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布歌会草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362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石布歌会草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石布歌会草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石布歌会草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石布歌会草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石布歌会草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石布歌会草案.docx

《大石布歌会草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石布歌会草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石布歌会草案.docx

大石布歌会草案

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

“千年石恋·神奇大石”布依歌会活动方案

六月六,大石情歌唱起来

传承布依文化

展示魅力石乡

六月六,缘起魅力石乡……

 

“六月六”是布依族过的年,就像汉族过新年,西方过圣诞节一样,称为“布依年”。

男女青年这里一对,那里一对,坐在河岸边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唱着古老的山歌。

谈情说爱的青年们,一双双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情,倒影摇摇,歌声美妙,又是一番风味。

布依歌会策划

主题:

“千年石恋·神奇大石”

时间:

2009年7月25日

形式:

开幕式文艺演出和特色仪式

地点:

大石布依族乡回水村

邀请扎佐新月、六屯独山、开阳禾丰、乌当偏坡、新堡、金沙化觉乡等布依族聚居地组织歌手参加。

聘请贵州省民族歌舞团专家作为本次歌会的评委

 

民族民间活动策划

主题:

民间遗趣·快乐同行

时间:

2009年7月26日—27日

地点:

大石布依族乡回水小学

 

形式:

1、布依族民间斗鸡斗鸟活动

2、大象拔河、扭扁擂台赛

 

3、“仙石情·醉夕阳”爱情呼叫转移

(1)活动内容:

66名金婚夫妇共同漫游石林,并在“千年石吻”前相互祝福、互赠礼品。

老年人祝年轻人“爱情永恒、天长地久”,年轻人祝老年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征集金婚、新婚夫妇报名时间:

2009你6月9日—7月20日。

4、真人cs比赛

(1)选手分组:

选手分为攻方和守方两组,守方着灰色专用比赛服装,攻方着彩色专用比赛服装,并分别佩戴同等颜色的头带。

(2)选手比赛装备:

双方比赛必选装备包括:

比赛专用枪、无线接收器和耳机。

选手入场前,需由工作人员协助选手佩戴并检测比赛装备。

(3)比赛开始和结束都由赛场专业裁判控制。

安全须知

(1)比赛场内严禁吸烟、赌博、打架斗殴;

(2)禁止将易燃、易爆危险品及锋利物品带入场内;

(3)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及酗酒者禁止入场;

(4)1.2米以下儿童入场需成人陪同;

(5)遵守比赛规则,爱护比赛装备。

5、配套传播

电视传播

【频道选择】贵州电视台第五频道

【内容】

活动前期:

投放修文大石回水石林风光片

活动进行中:

播放开幕式完整版;比赛完整版;公布获奖名单及获奖者现场采访。

活动结束后:

主题系列短片

【投放时间】两个月

6、楼宇视频

【投放点】贵阳市内100台楼宇

【内容】修文大石回水石林风光短片;活动及报名方式

【投放时间】前一个月

7、网络传播

【网站选择】

贵阳市人民政府网站、修文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贵阳市修文县商务之窗、金黔在线、新郎网……

【内容】

活动前期:

以新闻窄告的形式预告开幕式及活动盛况(提前1个月);网络公关软文炒作开幕式信息(开幕式前1个月开始,持续2个月);博客炒作开幕式信息(开幕式前1个月开始,持续2个月)

活动进行中:

新浪旅游频道网上播放

活动结束后:

(持续1个月)网络公关软文炒作;博客炒作

8、报纸传播

【选择报纸】贵州商报整版、贵阳晚报半版、修文报

【内容】大力士大赛活动信息;报名方式

9、户外广告

公路户外广告牌(贵阳—修文高速)

车体

导旗

沿路彩旗

横幅

海报

……

10、LED屏

【地点】贵阳喷水池

【内容】风光宣传短片;赛事及报名方式

【投放时间】提前一个月

11、物料筹备及预算

12、突发事件疏散图

主办单位:

修文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大石布依族乡人民政府

六屯乡人民政府

THEEND

谢谢聆听!

