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案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374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教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八单元教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八单元教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八单元教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八单元教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教案 2.docx

《第八单元教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教案 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教案 2.docx

第八单元教案2

第八单元《成长的经历》教学要求

 

本单元安排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丑小鸭》三篇课文。

还安排了同音字组词、词语积累、排列句子顺序、读背诗歌、阅读短文、笔下生花、金钥匙等练习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童年时光,懂得要不断地努力才能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认识生字28个,学会写23个。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学习目的

1、通过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丑小鸭》三篇课文,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童年时光,懂得要不断地努力才能健康成长。

2、通过学习,认识生字28个,学会写23个。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丑小鸭》三篇课文,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童年时光,懂得要不断地努力才能健康成长。

2、通过学习,认识生字28个,学会写23个。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

2008年月日

课型

讲读课

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求

情感

态度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激发学生对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知识能力

学习生字7个,认读生字2个。

过程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激发学生对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激发学生对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幸福快乐

课后记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放录音:

《让我们荡起双桨》

2、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它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童年时期的幸福生活,歌颂了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党。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请大家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自己解决不会的生字词。

2、现在请大家一起听录音,听时注意刚才你们不会的字词,该怎么读,长什么样?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快速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词卡。

让学生认读。

双浆、倒映、白塔、红墙、悄悄、愉快、尽情

3、老师把这些字从课文中拿出来,你们还认识吗?

4、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吗?

5、教师指导容易错的字。

红墙的“墙”,愉快的“愉”。

6、教师进行检测,开火车读生字。

把有问题的字拿出来共同解决。

强调较容易出错的字。

7、猜字游戏。

四、写字教学

1、教师出示字卡:

“墙”和“愉”,指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

2、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拿出“阴文字帖”进行描摹,描摹前认真观察。

在“阴文字帖”上写两个字。

3、同桌同学互相评议。

4、教师把学生写得好得好得作品进行讲评。

五、课后小结

总结课堂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鼓励和表扬。

 

听录音。

齐读课题。

课题质疑。

 

学生小声读课文。

整体感知,解决不

会的字词。

学生听录音。

 

学生快速找出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词。

学生识字。

 

学生进行猜字游

戏,巩固生字。

 

学生观察字的写法。

学生临摹。

练习写字。

同桌互评。

展评。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意图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播放课文录音。

2、 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二、细读课文

1、 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

(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

(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

为什么用“环绕”?

(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

(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

(“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

(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

(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2、 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

(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

(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

(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

”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

(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

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

(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

(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3、 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

为什么?

(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这里的“谁”指什么?

(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三、总结课文

1、 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第一小节。

 

理解诗句的意思。

 

思考回答。

 

理解。

 

说出感受。

 

练习朗读。

 

指名试读,自由练

读,集体齐读。

读第二小节。

 

理解。

 

思考回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一说。

 

朗读练习

 

读第三小节

 

进行思想教育。

练习朗读。

 

教学时间

2008年月日

课型

讲读课

课题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情的过程中长大的故事,学习小姑娘独立自理的精神,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

知识能力

学习生字10个,认读生字8个。

过程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指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他人,照顾别人。

教学难点

了解小姑娘长大的过程,懂得长大不仅指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学会关心他人,照顾别人。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帮助大人做事

依赖父母善良、能干

课后记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盼望着早一点长大。

可是,有一位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她在帮助妈妈做事情的过程中却逐渐长大了。

你们想知道她的故事吗?

请大家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自己解决不会的生字词。

2、现在请大家一起听录音,听时注意刚才你们不会的字词,该怎么读,长什么样?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快速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词卡。

让学生认读。

愿意、太短、卧床、休养、虚弱、收拾、衣柜

3、教师指导容易错的字。

愿意的“愿”,愿意的“意”。

4、教师进行检测,开火车读生字。

把有问题的字拿出来共同解决。

强调较容易出错的字。

5、猜字游戏。

四、写字教学

1、教师出示字卡:

“愿”和“意”,指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

2、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是怎样的?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上下结构的歌诀)

3、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拿出“阴文字帖”进行描摹,描摹前认真观察。

在“阴文字帖”上写两个字。

4、同桌同学互相评议。

5、教师把学生写得好得好得作品进行讲评。

五、课后小结

总结课堂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鼓励和表扬。

 

 

齐读课题。

课题质疑。

学生小声读课文。

整体感知,解决

不会的字词。

学生听录音。

学生快速找出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词。

学生识字。

 

学生进行猜字游

戏,巩固生字。

 

学生复习上下结构

的字的书写歌诀。

学生观察字的写法。

学生临摹。

练习写字。

同桌互评。

 

展评。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不愿长大的小姑娘》,请大家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自己解决不会的生字词。

2、现在请大家一起听录音,听时注意刚才你们不会的字词,该怎么读,长什么样?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想一想,小姑娘为什么不愿意长大?

