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997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docx

《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docx

逻辑学主要题型练习详解

逻辑学

主要题型练习

一、填空题

1.在“并非‘p当且仅当q’”中,逻辑常项是()。

2.在“并非要么p,要么q”中,变项是()。

3.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的。

5.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

6.“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和“甲不当班长而乙当班长”所具有的共同的逻辑形式,若用p,q作变项,可表示为()。

7.“要么p,要么q,要么r”这一命题形式的逻辑变项是()。

8.在“[A()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9.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在“(p∧q)→r”中,逻辑常项是()。

1.从概念的外延关系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关系。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考虑概念所属种类,“正义战争”是()概念。

3.如果有的A是B,有的B不是A,而且,(),那么,A与B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4.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来考虑概念所属的种类,语句“贵阳是城市”中的“城市”属于()概念。

5.当SAP取值为假而SIP取值为真时,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关系或者是()关系或者是()关系。

6.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和()的逻辑根据。

7.在“逻辑形式中的项只有逻辑常项和变项”这一命题中,“逻辑形式中的项”与“逻辑常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逻辑常项”与“变项”具有()关系。

8.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中,“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思维形式”是()。

9.在命题“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中,“伟大的文学家”与“伟大的革命家”在外延关系上具有()关系,“鲁迅”与“伟大的革命家”在外延上具有()关系。

10.()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11.当SOP为假时,S与P的外延处于()关系或()关系。

12.概念的()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1.一个命题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命题是命题();一个命题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命题是()命题。

2.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关系或()关系时,并非SOP为真。

3.根据对当关系,当“有的S是非P”为假时,“有的S不是非P”的逻辑值为()。

4.设“A命题与B命题矛盾”、“B命题与C命题矛盾”,则A命题与C命题具有()。

5.如果SEP为假,那么根据性质命题间的()关系,可以确定SOP也是假的。

由PAS为前提,依据换位法,可必然推出()。

6.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命题的逻辑形式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7.已知“所有天鹅是白的”为假,根据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则“有些天鹅是白的”()。

8.一个性质命题的谓项不周延,这个命题的质是();一个性质命题的主项周延,这个命题的量是()。

9.若SAP取值为真,则SOP取值为(),SIP取值为()。

10.当S与P的外延之间具有关系()或()关系时,SAP和SEP都是假的。

11.若`SA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

若SOP取值为假,则SEP取值为()。

12.已知关系R是反对称的和反传递的,由aRb真,可得知bRa();由aRb真且bRc真,可得知a`Rc()。

13.在关系“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中,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

14.在关系“真包含、反对、矛盾”中,属于传递性关系的是(),属于非传递关系的是()。

1.与“只有通过外语考试,才能录取”相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相等值的联言命题的负命题是(),相等值的选言命题是()。

2.已知q可取任意真值,要使p∧Øq假,p应取值为()。

3.若p∨Øq为真,Øp为真,则q取值为()。

4.用p表示“小王是大学生”,q表示“小李是大学生”,与“如果小王不是大学生,那么小李不是大学生”相等值的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5.与“如果某推理是三段论,那么此推理是演绎推理”相等值的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6.若要么p要么q的取值为真,则p∨q取值为()。

7.设Øp→q与Øq均取值为真,则p取值为()。

8.若p∨q取值为假,则(p∧q)→p取值为()。

9.若要使“只有p,才非q”与“非p或者q”均真,那么p与q的取值情况是p为(),q为()。

10.用p表示“小王是大学生”,q表示“小李是大学生”,与“如果小王不是大学生,那么小李不是大学生”相等值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11.由“p∨Øq”为假,可知p为(),q为()。

1.根据普通逻辑的()律,若“王强是党员”为假,则“王强不是党员”为真;根据()律,若“王强是党员”为真,则“王强不是党员”为假。

2.矛盾律的要求是: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和()的命题,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3.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若“某人是党员而不是干部”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真。

4.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已知“如果p,那么非q”为假,则联言命题()为真。

5.间接反驳时,人们先论证与被反驳论题相矛盾或相反对的论题为真,然后根据()律确定被反驳的论题为假。

6.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断为假,然后根据()律确定原论题为真。

7.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当“只有小王上场,甲队才能获胜”为真时,联言命题()为假。

8.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则“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出好成绩”为假。