 

真人CS比赛规则

激光对抗赛俗称‘真人CS’,其比赛规则是参照国际流行的CS电子游戏而制定。

一、参赛选手

1、选手分组

选手分为攻方和守方两组,守方着灰色专用比赛服装,攻方着彩色专用比赛服装,并分别佩戴同等颜色的头带。

每方最多可同时有10名选手上场参与比赛(非标场地略有不同)。

正式比赛中,攻守双方各有7人参与对阵;比赛过程中,局间间歇时间教练可以更换上场选手;

在非正式比赛中,在为公平起见,比赛过程中,双方选手数量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原则上应相同或接近。

2、选手比赛装备

双方比赛必选装备包括:

比赛专用枪、无线接收器和耳机。

选手入场前,需由工作人员协助选手佩戴并检测比赛装备。

3、选手生命值

每局比赛开始时,选手的生命值为100点。

在比赛过程中,如果选手的头部被击中,该选手将损失100点;击中某选手胸部或后背一次,会使该选手损失20点;选手生命值降为0时,该选手被视为击毙;被击毙队员将强迫退出比赛,并等待再次复活。

4、选手积分

在下列情况下,选手将得分:

击毙对方选手一人,得25分;

本方获胜一局,本方每位选手得25分;

(攻守比赛模式中)

攻方成功启动比赛目标(定时炸弹)一次,得50分;

守方成功解除比赛目标(定时炸弹)一次,得50分;

在下列情况下,选手将失分:

选手被击毙一次,该选手将失25分;

选手击毙本方选手一次,失25分;

5、比赛模式

比赛模式分为混战模式和攻守模式两种.

二、攻守模式的比赛规则简介

攻守模式为正式比赛模式,各方上场参赛人数为7人(非正式比赛可由双方协商确定),阵容、阵形由各方教练指定;

比赛总局数为10局(非正式比赛可由双方协商确定),每局比赛时间为5分钟;双方赛满5局后,将互换攻守;

比赛结束后,按照双方胜负总局数决定胜负;若胜负局数相同,则按照各方选手的积分总和决定胜负;

1、单局比赛的开始及结束

单局比赛开始的标志是裁判通知“比赛开始,出发”;

单局比赛结束的标志是裁判通知“本局比赛结束,请所有队员迅速回到各队出发点”。

每局比赛时间最长为5分钟,局间休息时间1分钟。

2、选手入场及离场

只有当一局比赛结束后,处于局间休息时间时,选手才可以入场或离场。

3、出发与返回

每局比赛开始时,选手必须处于本方的出发点,否则裁判将会剥夺该选手的本局参赛权。

选手接到“生命开始复活”的通知,表明该选手正在复活过程中,接到“生命已复活”的通知,表明该选手已经复活并可以立即参与比赛;

4、单局比赛的结果判定

如下5种情况之一发生时,本局比赛结束,胜负判定如下:

攻方未能在本局时间内启动定时炸弹,则守方胜;

定时炸弹尚未被启动,但攻方选手已全部阵亡,则守方胜;

定时炸弹被成功拆除,则守方胜;

守方选手全部阵亡,则攻方胜;

定时炸弹成功爆炸,则攻方胜;

5、比赛动作规范

选手被击毙后,应立即举起一只手,并迅速返回出发点。

若选手违反上述规定,裁判将判其违规,并通知违规选手;

6、比赛目标的启动和拆除

与CS电子游戏不同,定时炸弹是被事先固定安放在比赛场地的两个不同的区域,攻方选手可任意选择其一进行启动;当某个定时炸弹被启动后,另一个将自动报废;

定时炸弹被启动后,将开始120秒倒计时,在倒计时结束前,守方选手必须及时进行拆除;

