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976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 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诗 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诗 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诗 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诗 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 文言文阅读.docx

《古诗 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 文言文阅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 文言文阅读.docx

古诗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诗与散曲,按要求填写相关文字内容。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而马致远却抒发了。

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朱熹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

 

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

 

政事谪

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谪:

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作官。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啖②辄以水沃面辄

③食不给给④乃至被谗受贬 谗__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读罢此文,你认为范仲淹是个什么样的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你对此句有何评价?

古诗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汾上惊秋

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1.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相同?

在抒情方式上,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颜之推

夫学者,所以求益

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

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

 

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

求得长进。

②凌忽:

凌,欺侮;忽,轻视。

③同列:

同辈。

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

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②人疾之如敌

3.翻译下列句子。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5.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什么?

 

古诗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治国安民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足,

 

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②,

 

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

 

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g)帝:

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

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

本,树干;根,树根。

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遂得徭役不兴  

征求无已  

4.翻译下列句子。

此皆朕所目见。

 

  

夫治国犹如栽树。

 

                             

5.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句子回答)

                                                                  

6.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

(用文中句子回答)

古诗文阅读四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

高适在写此诗时,正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

②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子罕不受玉

左丘明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1),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

(2),玉人以为宝也,故敢

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3):

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4),纳此以请死也(5)。

”子罕置诸其里(6),使玉

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7)。

《左传》

【注释】

(1)诸:

“之于”的合音字。

子罕:

春秋时宋国执政贵族乐喜的字。

(2)以:

把,介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玉)。

示:

给人看。

玉人:

治玉的工匠。

(3)稽(qǐ)首:

古代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4)越:

越过。

乡:

周代刑侦区划,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

(5)纳:

交上,献上。

请死:

请求免于一死。

(6)里:

古时居民居住的地方。

这里指子罕居住之地。

(7)复:

返回。

所:

处所住地。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宋人或得玉②不若人有其宝③使玉人为之攻之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②富而后使复其所

3.文中的故事展示了两个人的价值观,献玉者和子罕,分别看重的是什么呢?

4.假如要建立一座“子罕纪念馆”,请你给纪念馆题一横幅,你打算写一句什么话?

古诗文阅读五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

谈谈你的理解。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

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地分析。

 

司马温公(司马光)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

 

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

 

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__________     ②迨能倍诵乃止:

_________

4.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5.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古诗文阅读六

阅读下面两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

妻蚕女织儿耕稼。

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释】①山河表里,指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有华山,互为表里。

②西都,指长安。

③秦汉经行处:

秦汉两代黄帝苦心经营的地方。

④“三国鼎分牛继马”,这一句的意思是魏、蜀、吴三国为夺取天下大动干戈,到头来是司马氏渔人得利;有谁料到,司马氏的江山又给姓牛的暗中夺去呢!

1.两首曲子都是借景抒情,请简要分析。

 

2.怀古、叹世是元代散曲的流行题材,然而同是“叹世”题材,思想价值却有高低之分。

这两首作品价值之高下主要体现在哪些用语中呢?

试作简要分析。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③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

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日: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日:

“婴闻古之贤

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日:

“善!

寡人闻命④

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孔子闻之日:

“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雪:

下雪,“雨”作动词,音yù。

②霁(jì):

雪止天晴。

③狐白:

狐腋下的白毛。

④闻命:

听从教诲。

3.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

  有间()逸()

4.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5.景公为何会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

  

6.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古诗文阅读七

  明月夜留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1.“离人无语月无声”这句诗勾勒出怎样的环境气氛?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

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

“母有忧乎?

”曰:

“然!

”“然则何以解忧?

”曰:

“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

“病少差③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

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②争药鼎沸:

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③差:

病愈。

3.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

4.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

①手自笔录暇更录唐宋人诗____________②尝趋百里外未尝寝____________

5.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

6.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7.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

 

8.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

古诗文阅读八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菊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

“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

乃日‘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日: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

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乃令

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

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

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弓工:

造弓的工匠。

④邪:

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

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

4.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其境过清

C.或以钱币乞之D.蒙辞以军中多务

5.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古诗文阅读九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

萧氏子至京师

,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

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

皆不具,其人已心

怪之。

酒三行

,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

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

不复下箸,惟啖

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

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

京城。

③馔(zhuàn):

准备食物。

④果蔬:

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

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

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

吃。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谒()公

(2)觉饥甚而不敢去()

(3)旁置()菜羹而已(4)公取自食()之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命坐(才)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只)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6.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古诗文阅读(十)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

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

“吾欲见涉。

官门今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

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伙颐①!

