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总结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058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学总结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景观设计学总结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景观设计学总结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景观设计学总结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景观设计学总结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学总结一.docx

《景观设计学总结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学总结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观设计学总结一.docx

景观设计学总结一

2006年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原理

一、概念和问答(十选八,8*10=80分)

1什么是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infrastructure)?

举例说明。

答:

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是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利用不可侵犯的刚性限制。

是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自然服务的系统,如大尺度山水格局,自然保护地,林业及农业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水系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系统等

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一样,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需要有前瞻性,更需要突破城市规划的既定边界。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战略高度规划城市发展所赖以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

2“反规划”包含哪几层基本含义?

书fan11

答:

反规划概念是在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城市无序夸张的背景下提出的,本质上讲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反规划的概念主要传达的更丰富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反思城市状态。

它表达了对我国城市和城市发展状态的一种反思。

第二,反思传统规划方法论。

他表达了对我国几十年来实行的传统规划方法的反思,是对流行的多种规划方法论的反动。

第三,逆向的规划程序。

他表达了在规划程序上的一种反动,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首先,以土地的健康和安全的名义和以持久的公共利益的名义,而不是从眼前的开放商的利益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来做规划。

第四,负的规划成果,在提供给决策者的规划成果上体现的是一个强制性的不发展区域及其类型和控制的强度,构成城市的底和限制性格局,而把发展区域作为可变化的“图”留给市场去完善。

3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哪国?

由谁最先提出(英文名或中文译名)?

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书学科与教育1634

答:

最早出现在美国,最先由奥姆斯特德提出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

城市作为文明与高雅的形象彻底毁坏,相反称为丑陋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与田园称为逃避的场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南北战争后的美国经济欣欣向荣,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进入所谓的“黄金时代”而伴随而来的城市内部空间越来越拥挤,人们对获得亲近自然的游憩空间的需要也更为迫切。

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的诞生。

4简述CarlSteinitz的景观设计理论框架。

(表述,过程,评价,改变,影响,决策)书反书30页图

答:

这个框架显示,规划不是一个被动的完全根据自然过程和资源条件而追求一个最适,最佳方案的过程。

在更多的情况下,可以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即规划过程首先应明确什么是要解决的问题,目标是什么,然后以此为导向,采集数据,寻求答案。

第一步,景观表述景观表述包括对现状景观的表述和对景观改变方案的表述,对于现状景观分别在三种尺度上进行表述,可以采用三种基本模式1)垂直分层法,即“千层饼”模式。

2)水平的空间关系表达,包括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模式,或者点线面的方式。

3)环境体验模式。

第二步,景观的功能,即景观是如何运转的,各个要素的功能关系和结构关系如何。

这类问题的回答主要依赖于过程模型,主要是自然过程,生物过程,人文过程进行分析。

第三步,景观评价,这一阶段重点是评价现状景观格局对上述各景观过程的价值和意义,简单地讲是现状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如何以及景观格局之于景观过程的适宜性。

第四步,景观改变在这一步骤中,将提出为改善景观过程的健康和安全性,应如何对景观进行规划和改造,包括在高中低三种不同安全水平上,判别对景观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元素和空间位置关系,形成三种不同安全水平的景观安全格局。

第五步,景观评估这一步骤是对上述景观改变方案,或者多个生态基础设施方案,进行生态服务功能的综合的影响评估,评估其对上述各种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的意义。

第六步,景观决策基于上述多种EI建设方案和评估结果,决策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案,并将其作为城市或者区域发展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刚性控制条件。

5简要说明为什么景观设计师要明确反对河流渠化。

答:

河流渠化主要是在城市水系治理中片面强调水系的防洪泄洪通道,生产,航运的经济功能,用水泥护堤,衬底,以达到城市美化的效果,实际上这是一种将水系治服,以图一劳永逸的行为,已经产生了令人心痛的效果,

