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371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docx

《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docx

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学生版

“传统文化经典”试题汇编

A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①之道也。

《诗》云:

“乐只君子,民为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

辟,则为天下僇矣。

道得从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

注:

①絜矩:

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

(1)作为身居高位的人应该

(2)请概括并评价上述文字的观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仲弓问仁。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

(1)两则材料都强调观点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感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吕氏曰:

“三重,谓议礼、制度、考文。

惟天子得以行之,则国不异政,家不殊俗,而人得寡过矣。

”——《四书集注·中庸章句》

(1)君主称霸天下有哪三个重点?

(2)如何做到“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①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①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四书集注·学而第一》

②子夏曰:

君子有三变: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

③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注:

①主,以…为主,为根本。

(1)子夏的说的意思与材料一中的意思基本一致。

(2)“无友不如己者”,有的人解释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的人解释为

“没有哪一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

你同意哪一种解释,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由。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①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四书集注·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答: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简述。

答: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是故以天下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四书集注·孟子·滕文公上》

【注】易:

修治,耕种。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

请简述。

答:

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

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

 

B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故曰: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选自《韩非子〃解老》)

23.两段文字中“烹小鲜”与“治大国”之间的共同点是:

____________(2分)

24.韩非子是如何来理解“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

(3分)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

23.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有                  (1分) 

24.此段材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子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老子》)

23、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不超过4个字)(1分)

24、简析孔子与老子在这一主张上的区别。

(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23-24题。

(5分)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

注解:

①巾:

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

笥:

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23.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2分)

 

24.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3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材料一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曰:

“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让王》)

23、从以上材料中,分别概括孟子和庄子的观点。

(2分)

 

24、结合材料,简要评析孟子和庄子的观点。

(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23-24题。

(10分)

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外篇》)

23.孔子和庄子在交友上有怎样的共识?

试用简明的话语概括。

(2分)

 

24.上述材料对你交友有怎样的启示?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C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修身也。

修身,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是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墨子▪修身》)

23.这段话提出的治国根本是什么?

(2分)

 

24.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段中的观点的理解。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于墨子制为葬埋之法,曰:

“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

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

哭往哭来,反,从事乎衣食之财,佴乎祭祀,以致孝于亲。

”故曰子墨子之法,不失死生之利者此也。

  故子墨子言曰:

“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墨子▪节用》)

23.这段话中墨子制定的埋葬制度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24.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段中的观点的理解。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子墨子言曰: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墨子▪兼爱》)

23.这段话中墨子认为该怎样做到兼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24..请联系现实生活,简要分析墨子兼爱思想的意义。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非之。

(《墨子▪兼爱》)

(23)上述材料反映了墨子的________思想。

(1分)

(2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墨子的观点的看法。

(4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子墨子言曰: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墨子·尚贤》)

(23)请依据上述文段内容,解释“尚贤”的含义。

(2分)

 

(24)你赞同墨子“尚贤”的观点吗?

为什么?

(3分)

答: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子墨子曰: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注】,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

故曰:

莫若法天。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

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

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

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

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选自《墨子·法仪》)

【注】法仪:

法度礼仪。

(23)简要概括墨子对“法仪”的观点。

(2分)

 

(24)请联系文段内容,简要评述墨子的观点。

(3分)

 

模拟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2题。

(5分)

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子日: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外篇》)

1.孔子和庄子在交友上有怎样的共识?

试用简明的话语概括。

(2分)

2.上述材料对你交友有怎样的启示?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模拟训练2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3-4题。

(5分)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

【注解】①巾:

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

笥:

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3.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2分)

4.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3分)

模拟试题3:

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

“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

”鲁阳文君曰:

“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

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

子墨子曰:

“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

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

”鲁阳文君曰:

“先生何止我攻郑也?

我攻郑,顺于天之志。

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

”子墨子曰:

“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

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

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

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

则岂不悖哉!

1、概括语段所体现的墨子的思想,除此之外墨子的主要思想还有那些?

(2分)

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墨子这种思想的认识。

(3分)

模拟训练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墨子①自鲁即②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

“今天下莫③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

“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④,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

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⑤劝⑥我者也,何故止我?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子墨子:

墨子先生。

前一个“子”是尊称,如同说“老师”。

②即:

就,往。

③莫:

没有人。

④处:

居,闲居。

⑤如:

宜,应当。

⑥劝:

劝勉,鼓励。

1、用两个词语概括语段中墨子的形象特征,各不超过4个字。

(2分)

2、谈谈墨子行为给你的启示。

(3分)

模拟训练5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9-10题。

(5分)

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日: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丈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

此圣人之务。

《墨子》)

9.请分别概括出子贡和墨子对于“文”和“质”关系的认识。

(2分)

10.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谈淡你赞同哪种“文质观”,并简述理由。

(3分)

模拟训练6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5分)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礼记》

1、从本段文字相关语句中可提炼的成语是:

(2分)

2、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这句话的看法。

(3分)

模拟训练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

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韩非子·六反》)

(1)第一则材料中体现的观点与孟子的__________思想是类似的。

(2)比较两则材料君主对百姓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