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208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docx

《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docx

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

 

能人带动:

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能人带动效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

 

在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县摸准了能人众多的经脉,

抓住了多渠道筹集资金这个关键,调动一切力量,初步探索出了一

条干旱缺水贫困地区立足能人资源,聚集发展优势,推进新农村建

设的路子。

能人带动战略的实施,不仅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

手,而且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能人带动,

成为**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最主要的经验和启示。

试点工作实施三年来,**县新农村建设交出喜人答卷:

全县设

施农业面积达到 3533 亩,双孢菇、红地球葡萄、精细蔬菜等特色

产业初具规模;建成规模化设施养殖小区 39 个,牛饲养量增加到

2.2 万头,羊饲养量稳定在 100 万只以上,设施规模饲养量占到畜

禽养殖总量的 65%;2011 年土地流转面积达 17.5 万亩,占总播面

积的 33.7%,位居全省前列;劳务输转规模稳定在 6 万人左右;农

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4%,被命名为全省“农业机械化生产十强

县”;水、电、路、渠、房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在全省 11 个试点县中期评估考核中位居第三名。

一、深化认识,能人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动力

**素有“小甘肃”的说法。

经济构成方面,亟待更新改造的老工

业基地,相对落后的农牧业生产,有待开发的各种资源,刚刚起步

的二三产业;自然生态方面,荒漠、湿地、雪山、草场并存,干旱缺

1

 

水,生态脆弱……一系列共同的特征特点,充分说明了**作为典型

范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争取到省级新农村建设这个项目,

对**来讲可谓千载难逢,如何把握好这个机遇,最大限度地激活发

展的要素,形成一个符合实际的长远机制,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则更显得至关重要。

全省老工业基地,河西走廊必经之地和长年严重干旱缺水等

诸多因素,造就和“逼”出了**一大批数量可观的能人队伍,特别是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逼”出去到西部创业并历练出一批“建筑大军”

、石棉军团”的领头能人和县内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三产能人、

特色农产品加工流通能人、土地规模经营能人、设施农业科技能人、

合作经济组织能人。

其中,县域外拥有过亿、过千万、过百万资产

的能人分别达到 3 户、60 多户和 800 多户,这些能人当中蕴含了

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积累了雄厚的创业资本并牵动着潜力巨大

的人脉关系。

能人众多成为**最有代表性的特色优势、资源禀赋和

推进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

用。

如果把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比作外因,那么县内能人的财富潜

力和创业经验则是极其重要的内因。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新

农村建设进程才能快些快些再快些。

**县委、县政府认识到,人力

资源是第一资源,启用一个能人,就能聚集一批资金,汇集一批技

术,凝聚一批人才,搞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在农村形成能

人创实业带动群众创家业的全民创业格局,这是推进山丹新农村

2

 

建设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

对县情和能人的科学认识,找到了推动

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金钥匙:

能人,已成为**最具潜力的发展资

源,最具有裂变效应的潜质和巨大内因,是主导山丹发展的重要力

量。

实施省列新农村试点,实现赶超跨越,必须要尊重能人,挖掘

能人,扶持能人,引进能人,培育能人,启用和发挥好能人的作用,

激活和带动县域发展全局。

二、搭建平台,能人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山丹实践

思路决定出路。

对能人资源的科学认识,让**县找到了实施新

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县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2009—2012 年),确定了能人带动、全民创业、典型示范、整体推

进,创出一条祁连山冷凉干旱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路子的总体思

路。

结合县情实际,确定以 2 个试点镇、18 个试点村为抓手推进试

点建设,以能人带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劳动力成建制输转、

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集体经济管理为重点推

进农村制度建设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宣

传、营造氛围,整合资源、多方投入,社会参与、积极帮扶,明确责

任、严格考核五条保障措施,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工作框

架。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是前提,县上集中力量完成了 90 个村

的村庄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率达到 82%,为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

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通过相继实施“能人进班子”工程、

“1369”全民创业工程,找准能人事业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

3

 

