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123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题

9我和我的家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3、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课

 

二学习新知

 

三小结

 

歌曲导入

 

活动一

 

小结

 

活动二

 

课堂小结

 

一、聆听歌曲,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

(播放歌曲《可爱的家》)

  2.师:

我们都有一个家,你家里有几口人?

你长得像谁?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发言。

师小结:

我们同学中有的长得像妈妈,有的长得像爸爸,还有的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二、共同交流,了解家庭

  1.聊一聊“我的家人”

  师: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在家里有很多我们的家人,你的家里还有谁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的家人”。

  (出示教材第35页的两棵大树)师:

你的家里还有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追问。

  追问1:

你的家人里有姑妈(姨妈)吗?

她是你爸爸(妈妈)的什么人?

  追问2:

你的家里有伯伯吗?

他是你爸爸的什么人?

  追问3:

你们家乡把爸爸的哥哥叫做什么?

  追问4:

为什么伯伯、大爷都是爸爸的哥哥呢?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回答问题。

师小结:

他们都是我们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我们都有血缘关系,是一家人。

伯伯、大爷都是对爸爸哥哥的称呼,只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地方不同,叫法不同。

  2.读儿歌,认家人

  (课件播放儿歌)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儿歌。

  3.游戏:

我来问你来答。

  教师拍手问: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学生回答:

爷爷。

  学生问,老师答。

  学生之间互相问。

师小结:

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

我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幸福的一家人。

三、寻找家人的“影子”

  师:

刚才,我们讨论了家庭成员之问的关系、称呼,那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家人的“影子”呢?

  请小朋友们在自己身上寻找家人的“影子”,并跟自己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分享。

  教师请善于表达的学生在班内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身上会有家人的“影子”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

我们身上有家人的“影子”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四、让爱住我家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击鼓传花话家人”的游戏。

  游戏规则:

听鼓声传花,鼓声停,花传到谁的手里,谁就来介绍自己的家人。

  活动提示:

学生可以边展示图片边介绍自己的家人。

  师:

在这么温馨的家庭里,肯定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请把你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

  学生在小组里讲述自己家的故事,从组中推选出一名讲得最有趣的同学作为代表发言。

    师小结:

我们的家多么可爱啊!

我们的家充满了快乐,我们要爱我们的家。

(播放课件:

歌曲《让爱住我家》)

  

  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在这个家里,住着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个家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爱,我们要

 

听歌曲

 

聊一聊“我的家人”。

 

读儿歌

 

做游戏

 

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分享

 

做游戏

 

讲述自己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9我和我的家

一我来到我家

二家人的故事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题

10家人的爱

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3、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家人的情感,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

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课

 

二学习新知

 

三课堂总结

 

激情导入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课堂总结

 

  1.导入: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一些物品,现在把它们展示出来吧!

谁愿意把自己小时候的物品介绍给大家?

  2.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物品向大家介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小时候的物品与自己现在的物品的变化中感受自己渐渐长大。

3.小结: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在这个过程中,你除了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一定感受到和家人在一起时的快乐了吧!

老师板书课题

  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

  1.谈话:

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一些与自己家人共度快乐时光的照片、视频,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讲讲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快乐的事情,与同学一同分享快乐。

  2.学生活动

  

(1)学生在小组内讲述自己与家人在一起快乐的事情,重点讲述家人是怎样表现爱自己的。

  

(2)集体交流:

学生推荐各组的代表来讲讲家人是怎么爱护自己的,家人的爱表现在哪里?

  3.学生在集体交流时,教师适时引导。

4.学习绘本故事《肩头上的爱》

  二、相亲相爱一家人

  1.师: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你们一家人平时是怎样相处的呢?

有没有同学愿意把自己家人平时怎样相互关爱的小故事跟同学们讲一讲呢?

  2.学生在小组内跟同组的小朋友讲述自己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小故事或是感人的小画面。

  3.小组内推荐讲得好的同学,在班内跟大家交流,当同学讲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时,教师要适时引导:

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特别幸福?

4.小结:

一家人相互关爱,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啊!

  三、我的爱

  1.师:

同学们,我从你们的讲述中,感受到家人对你们浓浓的关爱,那我们爱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有没有对他们表示过我们的爱,或为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呢?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做?

