理,阴极区有氢氧化钠生成,bc两膜中间可不断补充硫酸钠溶液。

B项,粗盐加水溶解后,加Ba(OH)2除去SO

,加Na2CO3除去Ca2+、Mg2+和过量的Ba2+,最后加HCl除去过量的CO

C项,Fe(NO3)2中加稀硫酸酸化,H+与NO

结合形成稀硝酸环境,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无法判定原试样是否变质。

D项,保证了NaOH溶液足量,可发生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答案:

C

9.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①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于盐酸中,然后再加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②用10mL量筒量取4.80mL的浓硫酸 ③蒸发溶液时,边加热边搅拌,直至蒸发皿中的液体蒸干 ④向无色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⑤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

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⑥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只有2种 ⑦实验室可利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混合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气 ⑧除NO中混有的NO2气体可通过水洗,再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A.③⑤⑧  B.④⑤⑥  C.①⑤⑦  D.①⑦⑧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中等难度。

②中10mL量筒可量取4.8mL浓硫酸;③中蒸发溶液时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④中若原溶液中含有SO

也有此现象;⑥中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四种;⑧中NO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①⑤⑦均正确,故选C。

答案:

C

10.(2012年重庆渝中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A.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

B.失去标签的AgNO3溶液、稀盐酸、NaOH溶液、AlCl3溶液可选用(NH4)2CO3溶液作鉴别试剂

C.用铜丝代替铂丝做焰色反应

D.在裂化汽油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

,振荡后若紫色褪去即可证明其中含甲苯等苯的同系物

解析:

加入(NH4)2CO3溶液时,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稀盐酸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NaOH溶液中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lCl3溶液中既有白色沉淀又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高锰酸钾分解后残留的二氧化锰可以用热的浓盐酸洗涤,不能用稀盐酸来清洗。

做焰色反应实验应选用铂丝或铁丝,不能选用铜丝,因为铜丝灼烧时会产生明显的绿色火焰。

裂化汽油中含有较多的烯、炔等不饱和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

B

11.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解析:

SO2水溶液呈酸性,加入酚酞试液中无明显现象。

加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C中SO2被硝酸氧化成SO

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D中S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O3,Na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

答案:

C

12.(2012年江苏镇江高三一模)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

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

m(O)>1:

8。

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解析:

用H2还原CuO时,装置Ⅲ中CaCl2吸收的是生成的水,而装置Ⅱ中玻璃管通H2前后的质量差为反应时消耗CuO中氧的质量,即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而m(水)-m(氧)=m(氢)。

当Zn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的H2不干燥[m(水)偏大],装置Ⅲ后不加干燥装置,使Ⅲ中CaCl2吸收空气中的水分[m(水)偏大],Ⅱ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m(氧)偏小],都会造成测得m(H):

m(O)>1:

8。

H2O的组成与CuO是否完全反应无关,只与通H2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生成的水有关。

答案:

D

13.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配有橡皮塞的细口瓶中

B.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或KMnO4溶液均能使它们褪色,均可证明SO2有漂白性

C.不能在石英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

D.用湿润的pH

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

解析:

本题是一道实验题,涉及到化学药品的保存、由实验现象判断实验结论、坩埚和pH试纸的使用方法,较易。

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与玻璃塞作用,经长时间作用后使瓶塞打不开,同时,细口瓶瓶颈较细只能存放液体不能存放固体,A说法错误;SO2通入品红溶液使之褪色,可证明SO2有漂白性,而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使之褪色,则证明SO2有还原性,B错;氢氧化钠能与石英坩埚中二氧化硅反应,C说法正确;用pH试纸测定溶液时,试纸不能湿润,否则,可能引起误差。

答案:

C

14.(2012年河北唐山期末)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制备乙酸乙酯

B.装置②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干燥、收集Cl2,并吸收多余的Cl2

D.装置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转移液体

解析:

A项导气管插入液面下,容易发生倒吸,且NaOH溶液可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C项Cl2被碱石灰吸收,无法收集到氯气;D项应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

B

15.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实验现象

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淀粉能与Cl2发生显色反应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见光分解,生成NO2溶于浓硝酸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一定是由于该溶液中含有SO