2、为什么妈妈说,工作离不开身呢?

3、小姑娘是怎样心疼妈妈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进一步体会

1、她碰上了什么困难?

她是怎样想的?

2、小姑娘长大了吗?

她是怎样长大的。

3、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读课文。

理解课文。

 

 

齐读课题

 

课题质疑

学生小声读课文。

整体感知,解决

不会的字词。

学生听录音。

 

想一想,说一说。

 

联系实际谈一谈。

 

读课文,谈理解。

 

教学时间

2008年月日

课型

讲读课

课题

《丑小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从而懂得面对别人的嘲笑,不要自暴自弃的道理。

知识能力

1、学习生字11个,认读生字13个。

2、学会积累词语,找出课文中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词语。

过程方法

练习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从而懂得面对别人的嘲笑,不要自暴自弃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从而懂得面对别人的嘲笑,不要自暴自弃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丑小鸭

丑顽强美

(可怜)(羡慕)

课后记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在父母的关爱只逐渐长大。

可是,有一只丑小鸭从小就受到大家的百般嘲笑,最后终于长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你们想知道她的故事吗?

请大家齐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自己解决不会的生字词。

2、现在请大家一起听录音,听时注意刚才你们不会的字词,该怎么读,长什么样?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快速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词卡。

让学生认读。

鸭子、欺负、公鸡、讥笑、天鹅、羡慕、鸣叫、曾经

3、老师把这些字从课文中拿出来,你们还认识吗?

4、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吗?

5、教师指导容易错的字。

羡慕的“羡”,羡慕的“慕”。

6、教师进行检测,开火车读生字。

把有问题的字拿出来共同解决。

强调较容易出错的字。

7、猜字游戏。

四、写字教学

1、教师出示字卡:

“羡”和“慕”,指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

2、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是怎样的?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上下结构的歌诀)

3、教师进行指导:

“愿、意”要写的上下紧凑。

4、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拿出“阴文字帖”进行描摹,描摹前认真观察。

在“阴文字帖”上写两个字。

5、同桌同学互相评议。

教师把学生写得好得好得作品进行讲评。

五、课后小结

总结课堂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鼓励和表扬。

齐读课题。

课题质疑。

 

学生小声读课文。

整体感知,解决不

会的字词。

学生听录音。

 

学生快速找出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词。

学生识字。

 

学生进行猜字游

戏,巩固生字。

 

学生复习上下结构

的字的书写歌诀。

学生观察字的写法。

学生临摹。

练习写字。

同桌互评。

展评。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在你读课文之前,读了课题,你想到什么?

2、读完课文,你又想到什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逐段朗读,感知大意,初步感悟理解“讥笑”等词语。

(1)可借助插图感知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大家叫家“丑小鸭”的原因及丑小鸭在家里遭讥笑、受欺负的孤单处境。

(2)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丑小鸭离家出走后的种种不幸遭遇。

(3)读第七自然段也可借助插图感知丑小鸭变成漂亮的天鹅的情形。

3、在感情朗读中研读课文,自主领悟童话的教育意义。

课文有优美的意境,包含丰富的教育意义,能引发孩子们许多联想和想象。

教师可抓住一两个关键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研究、感悟。

如:

(1)可引导学生在自由质疑的基础上形成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或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

丑小鸭离开家到底对不对?

(2)小组学习,研究问题。

教师提出小组学习要求:

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对问题的认识与感受。

(3)小组派代表交流展示研读的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与感受进行点评,并通过设疑启发他们从我种角度个性化地感悟文意。

学生如果认为丑小鸭离开家是对的,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反悔二、三、七自然段中的有关词句找出来,读出丑小鸭在家里的孤单与痛苦,读出他在离家一年后的春天发现自己变成漂亮的天鹅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不管学生的感悟对不对,教师不要随意否决,可以在表示一些认同时委婉设疑:

“是啊,丑小鸭在家里受人欺负,实在是太孤单了,要是他不离开那个家,一定很痛苦,难以生活下去。

可是他离开家后的生活好吗?