  教师设置情境:

  

(1)爸爸妈妈在忙,我……

  

(2)奶奶一个人很孤单,我……

  (3)出门前,要……

  3.学生踊跃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4.师:

小结。

  5.师:

同学们,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天呢?

家人是怎样给你们过生El的?

都送给你们什么礼物呢?

  6.学生兴奋地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7.你们的生日都有人记得,但是你们知道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在他们生日的时候,你们是怎么送出自己的祝福的?

  8.学生制作贺卡等礼物。

  9.师:

想一想,除了记住家人的生日,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呢?

  10.学生讨论交流。

  

今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家人深厚的爱。

家人对自己的细腻关怀是爱,家人的严格要求也是爱。

家人的爱像大海一样深,像草原一样广。

我们也应该为家人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

这样,一家人才能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

 

讲述自己与家人在一起快乐的事情

讨论交流

 

思考问题

 

小组内跟同组的小朋友讲述自己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小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制作贺卡等礼物

 

板书设计

10家人的爱

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

二相亲相爱一家人

三我的爱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题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学习整理的两种方法,即物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2、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

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学习整理的两种方法,即物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教学难点

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课

 

二学习新知

 

活动导入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一、活动导入

  准备两个放满物品的盒子(一个物品摆放整齐,另一个摆放凌乱),请2名学生上台根据老师的描述从盒子里寻找东西,比一比谁找到的快。

  师:

为什么总是这名同学找到的快呢?

让我们来采访一下这名同学。

  师作小结:

看来我们把东西摆放整齐,分类清楚,找起来就非常的快,非常的方便,那么学会整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过渡)下面我们来一起到小雨家做客,看一看小雨的新朋友都有谁。

  

二、小雨和他的“小伙伴”(出示图片)

  1、请学生仔细观察小雨的伙伴们都有谁。

  2、指名回答(学生说出哪个物品,老师就在黑板上出示该物品的模型)

  (过渡)同学们,刚才老师经过小雨的同意,把他的小伙伴们带来了,看,黑板上的小伙伴正在向我们招手问好呢,让我们来向它们打个招呼吧!

  3、小游戏:

师出谜面,学生猜谜

  两个小口袋,天天贴身带,如果带一只,就把人笑坏。

(我是------)小小船儿一对,坐着客人十位。

白天忙着赶路,晚上靠岸休息。

(我是------)

  

三、找不到“小伙伴”了

  可是有一天早上,小雨找不他的小伙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图片)

  师:

小雨的什么伙伴找不到了呢?

(橡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小雨的房间(出示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

  (过渡)此时此刻,找不到“小伙伴”的小雨真着急啊!

上学马上就要迟到了,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妈妈走过来看到小雨,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指名回答。

(过渡)小雨请求你们的帮助。

四、送“小伙伴”回家

  师:

这是小雨房间里的东西,请你来帮他分分类(出示模型卡片)师引导分类。

  (过渡)这下小雨的房间一下子变得整齐多了!

我们刚才是怎么做到的,谁来说一说?

  我们在什么时候整理自己的东西最合适呢?

  

五、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出示以下图片,这样做对吗?

(4人小组讨论下)指名回答。

  2、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

(用完及时放回,定期整理归类等)

  3、全班齐读儿歌

  我的伙伴真不少,它们都是我的宝。

各就各位不乱跑,每到用时才好找。

用完它们送回家,有空也给洗个澡。

 

 

活动比赛

 

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

 

小游戏

 

思考讨论

 

交流问题

 

看图片,交流问题

 

判断对错

 

读儿歌

 

板书设计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三送小伙伴回家

四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题

12干点家务活

1.爱护家庭环境卫生学着做家务

2.用自己做家务的行动表示对家人的爱,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美好。

3.通过分享、交流和时间体验,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

教学重点

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劳动。

教学难点

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劳动。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课

 

二学习新知

 

三课堂总结

图片导入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总结

教师播放学生们在家做家务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思考:

你在家能够干点家务活吗?