9.违反三段论规则的“四项错误”,从逻辑规律的角度看,是一种违反()律的错误。

10.根据普通逻辑的()律,若“王丽是涉外文秘专业学生但不精通国际经济法”为假,则相应的假言命题为()真。

11.若同时肯定“甲班学生都是学英语的”和“甲班学生都不是学英语的”这两个命题,则违反()律的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是指()相同。

A.前件和后件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D.联结词

2.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常项B.变项

C.语言表达形式D.思维的内容

3.“只有q才p”与“如果q则p”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C.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1.已知概念A与概念B在外延上不相容,又已知“有B是C”为真,则命题()必为真。

A.有C是AB.有C不是AC.有A不是CD.所有A不是C

2.若“有S不是P”和“没有P不是S”均真,则S与P的外延之间是()关系。

A.同一B.交叉C.S真包含PD.S真包含于P

3.A“某属概念具有的内涵,其种概念必然具有”和B“某种概念不具有的内涵,其属概念必然不具有”这两个论断()。

A.都对B.A对B错C.都错D.A错B对

4.如A是属加种差定义中的被定义项,则A通常不能是()。

A.普遍概念B.单独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

5.B与C是A中具有矛盾关系的种概念,如B是正概念,那么C是()。

A.一定是负概念B.一定不是负概念C.可能是负概念D.不可能是负概念

6.性质命题由量项、联项、主项和谓项组成,性质命题按质可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

这段文字是如何说明“性质命题”概念的?

正确的回答是()。

A.都从内涵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C.都从外延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

7.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B.“推理”限制为“命题”

C.“逻辑规律”限制为“同一律”D.“论证”限制为“论题”

8.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真,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关系。

A.同一B.交叉C.S真包含PD.S真包含于P

9.若“有S是P”,“有S不是P”,“有P不是S”三个命题均真,则S与P具有()关系。

A.全同B.真包含于C.真包含D.交叉

10.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子”()。

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1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这个命题对“国家”这个概念是()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B.仅从外延方面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12.如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

A.必定是矛盾关系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13.在A“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B“青年应当又红又专”中,“青年”()。

A.都是集合概念B.在A中是集合概念,在B中不是

C.都不是集合概念D.在A中不是集合概念,在B中是

14.“联言命题”可以概括为()。

A.联言推理B.复合命题C.选言命题D.负命题

15.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命题和推理

C.关系命题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1.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关系。

A.矛盾B.反对C.下反对D.差等

2.当S真包含于P时()。

A.SAP与SEP都真B.SAP与SEP都假C.SEP与SOP都假D.SIP与SOP都真

3.“参加自学考试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自学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可同假C.不可同真,可同假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4.“没有S不是P”与“S不都是P”之间具有()关系。

A.矛盾B.反对C.下反对D.差等

5.若(),则SIP真,SOP真。

A.S与P全同B.S真包含于PC.S真包含PD.S与P全异

6.SIP与SOP具有()关系。

A.矛盾B.反对C.下反对D.差等

7.A“甲班学生都是上海人”和b“甲和乙都是上海人”,这两个命题()。

A.都是A命题B.a是A命题,b不是C.都不是A命题D.a不是A命题,b是

8.“所有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反对关系B.矛盾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9.如两个性质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

10.如两个素材相同的性质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都是不同的,则这两个性质命题具有()关系。

A.可以同真,可以同假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11.已知“有的学生是优等生”真,则()。

A.“有的学生不是优等生”真B.“所有学生都是优等生”假

C.“所有学生都不是优等生”假D.“有的学生不是优等生”假

12.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谓项和联项D.量项和联项

13.在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

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14.如果甲命题与乙命题是矛盾关系,乙命题与丙命题也是矛盾关系,那么甲命题与丙命题是()。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可同假C.不可同真,可同假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15.“中国农民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这个性质命题是()命题。

A.全称肯定B.特称肯定C.单称肯定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16.A“交叉关系不是全异关系”与b“S与P不是全异关系”。

这两个命题的种类应是()。

A.a与b都是关系命题B.a是关系命题,b是性质命题

C.a与b都是性质命题D.a是性质命题,b是关系命题

17.从命题的形式结构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A.性质命题B.关系命题C.联言命题D.负命题

18.“小丁与小王是同学”这一命题是()命题。

A.全称B.特称C.关系D.联言

19.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既对称又传递B.对称但非传递C.非对称但传递D.既非对称又非传递