首先自然状态下的河床起伏多变,基质丰富多样,水流或缓或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境组合,从而为多种水声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而水泥衬底后的河床,这种异质性不复存在,许多生物无处安身。

其次自然的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方能维持健康,水泥衬底和护衬之后,使水系与土地一起生物环境相分离,水土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同时水的自净能力消失,从而加剧了水污染的程度,

再次河床衬底后切断了地下水的补给通道,导致地下水文地位不断下降,

景观设计师深刻的知道城市水系的治理中不仅应该强调水系的防洪泄洪通道,生产,航运的经济等功能,城市水系更是乡土生物的栖息地和空间运动的通道媒介,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是一条绿色的休闲通道。

如果利用水系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则可成为一个城市中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同时可以净化水质,实际上,在大地景观中,生态健全的水系构成绿色通道网络,恰恰最具有蓄洪,缓解旱涝灾害的能力。

所以作为景观设计师要明确的反对河流渠化

6城市美化运动的起源及内涵。

答:

起源:

城市美化运动作为一个专用词,出现于1903年,启发者是专栏作家马尔福德罗宾逊(MulfoedRobinson),他借乘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巨大的城市形象冲击,呼吁城市的美化与形象改进,并倡导以此来解决当时美国城市的物质与社会脏乱差的问题。

后来,人们便将在他倡导下的所有城市形象改造活动成为城市美化运动。

尽管作为一种城市设计的主流思潮发端于美国,始于1893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但“城市美化运动”的形式来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欧洲15,16世纪文艺复兴的理想城市模式,而更直接的形式语言则来自于16到19实际的巴洛克城市设计。

内涵:

城市美化运动强调规则,几何,古典和唯美主义,而尤其强调把这种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和提高社会秩序以及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

城市美化运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城市艺术:

即通过增加公共艺术品,包括建筑,灯光,壁画,街道的装饰来美化城市。

2城市设计:

即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为社会公共目标,而不是个体的利益,进行统一的设计。

城市设计强调纪念性和整体形象及商业和社会功能。

特别强调户外公共空间的设计,把空间当做建筑实体来雕塑3城市改革:

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相结合。

4城市修葺:

强调通过清洁,粉饰,修补来创造城市之美。

7什么是场所精神(GeniusLoci)?

举例说明之。

答:

茫茫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神与灵,这便是现象学派所谓的场所精神,旨在认识、理解和营造一个具有意义的日常生活场所,一个人的栖居的真实的空间。

这种精神是大自然和文化历史所给定的、人们所必须面对和适应的外在力量。

这种精神蕴含在场所的性格和空间之中,个场所就是一个有性格的空间。

空间是构成场所的现象。

要使设计具有场所性,同样需要符合两个方面基本标准,即认同(Identity)和定位(Qrientation)。

认同即使人类及其活动归属于某一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环境的总体。

通过认同人类拥有外部世界,使人的设计与广阔的世界相联系,并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定位则是对空间的结构和秩序的认知和适应。

一个有意义的地方,必须是具有结构和秩序的。

设计的过程即是解读场所结构和秩序的过程,也是重建结构和秩序的过程。

7-1栖居过程(Dwelling):

人在环境中的定位和认同过程。

使人适应于环境、归属于环境、以环境为自我从而关怀环境

7-1场所性(Placeness):

强调场所精神――人所必须面对的和必须适应的实在和预设的力量。

适应和显现场所的精神才使景观具场所性和具有含义,使人获得认同和定位。

场所精神体现于场所的性格和空间结构中。

8说明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

答:

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

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相叠加的复合生态系统。

任何一种景观:

一片森林,一片沼泽地,一个城市里面都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活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

景观作为系统,具有整体有机性和复杂性,从后花园到城市,区域国土,甚至全球,都犹如生命的机体,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复杂的联系。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上的生态关系,第一,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第二,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第三,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与环境之间,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

9说明城市中构建非机动车绿色廊道的意义。

答:

