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1151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x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x

定稿79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第四学段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研究《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熟知相关要求

(一)仔细咀嚼“语文课程”含义,注重语言文字运用

2011版“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此表述主要包含三个要点:

第一,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课程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第二,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首先,表现在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促进自身成长;另一方面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其次,表现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具有丰富的内涵。

学习语言文字有四个层面的综合: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从其内容上体现了综合性。

因此,语文学习应重视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注重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加强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第三,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语文课程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只能在语言运用的实践过程中。

因而,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和领悟文化内涵。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一是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包括识字写字的实践、阅读和写作的实践、口语交际的实践以及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二是要让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而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是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四是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五是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语文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六是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整体领悟课程基本理念,注重自觉贯彻落实

1.践行课程“四大理念”。

一是语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要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是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全体学生的能力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升;四是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这些基本的理念贯穿于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教师只有深入研究领会其内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贯彻落实。

2.深悟课程价值取向。

“新课标”在阐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

“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这种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必须是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有机渗透,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精神成长,是用语文课程的方式进行的语文课程。

要避免将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班会课等;要避免脱离文本“贴标签式”式硬拔高,写作和口语交际的教学中也应将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蕴涵在语言表达之中,避免“口号式”的道德说教。

3.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新课标”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读书。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第四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新课标”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要求学生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强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求从课内到课外一切可读之物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二是写字。

“新课标”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前者是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做了专门字频研究而确定的300个“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的字。

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义务教育阶段始终要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明确要求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10分钟”,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三是背诵。

“新课标”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新课标”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

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入选了一些短篇散文。

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

在课程评价上,“新课标”强调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记诵积累。

在义务教育阶段,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有利于学生反刍式地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重点研究课程目标,教学中做到了然于心

“新课标”在第四学段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课程目标分别做了具体的规定(第14—18页),教师应该仔细研究这些目标做到了然于心并通过教学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它们。

(四)悟透教学、评价建议,实践中做到运用自如

《语文课程标准》就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课程目标的教学与评价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19—34页)。

如何回归语文教育的正途,“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建议”中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积累”、“诵读”、“感悟”、“品味”、“熏陶”、“自由表达”、“创意表达”、“实践”等主要观点,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对这些观点,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深入领会,悉心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如。

(五)用心品味“附录”,掌握语文知识精要。

关于识字写字、背诵推荐篇目、课外阅读建议及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新课标”以“附录”的形式,对要求会识、会写的3500个汉字一一列出,对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61篇),课外读物选择的范围以及应了解掌握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都做了明确的建议。

“背诵优秀诗文”“丰富语言积累”是“新课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如何将“新课标”所作的这些最低限度的要求落到实处,是我们每一位教七至九级学生的语文教师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二、研究语文教材明了编排目的

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而写作、口语交际又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

全套书的综合性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编排。

本套教材编排目的有四(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语):

一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四是教科书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开放性”,指沟通教科书、课堂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弹性”,指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教材和选择教学策略,如将精读变为略读、略读变为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可选择书中编排的几项也可只选其中一项活动等)。

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提供了保证,教材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所以,七至九年级语文教师应该熟知本套教材编排的体系与目的,只有熟知,才能在教学中高瞻远瞩、有的放矢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应凭着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对教材不断拓展与创新、补充与完善。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对教材的亦步亦趋,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教活教材”、“超越教材”。

总之,教材给教师的不是缰绳,而是魔杖,教师要用它去演绎语文教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春天。

三、研究语文教学策略走进新课程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宇文全先生在《要不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文中说:

“语文学科的改革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注重打好基础。

字音要一个一个地念准,字形要一笔一画地写对,基础知识要一点一点地积累,读文章要一段一段地读懂,写作文要一段一段地写好。

这容不得一星半点的投机取巧。

”面对绝大多数由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升上来的初中学生,语文教师必须以新教材为凭借,加强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以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

建议:

请师生为“新课标”附录4、附录5表中的每个字注上正确的拼音。

(二)加强阅读教学

1.加强诵读教学,品味原汁语文。

读——细读——品读——赏读——美读,读,是走进文本的重要途径,更是展示文本语言艺术之美的重要形式之一。

静下心来——沉进书中——跳出文本,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必经之途,除此别无捷径。

教师务必要指导学生多朗读,多美读。

大声的、动情的、陶醉的朗读是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也是获得语感、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

新教材所选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而且编排减化了头绪,强化了阅读。

所以,在教学特别是文学类作品的教学中,老师要通过自己激情喷涌、诗意盎然的范读、导读,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去激活“沉睡”的文本。

要少一些串讲串析,少一些花拳秀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文本材料,更多地去品味原汁语文。

