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587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9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docx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docx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体生理学题库

任务1-1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值

B.静息电位

C.刺激强度

D.反应强度

E.动作电位

能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凡是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

A.阈上刺激

B.阈刺激

C.最适刺

D.阈电位

E.阈下刺激

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

A.物理刺激

B.阈下刺激

C.阈刺激或阈上刺激

D.电刺激

E.化学刺激

兴奋性是指()

A.细胞兴奋的外在表现

B.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射的过程

C.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

D.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全过程

E.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关于阈值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B.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反比

C.阈值即阈电位

D.阈值是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

E.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任务1-2

内环境不包括()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脑脊液

D.血浆

E.消化液

内环境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D.细胞内、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E.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

A.体液

B.淋巴液

C.细胞内液

D.血液

E.细胞外液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

A.自身调节

B.正反馈

C.负反馈

D.体液调节

E.神经调节

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意义,不正确的是

A.体温、pH相对恒定利于维持酶的活性正常

B.通过肾脏排出代谢尾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C.缺氧、高烧、酸中毒等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发生变化

D.通过呼吸运动维持细胞外液中O2与CO2分压的稳定

E.通过消化和吸收补充营养物质,血糖正常提供能量

任务1-3

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

B.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

C.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

D.控制部分与受控制部分之间为单向信息联系

E.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神经冲动

B.正反馈

C.反应

D.反射

E.负反馈

关于自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赖于自身特性

B.依赖于体液因素

C.依赖于神经支配

D.调节幅度大,但灵敏度数低

E.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器官

受控部分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过程,称为()

A.反应

B.反馈

C.反射

D.适应

E.自身调节

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B.神经调节发生快

C.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实现的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

E.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广

任务1-4

主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

A.均为耗能过程

B.物质均是以结合形式通过细胞膜

C.均依靠膜蛋白帮助

D.物质均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转运

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属于()

A.载体运转

B.易化扩散

C.通道转运

D.出胞作用

E.单纯扩散

物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属于()

A.吞噬作用

B.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

D.主动转运

E.被动转运

人体内O2、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A.易化扩散

B.出胞

C.渗透

D.单纯扩散

E.主动转运

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称为

A.单纯扩散

B.被动转运

C.吞噬作用

D.易化扩散

E.主动转运

载体易化扩散出现饱和现象是因为

A.载体数量有限

B.载体数量减少

C.跨膜梯度降低

D.能量供给不足

E.载体疲劳

下列关于Na+泵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运等量的Na+和K+

B.将细胞外Na+转运入细胞内

C.将细胞内K+转运出细胞外

D.只转运Na+

E.维持细胞内、外的Na+和K+离子浓度差

任务1-5

细胞安静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

A.静息电位

B.后电位

C.动作电位

D.阈电位

E.阈强度

细胞膜内负电位向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

A.超极化

B.反极化

C.极化

D.去极化

E.复极化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细胞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B.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C.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

D.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

E.安静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

静息时细胞膜两侧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

A.超极化

B.复极化

C.极化

D.反极化

E.去极化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是由于()

A.Cl-内流

B.K+内流

C.K+外流

D.Ca2+内流

E.Na+内流

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传播的电位变化,称为()

A.局部电位

B.阈电位

C.峰电位

D.终板电位

E.动作电位

任务1-6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是

A.双向传导

B.时间延搁

C.局部电流

D.单向传导

E.跳跃式传导

在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中,兴奋性最低的是

A.相对不应期

B.超常期

C.低常期

D.绝对不应期

E.静息期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错误的是()

A.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有关

B.衰减性传导

C.双向传导

D.局部电流

E.动作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无关

阈电位是指

A.细胞膜超极化使Na+通道全面开放的临界电位

B.细胞膜去极化使K+通道全面关闭的临界电位

C.细胞膜去极化使Na+通道全面关闭的临界电位

D.细胞膜去极化使Na+通道全面开放的临界电位

E.细胞膜去极化使K+通道全面开放的临界电位

关于局部电位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它是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

B.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

C.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区域兴奋性增高

D.局部电位随扩布距离增大而减小

E.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

下面哪种电位变化不属于局部电位

A.锋电位

B.终板电位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感受器电位

E.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任务1-7

神经-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酯酶

B.腺苷酸环化酶

C.胆碱酯酶

D.胆碱乙酰化酶

E.ATP酶

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药物是()

A.筒箭毒

B.新斯的明

C.肾上腺素

D.阿托品

E.乙酰胆碱

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Ca2+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去极化

B.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反极化

C.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去极化

D.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超极化

E.对K+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去极化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

A.胆碱脂酶活性降低

B.乙酰胆碱释放增多

C.乙酰胆碱释放减少

D.神经兴奋性升高

E.终板膜上受体增多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肾上腺素

E.氨基丁酸

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

B.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即肌肉的初长度

C.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D.不断增加前负荷,肌肉收缩张力则随前负荷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E.增加一定的前负荷,肌肉的初长度随之增加,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也增大

任务1-8

关于血细胞比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血细胞比容在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较高

B.血细胞比容在正常成年女性为37%~48%

C.血细胞比容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较低

D.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E.血细胞比容在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