早在20世纪60年代,威廉H怀特就提出了绿道的概念,主张在城市中建立无机动车的绿色通道。

而且在20世纪70年代就实施了北美第一个较大范围的绿色道路系统工程。

意义是:

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是缺乏人性,不适于人居住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是不可持续的,构建非机动车绿色廊道必将成为未来城市的一个追求。

这一绿色通道网络不是附属于现有车行道路的便道,而是完全脱离车行的安静,安全的便携通道,它与城市的绿地系统,学校,居住区及步行商业街相结合。

它不但可为步行和非机动车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通道,也可以大大改善城市车行系统的压力,同时鼓励人们弃车从步,走向更生态和可持续的道路。

同时城市的非机动车绿色通道也可以延伸至郊外的自然景观之中,与区域景观系统连接起来,同时将郊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服务功能引导至城市之中。

10IanMcharg出版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什么?

其学术理论对景观设计学科发展有哪些影响?

著作为《设计结合自然》

影响:

在1969年首先扛起生态规划大旗,1他的《设计结合自然》建立了当时景观设计的准则,2标志着景观设计学科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3使景观设计专业在奥姆斯特德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麦克哈格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为“千层饼模式”4从而将景观设计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成为20世纪规划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革命。

5也将景观设计学推到了拯救城市和最终走向拯救地球和人类的前沿。

11、绿道定义及基本功能

答案:

绿道概念来源于绿带和公园道。

经历了林荫道,公园道及绿道,游憩绿道,多目标绿道,三个阶段。

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水系廊道等线性景观元素在生物保护,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日益被作为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核心。

绿道至今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有多方面的作用,主要包括

生态学功能。

对于生物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栖息地的功能。

遗产保护功能。

通过线性自然或者人文景观元素,将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连接起来,实现遗产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

游憩功能。

绿道很适合人们进行游憩娱乐活动。

通勤功能。

通过绿道把许多社区,历史遗址,居住区和商业区连接起来,为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安全和便捷的绿色通道

12、工业遗产及其价值

工业遗产被定义为:

(Industrial Heritage)在国内又称为“产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的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

工业遗产与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所在地区工业文明的物质载体。

它们多沿河流、铁路等运输线路呈线性分布,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城市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工业景观”。

工业遗产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是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以来至今,但不排除前工业时期和工业萌芽期的活动。

  国际上广泛认为,工业遗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历史价值:

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

  

(2)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科技价值:

它们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4)审美启智价值:

在工厂(场)、建筑和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设计和建造工艺方面具有美学价值,和启发后代人创造性思维的启智价值。

  (5)独特性价值:

有的工业遗产在场地适应、布局、机械和安装、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6)稀缺性价值:

某些遗产在工艺、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倍加关注,那些早期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更是如此。

13、为什么批评城市美化运动

答:

城市美化运动的一个幼稚和简单化的想法是通过城市设计可以轻易地解决城市的问题,其含混的社会目标和纯粹的美学途径最终使城市设计的意义弱化,归结起来,城市美化运动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修补一个规划很糟的城市是非常困难的

2人口分布格局的改变

3只迎合休闲阶级的视觉和审美趣味

4昂贵的造价,投资巨大只为化妆

5过分强调视觉美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在更多情况下,城市美化往往被城市建设决策者的集权欲和权威欲,开发商的金钱欲以及挥霍欲以及规划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所偷换,把机械的形式美作为主要的目标进行城市中心地带大型项目的改造和兴建,并试图以此来解决城市和社会问题,从而使城市美化迷失了方向,使倡导者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

名词解释.(5*10=5分)

1.文化景观(culturallandscape):

指居住在其土地上人的集团为了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上叠加了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景观。

文化景观的空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的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同,即使同类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也不同;

(2)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性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

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2.场所精神(Geniusloci):

茫茫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神与灵,这便是现象学派所谓的场所精神(GeniusLoci),这种精神是大自然和文化历史所给定的、人们所必须面对和适应的外在力量。