2.加强诗文积累,增加人文积淀。

“新课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只是最低要求。

为了初、高中衔接教育的深入推进,更为了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2015年市教育和体育局统一下发的“2015年宜宾市中考指导意见”里“中考语文指导意见”明确规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全部篇目,包括教材后推荐的“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全部默写背诵。

此要求从2015年中考开始已全面落实,应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特级教师韩军建议:

中学阶段一个学生应该熟背100篇古文、200篇现代文、300篇古诗词。

教材上所编排的古诗文以及不少现代文,均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的,应属经典,故应尽量让学生多背诵多积累。

特级教师董一菲让自己的学生(初中)每一年背诵200首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诗。

教育先行者的经验证明,学生背诵的潜力是可以尽力去挖掘的。

除了背诵,还应该多摘名言经典多写随笔杂感。

文言文学习更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做到能准确理解内容,能正确翻译文句,能根据课内所学迁移阅读与课内难度相当的课外浅近古诗文。

总之,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读、多诵、多背、多仿写、多创作,在多读中涵泳,在多诵中感悟,在多背中内化,在仿写中形成能力,在创作中提升素养,从而增加文化积淀,夯实孩子一生的精神基座。

3.加强兴趣培养,快乐阅读文本。

新编教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一是“导语”引“趣”,即在每个单元、每篇课文前都有一段话,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问题激“趣”,既在课文之后或在“综合性学习”中设计一些富有理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活动生“趣”,即在课文后或在“综合性学习”中,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抓住契机,培养、激发、强化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快乐阅读文本。

4.加强课外阅读,扩大语文视野。

课标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建议只是一个底线,教材上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应该是为保住这个底线所作的安排,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读到这些名著。

处理教材时,也不要囿于课内囿于教材,应拓展开去,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相关联的名篇名著,并有意识地积累雅词佳句、精段妙章,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熏陶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曾享誉全国的山东高密中学开展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规定从高一到高三语文学习能力训练应达到的量:

阅读300小时,写作24万字,练钢笔字600页,阅读课外读物600万字,抄录名言佳句1000则,记24万字的读书笔记,其中每学年的目标是各完成三分之一的量。

高中生面对决定一生命运的升学压力尚可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我想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不妨借来一试。

[策略建议]坚持做好“十个一”:

(1)每天一篇书法练笔(最好与优秀古诗文篇目结合,做到读与写一箭双雕);

(2)每天摘抄一至二句名言佳句;(3)每天记住一至三个成语;(4)每天嵌用四至五个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写一个小片断;(5)每周摘抄并背诵一首小诗;(6)每单元学习结束对课文中的美句美段进行一次归类整理;(7)根据教材中提示的选文出处(课下注解)扩读相关文章;(8)每周读一至二篇课外美文或与定时阅读练习相结合读美文;(9)每学期读一至二本名著;(10)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到人教社编写的中小学教材配套的电子读本。

5.加强群文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群文阅读即在教学现场,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多篇文章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方向就是:

多个文本、同一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等。

目前,全民阅读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重视,故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众多能力培养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严重影响学生能力形成的“单一课文”教学模式的反思也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如何突破“单一课文”教学的思维定势,探寻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策略,便成为每一个语文人都必须思考并必须立即行动的当务之急的问题。

因为通过或美文或经典或名著等的群文阅读,既可扩大语文视野,又可培养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等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6.加强经典诵读,提升审美情趣。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诗文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的诗词歌赋浓缩了汉语韵律之美,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

通过诵读,亲近、熟悉、理解、热爱经典,提升语言文字和人文素养以及审美情趣,把握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诵读,提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真正实现“经典浸润人生,雅言传承文明”之目的。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要求全国大中小学都必须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诵读、书写、讲解等活动,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更是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旨在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开展此项工作,语文教学是重要的渠道之一,语文课堂亦是重要的主阵地之一。

务请藉此渠道和阵地,营造“人人诵经典,班班诵经典、校校诵经典、家家诵经典”的良好氛围。

7.加强实践活动,内化语文能力。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这是教改的成功经验,也是新教材着力体现的特色。

教材每单元都编排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把作文教学纳入活动中进行,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好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有情有趣、积极健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阅读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师生课堂上的“对话交流”,也应少用“问答式”,多用“交谈式”“讨论式”“启发式”。

要多为学生搭建展示语文能力的平台,如语文知识与能力竞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辩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等。

通过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心理话,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思考和想象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收获自信,取得成功,并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8.重视学法指导,授鱼不如授渔。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社会学习论》“教学过程三大机制:

联想、强化、模仿”等理念特别适合于语文教学的规律,也应该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拥有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这是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

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圈点勾画法,“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质疑探索法,摘抄美词妙语名言警句法,善于缩写、扩写、改写、仿写以及养成写随笔札记习惯等,这些既是方法也是良好的读书、学习、思维等习惯。

除此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

把语文学习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基本规律。

学生如果在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思维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会学语文了,就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了。

下面两份表,是关于课文预习、复习和单元反思的,老师们不妨借来试试。

如果坚持使用,学生们在语文学习方法、习惯乃至能力的养成上可能会获益匪浅。

表一:

第课《》学习表

1.你认为这篇课文的朗读要领是什么?