建设的结合点,搭建良性互动平台,激活能人要素,组织实施能人

带动战略,从重点产业、工作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有声有色地积

极推进,能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作用被充分激发。

实施能人带动。

以省列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县建设等工作

为抓手,在选人视野上聚焦能人,从用人导向上激励能人,从评价

机制上鉴别能人,从考核体系上凸现能人,一大批创业有能力、管

理有经验、发展有实力的能人进入了村班子,极大优化了基层组织

结构。

全县 317 名村干部中能人型村干部达 72.8%,197 名能人进

““

入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

与此同时,扶持能人型村干部领办经

济实体,带头建立“以“党组织+专业协会”、党组织+示范园区”、党

组织+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 70 个。

县上建立健全了村

干部工资增长、社会保障等配套机制,让他们“干有所得、老有所

养、卸有所补、创有所补”,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经济上

有甜头,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纷纷争当“项目书

记”、“产业主任”,能人治村、富村、强村显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搭建实践平台。

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实施“1369”全民创业工程,科学布局产业规划,为能人带动全民创

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搭建创业平台。

“1”就是建好走廊北部滩能人创

业长廊,建设万亩寒旱节水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商贸流通、生

态保障等功能区,打造能人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心平台;“3”就

是主动融入张掖国家级绿洲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良种场精品

4

 

农业、瞭高山现代草畜业、**农场三个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引

导农业经济向设施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6”就是重点扶

持 6 户以上的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发挥好辐射带动作

用;“9”就是扶持发展 9 个乡镇农民创业园,为农民搭建发展现代

农业的实践平台、试验平台和创业平台。

把项目、土地、税收等政

策扶持措施打包成捆,向示范园区和农民创业园区倾斜,吸引县内

外能人和农民投资创业。

 

实施政策激励。

新农村建设,没有产业,其他都无从谈起。

县十分重视主导特色产业的培育,围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相继

制定下发了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加快日光温室建设意见、积极推进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推进经

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

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设

施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县扶持设施农业发展资金补

助试行办法》和《**县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扶持土地规模经营

奖励办法》。

积极探索以聚集部门资源、聚集项目资金、聚集社会

力量、聚集政策投入,强化规划引导、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监管使

用、强化群众参与为主的“4+4”资金整合模式,实行“多个渠道进水、

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筹集和管理机制,力求项目

资金效益实现最大化。

在 2009 年整合 500 万元的基础上,2010 年、

2011 年每年整合资金 3000 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发展日光温室种

5

 

植、暖棚规模养殖等设施农业。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

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培育特色主

导产业,做强肉羊、劳务输转产业,做深马铃薯产业、做大肉牛、设

施农业产业。

营造良好环境。

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能

人的创业历程、创业精神、事业成就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在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尊重能人、崇尚能人、以能人为荣的社会共

识。

着力营造激励能人和全民创业的政治环境,相信能人,亲近能

人,对能人给待遇、给地位、给荣誉,使能人在创业发展和新农村

建设中担当重任。

先后有 36 名村干部受到市级以上奖励,52 名村

干部担任“一代表两委员”,县财政为取得大专学历的 8 名村党支

部书记每人给予 1000 元的学费补助,并有 4 名优秀村干部考录为

乡镇公务员。

营造公正优质的服务环境,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工作

流程,提高行政效能,支持能人,服务能人,为能人提供快速、便捷、

高效的服务,在充分发挥财政补助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同

时,积极争取实施“妇女小额创业贷款”项目,在县小额贷款担保中

心注入担保基金 500 多万元,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14451 户近

4 亿元,直接撬动 8 亿元的投入,间接撬动了数十亿元的投入主,

为农村妇女创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成果丰硕,农业农村面貌“大变脸”,农民得实惠

东门村从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羡慕过。

在这里,12 栋宽

敞明亮的新式居民楼组成新的社区化居住模式,还带动起新的商

6

 

业街;与此相配套的园林式环境已具雏形;戈壁滩上兴起占地 5000

多亩的农民创业园,聚集了旱地西瓜、旱地谷子、油葵、玉米制种

和优质饲草等特色种植业和双孢菇、规模养殖业等产业,带动人人

就业,户户致富。

短短三年时间,**村已大踏步走上“生产专业化、

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令人

刮目。

东门村的变化,只是山丹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的一个生动缩

影,但足以让人感受到**农村发展的勃勃生机。

三年实践,**的新农村建设可谓有声有色,面貌一新。

这个

“新”,不仅是感观上的脱胎换骨,面貌一新,更为重要,是夯实了

发展基础,找到了发展突破口,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探

索了适合山丹实际的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三年,农民

人均纯收入年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成为**历史上农村面貌

改变最大、基础设施改善最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基础设施之变:

