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1224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docx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docx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

1.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制0.1000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2.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NH4Cl为强酸弱碱盐

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B

Fe3+具有氧化性

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

C

溶解度:

CaCO3<Ca(HCO3)2

溶解度:

Na2CO3<NaHCO3

D

SiO2可与HF反应

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3.根据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a2SO3试样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结论:

此Na2SO3试样已变质

B.稀硫酸

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

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加快

结论:

CuSO4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C.某溶液

瓶口产生白雾

瓶口产生白烟

结论:

此溶液一定为浓盐酸

D.无色试液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原无色试液中可能含有CO32-

4.下列实验操作或检验正确的是(  )

5.如下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CaCl2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C.若A为浓硝酸,B为铜,C中盛淀粉KI溶液,则C中溶液变蓝

D.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6.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B.滴定用的滴定管要用所盛溶液润洗

C.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常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硝酸和少量铁粉

D.精制含有Ca2+、Mg2+、SO42-的粗盐时,先加BaCl2,再加Na2CO3

7.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0.1mol·L-1氨水稀释成0.01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10.6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B

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

常温下水解程度:

CO

>HCO

C

向25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D

将固体CaSO4加入Na2CO3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固体成分为CaCO3

同温下溶解度:

CaSO4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与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生成了难溶于水的BaSO4,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蛋白质发生了盐析

C

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

甲苯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D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刺激性气体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

9.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仪器

药品

实验目的

A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

待提纯的AlCl3溶液、NaOH溶液

提纯混有MgCl2杂质的AlCl3溶液

B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及橡皮塞

盐酸、大理石、碳酸钠溶液

证明非金属性:

Cl>C>Si

C

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

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溶液

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

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

NaCl溶液

蒸发溶液得到晶体

10.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

的是(  )

A.C2H5OH     B.HNO3C.NaOHD.HCl

11.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实验中,某段时间内气流速率可能过快,这极有可能导致实验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引起危险。

下列实验装置可使反应顺利进行或能有效保证实验安全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向某无色溶液中分别进行下列操作,所得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氨水,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Al3+

B.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Cl-

C.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存在SO

D.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原溶液中存在NH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

、Mg2+、Al3+、Fe3+、CO

、SO

、NO

中的几种。

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B.溶液中n(NH

)=0.2mol

C.溶液中一定不含CO

,可能含有SO

和NO

D.n(H+):

n(Al3+):

n(Mg2+)=1:

1:

1

14.下列所示实验合理的是(  )

A.图1用于证明非金属性强弱B.图2用于制备少量氧气

C.图3用于配制100mL一定浓度硫酸溶液D.图4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15.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其主要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的引流。

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肯定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③用饱和FeCl3溶液和沸水制取Fe(OH)3胶体

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⑤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钠元素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⑦促使过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

⑧用倾析法分离、洗涤颗粒较大的沉淀

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⑦⑧C.⑤⑥⑦D.③⑤

16.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

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检验CO的纯度,简单方法是用排空气法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听爆鸣声。

②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④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稀小苏打溶液。

⑤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A.①②B.③⑤C.③④D.④⑤

17.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18.0.1026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  )

A.22.30mLB.22.35mLC.23.65mLD.23.70mL

19.下列贮存化学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并放在阴凉处

B.波尔多液(CuSO4与石灰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盛放在铁制容器中

C.烧碱溶液放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

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20.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否则会引起安全事故。

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  )

A.钠与水反应时,只能取黄豆粒大小的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反应

B.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时,在加入二氧化锰后应首先加入浓盐酸,然后再点燃酒精灯

C.在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结束后,将大试管从铁架台上取下置于石棉网上冷却后再洗涤

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21.印刷电路的废腐蚀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

可从该废液中回收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原料循环使用。

测得某废腐蚀液中含CuCl21.5mol/L,含FeCl23.0mol/L,含FeCl31.0mol/L,含HCl3.0mol/L。

取废腐蚀液200mL按如下流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废腐蚀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方法获得的铜粉中含有杂质,除杂所需试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室可用固体KClO3与浓HCl反应制备Cl2,此反应中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实验室制备Cl2并通入FeCl2溶液中获得FeCl3溶液的部分装置:

从下图挑选所需的仪器,完成上述装置简图(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不用画),并标明容器中所装试剂。

(5)实验中,必须控制生成氯气的速度,使导管口逸出的气泡每秒1~2个,以便被FeCl2溶液完全吸收。

控制生成氯气速度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上述流程操作,需称取Fe粉的质量应不少于__________g(精确到0.1g),需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不少于________mol。

22.实验室制备苯乙酮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备过程中还有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等副反应。

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Ⅰ)合成:

在三颈瓶中加入20g无水三氯化铝和30mL无水苯。

为避免反应液升温过快,边搅拌边慢慢滴加6mL乙酸酐和10mL无水苯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率,使反应液缓缓回流。

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1小时。

(Ⅱ)分离与提纯:

①边搅拌边慢慢滴加一定量浓盐酸与冰水混合液,分离得到有机层

②水层用苯萃取,分液

③将①②所得有机层合并,洗涤、干燥、蒸去苯,得到苯乙酮粗产品

④蒸馏粗产品得到苯乙酮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装置b的作用:

________。

(2)合成过程中要求无水操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乙酸酐和苯的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颈瓶,可能导致(  )

A.反应太剧烈B.液体太多搅不动C.反应变缓慢D.副产物增多

(4)分离与提纯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操作中是否可改用乙醇萃取?