D

铜片放入冷的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现象,属中等题。

A项,Cl2将KI氧化生成I2,遇淀粉变蓝色,错;C项,原溶液也可能含有Ag+,错;D项,能钝化的金属只有铁和铝,故错。

答案:

B

16.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Ba(OH)2 KSCN NaCl Mg(NO3)2 (FeCl3溶液)

B.NaNO3 NaHCO3 (NH4)2SO3 Na2SiO3 (H2SO4溶液)

C.NH4Br K2CO3 NaI CaCl2 (AgNO3溶液)

D.(NH4)3PO4 NaBr CuSO4 AlCl3 (KOH溶液)

解析:

选项A中的物质,可首先用FeCl3溶液与各溶液反应,能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Ba(OH)2,溶液出现血红色的是KSCN,没有现象的是NaCl和Mg(NO3)2,再用已经鉴别出的Ba(OH)2与未鉴别出的两种溶液反应,能产生白色

沉淀的是Mg(NO3)2,无现象的是NaCl;选项B中的物质,直接用H2SO4即可鉴别,向各溶液中分别加入H2SO4溶液,反应后无现象的是NaNO3,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是NaHCO3,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2SO3,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的是Na2SiO3;选项C中,可用AgNO3溶液鉴别出NH4Br和NaI,但K2CO3、CaCl2与AgNO3反应时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将其鉴别;选项D中的物质,直接用KOH溶液即可鉴别,能与KOH溶液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NH4)3PO4,无明显现象的是NaBr,能生成蓝色沉淀的是CuSO4,加入KOH溶液能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当KOH溶液过量时沉淀又溶解的是AlCl3溶液。

答案:

C

第Ⅱ卷(非选择

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已知某酸性土壤浸取液中除Fe3+外,还含有一定量Mg2+和Al3+。

请设计合理实验检验该浸取液中的Mg2+、Al3+。

限选实验用品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玻璃片、pH试纸;浸取液、20%KSCN、0.1mol·L-1NaOH、6mol·L-1NaOH、0.1mol·L-1HCl、蒸馏水。

必要时可参考:

沉淀物

开始沉淀时的pH

沉淀完全时的pH

Mg(OH)2

9.6

11.1

Fe(OH)3

2.7

3.7

根据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可不写)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解析:

本题属于离子检验的实验设计,难度中等。

要检验Fe3+、

Mg2+、Al3+主要是通过其在不同pH条件下存在的不

同形式去考虑。

由于Fe3+、Mg2+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2.7、9.6,可以考虑先检验Fe3+,当pH不超过9.6时,会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如果在滤液中继续滴加NaOH至过量时,会出现白色沉淀可证明Mg2+的存在,对于Al3+的检验,主要是考虑其在碱性条件下先转化成AlO

,再加酸(如盐酸)会出现先沉淀后溶解的现象。

答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浸取液于试管A中,逐滴滴加0.1mol·L-1NaOH溶液,充分振荡,边滴加边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在4~9,静置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说明浸取液中含Fe3+

步骤2:

用滴管将试管A中上层清液转移至试管B,向试管B中滴加过量6mol·L-1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浸取液中含Mg2+

步骤3:

另取少量浸取液于试管C中,滴加过量6mol·L-1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有沉淀产生

步骤4:

用滴管将试管C中上层清液转移至试管D,向试管D中逐滴滴加0.1mol·L-1HCl至足量,边滴边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沉淀又溶解,说明浸取液中含Al3+

18.(10分)(2012年上海浦东三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性质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有省略)。

请按要求填空:

Ⅰ.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1)为制取干燥氨气,可将装置C与________(填装置编号)连接;装置C中的烧瓶内固体宜选用________。

a.碱石灰b.氯化钙

c.五氧化二磷d.生石灰

(2)装置A、E、E连接可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则两个E装置内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

(3)装置F可用于探究氯气与氨气(已知氯气与氨气可发生反应:

3Cl2+2NH3===N2+6HCl)的反应。

实验时打开开关1、3,关闭2,先向烧瓶中通入________,然后关闭1、3,打开2,向烧瓶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另一种气体。

实验一段时间后烧瓶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________。

Ⅱ.探究某些物质的性质

(1)利用装置A、E,可设计实验比较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能证明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若利用装置A、E进行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实验,必须对装置A进行的改动是________。

(3)将装置B、C分别与F相连后,进行H2S与SO2反应的实验。

F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F的烧杯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解析:

Ⅰ.

