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docx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体育课评价使第一线教师感到迷惘和困惑,在操作层面上,习惯于九年义务教学大纲中体育评价标准,有内容,有标准。
可是新的课标只是纲领性的框架,具体的操作还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安排内容,操作的内容上过于微观,不符合学科特点,过于宏观,容易走形式,不利于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反馈、评价,记录的内容过繁,不易操作,内容过简不翔实,不客观。
通过一张记录表记载学生体育与健康成绩信息,两个学期,一个学年及学段成绩,将学生情况如实反映,一目了然,这是我们的评价目的。
本人结合对新课标的理解,及工作实践经验,设计方案分为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形式,本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激励、反馈作用,探索出一套具有体育特色的评价方案。
对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探析
1、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
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
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的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2、有过不好的运动史
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自信心很低,不敢进行许多类似的体育运动,造成体育兴趣不高。
3、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存在直 接或间接束缚现代教育,很多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科学好就行。
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同时向学生传授这这方面的思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是不思进取,赞同了家长的意见,不完成学习任务时缺乏应有的耻辱感。
导致体育教师的上课任务无法及时完成。
4、教材的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存在着问题
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教材新颖性,在小学学的东西在初中还有太多的重复,在新授内容上,现有教材的课时安排不能让大多数学真正掌握教学内容,造 成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5、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可以分为体育教师因素和其他任课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因素主要有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和教学重点不在体育课教学上等因素。
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使学生同他们一起认为,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6、对体育升学考试认识不足影响
初中升学体育实行几年来,一些学校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体育教师对体育考试工作的认识不足,初中体育教学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育”项目单一,学生枯燥,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执行。
二、目的意义
自2001年9月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
对于课标的新观念、新标准、新目标对学生的发展更具有客观性和发展性,新的课程标准评价重视用发展的视角,激励的视角,身心和谐的视角,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视角去评价。
由于受传统的评价标准束缚,所以教师在操作上总是有所不适应,操作上顾此失彼,抓不住重点,哪些应是平时单元教学完成的,哪些是定期和不定期问卷调查的,怎样把这些内容汇总到统计表上,系统的科学评价。
通过我们学习,借鉴他人经验,认为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的有关几项内容综合到一起,进行整合设计一张《学生体育与健康成绩记录表》或《学生体育成长记录》通过一张记录表就可以反映学生二学期和一学年的体育健康水平,同时也大量的减少了体育教师重复无效的劳动。
通过一张表就可以让教师、家长、学生了解自己的一些信息,一目了然。
同时对一些数据及时的上报主管部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实行,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增加和改善体育的场地、器材、体育经费,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地减少。
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
可以说,学校体育造就了相当多的既无参加体育活动意识,又无参加体育活动能力的“合格人才”。
由于对学校体育理解的偏差,将学校体育与升学考试、竞技体育混淆,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逐渐低下。
本课题就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广大专家和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朋友们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
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2、学生体育兴趣
中学生青春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
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趣。
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盎然,不知疲倦。
但从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体育兴趣也有一些变化。
研究表明,初中一为充分活动阶段,他们多选择游戏、跑步等技术简单、富有趣味的活动;二年级为变化剧烈阶段,喜欢球类者急剧增多,占53.1%,不喜欢球类的占14.4%,体育兴趣有明显分化;三年级为喜欢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有一定技术、技巧的动作项目。
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四、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把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到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2——2014.5)
(1)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
(2)收集相关的各类资料,做好资料调查的表格
(3)制定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4.6——2015.8)
(1)将课题方案具体细化,开展全面实施。
(2)开展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为结题收集充分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15.9——2015.12)
(1)课题进入总结阶段
(2)完成整理研究资料及档案
(3)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4)召开结题汇报会,请专家、领导鉴定
举措:
1、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学好体育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
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与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品质联系起来。
应树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体育可耻的思想观点。
在培养学生正确观念的同时,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认同体育的重要性。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体育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