”当然,别忘了提醒学生注意不要盲目向丑小鸭学,小学生离家出走是绝对不行的。

学生如果认为丑小鸭离开家不对,则要引导他们从第四至六自然段中找到有关的词句,把丑小鸭离家后比在家里更加悲惨的情形读出来。

教师可在点评中设疑:

“是的,丑小鸭在外面的遭遇更加悲惨,他还差点丢掉了生命。

其实,他不离开家也会慢慢变成一只白天鹅的。

可惜,丑小鸭自己和周围所有的人开始都不知道这一点。

让学生带着惊奇,欣喜的语气读课文最后两句,然后利用课后“泡泡”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开展讨论。

(4)讨论结束后,可让学生写一两句话送给丑小鸭,或者告诫曾欺负过他的人,或者送给自己和自己的朋友。

启发学生自主感悟,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完后指名在班上读一读。

教师适当点评,揭示童话的教育意义。

三、积累运用

1、建议积累“暖烘烘、又大又丑、讥笑、钻出、欺负、剩下、讨厌、芦苇、冻僵、幸亏、又惊奇又羡慕”等词。

2、课后“读读写写”中有两组短语:

一组是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偏正式短语,一组是陈述式短语。

这些短语的表达特点符合儿童心理,好读好记好理解。

让学生读一读,再仿照上面词语的形式各写两个。

3、课后“我知道”可让学生读读记记,并借此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也可让他们说说自己还知道什么。

 

 

展开想象说一说。

 

初读感悟。

 

了解大家叫家“丑

小鸭”的原因及丑

小鸭在家里遭讥笑、

受欺负的孤单处境。

感知丑小鸭离家出

走后的种种不幸遭

遇。

感知丑小鸭变成漂

亮的天鹅的情形。

 

朗读感悟。

 

质疑。

 

小组学习。

 

谈感受。

 

讨论后自由发表意见。

 

开展讨论。

 

积累词语。

 

感情朗读。

 

讨论。

第八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意图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形近字组词:

练()及()映()修()

炼()极()应()休()

方法:

1、让学生观察每组字有什么样的特点,对比有什么不同。

2、区分字意,进行组词,鼓励多组。

二、抄一抄

1、学生读词卡,教师讲解容易错的字和部分词义。

2、在抄词本上进行书写,注意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

3、教师进行字词考核,听写过关。

三、排列句子顺序

1、

四、笔下生花

1、找找家里的旧照片,写写它的故事。

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有什么是中国人的骄傲,写一写。

五.读读,注意带点的词语

1、让学生反复读句子,体会带点词。

(1)总算:

终于。

(2)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大义凛然:

严峻不可侵犯的意思,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

2、合理的使用动词可以使句子更精彩。

六、读一读,背一背

古诗《示儿》

方法:

1、读古诗。

2、解决诗中不认识的字(小组合作解决)。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诗意。

4、指导朗读、背诵。

七、阅读短文

方法:

1、学生自读短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合作学习,认识生字。

2、用自己的话说这个小故事的内容。

3、通过读这个小故事,你们知道了什么?

八、畅所欲言

1、在成长的过程中,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

2、最伤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3、小组说说。

4、老师和同学们说说。

 

 

观察区别。

 

组词。

 

读。

练习书写。

考核过关。

 

小组讨论。

 

读句子体会。

 

体会带点的词语。

 

读古诗。

小组合作学习

生字。

理解诗意。

 

读短文,小组

合作学习生字。

 

第八单元作文指导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都是写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事情,你们也在渐渐长大,在你们的生活中也发生过很多的事情。

有高兴的,有伤心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想想,有没有最让你难忘的事情。

二、启发谈话,体验探究

学生小组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过的难忘的事情。

三、从说到写,自由表达

教师指导:

1、首先要选好材料,在生活和学习中印象最深刻的。

印象深刻的事有两个特点:

一是令人难忘,事情过去很久,还能记起每一个细节,好像刚刚发生的一样;二是能触动情感,使人激动、后悔、痛苦或气愤等。

2、要把过程写具体,记叙文重在叙述事件过程,起因、经过、结果要写清楚,印象深刻之处更要写具体。

教师给学生读一些范文。

四、自由写作,写出文章

自由习作,教师指导。

小组交流,激励评价,比一比,自己和同学间习作的优点和缺点。

五、集体评议,引导评价

1、集体评议,选好、中等习作各一篇,在实物展示台集体评议、修改,以找优点为主,不足之处尽量用幽默的语言指出。

提出修改意见。

2、采取自荐、同位推荐、小组推荐等方法,评选出最佳习作,最佳选材、最佳感想、最佳开头、最佳语言等习作。

3、好的写作发表在班级的作文专刊上。

六、最佳习作,共同赏析

教师找出班里的最佳习作,让同学们共同欣赏。

 

 

想想,有没有最

让你难忘的事情。

 

说说自己在成长

过程中发生过的

难忘的事情。

 

自由习作。

 

集体评议。

 

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