A.葡萄糖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

E.无机盐

血液的功能不包括( )。

A.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运输功能

C.防御功能

D.免疫功能

E.造血功能

有关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B.参与生理止血

C.缓冲血浆酸碱度

D.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E.参与机体免疫

血浆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时会导致( )。

A.红细胞萎缩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减少

D.红细胞不变

E.红细胞膨胀

任务1-9

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的正常值范围是( )。

A.(4.5~5.5)´1012/L

B.6.0´/1012/L

C.(3.8~4.6)´1012/L

D.5.0´1012/L

E.4.2´1012/L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是( )。

A.红细胞破坏过多

B.骨髓功能异常

C.红细胞内在缺陷

D.造血物质缺乏

E.红细胞生成调节异常

当胃大部切除或患胃萎缩性胃炎时,机体缺乏内因子,使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以发生( )。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性贫血

C.血友病

D.地中海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关于血液的组成,错误的说法是( )。

A.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均没有性别差异

C.血液是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所组成的流体组织

D.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

E.红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95%~97%

下列哪种物质是血红蛋白合成时必需的( )。

A.维生素K

B.内因子

C.铁

D.叶酸

E.维生素B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维生素B12和叶酸

B.维生素D

C.钙离子

D.铁离子

E.氨基酸

任务1-10

某男,45岁,肝硬化病人,常有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出血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

A.凝血因子不能被激活

B.维生素K缺乏

C.血小板减少

D.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E.某些凝血因子缺乏

真空采血管的绿头管内置的主要添加剂是( )。

A.抗凝剂

B.二氧化硅

C.肝素

D.EDTA盐

E.乙二胺四乙酸

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

A.PF3

B.凝血酶原

C.因子Ⅻ

D.因子Ⅲ

E.Ca2+

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开始于( )。

A.磷脂胶粒反应

B.组织细胞释放因子Ⅲ

C.因子X的激活

D.因子Ⅻ的激活

E.血小板聚集

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

A.肝素

B.组织激活物

C.血浆激活物

D.抗凝血酶

E.纤溶酶

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 )。

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红细胞

E.血小板

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 )。

A.抑制因子X的激活

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C.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D.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E.去除Ca2+

任务2-11

关于ABO血型系统,错误的是( )。

A.O型人的血浆中有抗A、抗B两种

B.有哪种抗原则无该种抗体

C.AB型人的血浆中无抗A抗体和抗B抗体

D.同型人之间抗原类型一般不同

E.无哪种抗原则必有该种抗体

关于ABO血型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

A.A型血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B.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

C.A型血的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

D.B型血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

E.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

A.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抗体的类型

C.血浆中抗原的类型

D.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E.血浆中抗体的类型

关于Rh血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Rh抗体

B.Rh阴性者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液不会出现凝集反应

C.我国大多数人为Rh阴性血型

D.在人类与ABO血型同时存在

E.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

A型血的人可以接受( )。

A.AB型血、O型血

B.A型血、B型血

C.A型血、O型血

D.B型血、O型血

E.O型血

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A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的血型是( )。

A.AB型

B.Rh型

C.B型

D.A型

E.O型

任务2-12

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收缩末期心室内压

B.心房压

C.快速充盈期心室内压

D.舒张末期心室内压

E.大动脉血压

心输出量是指()

A.一次心动周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一次心动周期两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D.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E.每分钟由一侧心房流入心室的的血量

病人长期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以至于心力衰竭,其机制错误的是()

A.长期前负荷加重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长期后负荷加重

D.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E.心肌经常处于收缩加强状态

与心输出量无关的因素是()

A.每搏输出量

B.骨骼肌收缩力

C.后负荷

D.前负荷

E.心率

关于心脏做功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动脉压升高时,心脏射出相同的血量,必须加强收缩,做出更大的功

B.心房一次收缩所做的功称为每搏功或搏功(SW)

C.相同的输出量并不完全等同于相同的工作量或消耗相同的能量

D.心脏做功量比心输出量更能全面地、合理地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评价

E.在不同动脉压的条件下,心脏射出相同血量所消耗的能量或做功量是不同的

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A.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

B.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容积

C.舒张末期心室容积

D.收缩末期心室容积

E.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

急性肺水肿可以采用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从而(

A.增加心脏前负荷

B.增加心脏后负荷

C.减轻心脏后负荷

D.增加心跳次数

E.减轻心脏前负荷

任务2-13

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

A.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B.每搏输出量

C.血液黏滞度

D.血管的长度

E.阻力血管的口径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为()

A.脉压

B.收缩压

C.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D.平均动脉压

E.舒张压

老年人大动脉管壁组织硬变可引起()

A.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加大

E.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

左心功能不全时,常引起()

A.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

B.收缩压降低明显,脉压减小

C.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

D.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

E.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

小动脉硬化时,常引起()

A.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

B.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

C.收缩压降低明显,脉压减小

D.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

E.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

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是()

A.血管紧张素II

B.醛固酮

C.血管紧张素原

D.血管紧张素I

E.肾素不正确

关于迷走神经对心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心输出量减少

B.使心率减慢

C.使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D.递质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N受体

