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827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大河小说”又指“超长篇小说”,意指用多卷本连续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历史的变迁,各部小说自成体系又互相关联,能够规模宏大的表现出一个时代的较完整画面。

李劫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

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2、普罗小说:

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

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

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

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3、“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1928~1930年间普罗作家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即不从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出发,而是按照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生活的幻想,任意编造情节,表现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调,在题材上多写“革命加恋爱”,突变式英雄等;在艺术上用形象突解政治、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化的倾向盛行。

总之,“革命的浪漫谛克”是指在当时特定条件下,革命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的幻想与狂热,导致任意违反现实主义原则的虚假编造和作品的浮嚣气氛。

4东北作家群:

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

5“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6“海派”小说:

初期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过渡的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第二代海派。

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谁哈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

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7“诗界革命”:

午中日战争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文学领域也发出各利改良的呼号,提倡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进行诗歌创造,主张按照当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开辟诗的境界。

“诗界革命”的口号是19世纪末由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维新派提出来的,其目的正是要解决诗歌为维新改良服务的问题。

诗界革命中成就最大的是黄遵宪。

他是近代前期最杰出的诗人。

8“胡适之体”胡适的《尝试集》出版(1920年3月)后,这种用浅显白话文书写的诗歌体裁被称作"胡适之体"。

后来,"胡适之体"也用来指代他浅显通俗、明白如话,因此风行一时的白话文体。

这种文体的基本风貌在胡适以后的散文写作里变化很少,基本如一。

9湖畔诗社:

现代文学社团。

1922年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

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

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

诗社没有固定的组织和章程,只是一种友爱的结合,其成员绝大多数是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

他们曾先后出版冯、应、潘、汪的诗合集《湖畔》(1922)等等

10《女神》:

诗集,郭沫若著。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

》、《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11“泛神论”:

一称万有神教,谓宇宙间只有一个长住不变,自有永有,绝对永恒的「本质」(essence);有限之物(finitethings),万殊变迁,其本身并无真正的存在,印度教称为幻影(maya)。

此派反对超越神论,否认神的位格,以及上帝创世之说,谓有限之物,乃出自无限,非由于创造。

盖自无限出有限,乃为一种内在的原则,此即上帝。

有限无限,均属一源,故宇宙非上帝所创造,上帝即寓于宇宙之内。

12新月诗派:

新月社成立于1928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

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13、象征派诗:

产生于20年代中期、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诗派创作派别。

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14、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

这一诗派既受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15红色鼓动诗:

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人物是殷夫,主要内容是以高昂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

抒写了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定的信念。

其艺术特点是:

以壮为诗魂,都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16、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中国诗歌会成立。

该会的前身为"左联"领导下的诗歌组。

后来诗歌组扩大为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对当时诗坛上的"新月派"、"现代派"、"象征派"等脱离现实、追求唯美、沉醉在风花雪月里的倾向展开斗争。

参加中国诗歌会的,除原来"左联"诗歌组的蒲风、任钧、杨骚、白曙、杜淡(窦隐夫)外,还有柳倩、关露、辛劳、洪道、苏夫等。

不久,中国诗歌会先后成立了河北、广州、青岛、湖州、厦门等分会,由蒲风专门负责联络工作。

该会提出的纲领是:

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统治;批判那些以"不谈政治"为幌子的脱离现实的诗歌、不关心人民命运的诗歌,主张诗歌应当成为革命斗争的武器;在形式上主张提倡大众化,即诗歌要让读者得懂、听得懂、容易上口;工作方法上则主张在群众中吸取力量

17、七月诗派: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

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大河小说”:

又指“超长篇小说”,意指用多卷本连续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历史的变

18艾青式自由诗体”:

是艾青诗歌中显示其独特风格的诗体形式,其特点是散文式的自由书写而并非散文化,注重诗歌内在诗情诗意的表达而不拘泥于外形束缚,不讲究格律,不押韵,诗行诗节句句也没有固定。

19、“鲁迅精神”:

表现为兴邦强国,励精图治的爱国热忱;憎爱分明,人民本位的思想倾向;自觉“拿来”,综合创新的广阔襟怀;严于律己,自我解剖的现代品格,切合国情,实事求是的现代主义精神。

甘为“中间物”、略有后起人的大家风范;无所挂碍,“蓬勃的奋飞”的猛士情怀。

20小品散文:

又称“小品文”,是一种短小精炼又有特殊情致的散文体式,它是周作人在1921年发表的《美文》一文中提倡,随后创作并形成影响的或叙事或抒情或两者结合的“美文”形式。

这种文体,及吸收了英国(爱迪生、欧文)散文“真实、简明”、“幽默庸俗”的艺术营养,又继承了我国现代公安派“独行性灵、不拘格套”的传统,更有“用自己的意向和思想。

”建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后来散文家(俞平伯、废名)等散文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21“冰心体”:

是对冰心散文的一种誉称,“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

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

既凝练明快清新婉丽。

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她还非常善于运用形容词重叠形式,语言活泼而意味深长。

22“文明戏:

又称“新剧”或“文明新戏”,是中国的早期话剧,辛亥革命前在日本新派别的影响下产生,初期是依据剧本演出,后来大家凭借幕表,即心发挥,早期文明戏曾为话剧在中国的传播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二次革命失败,守旧风气回溯,文明戏逐渐走上商业化道路,腐化变质,热键衰落。

23“爱美剧”:

是继文明戏之后,二十年代初由民众戏剧社提倡的一种戏剧运动。

是根据“业余”的英文译音而来的,主张抨击传统旧戏和堕落的文明戏;提出戏剧理论建设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戏剧商业化、庸俗化的弊病,大力倡导“非营业性质的,提倡艺术的新剧”,即陈大悲倡导“爱美剧”,这在当时的戏剧界产生过相当影响。

24民族新歌剧:

是因《白毛女》的成功而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它是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传统戏曲、民歌、话剧等样式面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

其特点是歌唱、对话、舞蹈相结合,但主要通过叙述事件,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新歌剧的产生,是贯彻《讲话》精神的重大收获。

25“愤激小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些进步作家面对国民党的血腥镇压和高压政策,甚为不满表现出愤激之情,产生了要求复仇和拼命的情绪。

于是在作品中,往往描写带有疯狂性的冒死一拼的行为。

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以暗杀、恐怖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反抗统治者,而其结果多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付出高昂的代价。

这类小说的出现,是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育动、冒险情绪的形象而真实的反映。

代表作家有蒋光赤《野祭》、《最后的微笑》,巴金《灭亡》等。

26暴露与讽刺文学:

1938年4月,当一般小说满怀热情地讴歌抗战中的民族精神和英雄行为的时候,张天翼却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抗战营垒中的隐患与蠹虫,发表了讽刺杰作《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的发表,曾在本时期的文坛上引起过一场“暴露与讽刺”的讨论,并进而使文学创作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向。

茅盾说,这种新趋向就是“对于隐伏在光明中的丑恶的研究和搜索”,通过对现实的深入观察,描写出“扶摘丑恶的作品”由于《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的成功,就逐步出现了国统区讽刺暴露小说的一股潮流,从而推动了整个四十年代国统区文学的现实主义发展。

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27“女神体”:

是郭沫若《女神》中所体现的一种自由诗体形式,其特点是:

诗体长短不限,音节或多或少,段落可有可无,或押韵,或不押韵,或一韵到底,或中间换韵,口语中可夹带文言词汇,汉语里可书写外语单词,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参差而有致,这种自由体诗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诗词格律的束缚,实现了诗人“绝端自主,绝端自由”的诗作主张,为中国现代自由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8“三美”:

是新诗格律化闻一多的主张,它是新月诗派现代格律理论的纫领和核心,它是作者在研究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艺术理论之后提出来的,表现在:

音乐美:

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

有中国传统诗画的效果;建筑美:

有诗体形式的美感并服务于诗的内容。

29普罗诗潮: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农村武装割据、实现土地革命为主要形式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在文化战线上,从1930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在白色恐怖中英勇战斗,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在整个左翼文化运动中,左翼文学运动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文学主潮

30“鲁迅文体”:

是指鲁迅在小说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突破传统小说构成模式和规范因素,表现出一种偏离公众小说认同感的倾向。

他的文章用“边缘化”一词概括这种小说在文体上的创新特质,结合作品分别就其“边缘化”的表现形态和构成机制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并指出:

清醒的文体意识和永无止境的文体追求是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创新的动力

分析思考

一、通过祥子性格变化发展的轨迹,分析其形象的典型意义。

1、祥子的悲剧是对黑暗的不合理的制度的有力控诉。

2、祥子的悲剧是对个人奋斗以及解放道路的否定。

二、如何看待虎妞这一特异的人物形象?

虎妞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而性格又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畸形儿。

老舍对此人物有批判也有同情,但批判多于同情。

三、老舍小说独特的贡献是什么?

