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532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洛伊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弗洛伊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弗洛伊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弗洛伊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弗洛伊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弗洛伊德.docx

《弗洛伊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洛伊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弗洛伊德.docx

弗洛伊德

编辑本段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孙子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Freud)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画家。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

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童年时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Moravia,现属捷克)的弗莱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Frieberg)市的一个犹太家庭,

  父亲雅各布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但为人诚实、单纯。

所有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

母亲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当时才21岁,他是同母所生8个兄弟姐妹中之长兄,而他还有两个异母的哥哥。

  他4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在上中学以前,弗洛伊德是在家里接受父亲的教育的,尽管父亲的文化程度很低。

当弗洛伊德9岁的时候,由于具备了过人的智力,加上平时的努力自修,以优异的成绩比入学年龄提前1年通过了中学入学试,17岁时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吉姆那森学校。

1873年,弗洛伊德从大学预科毕业前夕,面临着一生职业的抉择。

他对成为政治家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均感兴趣,但作为犹太人行医是可供选择的几种职业之一,他在自传中曾说:

“毕业之前,在卡尔·布鲁尔教授的课上,听他朗诵歌德那美妙的论自然的散文,遂决定成为一名医科学生。

学习医学

  1873年,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大学期间,他曾做过布伦塔诺和布吕克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学、医学、病理学、外科手术等课程上花了大量的时间。

1881年3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本打算进大学从事神经医学的深入研究,但因犹太人背景而未能如愿,便在艾内斯特·布吕克教授的生理研究室(在这里,他和布洛伊尔相识并成为密友)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后在布吕克的建议下离开生理实验室,1882年7月进入维也纳全科医院工作,先任外科医生,后任内科实习医生,1883年5月转到精神病治疗所任副医师。

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讲师。

1885年8月,在布吕克教授推荐下获得一笔为数可观的留学奖学金,前往巴黎在沙可门下学习催眠,并在沙尔彼得里哀尔医院实习,1886年2月返回维也纳。

1882年,弗洛伊德与马莎·伯莱斯订了婚,但是直到1886年9月他们才最后完婚,1886年春,他结婚前不久,由于经济原因他以神经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

婚后他们育有三男三女。

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研究

  在巴黎跟随沙可期间,弗洛伊德被沙可的思想所鼓舞。

在这一时期他从一个神经学家转变为一名精神病理学家,从对躯体的研究转向对心理的研究。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开始产生的。

布洛伊尔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医生,不但帮助弗洛伊德排忧解难,而且还使弗洛伊德学会用新方法治疗癔病。

  1882年11月他已经从布洛伊尔的病人安娜·欧的病例了解到催眠及宣泄疗法(布洛伊尔称为“谈话治疗法”)的效果,巴黎回到维也纳以后,他进一步考虑同布洛伊尔一起研究安娜·欧病例。

这时候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已从沙可那里学到有关治疗歇斯底里病症的方法。

他在接受布洛伊尔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其中隐含的问题,终于发现了催眠疗法的奥秘,揭示出催眠疗法的使用范围及其与人的内在精神状态的关系。

为了使催眠术更臻完善,1889年夏,弗洛伊德亲自到法国南锡,试图向多年应用催眠术的法国医生们求教,他说服一个病人跟他一块到南锡去接受催眠治疗。

就在这次治疗这位女病人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同法国医生本汉的讨论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果,即认为催眠疗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另外他发现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催眠,最后弗洛伊德放弃了催眠术而转向自由联想。

学术理论奠基期

  1895年,弗洛伊德将自己与布洛伊尔共同研究歇斯底里病症的成果写成《歇斯底里研究》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研究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在医学史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精神分析学”这个概念。

1897年,在其父亲去世后的一年,弗洛伊德开始了他的自我分析,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对自己的梦进行解析。

他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这种分析结果导致1900年《梦的解释》一书的出版,该书现在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

然而,这本书也遭到大量批评,出版后的8年间只售出600册。

而弗洛伊德从中只获得相当于209美元的稿费。

在其一生余下的时间里,弗洛伊德一直坚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后半小时被用于自我分析。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在尝试了多种治疗技术。

先是沙可所使用的催眠暗示;然后试用了聚精会神的技术,就是他把手按在病人的额头上并促使其回忆;布洛伊尔使用的宣泄的技术,即发掘个人问题并以语言表达出来而获得不良情绪的摆脱和释放。