2.你遇到哪些语言文字的“拦路虎”?

请你查字典、资料尽量解决它们。

(文言文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你在阅读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你对这些疑问有没有初步的解决思路?

4.通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好的词句、好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

懂得了哪些道理?

表二:

第单元整合反思表

1.本单元内容概述:

2.通过本单元学习,你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

3.本单元的修辞方法归类(举例说明):

4.摘抄本单元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并作赏析:

5.你学习本单元的新的发现和创造有:

6.你在本单元还有疑难问题,希望以后解决:

9.加强语言修养,增添教学魅力。

精准、美丽的教学语言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魅力的关键所在。

对待分析性语言为主的非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语言要体现其严密的逻辑性、清晰的条理性;在文字表述和文章内容通过学生自读就可以自知的基础上,教学语言侧重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点拨、启迪与描述上,所谓“既点且拨,片言居要,省时力而收获丰”,“学者有困惑:

山重水复疑无路,教者巧点拨:

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待赏析性语言为主的文学类作品,阅读教学语言应具有抒情、感染和美育的特点。

同是一篇课文,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同,教学效果迥异:

语言妙趣横生,学生就兴趣盎然;语言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就沉闷。

于漪认为:

“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

情动于衷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深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欧阳代娜主张把语文课本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主张教师要讲出“美”字来,悟出“巧”字来,点出“活”字来,练出“实”字来。

只有深入文本,咀嚼文字,涵泳于语言之中,力透纸背地去剖析去体悟语言文字本身所蕴藏的深味和魅力,才能充分彰显语文的真味。

看来,语文教师欲在阅读课上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教学语言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修炼不可。

(三)加强作文教学

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必须加强教学研究。

训练策略建议如下:

1.片断训练。

嵌用雅词佳句写片断,确定话题写片断,观察场景写片断……

2.深度仿写。

不是浅层次地模仿文章的起承转合,而是进行语言思维过程、语言运用规律过程的模仿,不仅要看到语言表达了什么内容和信息,更应该关注它是如何传达这些信息的。

3.自主写作。

“新课标”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的教学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几个词语是:

“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写想象中的事物”。

平素训练时,可多写日记、随笔、读后感、续写、写想象作文等,要让学生明白:

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4.让文字美起来。

“新课标”倡导大量阅读、吸收、积累,其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输出就是运用。

学生通过朗读、咀嚼、品味、体会,将书中典范优美的语言吸收、沉淀、转化、借鉴,对课文语言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仿写、点化、迁移等,逐渐让自己的语言美起来,让表达的思想成熟起来,作文能力最终也就慢慢形成了。

(四)加强综合性学习教学

1.综合性学习体现的主要新理念:

(1)强调合作精神;

(2)突出学生的自主性;(3)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探究和研究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方法,过程比结果更重要;(4)提倡跨领域学习;(5)老师是合作者、参与者、点拨者、引导者、参谋,教师要有高素质。

2.策略建议

(1)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学实际,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梳理和整合。

学期之初,应以备课组为单位拟制出本学期(本学年)的综合性学习计划,做出整体的合理化安排。

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适当取舍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材料,适时增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校园文学社活动、社会文化热点的讨论等,从而使之形成合理的序列,循序渐进。

(2)根据本地(本校)课程资源的具体情况和学生语文学习实际,对确定为重点的综合性学习序列化。

如社会用字调查,可以细化为三个系列:

一是调查公共场合的不规范用字,二是探究造成不规范用字的原因,三是提出规范用字的合理化建议。

(3)要研制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

如成长记录袋,情境测验(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想象情境和迁移情境),达标卡和评价报告单,成果交流展示等。

(五)加强口语交际教学

1.教学途径建议:

(1)从综合性学习中寻找口语交际机会;

(2)从阅读教学中寻找训练切入口;(3)从生活、社会中选取适合学生的题材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

2.教学策略建议:

(1)在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

(2)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3)口语交际训练时要体现其最鲜明的特点:

实践性、情境性、现场性、互动性;(4)口语交际过程中要十分重视语言的修养;(5)口语交际中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6)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训练口语交际;(7)口语交际中,特别要强调激励性评价;(8)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有好的口才。

常言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

“教学相长”永远是真理。

四、研究评价与复习自信迎考爱语文

新课改第一轮结束后,教育部制定了《2005年课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