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272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2.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2.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2

s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整理

1、物质的分类方法(见课本P3)

注意:

常见的混合物有溶液、胶体、浊液、空气、合金等。

如:

酒、碘酒、糖水、食盐水、盐酸;而冰水和硫酸、硝酸等其他的酸、结晶水合物等为纯净物。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3、常见的四大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发生条件为还原性强的置换出还原性弱的金属单质或者是氧化性强的置换出氧化性弱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置换出溴和碘)。

4、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5、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质的量是研究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6、0.012KgC-12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即1mol近似为6.02×1023mol-1。

7、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

8、物质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微粒的大小、微粒的多少、微粒间的距离。

固体和液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为微粒的多少和微粒的大小;气体体积的大小决定因素为微粒的多少和微粒间的距离。

气体微粒间的距离和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

因此,气体的体积一定要有温度和压强

9、标况下(101Kpa0oC),1mol任何气体(无论纯净物还是化合物)的体积均约为22.4L。

10、通常水的密度为1g/cm3,或为1g/mL。

11、分散系分类的本质为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大于10-7m为浊液,介于10-7m和10-9m之间为胶体,小于10-9m为溶液。

12、判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现象,即用一束平行光照射分散系,如果能够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说明是胶体。

13、胶体的一个重要应用为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用于净水。

如Al(OH)3胶体、Fe(OH)3胶体.

14、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

先看是否是化合物,再看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能否导电。

两者均满足为电解质,满足化合物不满足导电为非电解质。

如常见的非电解质:

NH3、CO2、NO、酒精、液氨等;电解质:

硫酸、醋酸、硝酸等;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盐酸、食盐水、稀硫酸、铜、氯气等混合物和单质。

15、常用的转换公式:

n=N/NAn=m/Mn=V/Vmn=CB*V。

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

C1V1=C2V2。

16、阿福加德罗定律:

(适用于混合气体)

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17、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NaOH、MgO、Ca:

40Fe、CaO、KOH:

56Na2O2:

78Na2CO3:

106NaHCO3:

84Na2SO4:

142BaSO4:

233Al(OH)3:

78Fe2O3、CuSO4:

160CuSO4。

5H2O:

250

H2SO4、H3PO4--98CaCO3、KHCO3、Mg3N2:

100

18、常用换算

5.6L——0.25mol2.8L——0.125mol15.68L——0.7mol

20.16L——0.9mol16.8L——0.75mol

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

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水中溶解度不同,包括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KCl和KNO3混合物(溶于热水配制成浓溶液,降温结晶,过滤。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选择的萃取剂选择:

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③不与原溶液反应。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分液

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①打开上端玻璃塞,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②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旋塞,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四氯化碳和水的分离

蒸馏

除去水等液体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①要垫石棉网;②防止液体暴沸,加少量沸石;③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④冷凝水的流向,下进上出

石油的蒸馏

制蒸馏水

二、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或方法)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溶液、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溶液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盐酸

SO42-+Ba2+=BaSO4↓

NH4+

NaOH溶液(加热),红色石蕊试纸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变蓝

NH4++OH-=NH3↑+H2O

K+、Na+

焰色反应(物理变化)

火焰呈黄色、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注意:

用铂丝、铁丝,稀盐酸;

不用铜和稀硫酸。

三、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1、基本原理:

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

2、主要操作

a.容量瓶上标有容量瓶的规格、温度,容量瓶瓶颈有一刻度线。

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的关键词:

加水、倒置、观察、正立后旋转瓶塞180℃、再倒立、再观察

b.配制步骤及仪器:

1.计算2.称量(或量取):

天平、药匙或量筒和胶头滴管3.溶解(冷却至室温):

烧杯和玻璃棒4.转移:

容量瓶(注明规格)5.洗涤6.定容:

胶头滴管7.摇匀8.装瓶(用细口试剂瓶)

3、注意事项: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物质或作反应的容器,不可长时间贮存溶液,热溶液需冷却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

D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为止。

4、误差分析:

关键看溶质或溶液体积的量的变化。

依据

来判断。

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为例。

步骤

错误操作

nB

V

cB

称量

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增大

不变

偏高

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

减小

不变

偏低

溶解

为促进NaCl溶解而加热,将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

不变

减小

偏高

转移

有少量的溶液洒到瓶外

减小

不变

偏低

容量瓶里有少量的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减小

不变

偏低

定容

仰视

不变

增大

偏低

俯视

不变

减小

偏高

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不变

增大

偏低

摇匀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不变

增大

偏低

提醒:

1、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量取浓溶液的量筒不要洗涤,若洗涤了则使配制溶液浓度偏大。

原子结构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知识

原子由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和核外电子组成

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核素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层电子数决定

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Z)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

2.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范围

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一种原子而言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

因同位素的存在而使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主要通过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