三、混战模式比赛规则

混战模式为非正式比赛模式,可用于日常训练;混战模式适合于选手赛前体能锻炼、攻防意识训练和团队配合意识的练习;也适合与业余选手或初学者的体验性比赛和健身活动;

1、比赛的开始与结束

  比赛开始和结束都由赛场裁判控制。

2、比赛局数与时间

  混战模式比赛总局数由双方约定,每局比赛时间也由双方约定;

3、选手入场及离场

  只要场内选手数目没有超过场地容量限制,选手可以随时入场或离场。

4、胜负判定

   比赛胜负按照双方胜负局数判定;胜负局数相同的按照双方选手击毙对方人次总数决定胜负;

   混战模式比赛不使用定时炸弹;

5、选手积分

  同攻守模式

四、安全须知

1、比赛场内严禁吸烟、赌博、打架斗殴;

2、禁止将易燃、易爆危险品及锋利物品带入场内;

3、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及酗酒者禁止入场;

4、1.2米以下儿童入场需成人陪同;

5、遵守比赛规则,爱护比赛装备;

 

斗鸡时圈主用围鸭子的竹围,围成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圆圈,除了放鸡手可以进入外,观众不得入内,只能在圈外观斗,在关键时刻不许喧哗、比手,以免惊动双方斗鸡。

斗鸡,怎么分胜负呢?

放鸡手入圈放鸡之后,经发脚翼3次就算开始决定输赢了。

3次未满,一方畏斗逃跑不算输(但双方有约在先不在此限)。

对斗死鸡有勇气置啄3次或发脚3次算赢,否则算输。

这叫死鸡胜活鸡。

斗鸡一般各有各的习性和斗法,原则上敢斗算胜,出声算输。

头发竖算败(颈毛竖不算败)。

蹄不算败,哀叫才算败。

逃跑是战术的运用,不算败。

不敢回头应战才算败。

每场斗鸡结束,如有输赢银钱的,圈主负责向输方取钱给赢方,抽取5%佣金。

目前无圈主,赢方付给养鸡主10%报酬。

斗鸡也有竖

 

斗鸟这天,斗鸟客肩负手提,翻山越岭,汇集斗鸟场后,成百上千只鸟笼挂满树梢。

一刹时,叽叽喳喳,象一支庞大的合唱队在演出。

“三眼统”“轰!

轰!

轰!

”三声爆响,斗鸟协会会长宣布斗鸟开始,斗鸟客各寻对手,关进笼中的斗鸟一见到对手便射箭般扑向对方,你抓我啄,厮杀起来。

苗疆斗鸟有一整套术语,如用嘴尖啄对方头,叫“打箍头”;嘴啄嘴叫“打掼嘴”;用嘴咬住对方肚皮往一方拖,叫“辫牵牛”;啄眼睛叫“双龙夺珠”;还有“打侧腿”、“打侧翅”、“滚绣球”,斗败的苗疆斗鸟负伤惨叫着满笼逃,叫“扑笼”,裁判据此判定输赢。

最后由会长在爆竹声中给优胜者披红挂彩发奖金,并视名次赐予得胜的鸟“通城虎”、“叫狮”、“山大王”等誉称。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苗疆斗鸟都能参加战斗,老斗鸟客自有一套捕捉、伺养、训练高招。

凡善斗的苗疆斗鸟一般口诀是:

“黄蜡嘴、牛筋腿、剪刀翅、扇子尾,不打不打几千嘴。

 

男女青年这里一对,那里一对,坐在河岸边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唱着古老的山歌。

谈情说爱的青年们,一双双河水般明亮深情的眼睛,向对方表示着热烈的爱情,倒影摇摇,歌声美妙,又是一番风味。

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

每逢节日,小女娃们都穿着艳丽的花边衣服,锁着极好看的盘花纽扣,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叫抵师的布依族后生,聪明能干,开朗乐观,而且有动人的歌喉。

