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504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华西九义校陈红英

 

课题

开学安全教育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己寻找安全隐患,说出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

讨论后教师总结。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大胆进行谈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发言和内化安全意识。

教学方法

讨论-—-—-总结-----—讨论-—-—-总结——-—-达成共识

现代教学仪器设备

校园安全课件演示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校园用电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在楼道追卓打闹.②不要攀爬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保持安静,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上课.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4、体育课安全类

体育课上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安全,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器械,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同.

1、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符合要求的海绵垫子.

2、在进行跳箱、鞍马等跨越训练时,如果老师不在或器械前后缺乏保护措施,同学们千万不可跳跃。

3、跳远时,要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时要踏中起跳板,跳起后要落入沙坑中。

4、在短跑训练中也要按规则进行,因为人在向终点冲刺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如果不按规则、各行其事,就有可能被撞伤。

三、学生饮食方面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

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注意观察来往车辆。

2、学生在上下学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玩耍。

听从“路长”安排.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要带危险品进教室.

2、不能提前到校,因为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3、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4、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110”——--报警

“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

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作业

用实际行动去遵守

教学反思

学生在建立和践行安全意识时有反复,需教师时刻提醒,以强化而形成习惯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课题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时数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点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

分析、讲授、建模

现代教学仪器设备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

一本笔记本1.2元。

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

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

2x=6

因为1。

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

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

(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

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试试看?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

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

“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

“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

13+x=

(45+x)

(2)

问:

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

(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

(2)的解。

也就是只要将x=1,2,3,4,……代人方程

(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

(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

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

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

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这正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2.补充练习:

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x=3,x=-4)

(2)2y(y-1)=3(y=-1,y=2)

(3)5(x-1)(x-2)=0(x=0,x=1,x=2)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练习设计

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教学反思

课题

6。

2解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时数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难点

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教学方法

观察、思考分析、讲授、建模

现代教学仪器设备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6。

2。

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

图6。

2.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

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

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6。

2。

2。

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

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6。

2.1和6。

2.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让学生观察(3),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

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3x-4

解:

(1)两边都加上5,得x=7+5即x=12

(2)两边都减去3x,得x=3x-4-3x即x=-4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现了这些方程的变形。

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就是说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

“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

 例2.解下列方程

(1)-5x=2

(2)

x=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

练习:

课本第7页练习1、2、3。

练习中的第3题,即第2页中的方程①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他们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由他们自己得出采用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历的转化思想,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1.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

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

练习设计

教科书第9习题6.2.1第1、2、3.

教学反思

课题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时数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回顾等式的变形,类比学习方程解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自主学习感受成功的过程中激发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方法

观察、类比、实践

现代教学仪器设备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

“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44x+64=3283+x=(45+x)y-5=2y+l问:

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

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  x-3=-l

5x2-3x+1=0  2x+y=l-3y=5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方程

(1)-2(x-1)=4

(2)3(x-2)+1=x-(2x-1)

方程

(1)该怎样解?

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

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看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2)题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后讲评,讲评时,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例题:

解方程3x-[3(x+1)-(1+4)]=l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说明: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l、2、3。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习了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练习设计

教科书第14习题6.2,2第l题。

教学反思

课题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

教学时数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并从中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回顾等式的变形,类比学习方程解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到转化的思想,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方法

观察、类比、实践

现代教学仪器设备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

解方程

=1

分析: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此方程可改写成

 

=1

所以可以去括号解这个方程,先让学生自己解。

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能否把方程变形成没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它了。

解法二;把方程两边都乘以6,去分母。

比较两种解法,可知解法二简便。

想一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2:

解方程

问:

如果先去分母,方程两边应同乘以一个什么数?

应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5、2、3的最小公倍数.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1页,练习1、2。

(练习第1题是辨析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认识和纠正解题中的错误)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同学们要灵活运用这些解法步骤,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练习设计

教科书第12页习题6。

2。

2第2题。

教学反思

课题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三课时)

教学时数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复习方程解法,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类比、建模

现代教学仪器设备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6。

2。

4(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填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学会探索:

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主要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

分析:

设应从A盘内拿出盐x,可列表帮助分析。

 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完成后,可让学生反思,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盘A现有盐为5l-3=48,盘B现有盐为45+3=48。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

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疏理已知量和未知量: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400

如果设初一同学有工人参加搬砖,那么由已知量

(1)可得,其他年级同学有(65-x)人参加搬砖;再由已知量

(2)和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

6x+8(65-x)=400

也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列表法分析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3页练习1、2、3

第l题:

可引导学生画线图分析

等量关系是:

AC十CB=400

若设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x秒,即t1=x秒,则t2(65-x)秒,再由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

6(65-x)+8x=400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练习设计

教科书第14页习题6.2。

2第3、4、5题。

教学反思

课题

6.3实践与探索(第一课时)

教学时数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发生变化,但在围的过程中,长方形的周长不变,由此便可建立“等量关系”同时根据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化,且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时,面积越大。

通过问题3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类比、建模

现代教学仪器设备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提问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二、新授

问题1.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专,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比较

(1)、

(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让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第

(1)小题一般能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也可提示:

与几何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可画出图形,在图上标注相关量的代数式,借助直观形象有助于分析和发现数量关系。

分析:

由题意知,长方形的周长始终不变,长与宽的和为60÷2=30(厘米),解决这个问题时,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

(2)小题的设元,可让学生尝试、讨论,对学生所得到的结论都应给予鼓励,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不是每道应用题都是直接设元,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如何设未知数.

(3)当长方形的长为18厘米,宽为12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18×12=216(平方厘米)

当长方形的长为17厘米,宽为13厘米时

长方形的面积=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长方形面积比

(2)中的长方形面积小.

问:

(1)、

(2)中的长方形的长、宽是怎样变化的?

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把

(2)中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

猜想宽比长少多少时,长方形的面积最大呢?

并加以验证。

通过计算,发现随着长方形长与宽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也发生变

化,并且长和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当长和宽相等,即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实际上,如果两个正数的和不变,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最大,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6页练习1、2。

第l题,组织学生讨论,寻找本题的“等量关系”。

用一块橡皮泥捏出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它的体积是不变的。

因此等量关系是:

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开展讨论,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要解决“能否完全装下”这个问题,实质是比较这两个容器的容积大小,因此只要分别计算这两个容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