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

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知,颛③妄言,

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

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

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

独一,专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陈胜王凡六月②或说陈王曰: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5.依据课文和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古诗文阅读(十一)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粤人食芝

(1)

  粤人有采山

(2)而得菌(3),其大盈箱(4),其叶九成(5),其色如金,其光四照。

以归,

谓其妻子曰:

“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6)。

吾闻仙必有分(7),天不妄(8)与也。

人求弗

能得而吾得之,吾其(9)仙矣!

”乃沐浴,齐(10)三日而烹食之,入咽(11)而死。

其子视之,

曰:

“吾闻得仙者必蜕(12)其骸(13),人为骸所累(14),故不得仙。

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

也。

”乃食其余,又死。

于是同室之人(15)皆食之而死。

(选自《郁离子》,作者刘基)

【注释】

(1)芝,灵芝。

传说吃了可以成仙。

(2)采山,在山中打柴或采药。

(3)菌,蘑菇之类。

有的有毒。

(4)盈箱,可以装满一箱。

这是夸张。

(5)九成,九层。

(6)仙,成仙。

(7)分(fèn),应得的命运。

(8)妄,胡乱。

(9)其,表示推测的助词,可要。

(10)齐,同“斋”,斋戒,行大礼前的洁身清心行为。

沐浴也是为洁身。

(11)入咽,吞下去。

(12)蜕,虫类脱皮。

(13)骸,形骸,躯体。

(13)累,牵累。

(14)同室之人,全家人。

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吾闻仙必有分:

    

(2)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5.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则寓言写了粤人一家“得神芝——食神芝——终成仙”的故事。

B.这则寓言赞美了粤人追求理想、舍生忘死的精神。

C.这则寓言讽刺那种本来愚昧却自以为聪明且至死不悟的人。

D.这则寓言告诫年轻人要学习粤人之子抓住机会,实现理想。

  

古诗文阅读(十二)

灌夫①有服②,过③丞相。

丞相从容曰:

“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④,会仲孺有服。

”灌夫曰:

“丞相肯幸⑤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

”许诺。

至日中,丞相不来。

魏其谓灌夫曰:

“丞相岂忘之哉?

”灌夫不悦,曰:

“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丞相。

丞相前戏许灌夫,实无意往。

及夫至门,丞相尚卧。

曰:

“丞相昨日幸许过魏其侯,魏其侯夫妻置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鄂而谢曰:

“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

”乃驾往。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释:

①灌夫:

字仲孺,汉景帝、武帝时大将。

②有服:

有孝服在身,指在丧期。

③过:

拜访,探望。

④魏其侯:

即窦婴。

⑤幸:

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会仲孺有服会宾客大宴

  B、夫以服请,宜往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乃驾,自往迎丞相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魏其侯夫妻置具或置酒而招之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

  丞相肯幸临夫安敢以服为辞请语魏其侯丞相旦日早临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灌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古诗文阅读(十三)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

①公孙仪:

《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③下人:

迁就他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枉于法,则免于相免:

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

都。

  C.其弟子谏日……谏:

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

正因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

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4分)

 

初四古诗文阅读十四

【甲】《曹刿论战》第2、3段。

(略)

【乙】用兵之法:

高陵勿向①,背丘勿逆②,佯北③勿从,锐卒勿攻,饵兵④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缺,穷寇勿迫。

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

【注释】①向,仰攻。

②逆,迎击。

③北,失败。

④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公与之乘②望其旗靡③佯北勿从④归师勿遏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锐卒勿攻,饵兵勿食。

3.甲文中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乙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4.结合长勺之战,对乙文中“用兵之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略)。

【乙】帝①尝作宫体诗,使虞世南赓②和。

世南曰:

“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

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帝曰:

“朕试卿耳!

”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③猎,世南以为言④,皆蒙嘉⑤纳。

(《新唐书·虞世南传》)

【注释】①帝,唐太宗。

②赓,连续。

③畋,打猎。

④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

⑤嘉,赞美。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②能谤讥于市朝③上有所好④帝数出畋猎

6.翻译句子: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②帝尝作宫体诗,使虞世南赓和。

7.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

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方式?

为什么?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8.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9.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10.“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初四古诗文阅读十五

【甲】《曹刿论战》第一段。

(略)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

“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

‘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门人入通。

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曰:

“嘻!

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杀之。

”简子曰:

“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

”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

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④。

广门之馆,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

人主安能不好士?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狄,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增加)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同“遍”,普遍)

C.夫杀人以活畜(使……存活)D.人主安能不好士?

(爱惜)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小大之狱/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D.夜叩门而谒曰/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甲乙两个文段,反映了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思想,这种政治思想用我们课内学过的孟子的一句名言(或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6.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8.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初四古诗文阅读十六

【甲】《捕蛇者说》。

(略)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