他常在农活之隙,引吭高歌,他的歌声和人品感动了玉帝的一个女儿,她下到人间与抵师结为百年之好,夫妻百般恩爱。

谁知好景不长。

不久,仙女下凡的事让玉帝知道,他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与凡人婚配,就派天神下凡拆散了这一对恩爱夫妻。

离别时,仙女含泪送给抵师一只宝葫芦,告诉他,每年的六月初六她将在南天门与他遥见一面。

抵师遵嘱不再续娶,并于每年六月六到河边与天上的妻子相望,直到享尽天年为止。

后来,布依族人民为歌颂他们坚贞的爱情和表达对仙女赠送宝葫芦的谢意,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下发不久,贵州省都匀市就开始首手对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摸底调查。

    2006年2月,由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审核,省人民政府同意,都匀市申报的“布依族扫寨”和“水族婚俗”两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被列入“贵州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都匀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初战告捷。

    2006年8月29日,都匀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和都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联合召开了都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议。

会上布置了9月全面启动都匀市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

同时,成立了都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对都匀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行指导。

    经过有关专家学者对都匀市的18个乡镇、城郊2个办事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及考察,通过相关专家认真细致的考察研究和挖掘整理,2006年12月25日,都匀市人民政府对外确定公布了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共有8个乡镇的14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被列入名单。

    “布依族扫寨”:

远古神秘的祭祀方式

    沙寨乡《布依族扫寨》祭祀过程分为开坛、起坛、扫家。

开坛:

祭祀前的准备(挂神像、佛像、各类祭祀用品)。

起坛:

祭祀过程(念经、做法、杀鸡、杀鸭、赤脚踩烧红的铁犁)。

扫家:

每家作祭祀仪式驱妖避邪。

    祭祀活动时,主要供奉释迦牟尼、观世音等六佛,秦广王等十神;念大乘经、小乘经、金刚经、科书、忏咒书、真言书、如意书等。

祭祀、念经时所奏的乐器有十三种之多。

    都匀市的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都匀西面和南面,总人口130820人,占全市人口的35%。

    布依族是都匀的土著民族,是古代百越族群“骆越”的一支。

汉代称为“夷濮”或“夷僚”。

古时蛇虫蚂蚁进家,认为不吉,须请魔公(有的称濮摩)扫家。

据《贵州少数民族》(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编、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一书记载,明初道教、佛教传入布依族居住区,因此都匀地区扫寨祭祀活动都有道教、佛教特色,称扫寨濮摩(巫师)为道师。

    据沙寨乡落汤寨道师廖庆凯口述,他家扫寨是四代相传,他是第四代(曾祖父以前不清楚)。

现所藏经书有光绪三十年孟春廖智能手抄本。

    布依族作为都匀地区最早的开发者,为了生息繁衍,他们艰苦奋斗,历尽沧桑,铸就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

通过扫寨祭祀活动隔鬼驱魔,祈求各种神灵、佛祖赐福于人,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扫寨过程庄重神秘,是布依族风俗的一个缩影。

具有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价值。

    

    “水族婚俗”:

六百年独特的“背妹送亲”

    奉合水族乡《水族婚俗》主要分布在都匀市奉合、阳和、基场三个水族乡。

    水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娶。

据《水族简史》、《都匀市民族志》(1990年都匀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记载,水族在明代开始使用汉姓,同姓未必同宗,故有“破姓开亲”的情况。

都匀水族其历史有两种说法,一说明朝洪武年间由三都九阡沿都柳江上游迁徙而来;一说明初直接迁徙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白米街朱氏巷。

可见水族婚俗已有600多年历史。

    现在水族青年男女恋爱多是通过对山歌相识相恋。

都匀地区的水族受苗族、布依族生活习性的影响,加之封闭式地域的限制,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婚俗。

    水族婚俗的独特性:

新郎不接亲而是“背妹送亲”;接亲红伞只能半开罩着新娘;新娘进新郎家时,门旁坛里养放两条活鲤鱼;“新娘不落夫家”,一次婚礼三次接新娘,这些过程是其他民族的婚俗所没有的。

    民俗文化特征:

相恋靠对歌,讲亲唱“亲家歌”、“抬爱歌”,接亲唱“讨花歌”,新娘进新郎家后唱“劝酒歌”、“赞美歌”,正席前唱“拦门歌”、“猜物歌”,客散要唱“相送歌”。

    水族婚俗是以山区农耕经济为基础,涉及到水族山民的衣食住行,不同时期的婚礼用品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况。

水族婚俗是本民族现存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与布依族、苗族的历史、文化史息息相关。

    水族婚俗的全过程充满山歌对唱,即兴对歌,体现了水族是一个擅歌能歌的民族。

发掘、抢救和保护水族婚俗,对构建多元民族文化并存、构建和谐社会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布依族古歌”:

苍茫古老的恋曲

    摆忙乡《布依族古歌》的所在地摆忙乡位于都匀市境西部,距市区33公里。

东与市的甘塘镇毗邻,南与市的江洲镇接壤,西与贵定县的尧上乡相邻,北与贵定的猴场堡乡接界。

总面积109.20平方千米。

摆忙乡是都匀市高海拔的唯一乡镇,海拔高度在1千米以上。

乡的东面,是斗蓬山——剑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螺丝壳景区,呈高山草场地貌。

乡的西面则是崇山峻岭。

全乡辖56个自然村寨。

摆忙乡的丫口寨,是一个以王姓为主体的布依族村寨,全寨87户357人,其中布依族占98%以上。

摆忙乡丫口寨,位于摆忙乡西北,距乡政府2公里,处两坡丫口上,有人数88户420人,全寨都是布依族,现还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俗、日常用语为布依语,汉语作为交际语言。

    摆忙丫口寨布依族的由来,据现担任丫口寨村民组组长王德平称:

祖籍为江西株仕巷,在几百年前迁到现址。

据《都匀市民族志》记载,布依族姑娘出嫁这天“女方家开正席,来客多系女方家亲戚,聚居在堂屋对歌,有《讨花歌》、《送花歌》、《敬酒歌》、《古歌》等。

    都匀《布依族古歌》是用布依族语言演唱,曲谱、歌词都是世代相传。

主要用在婚姻嫁娶、造屋、小孩满月主家办酒,在办酒席人家堂屋相互对唱,主要为中老年人。

    布依族是一个特别能歌的民族,民间有“无歌不成席”的说法,《布依族古歌》的种类很多,有“讨花歌”、“拦门歌”、“多谢歌”、“席上奉承歌”……

    在布依族婚嫁中,每一个环节都需与来客对歌。

客人进寨,有三道拦门酒歌。

男方家来接亲,进大门需唱“开门歌”。

到堂屋落座唱“奉承歌”、“抬爱歌”,姑娘出阁唱“结婚歌”等。

    《布依族古歌》属礼仪性歌唱形式。

歌词押宽韵,可转韵和换韵,形式自由。

有两种押韵方法,一是押未字音韵,二是押腰韵。

丫口寨《布依族古歌》多数还是押腰韵。

每唱段结束后,加后辍音(语气词)“啰唉”。

    《布依族古歌》其特征为:

一是用布依族语言演唱,曲调、歌词都为世代相传,具有历史特征;二是较为活泼,歌词押末字韵,也可押头一句的中间字韵,可转韵,具有诗歌特征;三是三道拦门酒:

接亲开门、赞美歌、多谢歌,具有程序性特征。

    《布依族古歌》其价值首先是歌词在押韵方式上和转韵的方式上,对我们进行歌曲创作、诗歌创作均可鉴借,具有民族音乐研究价值;其次是曲调热情、质朴,节奏基本规范,抑扬有致。