可见情感是维护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地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3、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这种教学结果单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要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
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
4、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方式方法等差异。
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跨栏跑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跨的栏高和栏距都各不相同。
技能强、速度快的学生调高栏高和增加栏距,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学生降低栏高和缩短栏距,让他们也都能在三步过栏。
又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
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
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
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5、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
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特点。
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的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以下四点:
1.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
2.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具有的特性和内涵。
3.教材分析,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
4.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事实证明,快乐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氛围。
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这是体育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意义。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对有些不爱上体育课的学生是因为对体育运动缺乏正确地认识。
因此教师要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和科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认识,加强引导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不爱上体育的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
在体育教学中要兼顾其生理、心理和兴趣爱好等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例如,对于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的降低标准和要求,注重其学习过程的表现。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体育骨干作用,以优帮差、互相学习,促进这些学生的提高。
同时,要在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上创造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和谐氛围。
避免嘲笑、讥讽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尊重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师要加强考勤管理,严格体育课堂常规,建立必要的联系机制,不给这些学生有可乘之机,使其行动在教师的监控之下。
同时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为人师表,努力学习和掌握广博的知识,认真研究和掌握体育学科的技能、理论。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题研究报告——《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2、完成研究论文
3、对以后在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效率上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
《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山东单县高老家乡高老家初级中学 张庚新
进行《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一年多来,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教师的仪表、教师的表情、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手势动作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医学界早就发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愈合的好,愈合得快。
这就证明了人的情绪 好坏直接影响别人的身心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也不可忽视,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仪表
教师的仪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表情
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默契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呢?
我们认为,首先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和拘束感。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态和表情的感染力。
比如:
老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落落大方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音调向学生们问好,你别看这平常的动作、简单的话语可是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却能消除了拘谨抑郁的心理。
学生从老师亲切的目光中获得了大胆地扩展思维的能力,积极学习的动力。
看到老师亲切而热情的表情,他们心情是欢快而兴奋的。
根据心理学观点,轻松快乐的心理,不仅使人产生超人的记忆力,而且能够活跃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这些都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教师的语言
语言中蕴涵着艺术的魅力。
它既能使学生兴奋激动,甚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也能使学生消沉、厌烦、以至暴跳如雷。
人们常说: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都说明了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性。
善于运用语言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所运用的语言和其它学科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专业特点,经两年的课题实验我们概括为以下四点:
1、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要具有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等特长。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活动的形式为主。
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所决定的。
为了让学生有较多时间活动,教师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时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用行动的比喻启发学生分析等方法如:
讲解“鱼跃前滚翻”技术要领时,可以用口诀语言来讲:
“摆臂蹬地如鱼跃,摆臀合胸紧固腰,撑垫低头做退让,团身似球要记牢。
”这样的语言和讲解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既简明扼要,又生动形象,富有风趣和幽默感。
这样也有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
2、体育教学的语言要有音调、语气、节律的变化。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总用一个音调,一个节律讲课,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学生感受性降低、精神不振、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性质、教学环境和学生的情绪等不同情况,要灵活多变,比如:
学生做快速有力的动作时音调应短促有力,当学生在做柔软性、协调性较强的动作,音调要平和,富有节奏感,对本课教材重点、难点、要提高音调,引起学的注意力和重视。
讲话的节律,也应结合教材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讲话的语气,对学生的情绪也很有影响,因为语气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情和感染力。
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学生喜欢听关切的、赞许的、鼓舞、肯定之类的语气;而不愿意听责备的、命令的、批评的语气。
学生最反感的是讽刺的、挖苦的、鄙视的语气,所以教师的语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的。
3、体育教师的口令,提示语言的运用也要有音调的高低、节律快慢等变化。
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必备的基本功。
口令要求:
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拖腔圆润适当,语气肯定,有征如力,除此以外,还有短促、悠长、温柔、激扬等音调高低的变化。
以显示出韵律和情感。
使动作和口令和谐统一,优美动听。
提示语言的在体育教学中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正确运用提示语言的能强化动作概念有助于改正习惯、错误的动作。
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在运用提示语言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语言要精炼,抓住关键。
2)把握住提示的时机,及时提示。
3)语言要果断,语气要肯定。
4、多用积极性的语言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用积极性语言教育学生。
这样做既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也能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
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必需也应该在这方面引起重视。
如我们为保证此方面做的共好,在全乡开展体育教师教学激励用语大比赛,汇总出60句教学激励用语。
四、教师的手势动作
1、手势动作
教师的手势动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是手势动作要具有新颖、别致和独待性。
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其次,手势动作要具备明显的表意性。
能把一些抽象的技术要领及其思想情感,通过手势动作的媒介,能微妙的传达给学生能心领神会,起到焕发精神提高学习情绪的作用。
再次,体育课常用手势动作要做得规范化,并能和口令同时运用,做到动作、语言和口令的统一。
如:
成二列横队集合的手势动作,左臂侧屈肘成九十度,手握拳成上举,肩肘成一直线。
右臂侧手平 举掌心向下,这一动作就和口令手势、语言相统一进行。
2、示范动作
形象化教学是运动表象形成的最佳手段。
学生头脑中运动表象的正确与否,是体育教师用具体动作的范例使学生了解学习动作的形象结构和完成的顺序,示范是生动的直观方法,它能使学生通过视觉形象,感知动作的真实外貌。
给学生以深刻形象和美的感受,在教学中与语言相伴随,互相补充,有助于学生鼓舞与培养学生练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诚然,示范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动作的正确优美而且还体现在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方面,只有正确合理运用示范动作,才能起着直观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动作,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必须提高示范质量这样才能起到优良教学的效果。
五、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体育兴趣
许多人主张学校体育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但我们在立项课题《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探究》探讨中还发现:
既要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又不能把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向极至。
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依据之一,而不是唯一的依据。
而且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可以培养。
可以拓宽和可以改变的。
我们从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为出发点,在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上加以了拓宽。
我们知道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是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全面发展。
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兴趣感召下,更多获得的是“技能”和“体力”,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的获得的“成功感”,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个薄弱环节。
因此,我们要使体育教学更加具有全面性,就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
事实证明,“懂”与“乐”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如教学耐久跑时,由于项目又累又枯燥,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课上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练习兴趣。
但耐力素质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身体素质,标志人体心肺功能水平,并且是毅力的集中反映,对于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学生是极为重要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
(一)首先是让他们“懂”。
1、“懂”学习目标、锻炼目的。
即提高肌肉耐力,增强心肺功能,磨练自己的意志。
2、“懂”理论知识,耐久跑的考核与教学手段是高速度耐力,而高速度耐力的获得仅在每周只有两节体育课的有限教学时数难以实现,需辅以平日练习。
3、“懂”练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方法。
4、“懂”终身体育的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好处。
(二)活跃气氛,以乐创境。
1、教师要善于创造乐学情景,即在单元学习中采用辅助练习时合理地安排练习的次数、数量、强度如利用游戏形式做一些高抬腿跑、原地跑、仰卧起坐(单位时间内比次数)及立定跳远、多级跳(冠军的脚印比赛形式)等辅以“乐”中练习,练中提高身体素质。
2、以乐引趣。
把教学内容故事情节化如在教学1500米跑(男)、800米跑(女)时,将学生分为6组,先以《长征组歌》为铺垫,以出示挂图、长征诗为引发,将跑的内容为《长征路上》:
爬雪山(借助于搭垫子的主席台)、过草地(借助于草坪踏草墩)、过大渡桥(单脚跳过10米30厘米宽的窄道)、渡金沙江(蛙跳10米合理分配在跑段中,胜利会师(据体力冲刺到达终点,规则为允许本组有先后到达终点,但本组全部到达为取胜),这样一来争先恐后,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等生动场面而尽情展现在课堂上,学生劳而不累,乐而不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
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应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