这个时候,弗洛伊德已经年过四十,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却几乎没有多少发展。

随着《梦的解释》一书的出版,精神分析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这时在弗洛伊德周围聚集着一批年轻的学者,成立了星期三心理研究小组,或称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1902年发展成立心理分析学会,当时参加的人后来都变成了杰出的分析学家,包括A.阿德勒、O.兰克、费登、和C.荣格。

  弗洛伊德将荣格视为自己的继承者,然而,此时精神分析小组内部出现了裂痕,主要原因是阿德勒、兰克和荣格等人均因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合而逐渐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和风格,而这一事实又不为弗洛伊德所理解。

于是,原先的精神分析小组因冲突和急诊而瓦解。

兰克被开除出弗洛伊德圈子,阿德勒于1911年离开这一小组建立了个体心理学,荣格于1914年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建立了分析心理学。

  1904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可能是他流传最广的一本著作。

这本书探讨了种种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遗忘、失言、笔误、错放东西等等。

弗洛伊德在书中作出的结论,现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他的其他所有理论都没有达到这一步。

这本书对于决定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因为书中所揭示的许多看似偶然、毫无意义的行为,以及许多简单地归结为“自由意志”的举动,实际上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隐秘而矛盾的愿望所驱使的。

  1905年,他发表了三本重要的著作。

一本篇幅较长,一般称之为《多拉的分析》,弗洛伊德在书中详尽的阐述了如何用梦的解释去揭示并治疗精神神经症的种种症状;另一本是《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他在这本书中透彻的研究了无意识动机能够间接表现出来的许多方式。

最后一本就是最有争议的《性学三论》,书中表达了关于婴儿期性欲以及其与性倒错和神经症之间关系的观点。

这招致了对弗洛伊德的嘲讽,他被看作是一个满脑子淫诲念头而邪恶下流的人。

医学机构联合起来抵制弗洛伊德的观点,他本人也成了当时德国科学界最不受欢迎的人。

  1909年,受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G.S.霍尔之邀,弗洛伊德及其弟子参加该校20年校庆和举办系列讲座,弗洛伊德本人也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与美国心理学届名人詹姆斯、铁钦纳、卡特尔等人会晤,这标志了精神分析理论终于赢得国际上的承认,是他唯一的一次访美,同时他公开露面也仅有这一次。

在这期间弗洛伊德建立了关于人格发展和婴儿性幻想的理论,精神功能规律的理论,以及关于精神分析过程的观点。

  1913年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出版发行,这本书的重要性仅次于《梦的解释》。

通过对乱伦恐惧、情感矛盾等许多特征的研究,弗洛伊德声称他发现了三大真理:

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儿童具有性爱意识和动机。

这些发现为精神分析学奠定了基础。

1919年弗洛伊德创办了一家国际性的出版公司,专门出版发行精神分析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

到1938年纳粹查封前,该公司已经出版了5种杂志、150种书籍。

1920年他26岁的女儿去世。

也许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两个儿子参加战争所带来的恐惧。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弗洛伊德在1920年建立了死本能理论,即死的愿望,生本能或存活本能的对立面。

然而,即使如此,弗洛伊德的声望从1919-1939年一直处于顶峰。

在这一时期,弗洛伊德发展了他的人格理论。

人生后期

  1923年春,他被诊断患了口腔癌,这与他每天抽20支雪茄的习惯有关,即使在癌症被发现后他也没改变这一习惯。

1923-1939年,他接受了33次手术。

虽然非常痛苦,但由于他拒绝使用止痛药,他的头脑仍然十分清醒,并继续为病人诊疗和著述。

1933年纳粹执政后迫害犹太人,他们在柏林公开烧毁弗洛伊德的著作,理由是他夸大性问题来毁灭灵魂。

弗洛伊德在1938年维也纳被占领仍不愿离开维也纳。

最后,由于他女儿A.弗洛伊德被捕,她的房屋屡遭纳粹匪徒抢动,才同意去伦敦。

后来他的四个妹妹都在奥地利遭纳粹分子杀害。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卒于伦敦。

编辑本段理论贡献

精神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的名著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

弗洛伊德的名著

、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意识(conscious)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

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

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

“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

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

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

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著作

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id),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潜意识。

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pleasureprinciple)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中间一层是自我(ego),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是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

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最上面一层是超我(superego),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它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社会尤其是父母给他的赏罚活动中形成的,换言之,是父母作为爱的角色和纪律的角色的赏罚权威的内化。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平常人们所说的良心,代表着社会道德对个人的惩罚和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