无论它的内容或者演唱形式,对于研究布依族传统婚姻形态、生活方式、歌唱功能等民族学、民俗学的课题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具有民族学和民俗学研究价值。

    “杀白马祭祖”:

对逝去亲人的祈福

    摆忙乡《杀白马祭祖》仪式所在地摆忙乡石板寨的布依族中有一个罗氏大家族,罗氏称其始祖籍在江西省南昌府(今南昌市)朱仕巷,兄弟7人。

明洪武年立云、贵两省时,奉杨大人之命,委征南统戒职住宿筏世之人,移迁贵州。

后兄弟分居都匀、贵定、平塘、惠水、龙里等地。

    据罗氏家族称:

传说从江西到贵州后,老人去逝,需请道长先生来开路、做大道场。

同时要放幡,幡打结视为好,不结需再祭。

放幡即用一根高于房屋的竹子,上挂一段宽1尺、长6尺的白布,两端用红或黄布包边。

上写“享×寿乡评×××某公讳××之旗”字样。

祭祖原是砍牛(原称砍利)用以冲天门。

他们认为人死就是升天,到天上需经过“天门关”。

后因牛一是走的慢,二是牛有牛脾气、性烈,冲天门容易把死者亡灵摔下,其祖不宁,不能及早“冲破天门关”。

后改为杀马,因他们认为,马性温和,又有马鞍,飞蹄腾空平安闯过“天门关”,天门关守将来不及阻拦。

此后,在摆忙乡的石板、双新(新龙、新堡)和贵定县的猴场堡乡摆龙、摆六、羊场等地的布依族都有杀白马祭祖的习惯。

    老人去逝,其他地方做为女婿的大都以猪、羊做为祭品送到外家,唯有上述地方的女婿,要牵上一匹白马作为祭品。

    布依族的丧葬,分为入殓设灵、祭奠、出殡、下葬、复山和立碑几道程序,在丧葬当天宰杀白马,头尾作祭品摆在案作上供。

祭奠时杀马,由母舅掌刀,如是舅公辈操刀,预备上一桌酒肉,作为酬劳,称“保马酒”。

    “花灯三人转”:

在花灯歌舞和花灯小戏间穿行

    平浪镇《花灯三人转》花灯属以独山为代表的贵州南派花灯。

相传花灯始于明初,明洪武年间流传在江南地区。

以独山为代表的南路花灯是集湖南花鼓调、江浙采茶调、广西彩调等多个地方曲调组合演化而成,从嘉庆年间传入都匀市的平浪镇。

    花灯分为地灯和台灯两大类型,地灯因不受场地的限制,在民间广泛流行。

平浪《花灯三人转》属地灯,流传在平浪场坝、罗雍等村组。

    解放初,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指引下,城市街道、农村大队都成立了各种文化俱乐部。

在都匀市的西南部地区的农村,普遍成立的是花灯俱乐部。

    解放前,由于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女人是不能登台唱花灯的,演出中的女角全都由男人装扮。

解放后,提倡男女平等才有女性上台唱花灯。

    花灯一般分为:

“花灯坐唱”、“花灯歌舞”、“花灯小戏”等。

平浪《花灯三人转》是介于花灯歌舞和花灯小戏间的一种花灯表演形式。

即花灯歌舞的演唱特征,又有花灯小戏具有故事情节、角色的特征。

    平浪《花灯三人转》中的《倒十字》既有歌舞、戏曲的欣赏性,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如:

“一更一点打扮唱花灯,请问哥是哪乡人?