一、家务劳动情况小调查

  1、课前调查:

在班内开展“我的小本领——家务劳动小调查”。

请有条件的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进行录像,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出示“苹果树”,请学生说说苹果树中的哪几种家务是自己常做的,通常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播放相应做家务的视频,观察其过程及步骤,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提供资源。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教师提问:

平时喜欢做哪些家务?

使学生有机会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所做过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及感受。

  

二、我是家务小能手

  1、请有条件的学生拍摄自家的照片。

通过观察照片,谈话引入:

这么整洁、美丽的家是谁的功劳呢?

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创造美。

  2、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熟悉的、掌握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搽桌子等。

教师引导台上台下的互动、欣赏点评,并相机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家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

  3、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引发学生读图感悟:

做家务要讲究方法,学会做家务会带来快乐,要主动为家人分担家务。

  4、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家务日),提问:

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烦恼?

你在做家务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烦恼吗?

帮助学生思考:

做家务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该如何去克服呢?

  

三、我们一起合作

  1、师:

(家务日)中小明做家务给妈妈添了许多麻烦,这是因为小明不知道怎么做。

有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学一招。

  2、教师拿出示范用的衣服和裤子,说明,折叠衣服也是大家可以学习的家务劳动中的一项。

请在家叠过衣服的同学上台示范,教师从旁进行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叠衣服的实践活动,教师相机巡视、指导和总结。

四、这时怎么办

1、教师出示49页的三幅图,然后让学习思考,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当我们要帮助奶奶择菜时,奶奶说:

“不用你帮,你去看书吧。

当我们要帮助妈妈洗衣服时,妈妈说:

“别这么浪费水!

算了,还是我来吧”

当我们要帮助……

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点家务活,这样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还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看课件

 

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创造美。

 

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熟悉的、掌握的家务劳动

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情境图,引发学生读图感悟

 

思考讨论

 

学习叠衣服

 

练习叠衣服

 

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12干点家务活

一我做过的家务活

二做点家务很不错

三再来学一招

四这时怎么办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题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1、了解自己身边的伙伴有很多,喜欢和小伙伴交往,体验和小伙伴共同学习、共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学会与伙伴交往的方法:

尊重、友好、谦让、互相协商、共同分享。

3、体会到和伙伴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和小伙伴交往的快乐。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与小伙伴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尊重、友好、谦让、互相协商、共同分享。

能够正确处理与小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课

 

二学习新知

 

三、课堂总结

 

游戏导入

 

活动一

 

小结

 

活动二

 

小结

 

活动三

 

课堂总结

 

游戏热身《反着做》。

现在老师和大家已经有点熟悉了,我们已经是朋友了。

现在有一个小朋友叫芭芭拉,她想和大家讲一讲她和好朋友的故事,请看绘本故事《我们和好吧》(开头)

师:

故事中的芭芭拉和好朋友哈威一起玩游戏很开心。

你能和大家讲一讲你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故事吗?

板书:

一起玩。

活动一:

大家一起欢乐多

1.说一说:

你都有哪些小伙伴呢?

你们会一起玩什么游戏或运动呢?

说一说你们的故事吧?

出示照片、视频、画画,让学生讲述故事。

2、追问:

你和小伙伴一起玩收获了什么?

预设:

和小伙伴一起玩很快乐。

问:

为什么会快乐?

从哪儿表现出来?

预设:

一起玩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加深我们的友谊。

小结:

朋友多、快乐多,和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很快乐。

希望大家多交朋友。

活动二:

想一起玩怎么办?

1.有一个叫小布丁的孩子,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快乐,也想和你们一起玩,但是他遇到问题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播放绘本《小布丁》图片及录音。

问:

小布丁遇到什么问题了?

预设:

小布丁胆小、怕羞,不敢找小朋友玩。

问:

你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举例说自己类似的经历,并说自己是怎么解决的,或请同学出主意。

小结:

想跟不熟悉的小伙伴一起玩,需要我们大胆尝试,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才能玩得更开心。

过渡:

现在我们接着玩《反着做》这个游戏,4-5个人一组,由你们自己组合,自己选出一个小组长,由组长发号,其他组员照着做,谁做错了就罚出局,在旁边看着其他同学玩。

直到剩下一个人,游戏结束。

教师随时观察各小组学生的表现

活动三:

为什么玩不好?