E.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心率加快时,常引起()

A.收缩压降低明显,脉压减小

B.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增大

C.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

D.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

E.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

关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机制,错误的是()

A.促进尿钠排泄

B.能竞争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C.降低总体外周血管阻力

D.促进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E.降低循环和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

任务2-14

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脏射血功能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

B.心脏射血功能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高

C.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一个指标

D.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静脉回心血流量增加

E.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关系()

A.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B.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C.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

D.血管容量和血压

E.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影响静脉血液回心的因素最重要的是

A.平均动脉充盈压

B.体位

C.呼吸运动

D.心脏射血能力

E.重力

心功能衰竭病人取半坐卧位体位可使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其原因是

A.静脉血流量减少

B.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

C.肺活量增加及重力作用

D.心脏射血能力增加

E.下肢肌肉的挤压作用

需要充分补液的情况是

A.中心静脉压正常、血压低

B.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

C.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

D.中心静脉压低、血压正常

E.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

任务2-15

能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的是()

A.大量血浆蛋白丢失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右心衰竭,静脉回流受阻

D.淋巴回流受阻

E.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动力是()

A.毛细血管血压

B.组织液静水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有效滤过压

促进组织液生成的是()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C.组织液静水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右心衰竭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淋巴回流受阻

B.大量血浆蛋白丢失

C.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淋巴回流受阻

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毛细血管血压

B.消化管壁通透性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D.淋巴回流受阻

E.血浆胶体渗透压

任务2-16

构成肺主要回缩力的是( )。

A.非弹性阻力

B.肺泡表面张力

C.肺的扩张力

D.弹性阻力

E.肺的回缩力

肺的顺应性减少表示( )。

A.呼吸道阻力减小

B.肺弹性增强

C.呼吸道口径减小

D.肺弹性阻力大

E.肺容易扩张

有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B.阻止血管内水分滤入肺泡

C.增加肺的顺应性

D.降低肺的回缩力

E.增大呼吸阻力,不利于肺通气

呼吸过程包括( )。

A.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组织换气

B.外呼吸、气体运输、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C.外呼吸、内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

D.肺通气、气体运输、肺换气

E.外呼吸、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肺换气的动力是( )。

A.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C.呼吸运动

D.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E.气体的分压差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 )。

A.肺活量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比

B.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比

C.功能余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比

D.最大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比

E.肺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比

下列哪种情况下,呼吸道阻力减小( )。

A.产生慢反应物质

B.组织胺释放

C.副交感神经兴奋

D.交感神经兴奋

E.乙酰胆碱释放

任务2-17

有关胸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内压的大小由肺回缩力决定

B.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

C.用力吸气时胸内压是正压

D.呼气时胸内压等于大气压

E.胸腔内有少量的气体

维持胸内负压的前提是( )。

A.胸廓扩张

B.胸膜腔密闭

C.呼吸肌舒缩

D.胸内压低于大气压

E.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胸膜腔内压等于( )。

A.肺回缩压

B.-肺回缩压

C.胸廓弹性阻力

D.大气压

E.肺弹性回缩力

胸膜腔内负压的意义,错误的是( )。

A.促进胸腔内淋巴液回流

B.保证肺通气的正常进行

C.促进胸腔内静脉血回流

D.有利于肺的扩张

E.增大肺通气的阻力

关于气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患侧肺塌陷

B.只影响呼吸功能

C.可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

D.胸膜腔负压消失

E.胸膜破裂与大气相通

任务2-18

肺活量等于( )。

A.肺容量与补吸气量之差

B.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

C.潮气量与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D.潮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E.潮气量与余气量之和

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

A.肺泡通气量

B.用力肺活量

C.每分通气量

D.最大通气量

E.肺活量

肺泡通气量是指( )。

A.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

B.每次吸入或呼出肺泡的气量

C.每分钟尽力吸入肺泡的气体量

D.每分钟尽力呼出肺泡的气体量

E.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

与肺泡通气量不足无关的是( )。

A.呼吸性酸中毒

B.缺氧

C.氧分压降低

D.二氧化碳潴留

E.呼吸性碱中毒

反馈

相关知识点:

肺泡通气量不足可致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等;肺泡通气量过大可致呼吸性碱中毒。

题目5

正确

满分0.5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最大通气量( )。

A.是评价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

B.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

C.可反映通气效率

D.等于用力肺活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E.等于肺活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任务2-19

氧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

A.碳酸氢盐

B.物理溶解

C.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D.化学结合

E.氧合血红蛋白

气体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

A.碳酸氢盐

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C.氧合血红蛋白

D.物理溶解

E.化学结合

血液流经组织时,红细胞内减少的是( )。

A.Hb

B.HHb

C.HbCO

D.HbCO2

E.HbO2

有关紫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中毒时不出现紫绀

B.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出现紫绀

C.严重贫血的人均出现紫绀

D.严重缺氧的人不一定都出现紫绀

E.当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达50g/L时,出现紫绀

Hb与CO的亲和力约为O2的( )。

A.3600倍

B.500倍

C.150倍

D.25倍

E.250倍

任务2-20

有关促胰液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