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II.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956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II.docx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II.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II.docx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含答案II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含答案(II)

荆喜双分值:

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刀耕火种

C、耒耕D、自给自足

2、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于

A、西周B、战国

C、秦汉D、隋唐

3、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最终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他们赖以征服世界,并使世界形成紧密联系的主要工具是

A、廉价商品B、坚船利炮

C、人文思想D、宗教精神

4、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有

(1)煤炭的广泛运用

(2)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3)炼钢技术的突破(4)石油的广泛运用(5)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6)炼铁技术的进步

A、

(1)

(2)(3)B、

(2)(3)(4)

C、(4)(5)(6)D、

(1)(3)(6)

5、我国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率先开始于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长江三角洲D、东南沿海地区

6、鸦片战争后,致使中国家庭棉纺织来的“纺”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织品B、洋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C、大量洋布的输入取代了土布D、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7、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

A、宋朝B、唐朝

C、元朝D、明中叶以后

8、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20世纪初君主专制政体结束,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

C、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

D、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9、洋务运动没有真正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侵略势力的强大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0、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表现在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B、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C、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1、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根源在于

A、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商路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C、西欧人渴望到东方去“寻金”D、葡、西两国封建政府支持探险活动

12、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薄弱

13、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活动产生的影响是

(1)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空难

(2)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3)使亚洲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发展

A、

(1)

(2)(3)(4)B、

(1)(3)(4)

C、

(1)

(2)(3)D、

(1)

(2)(4)

14、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3)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

(1)

(2)(3)(4)B、

(1)

(2)(3)

C、

(2)(3)(4)D、

(1)

(2)(4)

15、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

A、殖民扩张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的扩大D、工业革命

16、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富国强兵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7、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D、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

18、我国“一五”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9、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1956年~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

2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放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2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

(1)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中共八大二次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4)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

A、

(1)

(2)B、

(2)(3)

C、

(1)(4)D、(3)(4)

24、农村的经济体制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变化没有体现在

A、土地所有制变化B、经营管理的方法变化

C、生产经营权利的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25、我国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社会性质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6、“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西汉的长安B、唐前期的洛阳

C、北宋的开封D、南宋的临安

27、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是在

A、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D、21世纪初

28、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阶级斗争要时时进行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对外开放D、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9、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B、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0、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D、1978年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1题12分;32题9分;33题19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

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

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

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最早开始于何时?

(2分)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发明是什么?

(2分)

 

(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

(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分)

 

(3)材料二中“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主要是指哪些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

(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与古代手工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分)其分

布有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20

年代中期又衰落了的原因是什么?

(2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4分)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

(2分)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5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31.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最早开始于何时?

(2分)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发明是什么?

(2分)

 

(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

(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分)

 

(3)材料二中“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主要是指哪些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

(5分)

 

32.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与古代手工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分)其分

布有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20

年代中期又衰落了的原因是什么?

(2分)

 

 

xx(下)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31、参考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或16世纪时);蒸汽机。

(4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表现: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大流动;殖民掠夺;新交通工具和电讯事业的发展.(4分)

(3)汽车;火车;轮船;电话;电报.(5分)

32、参考答案

(1)古代手工业主要是手工劳动,民族工业是机器生产。

(2分)

近代民族工业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分)

(2)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

(2分)

(3)发展原因: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扫除了一些封建阻碍;民国政府采取了保护经济发展实业的措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分)

衰落的原因: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

(2分)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含答案(II)

吕贺分值:

100分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B、刀耕火种

C、耒耕D、自给自足

2、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于

A、西周B、战国

C、秦汉D、隋唐

3、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最终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他们赖以征服世界,并使世界形成紧密联系的主要工具是

A、廉价商品B、坚船利炮

C、人文思想D、宗教精神

4、我国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率先开始于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长江三角洲D、东南沿海地区

5、鸦片战争后,致使中国家庭棉纺织来的“纺”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织品B、洋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C、大量洋布的输入取代了土布D、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6、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

A、宋朝B、唐朝

C、元朝D、明中叶以后

7、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20世纪初君主专制政体结束,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

C、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基础

D、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8、洋务运动没有真正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侵略势力的强大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9、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表现在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B、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C、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0、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根源在于

A、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方商路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C、西欧人渴望到东方去“寻金”D、葡、西两国封建政府支持探险活动

11、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薄弱

12、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3)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

(1)

(2)(3)(4)B、

(1)

(2)(3)

C、

(2)(3)(4)D、

(1)

(2)(4)

13、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

A、殖民扩张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的扩大D、工业革命

14、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富国强兵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5、我国“一五”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1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没有形成国内市场B、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C、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17、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充分说明

A、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B、民族工业摆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C、民族工业开始有能力同外国工业竞争

D、帝国主义从此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放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19、农村的经济体制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变化没有体现在

A、土地所有制变化B、经营管理的方法变化

C、生产经营权利的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20、我国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社会性质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阶级斗争要时时进行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对外开放D、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4、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B、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5、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D、1978年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1题12分;32题13分,共2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

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

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

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最早开始于何时?

(2分)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发明是什么?

(2分)

 

(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

(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分)

 

(3)材料二中“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主要是指哪些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

(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与古代手工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分)其分

布有什么特点(3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20

年代中期又衰落了的原因是什么?

(2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32.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与古代手工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分)其分

布有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4分)20

年代中期又衰落了的原因是什么?

(2分)

 

xx(下)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31、参考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或16世纪时);蒸汽机。

(4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表现: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大流动;殖民掠夺;新交通工具和电讯事业的发展.(4分)

(3)汽车;火车;轮船;电话;电报.(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