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液漏斗使用前须________并洗净备用。

萃取时,先后加入待萃取液和萃取剂,经振摇并________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片刻,分层。

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________,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6)粗产品蒸馏提纯时,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________。

23.化学实验装置的正确连接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

(1)用上述装置制备气体:

①若B中盛放浓硫酸,则A、B、C组合后能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a.H2b.H2Sc.CO2d.C2H4

②要快速制取并得到干燥的NH3,正确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按制气装置顺序填仪器的编号字母),制气所选用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

③若用H2O2和MnO2来制取和收集干燥的O2,则应选择的正确仪器组合是__________(按制气装置顺序填仪器的编号字母),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用A、B组合来验证盐酸、碳酸、次氯酸的酸性强弱时,盐酸应装入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所列的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几种常见的玻璃仪器:

①温度计 ②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烧杯 ⑤圆底烧瓶 ⑥量筒 ⑦玻璃棒

(1)在仪器上具体标明使用温度的是(不考虑温度计)______(填写编号);可作反应容器并可加热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2)需要用到温度计的实验是________(填写编号)。

①用乙醇170℃脱水制乙烯 ②石油分馏 ③浓硫酸稀释

④测定硝酸钾的溶解度

(3)玻璃棒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搅拌 ②引流 ③蘸取溶液。

不同实验中其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A.在“用无水碳酸钠配制100mL0.12mol·L-1的碳酸钠溶液”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填写编号)。

B.在“用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水等试剂除去粗盐中的

Mg2+、Ca2+、SO

等杂质离子以获得纯净的食盐”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填写编号)。

C.下列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玻璃棒的是______(填写编号)。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浓硫酸的稀释

③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④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⑤从碘水中萃取碘单质

答案:

1.解析:

B项NaHCO3受热分解,固体质量减小,Na2CO3加热无变化,可以鉴别。

D项混淆了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的作用。

答案:

D

2.解析:

A项,叙述Ⅰ、叙述Ⅱ均正确,但无因果关系,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是因为NH4Cl加热易分解,生成HCl和NH3,错误。

B项,叙述Ⅰ、叙述Ⅱ均正确,但无因果关系,用KSCN溶液鉴别Fe3+,是因为Fe3+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错误。

C项,叙述Ⅰ正确、叙述Ⅱ不正确,溶解度NaHCO3<Na2CO3。

D项,因为SiO2+4HF===SiF4↑+2H2O,所以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答案:

D

3.解析:

Na2SO3即使不变质,在实验过程中SO32-也会被稀HNO3氧化为SO42-,A项错误;Zn+CuSO4===ZnSO4+Cu,置换出的铜与锌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B项错误;浓HNO3也会产生此现象,C项错误;HCO3-、CO32-均会产生此现象,D项正确。

答案:

D

4.解析:

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铝为活泼金属,电解氯化铝溶液在阴极不能析出金属铝,B项错误;检验氨气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而不是蓝色石蕊试纸,C项错误。

答案:

D

5.解析:

在加热条件下,MnO2才能与浓盐酸发生反应,A项错误;HCl的酸性比碳酸强,故不会产生沉淀,B项错误;浓硫酸与Na2SO3反应生成SO2,SO2只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而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D项错。

答案:

C

6.解析:

A应该用湿抹布盖灭;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且混入了新的杂质NO,应该加入稀硫酸;B、D两项正确。

答案:

BD

7.答案 C解析 A项,氨水电离程度增大;B项,Na2CO3和NaHCO3的浓度不同;D项,溶解度大的易转化为溶解度小的。

8.答案 B解析 A项溶液中含有Ag+也会产生同样现象;C项甲苯萃取了溴水中的Br2;D项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9.答案 D解析 A项中需要过滤,用NaOH还会引入Na+杂质;B项中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含氧酸,无法比较;C项中缺少锥形瓶和酸、碱指示剂。

10.解析 这两个标签说明该药品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

C2H5OH无氧化性和腐蚀性,A项错误。

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也具有强腐蚀性,B项正确。

NaOH具有强腐蚀性,但无氧化性,C项错误。

HCl不具有强氧化性,D项错误。

答案 B

11.解析 ①中的橡胶管能够平衡分液漏斗和烧瓶中的气压,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可使反应顺利进行;②中气流速率过快时,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存储起来,保证实验安全;③中气流速率过快时,压强增大,部分气体存储在气球中,保证实验安全;④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烧瓶中压强逐渐增大,液体不能顺利滴下,实验不能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B项正确。