20.命题间的蕴涵关系,就其对称性和传递性看是()。

A.对称但非传递B.对称但反传递C.反对称但传递D.非对称但传递

1.若“如果某甲掌握了两门外语,那么他精通逻辑”为假,则()为真。

A.某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并且不精通逻辑B.某甲掌握两门外语而且精通逻辑

C.或者某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或者他精通逻辑D.如果某甲精通逻辑,那么他没有掌握两门外语

2.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命题中,“入虎穴”是“得虎子”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含义是()。

A.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B.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C.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D.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4.“联言命题”可以概括为()。

A.联言推理B.复合命题C.选言命题D.负命题

5.“王英参加会议,刘明也参加会议”和“要么王英参加会议,要么刘明参加会议”这两个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可同假C.不可同真,不可同假D.不可同真,可同假

6.已知“p→q”、“Øp→Øq”与Øp∨Øq”均真,那么()。

A.p真q真B.p真q假C.p假q真D.p假q假

7.Øp∧Øq与Øp∨Øq具有()关系。

A.可同真,可同假B.不同真,不同假C.可同真,不可同假D.不可同真,可同假

8.若“p∧q”与“p→q”均真,则()。

A.p与q均真B.p真q假C.p假q真D.p与q均假

9.下列与p∨Øq相矛盾的是()。

A.Øp∨qB.Øp→ØqC.Øp∧qD.p←Øq

10.已知p←q为假,则p与q的取值情况必为()。

A.p与q都真B.p与q都假C.p真且q假D.p假且q真

11.与“这种商品既不实用又不价廉”这一命题不同真而又不同假的命题是()。

A.这种商品既实用又价廉B.这种商品既不价廉又不实用

C.这种商品或者实用或者价廉D.这种商品或者不实用或者不价廉

12.“张方不是钢铁工人,又不是石油工人”与“如果张方是钢铁工人,那么张方不是石油工人”这两个命题()。

A.不可同真但可同假B.不可同假但可同真C.可同真并且可同假D.不同真并且不同假

13.“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关系。

A.矛盾B.差等C.反对D.下反对

14.当非p真时,则()为真。

A.必然pB.可能pC.必然非pD.可能非p

15.命题“粮食今年不必然再涨价”,其形式应是()。

A.SEPB.□ØpC.Ø□pD.◇Øp

16.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I的真假关系的是()。

A.A→IB.A∨IC.A←ID.要么A要么I

1.若否定Øp→Øq,又否定q∧Øp,则()的要求。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2.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规律的是()。

A.某关系不是对称的,又不是非对称的B.某关系既是对称的,又是非对称的

C.某关系不是对称的,而是反对称的D.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传递的

3.“这个推理不是间接推理,而是三段论”这一议论()的要求。

A.只违反矛盾律B.只违反排中律C.违反矛盾律又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4.以下断定中,()是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的。

A.SAP真且SE`P真B.SAP真且SEP真C.SAP真且SI`P假D.SOP真且SIP假

5.“文艺舞台起用小字辈的情况不大理想,不是让小字辈单独演出,就是让小字辈跑跑龙套、当当配角,很少同台演出,更谈不到让小字辈演主角了。

”这一议论()。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6.如同时否定“小周或小王独舞表演”和“小周和小王都不独舞表演”,则()要求。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7.若命题A蕴涵命题B,则下列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判定是()。

A.A∧BB.ØA∧BC.Ø(B←A)D.ØA∧ØB

8.如对两个相互等值的命题(),则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A.同时肯定B.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C.同时否定D.不作肯定,也不作否定

9.若肯定p∧Øq,而否定p→q,则()的要求。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10.如果同时肯定“p∨q”和“p∧q”,则()的逻辑要求。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11.同时否定SEP和SO`P则()。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三、是非题

 

四、图表题

1.已知A与B交叉,B与C交叉,用欧勒图表示出A与C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

2.已知概念A与概念B交叉,概念B真包含概念C,请用欧勒图表示概念A与概念C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

3.若MOP为假而SAM为真,请用欧勒图表示S与P可能具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4.设SE`P真,用欧勒图表示S,P,`P的各种外延关系。

5.将下列命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间的外延关系表示在一个欧勒图式中。

《红楼梦》(A)是中国小说(B),也是古代小说(C),但不是武侠小说(D)。

6.已知:

SAP为真而PAS为假。

根据已知条件:

(1)用欧勒图表示出S与P的外延关系。

(2)指出S与P这两个概念哪一个的内涵较多。

7.用欧勒图表示下列标有横线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祝福》(A)是鲁迅(B)写的,不是巴金(C)写的,巴金是《家》的作者(D)。

8.设S与P交叉,M与P全异。

用欧勒图表示S,M,P三个概念的各种外延关系。

9.设M真包含于S,所有M不是P。

用欧勒图表示S,M,P的各种外延关系。

 

1.用真值表方法判定:

当p∧Øq为真时,p∨q和p→q各取何值?