不同的核素可能质子数相同,或中子数相同,或质量数相同,或各类数均不相同

同位素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天然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同位素构成的化合物如H2O、D2O、T2O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实例

H、O

H、

H、

N、

C、

Mg不同

H、

H、

H为H的同位素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运动的特征: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符号KLMNOPQ

层数1234567

(2)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条规则

①能量最低原理②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K层作为最外层最多不超过2个③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④倒数第三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32个

(3)熟练掌握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

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㈠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2NaCl+2H2O

2NaOH(阴极)+H2↑(阴极)+Cl2↑(阳极)

2Cl-+2H2O

2OH-+H2↑+Cl2↑

2.实验室制法

(1)原理: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MnO2+4H++2Cl-

Mn2++Cl2↑+2H2O

(2)装置:

固体+液体

气体

(3)除杂:

常用饱和食盐水(或水)除氯化氢;用浓硫酸除水蒸气。

(4)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尾气吸收:

氯气有毒,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Cl2+2NaOH

NaCl+NaClO+H2O

Cl2+2OH-

Cl-+ClO-+H2O

(6)检验:

可以观察颜色,也可采用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现象变蓝(2KI+Cl2

I2+2KCl),或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㈡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1:

2)。

注意:

闻氯气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2.化学性质:

(1)Cl2与金属反应:

2Fe+3Cl2

2FeCl3

但在常温下,干燥的Cl2不与铁反应,故可用钢瓶贮存、运输液氯。

(2)Cl2与非金属反应:

Cl2+H2

2HCl

现象:

纯净的H2在Cl2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在瓶口处有白雾生成。

H2和Cl2混合后光照或点燃都会爆炸。

(3)氯气与水反应

氯气溶于水后可得到氯水(显淡黄绿色):

Cl2+H2O

HCl+HClO

Cl2+H2O

H++Cl-+HClO

①氯水中的微粒:

分子有Cl2、H20、HClO,离子有H+、Cl-、ClO-

②氯水显酸性,放置一段时间后酸性增强,颜色变浅或消失,其原因是:

Cl2+H2O

HCl+HClO;2HClO

2HCl+O2↑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酸性增强。

③HClO:

HClO具有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漂白性和弱酸性。

HClO的不稳定性:

见光或受热易分解2HClO

2HCl+O2↑;

HClO具有漂白作用:

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有机色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

HClO具有强氧化性:

HClO能杀死水中的病毒、病菌,常用氯气对游泳池进行消毒。

HClO具有弱酸性:

酸性比碳酸酸性弱。

氯水要现用现配,不宜久置,暂时性保存要避光、密封。

(4)氯气与碱反应:

2NaOH+Cl2

NaCl+NaClO+H2O;

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工业上利用此反应制备漂白粉)

①漂白粉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为Ca(ClO)2;

②漂白原理:

Ca(ClO)2+CO2+H2O=CaCO3+2HClO

工业漂白:

Ca(ClO)2+2HCl=CaCl2+2HClO

③漂白粉要避光密封保存

(5)氯气与溴化物、碘化物的反应:

1.Cl2+2KBr

Br2+2KCl(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Cl2+2Br-

Br2+2Cl-

2.Cl2+2KI

I2+2KCl(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Cl2+2I-

I2+2Cl-

3.Br2+2KI

I2+2KBr(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Br2+2I-

I2+2Br-

㈢溴、碘:

1、Br2:

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密度大于水,保存时要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水封。

I2: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常用淀粉检验(变蓝)。

2、海水中提取溴方法:

粗食盐母液→通氯气氧化→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Br2

海水中提取碘方法:

海带灼烧→加水浸泡→过滤→通氯气氧化→萃取提纯→I2

3、Br-、I-检验:

与Cl-检验方法相同(试剂:

AgNO3和硝酸溶液),只是沉淀颜色不同。

NaBr+AgNO3

AgBr↓(淡黄色)+NaNO3;NaI+AgNO3

AgI↓(黄色)+NaNO3

Ag++Br-

AgBr↓;Ag++I-

AgI↓

4、AgBr用于胶卷感光材料,2AgBr

2Ag+Br2

AgI用于人工降雨,加碘食盐加入的是KIO3。

㈣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⑴特征:

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⑵本质:

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⑶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2.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⑴标变价⑵画双线桥(跨过“=”),箭头要指向同一元素⑶线桥上要标明"得到"、"失去"电子数目,且数目要相等。

3.主要规律:

⑴强弱规律: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⑵得失电子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目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目相等。

⑶归中规律(化合价不交叉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

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⑷价态性质规律:

最高价元素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元素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且氧化和还原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为容易。

⑸先后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的先得电子,还原性强的先失电子

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钠的性质和应用

1、物理性质:

银白色,质软,密度小于水,熔点低(小于100℃),导电电热。

2、化学性质:

很活泼,很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

(1)钠跟氧气、氯气等非金属的反应常温4Na+O2=2Na2O

点燃2Na+O2点燃Na2O2(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

(2)钠跟水的反应(现象:

浮、游、熔、响、红)

2Na+2H2O=2NaOH+H2↑2Na+2H2O=2Na++2OH-+H2↑

(3)跟盐的反应(熔融盐)TiCl4+4Na700-800°CTi+4NaCl(制钛、钽、铌、锆等金属)

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水溶液中)

2Na+Cu2++2H2O=Cu(OH)2↓+2Na++H2↑+Na2SO4+H2

3、钠的用途:

钠钾合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物理性质)。

做还原剂冶炼金属。

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能够穿透云雾,常用作道路和广场的照明(物理性质)。

4、钠的制法:

2NaCl(熔融)

2Na+Cl2↑

其他:

钠保存在煤油里。

钠着火用沙土覆盖。

过氧化钠可作漂白剂和供氧剂。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H2O=4Na++4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二、离子反应

1、能否导电的判断:

是否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

能导电的有:

金属、石墨和电解质的水溶液及熔融的盐和熔融的强碱。

2、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

强电解质:

强酸(HCl、HBr、HI、H2SO4、HNO3)强碱(KOH、NaOH、Ba(OH)2、Ca(OH)2)和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

弱酸(醋酸、碳酸、次氯酸、氢氟酸、氢硫酸、亚硫酸、磷酸)、弱碱(NH3·H2O难溶性的碱)、水。

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拆、删、查。

关键是记住能改写成离子的有:

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

4、离子共存:

(熟记酸碱盐溶解性:

钾、钠、硝酸、铵盐溶;盐酸盐除银和亚汞;硫酸钡、铅沉水中;碳酸盐大部分都不溶;溶碱只有钾、钠、钙、钡、氨。

不能共存的有: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

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

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

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

、Fe3+和I-等。

注意:

题干中的条件:

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

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等。

5、离子方程式意义:

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1、镁的提取:

CaCO3

CaO+CO2↑CaO+H2O=Ca(OH)2

MgCl2+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gCl2

Mg+Cl2↑

2、镁的性质:

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小。

镁的化学性质

Mg+O2

2MgO,3Mg+N2

Mg3N2。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难分解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2—+H+

HCO3—

HCO3—+H+

CO2↑+H2O

HCO3—+H+

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

Na2CO3+Ca(OH)2

CaCO3↓+2NaOH

Ca2++CO32-

CaCO3↓

NaHCO3+NaOH

Na2CO3+H2O

实质:

HCO3—+OH-

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

2NaHCO3

CO32—+H2O+CO2

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

CaCl2+Na2CO3

CaCO3↓+2NaCl

Ca2++CO32—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治疗胃酸)等

转化关系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2Mg+CO2

2MgO+C剧烈燃烧、白烟、白色和黑色固体。

Mg+H2SO4=MgSO4+H2↑

3、镁主要用途:

镁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镁合金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工业,汽车工业及制作各种镁合金型材。

  

4、合金的特点:

熔点低,硬度、强度大。

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知识汇总

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1)铝在大自然以稳定的化合态态存在。

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主要用于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电子行业。

(2)氧化铝是一种硬度大的化合物,熔沸点高,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刚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一般红宝石因含有少量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因含有少量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

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在电解时人们往往会加入冰晶石(NaAlF6)来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Al2O3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Al2O3+6HCl=2AlCl3+3H2O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

Al2O3与NaOH化学方程式Al2O3+2NaOH===2NaAlO2+H2O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3)工业提取铝涉及的主要反有、

、、

2、铝的性质

⑴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蚀性是由于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被进一步氧化。

⑵铝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⑶在常温下,铝(或者铁)遇浓硫酸、浓硝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⑷工业上常用铝粉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这类反应称为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

铝与氧化铁的反应

3、氢氧化铝

(1)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2)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⑶明矾的净水原理:

明矾溶于水发生电离铝离子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4)

AlCl3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在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③AlCl3中加入氨水

④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二、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⑴铁和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常见的铜矿石有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

(2)高炉炼铁:

①原料:

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②设备:

炼铁高炉

③原理:

④石灰石的作用是:

造渣,反应为、

要求理解:

一氧化碳的形成、高炉中各进出口的流经的物质(祥细见教材P70图3-11)

在高炉中最终得到是含碳的;钢的含碳量为。

因此从这层含义上讲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4)铜的冶炼:

工业上主要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铜,要达到电气工业生产用铜的要求,还须将上述所得的铜经过电解精炼

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⑴铁、铜物理性质比较:

铁—银白色,质软,易被磁化铜—紫红色,导电性比铁好

⑵铁、铜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

与Cl2

与硫

与酸

与HCl

与H2SO4

与金属的盐溶液

与浓硫酸、硝酸

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浓硫酸反应(P95)常温下可与硝酸反应(P101)

铁、铜与氧化性较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