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241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解析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O—16C—12Na—23Mg—24Al—27Cu—64Fe—56S—32N—14Cl—35.5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实验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饱和NaOH溶液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金属钠着火时,可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

【答案】C

【详解】A.少量浓硫酸粘在皮肤上,应该立刻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

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具有强腐蚀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冲洗,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能够腐蚀人的皮肤,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湿毛巾,可以用显示碱性的肥皂水浸湿毛巾,故B错误;

C.酒精可溶于水,且易挥发,故不能用水灭火,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C正确;

D.钠化学性质活泼,能够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所以钠着火后不能用水灭火,可以用沙子灭火,故D错误;

故选:

C。

2.现有三组溶液:

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详解】①油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分层,则利用分液分离;

②39%的乙醇溶液中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则利用蒸馏分离;

③单质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分离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选择有机溶剂萃取;

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

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

具体如下:

①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②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分液,萃取,蒸馏;③分离提纯物是胶体:

盐析或渗析;④分离提纯物是气体:

洗气。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况下,4.48L的水中含有H2O分子的数目为0.2NA

B.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3NA

C.1.8g的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

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答案】B

【详解】A.标况下水不是气体,4.48L的水的物质的量不是0.2mol,故A错误;

B.48g臭氧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3mol氧原子,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故B正确;

C.一个铵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1.8gNH4+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所含电子数为NA,故C错误;

D.2.4g金属镁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生成一个镁离子失去两个电子,所以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2SO4应属于()

①酸②能导电③含氧酸④混合物⑤化合物⑥二元酸⑦强电解质

A.①②③④⑦B.①③⑤⑥⑦C.①③④⑥⑦D.②③⑤⑥⑦

【答案】B

【详解】①硫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从性质分类属于酸,故①正确;

②硫酸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②错误;

③H2SO4由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含氧酸,故③正确;

④H2SO4从物质组成分类属于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故④错误;

⑤H2SO4由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⑤正确;

⑥1molH2SO4可电离出2mol氢离子,故其属于二元酸,⑥正确;

⑦硫酸完全电离,是强酸,属于强电解质,故⑦正确;

故选:

B。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原因是()

A.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转移溶液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

C.容量瓶未干燥

D.定容时俯视液面

【答案】A

【详解】A、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溶质的质量减少,故A浓度偏低;

B、转移溶液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当溶液冷却后,液面下降,体积偏小,故B浓度偏大;

C、定容时要加蒸馏水,所以容量瓶未干燥,故C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D、定容时俯视液面,溶液体积偏小,故D浓度偏大。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操作,根据c=

判断是误差分析的关键。

6.进入秋冬季节后,雾霾这种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从物质分类来看雾霾属于胶体,它区别于溶液等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胶粒可以导电B.胶体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C.胶体是混合物D.胶体的分散剂为气体

【答案】B

【详解】A、胶粒可以导电是胶体的性质,故A错误;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10-7~10-9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故B正确;

C、胶体是混合物,是指分散系由多种物质组成,故C错误;

D、胶体的分散剂为气体,指分散剂的状态为气态,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AgCl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故AgCl不是电解质

B.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

D.固态的NaCl不导电,熔融态的NaCl能导电,NaCl是电解质

【答案】D

【详解】A.AgCl是难溶物,但溶于水的部分可以电离,所以AgCl是电解质,故A错误;

B.电解质本身能电离出离子,CO2不能电离出导电离子,CO2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金属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熔融态的NaCl能导电,NaCl是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

2Na+2H2O═2Na++2OH﹣+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Al3++4OH﹣═AlO2﹣+2H2O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Fe3++Cu═Fe2++Cu2

D.将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2OH﹣=Cl﹣+ClO﹣+H2O

【答案】D

【详解】A.Na投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Na++H2↑,故A错误;

B.氨水与氯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2Fe2++Cu2+,故C错误;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OH﹣=Cl﹣+ClO﹣+H2O,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A.铁离子和硫氰酸根生成络合物,故A不能大量共存;

B.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故B可以大量共存;

C.铁离子与硫离子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可以大量共存;

D.氢离子少量时和偏铝酸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离子过量会继续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铝离子,故D不能大量共存;

故答案为B。

10.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

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B.Cl2+H2O

HClO+HCl

C.2F2+2H2O=4HF+O2D.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C

【分析】

目标方程式中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

【详解】A、2Na2O2+2H2O=4NaOH+O2↑,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A相同;

B、Cl2+H2O

HClO+HCl,水的作用是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B相同;

C、2F2+2H2O=4HF+O2,水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C与目标方程式中水的作用不同;

D、4Fe(OH)2+O2+2H2O=4Fe(OH)3,水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D相同。

答案选C。

11.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Z2+2A2+===2A3++2Z-不能进行

B.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氧化

C.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XO4-、Z2、B2、A3+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

【答案】C

【分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

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分析,还原性顺序为:

A2+>B->Z->X2+,氧化性顺序为:

XO4->Z2>B2>A3+。

【详解】A、反应中氧化性顺序为:

Z2>A3+,与题目中的信息相符,能反应,A错误;

B、Z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反应③中被还原,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XO4-、Z2、B2、A3+,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A2+>B->Z->X2+,D错误。

故选C。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可以通过反应确定性质强弱,也能通过性质强弱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12.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3.0molB.1.5molC.1.0molD.0.75mol

【答案】B

【详解】利用电子守恒作答。

当1molCr3+被氧化生成Cr2O

时,失去的电子为3mol,而1molPbO2被还原只能得到2mol电子,因此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1.5mol,答案选B。

1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变暗发生2Na+O2=Na2O2反应

B.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C.Na2O2在潮湿空气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发生2Na2O2+2H2O=4NaOH+O2↑反应

D.过氧化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可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氧气

【答案】A

【详解】A.切开

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变暗发生4Na+O2═2Na2O反应,故A错误;

B.焰色反应为元素性质,钠的焰色为黄色,故B正确;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C正确;

D.过氧化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钠和氧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氧气,故D正确;

故选:

A。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任何酸

B.木材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蚀性能且不易着火

C.因高温时SiO2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所以H2SiO3酸性比H2CO3强

D.氯气泄漏后,人应逆风且往低处跑

【答案】B

【详解】A.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氢氟酸反应,A错误;

B.木材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蚀性能且不易着火,B正确;

C.H2S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