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夯实农业基础是发展现

代农业的根本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前提。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

现状,该县坚持基础为先的理念,按照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产

业发展、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要原则,着力解决严重制约新农村建

设、群众最盼的行路难、用水难、就医难、人居环境差等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整合涉农项目、支农资金,以

群众投入为主体,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三年来,全县完成通

村道路建设 458 公里,居民点巷道硬化 109 公里,通行政村道路硬

化率达到51.3%。

衬砌渠道 461 公里,完成安全饮用水入户

7

 

5829 户,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 91.6%,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

产业布局之变:

特色产业聚集兴起。

按照“1369”全民创业工程

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补齐全县经济社会

发展的“短板”,全县建成了*****有限责任公司、金麦种业有限责

任公司等 5 家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的省级龙头企业和瑞达淀粉

有限责任公司、绿丰脱水蔬菜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10 家市级重点

龙头企业,农产品年加工贮藏贩销能力达到 40 万吨以上。

在“企业

+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下,全县订单农业面积达到

36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 31 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17 万亩以上,建成农副产品集贸市场 12 处。

万亩寒旱区设施农业

示范园区、***花开观光农业园区和瞭高山高效畜牧业示范园区三

个园区已初具规模,9 个农民创业园全部挂牌,带动肉羊、劳务输

转、马铃薯产业和以红提葡萄、双孢菇、规模养殖为主的特色主导

产业聚集兴起,示范园区和创业园已成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集中

展示区,发展方向的前沿试验区和新农村建设的明星区。

因地制宜,

探索出了能人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城镇化

带动型、合作组织带动型、劳务输出带动型等多种新农村建设模式。

 

农村面貌之变:

**山下新村起。

坚持以试点县、村建设为重点,

典型探路,示范带动,推进住房、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

全面进步。

开工建设农民住宅楼 59 栋 2662 户,带动全县完成农村

8

 

危旧房改造 10292 户,农村砖混砖木结构住房比例达到 80.2%,集

中组织开展了以“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四化”(院落净

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清洁

工程”,建成垃圾处理点 166 个,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

堆放)率达到 42%。

完成村庄道路绿化 74.2 公里。

新建沼气池

6500 户,改建卫生厕所 6100 座。

新建村委会 15 个、文化室 5 个、

卫生所 4 个、文体广场 11 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人居

环境明显变化。

以培育“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目

标,扎实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 70.55%;广

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以及文艺晚会进村、文化活动进社、文明

生活进户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评选文明户 11500 户,表

彰“五星”文明户 600 户。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两免一补”

政策,整合农村中小学 19 所,高标准新建投资过亿元****并投入

使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 93.6%,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

50.25%。

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共保障农村低保户

7484 户 17255 人,集中供养五保对象 103 人,保障费用每人每年

提高到 3000 元。

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 5 个,培育文化经营大户 20

多个,培育文化产业人才 20 人。

全县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率达

到 75%以上,电话入户率达到 95%以上。

路平、水清、村净、景美、

民富,正在变为现实,农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明显提升。

体制机制之变:

机制保障合力推进。

围绕破解融资难题,依托

9

 

县财政诚信担保公司,成立信用担保公司。

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近 4 亿元。

围绕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制定出台了《***县促进农村土

地经营权流转扶持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办法》,成立了县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在 8 个乡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在

16 个村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创新推广了能人带动型、企

业基地型、亲友托管型、协会(合作社)组织型四种模式,2011 年全

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17.5 万亩。

围绕破解劳动力成建制输转难题,

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工作新模式,巩固劳

务基地 84 个,新建劳务中介机构 3 个,在国内国际劳务市场上打

出了“丝路硬汉子”和“焉支铁人”劳务品牌,全县劳动力输转组织

化程度达到 60%。

围绕破解农民工返乡创业难题,通过政策激励,

创办农民创业园 9 个,吸引 110 多位致富能人返乡创业,投资突

破 2000 万元,新增就业岗位 1200 多个。

围绕破解创市场难题,进

一步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发展到 65 个,有 2 个专业合作社被省农牧厅确定为省级示范合

作社。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