设计或建筑是否具有意味,即是否具有场所性,本质在于是否显现场所的精神。

这种精神蕴含在场所的性格和空间之中,前者是由自然和文化的现象所构成的氛围,是环境的全部,后者是三维空间结构。

要使设计具有场所性,同样需要符合两个方面基本标准,即认同(Identity)和定位(Qrientation)。

认同即使人类及其活动归属于某一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环境的总体。

通过认同人类拥有外部世界,使人的设计与广阔的世界相联系,并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定位则是对空间的结构和秩序的认知和适应。

一个有意义的地方,必须是具有结构和秩序的。

设计的过程即是解读场所结构和秩序的过程,也是重建结构和秩序的过程。

3.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service):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

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

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4.乡土景观(Vernacularlandscape):

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

因此,乡土景观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

这种乡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乡土景观的这种理解包含几个核心的关键词:

即,它是适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它是当地人的,它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三者缺一不可。

5.绿道(Greenway):

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8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9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securitypattern):

景观中存在某些关键性的局部、元素、和空间位置及联系,它们对维护景观中某种过程(包括生态过程、社会文化过程、空间体验、城市扩张等)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局部、元素、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构成景观安全格局。

通过判别、保护和建立景观安全格局,可以更有效地维护、或阻止某种景观过程。

不同安全水平上的安全格局为城乡建设决策者的景观改变提供了辩护策略。

这种通过尽量少的土地和景观空间的控制来实现对景观过程最可能大的调控的规划途径,就是景观安全格局途径。

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在生态保护与恢复,城市空间研究,遗产保护及旅游规划等不同领域都有一些探索和应用。

10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infrastructure):

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系统及自然保护地系统。

并进一步扩展到以自然为背景的文化遗产网络。

11、遗产廊道:

是一种线性的文化景观,可以使具有文化意义的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也可以指通过适当的景观整理措施,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绿色通道。

遗产廊道不仅包括法定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包括其他一切有文化价值的载体

遗产廊道的特点:

1线性景观:

它对遗产的保护采用的是区域而非局部点的概念,内部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遗产,长达几十公里以上的线性景观。

2尺度灵活:

它可以是某一城市中一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水系,也可以使横跨几个城市的一条区域性水系或道路或铁路。

3整体性和综合性:

遗产廊道将历史文化内涵提到首位,同时强调文化教育,旅游和休闲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

{感知139页反规划21}

12、奥姆斯特德(原题是英文,全称):

1)长达30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而被誉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创作通常分为5个阶段:

纽约中央公园,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芝加哥的滨河绿地,波士顿的公园道,芝加哥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

2)他还促成了国家公园运动

3)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创始人和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创始人。

他坚持把自己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设计

13、可达性:

某一景观的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该景观源的相对难易程度,其相关指标有距离,时间,费用等等。

可达性实际上反映了景观对某种水平运动过程的景观阻力。

主要用来研究物种在穿越异质景观时所遇到的累计阻力。

又可以用可穿越性,及隔离程度来表示

14、文化景观:

指居住在其土地上人的集团为了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上叠加了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景观。

文化景观的空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的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同,即使同类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也不同;

(2)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性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化石”。

文化景观功能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15 景观(Landscape):

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

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

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

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

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16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

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

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

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

景观规划(LandscapePlanning)和景观的设计(LandscapeDesign),景观规划:

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17.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

  景观设计师是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终身目标是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

  景观设计师的称谓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于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为职业称号(Newton,1971)。

Olmsted坚持用景观设计师不用在当时盛行的风景花园师(或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gardener),不仅仅是职业称谓上的创新,而是对该职业内涵和外延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扩充和革新。

  景观设计师有别于传统造园师和园丁(Gardener,对应于Gardening),风景花园师(或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Gardener对应与Landscapegardening)的根本之处在于:

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景观设计师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