(1)氨气若用装置C制取,利用的是浓氨水与吸水剂反应,注意吸水剂不能与氨气反应,可选用碱石灰或生石灰。

要获得干燥的氨气,可将气体通过碱石灰,故选D。

(2)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若获得纯净、干燥的氯气,要先吸收挥发出来的HCl(通过饱和食盐水),再干燥(浓硫酸)。

(3)开关3与液体相连,若先通氨气

,易导致喷泉现象发生,另外,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最后通氯气易干扰白烟现象的观察,故先通氯气后通氨气。

NH

的检验就是利用铵盐加碱并加热后生成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Ⅱ.

(1)比较Cl-和Br-的还原性强弱,可利用其对应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即氯气能将溴化钠溶液中的溴离子置换出来。

(2)制取乙烯需要增加温度计,故应在烧瓶中插入一支温度计。

(3)B生

成H2S,C生成SO2,二者混合生成S和H2O,多余的气体有毒,可通入烧杯的碱液中吸收。

答案:

Ⅰ.

(1)D a、d

(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3)氯气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固体中有NH

Ⅱ.

(1)装置E中的NaBr溶液变橙红色

(2)向烧瓶中插入一只温度计,并使温度计水银球没入烧瓶内液面下

(3)SO2+2H2S===3S+2H2O 吸收尾气

19.(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用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用磁铁吸出生成的黑色粉末X,他们认为X不一定是Fe,因为加热温度不同、受热不均时会生成Fe3O4,也能被磁铁吸引。

为探究X的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图中①②表示试剂的加入顺序)。

(1)操作Z

是________。

下列仪器中,在灼烧沉淀时必须用到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向溶液Y中滴加H2O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3)通过以上数据,得出2.376g黑色粉末X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

因为实验的目的是测定X的成分,这是一个定量实验,故过滤后的沉淀需要洗涤,灼烧固体时可以在坩埚中进行,坩埚应放在泥三角上。

因2.48g红棕色固体肯定是Fe2O3,其物质的量为0.0155mol,所含铁元素的质量为1.736g,因该数值小于2.376g,故样品中含有Fe3O4。

设样品中Fe3O4为xmol,Fe为ymol,则3x+y=0.031,232x+56y=2.376,解得x=0.01、y=0.001。

答案:

(1)过滤、洗涤(只答过滤不正确) 坩埚、泥三角

(2)2Fe2++2H++H2O2===2Fe3++2H2O

(3)n(Fe3O4)=0.01mol,n(Fe)=0.001mol

20.(10分)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________;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V中的试剂为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VⅥ,此时Ⅱ中现象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经上述反应,2.5g化合物A理论上可制得0.56L(标准状况)M,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

(1)带有活塞的漏斗是分液漏斗。

(2)根据实验流程图可知,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的是氨气,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氨气具有还原性,可将黑色的CuO还原为红色的Cu,自身被氧化为N2;尾气中的氨气被浓硫酸吸收,最后N2用排水法收集。

(3)氧化铜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0.56LM即N2的物质的量为

0.025mol,则化合物A中N的质量为0.7g,则另一种元素的质量为1.8g,经过对A中未知元素的化合价讨论可得,只能是+2价的Mg,故该物质是Mg3N2。

答案:

(1)分液漏斗 

(2)碱石灰;3CuO+2NH3

3Cu+N2+3H2O;浓H2SO4 (3)试纸变蓝;氧化铜与氨气反应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形成氨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Mg3N2

21.(12分)(2012年福建质检)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部分变质的小苏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

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________。

方案二:

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已知:

Ba2++OH-+HCO

===BaCO3↓+H2O)

(1)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

(2)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

方案三:

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分液漏斗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2)实验前称取17.90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0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

解析:

方案三中

(1)若用盐酸代替硫酸,会使CO2中含有HCl而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2)C装置增重8.80g即为CO2的质量,为0.2mol。

设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列方程组

解方程组即可。

答案:

方案一:

(1)2NaHCO3

Na2CO3+CO2↑+H2O

(2)保证NaHCO3分解完全

方案二: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