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1537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真题真练

[考点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

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

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

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

陈纳德立即复电说:

“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

”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

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

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

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

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

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

“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XX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

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

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

(《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整体把握

请概括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重点叙述了美国将军陈纳德在中国抗战期间组织“飞虎队”帮助中国抗日立下赫赫战功的事迹。

文本由连续性文本(正文)与非连续性文本(相关链接)两部分组成。

连续性文本共8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陈纳德在中国抗战中的作用;第二部分(2~6段),具体叙述陈纳德组建“飞虎队”并带领“飞虎队”取得一个又一个抗日空战胜利;第三部分(第7段),叙述他在抗战中与中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第四部分(第8段),交代陈纳德将军去世。

非连续性文本共三条,第①条选自“XX百科”,刻画了陈纳德富有正义感、勇敢坚定的性格特征;第②条选自《陈纳德回忆录》,叙述了抗战中中国人民对“飞虎队”的大力协助;第③条选自媒体上的文章,说明陈纳德将军在美国和中国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怀念。

►真题训练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做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答案 CD

解析 A项中“当即决定”,说法不正确,由原文第2段“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可知,陈纳德先进行了考察,并未“当即决定”。

B项中“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说法不准确,根据原文“相关链接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可知,B项应是“……最宝贵表现之一”。

E项中“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的是陈纳德,而不是飞虎队,由原文倒数第二段“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可知。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五个选项中,A、B、D、E四个选项是对传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概括。

C项符合材料意思,又需要考生在阅读全文后加以概括、总结,是第一正确选项;D项也符合材料意思,归纳起来比较容易,故是第二正确选项。

B项有对有错,A、E项与原文不符,是错误项。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

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

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

解析 答此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紧扣“作为军事家的表现”这一点;其次要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相关内容应在文章的3~6段;最后要分条概括,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如:

“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志愿队组建成功”“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仰光的连续空战”等。

可从两个方面概括:

一是实战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二是理论方面,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它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分析陈纳德为什么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

介绍评判一个军事家,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军功,二是军事才能。

陈纳德这两方面的信息,均分散在材料中。

军功主要体现在他为反法西斯所做的贡献,军事才能则包括他在战争中的预判才能和写理论著作。

考生只要认真阅读材料,并对相关信息加以提炼、概括,是不难找到答案的。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

“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

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

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

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

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

解析 答题时要紧扣“人格魅力”四个字,从一系列具体事件中概括出陈纳德的精神特点。

同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包括“相关链接”部分。

从多角度分析,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对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由于相关内容分散在文中,需要考生对之进行概括归纳。

值得注意的是所给的参考答案,它采取“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法,先“面”(“虚”,即事理)后“点”(“实”,即实际材料),组织得周密完备。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④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⑤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⑥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解析 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

从“半个中国人”入手分析,说明陈纳德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试题评点

 该道探究题较往年有了改进。

过去的探究题要求考生就某个问题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究,该题则要求考生对一个确定的命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

回答此题,考生需要扣住陈纳德与中国的关系,其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

一是在抗战中他在中国与中国“共患难,同生死”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他个人的影响;一是他与中国人民的友谊,以及他的爱情。

参考答案给出了六个方面,考生只要答出四个方面并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二、(2013·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

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

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

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上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

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挤出了长江上游。

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

“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

”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

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运完。

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势十分危急。

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

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

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

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

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

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

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

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

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

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

(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

造公众福,急公众难。

……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

(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积极目的。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卢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

(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整体把握

请概括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篇传记由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两部分组成。

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卢作孚作为一位著名实业家的贡献。

连续性文本共三大段。

第一段写卢作孚出于爱国创办民生公司并逐步成为“中国船王”,第二段写他在抗战期间带领民生公司完成抗战运输任务,第三段写他在北碚开展乡村建设实验并初见成效。

非连续性文本共四条,前三条是卢作孚论文的节选,第④条是胡德平对卢作孚的评价。

►真题训练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外国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

答案 CD

解析 A项卢作孚创办民生航运公司的原因是长江上游的航运被外国轮船公司垄断,说外国船只“横冲直撞,气焰嚣张”无依据。

B项“一律采用”过于绝对,文中是说“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和……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

E项“中国战后”不对,应为“乡村建设”。

试题评点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E项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概括,2013年的命题思路作了调整,即五个选项都是对所给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做题时需要逐项回到原文中比对,找出选项中表述不当的地方即可作出正确选择。

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②“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③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解析 本题从把握传主的人生轨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

答案区间在第一段,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卢作孚通过不同的经营策略使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对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一段,对这些信息的提炼、概括,大致分为三部分为好。

考生作答时,可以有所不同,意思对即可。

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精心设计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②把北碚建成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③以北碚的实验作为“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解析 首先要理清成为“民国乡建三杰”的要点,围绕“乡建”方面分别写了哪些方面的事,最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概括。

试题评点

 该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由概括到具体的转换能力,题型是“据果索因”型。

信息集中在第三段,对其进行筛选、归纳即可。

作为实业家,卢作孚的另一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

他在乡村建设中,既有指导思想,又有实践效果,还有深远意义,被誉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也是不奇怪的。

4.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爱国者:

提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强国宏愿,动员民生公司员工英勇抗战。

②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的实干家:

创办民生实业公司,致力于北碚乡村建设。

③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家:

认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良好秩序,注重基础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④目标高远、不懈追求的理想主义者:

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改造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回答此题要紧密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文章先写他对航运事业的贡献,再写他对抗战做出的贡献,最后写他在乡村建设方面的贡献。

另外,“相关链接”部分也作为一个补充,起到了揭示其精神品质的作用。

组织答案时学会分条作答,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理解也可以,但需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述合理。

试题评点

 该道探究题相对容易,主要是对文本进行全面分析概括,先理清文本结构再概括出各部分要点,就不会有遗漏。

连续性文本写了他三方面的贡献,“相关链接”部分的补充,起到了揭示其精神品质的作用。

三、(2014·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

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

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

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

“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

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

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

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

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

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

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

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

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

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

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

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

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