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253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docx

《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docx

河南省豫西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读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组合是

a.

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b.

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且航运价值大

c.

河水能资源丰富

d.

河为我国汛期最长的大河且初春有凌汛出现

e.

河、

河汛期同期成因不同

A.abcB.bcdC.cdeD.ace

2.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A.水运便利B.劳动力充足C.能源资源丰富D.气候适宜

下表为郑州黄河湿地分类及其相关参数占比例表,据此回答3-4题。

3.取表中数据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GPSB.GPS和数字地球C.GIS和GPSD.RS和GIS

4.地理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研究中的作用

A.提高对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B.对湿地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评价

C.加快了湿地的退化速率D.对湿地生态格局的改变造成较大影响

下图示意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单位:

每年百万公顷)。

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是

A.提高对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B.对湿地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评价

C.加快了湿地的退化速率D.对湿地生态格局的改变造成较大影响

6.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B.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下面两图中图甲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某河流域的区域划分图,图乙是图甲中三个区域较长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统计图。

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

区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增大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D.洪涝灾害多发

8.为了预防

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合理利用水资源

③发展粮食种植,提高绿化率④采取多种途径解决能源问题,如发展太阳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从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以推测

A.图示期间年平均气温升高B.图示期间人口大幅度增加

C.图示期间铁路、公路密度加大D.图示期间水资源日趋紧张

2011年,南苏丹共和国于当地时间7月9日零时宣布正式独立。

下图为南苏丹共和国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甲区域形成非洲最大的沼泽地-苏德沼泽地,下列关于此沼泽形成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该地区地势平坦开阔②水系密集

③流量大,水流急④降水集中,排水不畅,易泛滥

河道多水生生物

A.①②③④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乙地所在国家在乙地修建了大坝,关于大坝建成后对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坝下游旱涝灾害减轻②下游河道航运条件变差

③河口附近地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变差④下游土壤肥力下降

河口三角洲面积有缩小趋势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完成12-13题。

12.产业链模式图中的①②分别为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长B.供气、液化气站

C.供水、农田灌溉D.钢材、轧钢厂

13.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煤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B.热电厂的蒸汽都用于多晶硅的生产

C.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

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甲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靠近城市,工程技术领先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15.丙处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比乙处小,因为

①沿途缺少河流补给②沿途向其他流域调水

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④沿途工农业用水量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图为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A.三江平原B.黄淮海平原C.塔里木盆地D.太湖平原

17.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③肥料施用量减小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

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

读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江汛期比渭河短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有结冰期

C.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

19.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

①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②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

读图回答20题。

20.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

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

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中国灯都”古镇,灯饰是绝对的支柱产业。

全镇3000多家灯饰企业,产品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产品出口80个国家和地区,可谓“一灯照亮全球”。

古镇是中山市区区域特色经济的一个典型。

在中山大地上,还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和产品:

如小榄五金、沙溪休闲服装、黄圃食品、南头家电、东凤小家电、大涌江木家具和牛仔服装……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1-22题。

21.材料描述的中山市经济模式的优越性是

A.用生产的产品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贷款B.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

C.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D.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

22.在“中国灯都”形成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

①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②城市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③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④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耕地复种指数=某地区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近/耕地总面积×100%。

复种指数大,说明耕地利用率高;反之,耕地利用率低。

下图是1998-2012年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耕地复种指数变化图。

据此完成23-25题。

23.影响东北和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进步B.城市化的发展C.降水增多D.耕地增加

24.2006年到2007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略有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台风、洪涝和旱灾严重D.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

25.东部和中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原因是

A.地形平坦B.水热条件好C.土壤肥沃D.耕地面积大

美国某跨国公司原计划在太湖沿岸建大型造纸企业,被当地政府谢绝,后转向投资建在苏中某市的长江岸边。

目前,该公司开始建设的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19.54亿美元,注册资金9.12亿美元,主要建设内容为1条年产71.4万吨木浆生产线和2条分别年产40万吨的高档铜版纸生产线,配套建设5万吨级和2.5万吨级码头各一座、一座热电厂及一座污水处理厂。

据此回答26-27问题。

26.该公司投资大型造纸企业由太湖沿岸转向长江岸边的影响因素是()

A.原料B.市场C.环境D.廉价劳动力

27.该公司在中国建设大型造纸企业,主要是由于中国()

A.技术先进B.原料丰富C.劳动力廉价D.市场庞大

下图为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变化示意图,SRC表示空间收入曲线,SCC和SCC′表示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

读图完成28-30题。

28.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企业的空间成本是相对稳定的

B.SCC表示企业晚期的空间成本曲线

C.企业的空间成本曲线为SCC′时,盈利空间界限为M1′至M2′

D.P点一直是企业的最大盈利点

29.该图反映的现象是(  )

A.产业升级B.产业结构调整

C.企业的全球化D.产业转移

30.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力和拉力的是(  )

①劳动力成本上升 ②优惠的税收政策 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市场广阔

A.④①B.①④C.②③D.①③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题有4个大题,共4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31.(12分)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势特征。

(3分)

(2)图中甲地为我国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试据图分析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4分)

(3)乙处为我国目前重点造林地区,试简述乙处森林主要的生态作用,并说明在图示区域的开发中应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5分)

32.(8分)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该河流干流总落差仅256米,通航期有7—9个月。

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阶梯开发为重点,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材料二:

伏尔加河流域简图及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

(1)指出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分)

(2)说出伏尔加河综合开发为流域内工业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3分)

(3)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繁殖的不利影响。

(3分)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图9“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据图描述新疆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3分)

(2)简述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3分)

(3)说出纺织产业转移对新疆发展的积极影响。

(4分)

34.(10分)“西电东送”是新时期国家为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而兴建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共分为“北路”“中路”“南路”三条通道。

读我国“西电东送”通道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为北路通道,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的火电输送到京津唐地区。

对山西而言,从晋煤外运到西电东送加强了煤炭的加工与转换,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4分)

(2)简述“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2分)

(3)请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解决能源短缺提出合理化措施。

(4分)

 

洛阳名校2016—2017学年上期12月份考评卷高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D

2.C.本题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根据经纬度、河流、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