2.写出与下面这个命题等值的联言命题,并用真值表加以验证。

并非(如果所有的S是P,那么所有的P是S)

3.试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下列A,B两个命题是否等值。

A.要么小周当选班长,要么小李当选为班长。

B.小周当选为班长,而小李没有当选为班长。

4.写出下列命题的等值命题,并用真值表加以验证。

并非“或者他是先进工作者或者他是人民代表”。

5.列出A,B两命题的真值表,并回答当A,B恰有一个为假时,某公司是否录用了小黄?

是否录用了小林?

A.如果某公司录用了小黄,那么就不录用小林。

B.某公司没有录用小黄。

6.设下列A,B,C三句话中一句为真,两句为假,请列出真值表并回答甲是不是工人,乙是不是营业员。

A.如果甲是工人,那么乙是营业员。

B.如果乙是营业员,那么甲是工人。

C.乙不是营业员。

7.请列出A,B两个命题形式的真值表,并回答A是否蕴涵B。

A.p∨qB.p→q

8.用真值表方法判定,当下面A,B,C三命题不同真时,可否确定“小金是否当选班长”?

可否确定“小赵是否当选学习委员”?

A.小金不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B.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C.小金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9.列表说明:

在大王与小李不同时上场比赛的条件下,“如果大王不上场比赛,那么小李上场比赛”与“要么大王不上场比赛,要么小李不上场比赛”的真假是否相同?

10.列出A,B,C三个命题的真值表,并回答A,B,C中是否有等值命题。

A.并非“小张学习好且思想进步”。

B.小张学习不好且思想不进步。

C.小张学习不好或者思想不进步。

11.写出下列A,B两个命题的公式,列出真值表,并回答其中A是否蕴涵B?

A.只要小高去火车站送客,则小林也去火车站送客。

B.小高不去火车站送客但小林去火车站送客。

12.用真值表方法判定,当下面A,B,C三命题两真一假时?

能断言哪一句为真(或为假)?

不能断言哪一句为真(或为假)?

A.要么小王出国,要么小孙出国。

B.要么小王出国,要么小孙不出国。

C.小王和小孙至少一人出国。

(p为“小王出国”,q为“小孙出国”)

13.用真值表方法,说明丁的命题是否正确。

甲:

小张在同济大学,小李不在交通大学。

乙:

要么小张在同济大学,要么小李不在交通大学。

丙:

只有小张不在同济大学,小李才在交通大学。

丁:

甲、乙、丙三个命题不能同真。

(设:

p为“小张在同济大学”,q为“小李在交通大学”)

14.根据下列条件,列出真值表,并据表回答甲、乙、丙三人的名次。

甲、乙、丙三人争夺象棋比赛的前三名。

小林预测“只有甲第一,丙才第二”;小刘预测“丙不是第二”。

事实证明两人中有且只有一人预测为真。

15.设命题A为“如果甲不是木工,则乙是泥工”;命题B为“只有乙是泥工,甲才是木工”;命题C与A相矛盾。

现要求用p代表“甲是木工”,q代表“乙是泥工”,列出A,B,C三个命题形式的真值表,并回答当B,C同真时,甲是否为木工?

乙是否为泥工?

 

三、双项选择题

1.下列逻辑错误中,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和()。

A.偷换概念B.转移论题C.自相矛盾D.模棱两可E.推不出

2.同时肯定“明天必定刮风”和“明天可能不刮风”则()、()。

A.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B.既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又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或者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或者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E.既不违反矛盾律,又不违反排中律

3.下列违反矛盾律的断定是()、()。

A.SAP∧SEPB.SIP∧SO`PC.□p∧◇pD.Ø(SAP)∧Ø(SEP)E.SAP∧Ø(SIP)

4.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陶行知是教师,所以陶行知是辛勤的园丁。

这一推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