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弗洛伊德著作

  口唇期(oralstage):

从出生到1岁半左右。

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门期(analstage):

1-3岁左右。

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性器期(phalliastage):

3-7岁左右。

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

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

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节”(Oedipuscomplx,俄底普斯情节),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节”(Electra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节)。

  潜伏期(latancystage):

7岁至青春期。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生殖期(genitalstage):

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心理治疗法

  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

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

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释梦(dreaminterpretation)。

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

当事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manifestdream-content),显性梦境并非梦的真正内容。

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latentdream-thought),隐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

心理治疗的目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移情(transference)。

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

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transference),正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

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编辑本段主要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与J.布洛伊尔合著,1895)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4)

  《多拉的分析》(1905)

  《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

  《性学三论》(1905)

  《精神分析运动史》(1906)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对童年时代的一次回忆》(1910)

  《图腾与禁忌》(1913)

  《论无意识》(1915)

  《超越唯乐原则》(1920)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2)

  《自我与本我》(1923)

  《焦虑问题》(1926)

  《幻想的未来》(1927)

  《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安娜·弗洛伊德著)

  《摩西与一神教》(1939)

编辑本段贡献评价

贡献

  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

他的观点不仅在精神病学,也在艺术创造、教育及政治活动等方面得到广泛地运用。

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

弗洛伊德和他的孩子

论点已被后人所修正、发展。

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由性欲所支配,社会-经济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教养对本性也都起着作用。

虽然弗洛伊德学说一再受到抨击,这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

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由他所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很大贡献,用简短的文字很难加以概括。

他强调人的行为中的无意识思维过程极为重要。

他证明了这样的过程如何影响梦的内容,如何造成常见的不幸,如口误,忘记人名,致伤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最为世人所知也许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爱经常会引起精神病或神经病这一学说(实际上这个学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虽然他的著作为普及这个学说做出了许多贡献)。

他还指出,性爱和性欲始于早期儿童时期而不是成年时期。

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还发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学学说,如有关焦虑、防御功能、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

争议评价

  他的著作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对他的许多观点在过去和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而且自从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

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

他的心理学观点使人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Drive或DeathInstinct)。

  大多数心理学家现在已经确信无意识思维过程对人的行为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一种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

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学的鼻祖。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人们也许会认为他作为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学说并非十分正确;但是他显然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最重要的人物。

性心理学说

  

(一)弗洛伊德意识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有层次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由三部分组成:

本我、自我和超我。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他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腔期(theoralstage,0-18个月),性本能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如咀嚼、吸吮或咬东西。

若母亲对婴儿的口腔活动不加限制,儿童长大后的性格将倾向于开放、慷慨及乐观;若其口腔需要受到挫折,则未来性格发展可能偏向悲观、依赖和退缩。

可见,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会有长期的影响。

  

(2)肛门期(theanalstage,18个月-36个月),随着成熟,婴儿获得了依照自己的意愿大小便的能力。

按自己的意志大小便是满足婴儿性本能的最主要的方式。

但这一时期也正是成人对婴儿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要求婴儿在找到适当的场所之前必须忍住排泄的欲望,这与婴儿的本能产生了冲突。

弗洛伊德认为母亲在训练婴儿大小便时的情绪气氛对其未来人格发展影响重大。

过分严格的训练可能会形成顽固、吝啬的性格;而过于宽松又可能形成浪费的习性。

  (3)性器期(thephallicstage,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性器官成为全身最敏感的部位,儿童常以抚摸性器官获得快感。

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的儿童都会产生想与异性父母有性爱关系的欲望,即所谓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

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会通过儿童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吸取他们的行为、态度和特质进而发展出相应的性别角色而获得解决。

  (4)潜伏期(thelatencystage,6~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性本能是相当安静的,有关性的和侵犯的幻想大部分都潜伏起来,埋藏在无意识当中。

性器期时性的创伤已被遗忘,一切危险的冲动和幻想都潜伏起来,儿童不再受到它们的干扰。

儿童可以自由地将能量消耗在为社会所接受的具体活动当中去,如运动、游戏和智力活动等。

  (5)生殖期(thegenitalstage),一般女孩于11岁开始,男孩于13岁开始。

随着生殖系统逐渐成熟,性荷尔蒙分泌的增多,性本能复苏,其目的是经由两性关系实现生育。

这一时期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在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及结婚等活动中,以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

  (四)弗洛伊德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按不同性心理发展时期提供护理,可以保证服务对象健全人格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