1.老师看到有的组和小伙伴一起玩得很开心,但是有的组却玩不下去了。

小组讨论:

(1)采访玩得好的组:

你们为什么能玩得这么好?

预设:

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协商、谦让、友好、遵守规则等。

追问:

你平时和小伙伴一起玩,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

学生说自己的经历。

(2)采访玩得不好的组:

你们为什么玩不好?

预设:

都想当组长,不遵守规则,不够宽容大方等。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其实芭芭拉和哈威也和你们一样遇到了刚才的问题,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处理的吧。

播放视频《我们和好吧》。

小结:

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如果大家能遵守规则,相互尊重、谦让、包容,互相协商,学会分享,就能玩得痛痛快快。

总结:

朋友多,欢乐多,让我们在与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包容、互相谦让,一起快乐地成长。

 

 

做游戏

 

学生讲述故事。

 

思考讨论交流

 

看绘本故事,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交流

 

做游戏

 

思考讨论交流

 

思考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13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一大家一起欢乐多

二想一起玩怎么办

三问什么玩不下去了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题

14请帮我一下吧

1、克服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

2、发现同学的缺点能当面指出。

3、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

消除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课

 

二学习新知

 

三小结

激趣导课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课:

游戏贴鼻子

1.讨论游戏办法:

2.讨论:

猜猜,现在这两位小朋友是什么心情?

3.谈体会

采访:

成功的一组,在谁的帮助下,你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游戏,心里有什么感受?

想对他说什么?

不成功的一组:

现在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你需要别人帮助吗?

4.揭题:

(出示课题)

活动一:

大家都会有困难

1.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一个自己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因为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生活,谁都难免会遇到困难,困难是生活的一部分:

2.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

看看图上的小同学都遇到了什么困难?

(1)学习上的困难:

这个字我不认识……

(2)生活中的困难:

总是系不好鞋带……

(3)用戏中的困难:

篮球……

3.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4.学生在小组里讲述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

5.课件出示:

朗读儿歌(大家都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要慌。

6.小结:

人人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活动二:

我要求助吗

1.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与分享,我们发现当遇到困难时,真的是“有人帮,不一样”。

2.课件出示第55页:

3.学生思考:

小咕噜应该求助吗?

4.谁愿意帮小咕噜解答一下“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求助呢;学生交流讨论,并说出各自的理由;

5.小结:

生活中,有些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有些困难可以尝试自己解决。

小困难自己解决,不要总依赖别人。

活动三:

我会求助

1.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真的是“有人帮,不一样”,那么你会向别人求助吗?

2.课件出示第56页图一。

3.学生思考:

如果你是那个放风筝的小男孩,你会用什么方法求助呢?

4.学生交流讨论,并说出各自的理由;

5.课件出示第56页图二。

6.学生思考:

如果你是那个放学回家,没人来接的小女孩,你会用什么方法求助呢?

7.学生交流讨论,并说出各自的理由。

8.求助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向别人求助过吗?

和我们说一说吧。

9.小结:

生活中,有些困难需要别人帮助,但是求助也要讲究方法。

活动四:

温暖的接力棒。

1.当别人给了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觉得特别温暖,那么怎么才能把这个“温暖”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几个人的做法吧!

2.课件出示第57页的四幅图:

3.学生思考:

这个雨中的接力棒是怎么传递下去的呢?

4.小组讨论交流。

5.读儿歌。

6.你有没有传递过这样温暖的“接力棒”呢?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做游戏

 

谈体会

 

听故事

 

看图思考并讨论

 

读儿歌

 

思考并讨论

 

交流答案

 

思考

 

讨论交流

 

思考交流

 

读儿歌

板书设计

14请帮我一下吧

一大家都会有困难

二我要求助吗

三我会求助

四温暖的“接力棒”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备课教师:

课题

15分享真快乐

1、知道分享能带给别人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2、认同别人的快乐,学会真心祝贺和分享别人的快乐。

 

3、能够对同学间不接纳和不欣赏的行为进行阻止,并运用正确的方式使大家一同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分享能带给别人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教学难点

能够对同学间不接纳和不欣赏的行为进行阻止,并运用正确的方式使大家一同分享快乐。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