答案 B

12.解析 向含有Mg2+的溶液中加入氨水也可产生白色沉淀,A项错误;向含有CO

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也可产生白色沉淀,B项错误;向含有Ag+的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也可产生白色沉淀,C项错误。

答案 D

13.解析 加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Zn与H+反应生成H2,溶液中有大量H+,故溶液中没有CO

和NO

,C项错误。

根据图象可知,加入NaOH溶液,第一阶段与H+反应,第二阶段与Mg2+、Al3+反应生成白色Mg(OH)2、Al(OH)3沉淀,第三阶段与NH

反应得到NH3·H2O,第四阶段与Al(OH)3反应生成偏铝酸钠,随后不再发生反应,第三阶段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0.7mol-0.5mol=0.2mol,所以溶液中n(NH

)=0.2mol,B项正确。

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NH

、H+、Mg2+、Al3+,A项错误。

第一阶段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n(H+)=0.1mol,第四阶段发生反应:

Al(OH)3+OH-===AlO

+2H2O,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0.8mol-0.7mol=0.1mol,n[Al(OH)3]=0.1mol,故n(Al3+)=n[Al(OH)3]=0.1mol,第二阶段发生反应:

Al3++3OH-===Al(OH)3↓、Mg2++2OH-===Mg(OH)2↓,0.1molAl3+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0.3mol,所以Mg2+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5mol-0.1mol-0.3mol=0.1mol,所以n(Mg2+)=0.05mol,故n(H+):

n(Al3+):

n(Mg2+)=0.1:

0.1:

0.05=2:

2:

1,D项错误。

答案 B

14.解析 图1可以证明酸性:

H2SO4>H2CO3>H2SiO3,从而可以证明非金属性:

S>C>Si,A项正确;图2中Na2O2为粉末状固体,不能用启普发生器的简易装置,启普发生器常用于固体颗粒和液体反应的实验中,以制取气体,B项错误;图3中配制100mL一定浓度硫酸溶液时,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应先在烧杯中稀释,冷却至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然后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处后,用胶头滴管定容,C项错误;图4中N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项错误。

答案 A

15.答案 D解析 ③制取Fe(OH)3胶体时,不能搅拌;⑤中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钠元素,需要铂丝和酒精灯,无需玻璃棒。

16.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知识。

可燃性气体验纯通常采取排水法收集,①错;废液应在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②错。

17.答案 B解析 由于pH试纸润湿后相当于对原碱溶液稀释,所测数值偏小,A正确;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所加水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错误;终点读数时有气泡,会造成V2偏小,所测体积(V2-V1)偏小,C正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若操作缓慢,会造成部分热量散失,所测温度偏小,D正确。

18.答案 B解析 由题给滴定管液面示意图可知,图中每一小格代表0.10mL,滴定管液面读数介于22.30~22.40之间,只有B项符合。

19.答案 D解析 新制的氯水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A项错误;波尔多液中CuSO4能与Fe发生置换反应,不能盛放在铁制容器中,B项错误;烧碱能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使玻璃塞与试剂瓶黏结在一起,C项错误。

20.答案 A解析 A项是因为钠与水反应剧烈容易造成爆炸。

21.解析:

(1)腐蚀液中存在的Fe3+、Cu2+、H+均能与铁粉发生反应。

(2)滤渣为铁和铜的混合物,为除去铁,可用稀HCl或H2SO4进行溶解。

(3)由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可推知KClO3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再配平即可。

(4)产生的气体除氯气外,还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但两种杂质气体对实验无影响,故无须除去;只须将产生的气体通入FeCl2溶液试剂瓶中,此时气体是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由于尾气对大气有污染,应进行处理,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5)缓慢旋动分液漏斗的活塞,调节液体滴下的速度。

(6)所取溶液中含0.3molCu2+、0.6molFe2+、0.2molFe3+、0.6molH+,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至少应该加入铁的物质的量为0.3mol+0.1mol+0.3mol=0.7mol,故铁粉的质量为:

0.7mol×56g·mol-1=39.2g。

反应后溶液中共有Fe2+的物质的量为0.3mol×3+0.6mol=1.5mol,至少需通入0.75molCl2才能完全将Fe2+氧化为Fe3+。

答案:

(1)Fe+Cu2+===Fe2++Cu,2H++Fe===Fe2++H2↑,Fe+2Fe3+===3Fe2+

(2)HCl(或H2SO4)

(3)KClO3+6HCl(浓)===3Cl2↑+KCl+3H2O

(4)

(5)缓慢旋动分液漏斗的活塞,调节液体滴下的速度(6)39.2 0.75

22.解析:

(1)a为干燥管;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副反应中生成的HCl气体。

(2)AlCl3和乙酸酐都易发生水解反应,合成过程中要求无水操作的目的是防止AlCl3和乙酸酐水解。

(3)若将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颈瓶中,反应会很剧烈,反应液升温过快,导致副反应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