”“妹妹盘问请在旁边听,开开扇子哥是开封人。

”用开扇子意为开封。

其间还有些类似猜谜的形式,如:

“秤砣落水—镇江”,“风平浪静—平浪”等。

    平浪《花灯三人转》是以男角为主,两名女角分别问男角,男角回答的一种花灯表演形式。

在花灯演唱中透出文化知识,在其他民间戏曲中却不多见。

    “绕家‘呃嘣’”:

浑厚深沉凝重的古歌

    洛邦镇《绕家“呃嘣”》(大歌)的所在地洛邦镇绕河村位于都匀市东北部,距市区15公里。

东与坝固镇比邻,南邻大坪镇的牛场,西与沙包堡办事处的摆楠接壤,北接黔东南自治州的麻江县界。

绕河村是待识别民族“绕家人”的集居地,人口3100余人。

    据绕河村河口寨村民许玉明口述,“呃嘣”是由祖父传自其父,其父又传予许玉明本人。

其祖父去拜师学“呃嘣”时,须带上一升(相当于2500克左右)黄豆、一壶酒。

现传承代表有:

许安彬(49岁)、许安勤(55岁)、许安升(49岁)、许德武(62岁)、许化明(57岁)、许玉明(57岁)。

    绕家语言系统有声母35个、韵母29个,其中有7个单元音,28个复合元素。

    呃嘣”的韵调一般很讲究韵律,唱法有:

“妈依调”(即尾音为i);“妈爸调”(即尾音为a);“妈松调”(即尾音为ong);“妈血调”(即尾音为ie);“妈秧调”(即尾音为ang)。

绕家人认为的调是把演唱时音落在某一个字上,就把这个字音做为调,这种调与我们音乐创作的调式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演唱“妈依调”中“没天没夜骂你,恐怕嫁不出去,可怜我的妈依。

”把尾音落在“妈依”上,与“依”音近的字尾皆为“妈依调”。

“妈爸调”、“妈血调”等以此类推。

    歌曲有结婚嫁女歌、起房造屋歌、喜欢娃娃歌、桌凳歌、碗筷歌、酒壶歌、酒坛歌等。

情歌分为养蚕歌、卖钱歌、野葱歌、相思歌、讨蕨菜歌等。

    “绕家人”是大约在明洪武年间,由三都水族自治县烂土牵往都匀绕河峡谷一带定居,“呃嘣”是绕家世代相传的民谣,具有历史价值。

    “呃嘣”唱腔独特,在演唱作品中语音浑厚、凝重。

继承了古老的传统,由老年男性一领众和。

其演唱浑厚、深沉,苍劲而富于活力,旋律古朴,节奏富于动感,具有欣赏价值。

    绕家“呃嘣”展示了“绕家人”的古老婚俗及其礼俗歌唱特征。

这特征即是:

讲究歌唱的程序性和内容不得的延续性,同时也展现了“呃嘣”寓教于乐的社会文化功能。

从现存的活体承传分析,它的曲调应源于古代协力的劳动唱和及舞蹈的踏歌,是古代民族音乐的留存,具有民俗、民族研究价值,更具有民族音乐研究价值。

    “绕家板凳舞”:

打击乐舞蹈的范本

    洛邦镇《绕家板凳舞》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是相传远古的时候,绕家祖先在举行第一个“冬节”时,酒饱饭足后没有乐器吹打,怎么也热闹不起来。

众人百般无聊,无奈之下妇女们顺手拿起坐的凳子互相打击充当乐器,并翩翩起舞助兴。

这时酒席上响起了哔哔啪啪的板凳撞击声,给绕家过冬宴席增添了热闹气氛,男女老少高兴得手舞足蹈。

此后,经过演变成为观赏性极强的绕家板凳舞。

二是传说板凳舞起源于绕家的一种独特行酒令。

用板凳击打,发生错误时被罚酒。

一般分为两组,人数不等,首先双方列队站好,每人手中拿着两只小木凳准备着,商议好后由一方先跺第一脚,表示相约既比赛开始。

此后,双方右脚跺三脚为一个节奏,左脚跺三脚为一个节奏,如此来回十余遍。

最后双脚跳跃式跺脚三次,三脚为一节拍,共九脚,来回十余次。

其间跳错脚或板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