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433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docx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docx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切线和切线长

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版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切线长定理》

课程标准

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

教学内容

分析

本教材抓住了核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力求生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既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索,也加强了逻辑推理的成分,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华东师大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

2、理解切线长定理,熟练掌握它的应用.

3、复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知识迁移到切线长的概念和切线长定理,最后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理解切线长定理,熟练掌握它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弱,对于图形与几何语言的配对还需要加强,还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切线长定理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

切线长定理的导出及其证明和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软件:

PPT和几何画板。

硬件:

电脑和投影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名称

课堂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环节

长度

1

一、温故知新

一、温故知新

1、切线的定义:

和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叫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并且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问题1、经过⊙O上一个已知点A,作已知圆的切线怎样作?

能作几条?

2、问题2、如果把圆上的点移到圆外,经过圆外一点P,如何作已知⊙O的切线?

有几条?

 

 

5分钟

2

二、探索新知

二、探索新知

1、由上面的作图我们知道,过圆外一点可以做圆的两条切线,

即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即图中线段和线段的长就是点P到圆的切线长

2、请你判断切线长PA,PB长度上有什么关系,

你有哪一些方法证明你的结论(让学生用事先画好的纸折叠)

 

3、如图PA、PB为⊙O的切线,切点为A、B,求证PA=PB,∠OPA=∠OPB

 

     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用符号语言表示定理:

∵PA、PB分别是⊙O的切线,点A、B分别为切点, ∴PA=PB,∠APO=∠BPO.

7分钟

3

三、例题讲解

三、例题讲解

例一、如图2,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CD切⊙O于E交PA、PB于C、D两点。

若PA=12,求△PCD的周长?

 

例二、如图3,AB是⊙O的直径,AE、BF切⊙O于A、B,EF切⊙O于C.求证:

OE⊥OF

  

 

例题拓展:

雪人(把结论具体到生活中的图案,方便学生记住结论,增加课堂趣味性)

10分钟

4

四、课堂习题

四、课堂习题:

1、如图1,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

PO交⊙O于E点

(1)若PO=10,AO=6,则PB=____

(2)若PA=4,AO=3,则PO=____;PE=_____.

(3)若PA=4,PE=2,则AO=____.

2、如图2,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CD切⊙O于E交PA、PB于C、D两点。

(1)若PA=12,则△PCD周长为____。

(2)若△PCD周长=10,则PA=____。

(3)若∠APB=30°,则∠AOB=_____,M是⊙O上一动点,

则∠AMB=____

3、如图,ΔABC的三边BC,AC,AB和圆相切于D,E,F;

如果AF=2cm,BD=7cm,CE=4cm,则BC=cm,

AC=AB=,

ΔABC周长为

 

4、如果PA=4cm,PD=2cm,试求半径OA的长。

 

5、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

∠OAB=30°,

(1)求∠APB的度数

(2)当OA=4时,求AP的长

 

6、如图,⊙O与△ADE各边所在直线都相切,切点分别为M、P、N,

且DE⊥AE,AE=8,AD=10,求⊙O的半径

  

 

15分钟

5

五、总结与复习

为本课作小结

3分钟

……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1:

温故知新

活动目标

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解决问题

为引入切线长和切线长定理做铺垫

技术资源

PPT课件

常规资源

投影和ppt课件

活动概述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复习切线的定义和判定并过一点作圆的切线

教与学的策略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温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反馈评价

学生能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

教学活动2:

探索新知

活动目标

得出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解决问题

得出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技术资源

PPT课件和投影

常规资源

折纸和实物投影

活动概述

通过折纸引出折线长定理并证明折线长定理

教与学的策略

通过折纸让学生探索折线长定理

反馈评价

效果较好,学生很快猜出折线长并证明

教学活动3:

例题讲解

活动目标

熟悉切线长定理

解决问题

通过例题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切线长定理

技术资源

PPT和几何画板

常规资源

投影

活动概述

让学生用集合画板自主探索切线长如何运用

教与学的策略

以学生自主为主

反馈评价

学生可以很快地熟悉切线长的运用

教学活动4:

课堂习题

活动目标

使学生熟悉切线长的运用

解决问题

使学生熟悉切线长的运用

技术资源

教师电脑监控系统

常规资源

投影

活动概述

学生做题,教师一对一的及时反馈

教与学的策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反馈

反馈评价

学生能有效的掌握切线长定理

教学活动5:

总结与复习

活动目标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

解决问题

总结切屑线长定理

技术资源

投影

常规资源

板书

活动概述

学生自主总结

教与学的策略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反馈评价

能很好的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评价量规

其它

参考书

教师用书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