1、独特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首先:

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与他的独特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由于他出生在底层市民家庭,所以于底层市民有天然的联系。

其次:

老舍对底层市民社会的描写,不是单纯描写底层社会,而是始终有一种深切的眼光,有一种忧虑,一种思考,展示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最后:

老舍小说创造了底层社会的典范。

2、独特的艺术特色:

城市平民题材;独特的“北京味”;严重的人道情怀;通俗的故事性。

3、老舍的作品具有一种适宜、含蕴丰富、独具一格的老舍式的幽默感。

他的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

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视不同对象有所倚重。

老舍笔下的幽默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的渗透,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

四、老舍小说的“北京味”是怎么体现的?

北京是他生长的故乡,是他创作的源泉。

在老舍的长篇小说创作中,《赵子曰》、《老张的哲学》、《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都是以北京为背景,描写北京人的生活,至于短篇小说和散文那就更多了。

以“京味儿”著称于文坛的老舍,在他的作品中广泛涉猎了北京的风土人情,这些风土人情的描写,在作品中是人物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向人们展示了旧时代特有的民情风貌,另一方面描写了人物思想,刻画了人物性格。

同时,也突出了老舍作品的“京味儿”特色与民族风格。

老舍说:

“北平是我的老家,一想到这两个字就立刻有几百尺‘古都景象’在心中映开。

”这种“古都景象”融化到他小说的人物形象、风俗习惯、环境气氛、形式结构和艺术语言中,便构成独特的“北京味儿”。

五、以《山峡中》为例,分析艾芜小说的风格特色

1、《山峡中》以其新颖的题材,特异的边陲生活,表现传奇般的人物形象,艾芜严格遵循鲁迅对小说创作"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要求,选取自己最为熟悉的南国边陲底层社会的传奇故事,表现那些为当时一般人所不熟悉的"盗贼"生活,并从这些被视为"不法"的下层人物身上开掘出真的、善的、美的东西,这就是他对人生的独特发现。

2、《山峡中》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浓郁的浪漫主义主义色彩。

六、以《华威先生》为例,分析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色。

1、通过多种题材揭示社会矛盾

2、擅长刻画灰色人生和反面人物形象

3、明快、泼辣、犀利的讽刺艺术

七、试比较张天翼和沙汀小说讽刺风格的异同。

他们都是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现实主义作家,都擅长以讽刺手法来揭露时弊,暴露阴暗,鞭挞落后,促进世人警醒,但两人的讽刺风格又有不同:

张天翼讽刺小说风格是明快、泼辣、犀利,主要体现在选材广泛,作品以人物和场景遍及社会各个角落,长于把真实寓于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讽刺对象和讽刺情节之中,运用漫画式的简笔勾勒刻画人物形象,语言明快、洗练、泼辣。

沙汀讽刺小说风格是深沉、冷静。

含蓄,主要体现在取材于四川农村小城镇生活,显示出浓郁的“川味”特点:

长于不漏声色的客观描绘,在真实的现实画面里隐含讽刺喜剧因素,按照生活本来的生动和复杂内容,采用白描手法,精炼含蓄的勾画人物性格,语言是从四川方言中提炼的充满四川人机趣幽默的乡土话语。

八、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后,解放区小说创作的新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新的题材和主题

2、新的文学形象:

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取得了真正主人公地位

3、新的表现形式:

在语言和艺术形式上真正做到了群众化、民族化

4、新的作品队伍:

解放区的文艺是由专业的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和工农兵群众的业余创作两方面组成

九、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大致经过了几个阶段?

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五四”以前的“泰戈尔式”,力主冲淡;“五四”高潮时期的“惠特曼式”崇尚奔放自由;“五四”退潮后的“歌德式”,偏向于深沉。

十、“泛神论”对郭沫若诗歌创作有什么影响?

郭沫若主要是从文学作品中接受了泛神论思想,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与印度的梵,中国的孔子、庄子与王阳明等的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泛神论思想。

他认为:

“泛神便是无神,一起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是神的表现。

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

人到无我的时候,与神合体,超绝时空,而等齐生死。

”这种泛神论思想,否认超自然的神的存在,也反对无视人权的社会强权者与封建偶像,并推崇自我,效法自然,把物我合一看着人生的最高境界,这种泛神论思想,不仅成为了他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哲学依据,更为他的文学创作展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因此,在他的笔下,几乎所有事物经过拟人化、传奇化、诗化,都能塑造成奇异的艺术形象。

他大胆采用自由体形式,对赋比兴的传统表现手法的发展,汲取古代诗人运用语言的优秀传统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对庄子和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形成了浪漫主义诗风及诗论。

十一、《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1、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

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奇特的想象和夸张。

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

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

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十二、《凤凰涅槃》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①诗歌的爱国激情是通过凤凰形象来抒发的。

凤凰表现了对旧中国的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的感情,同时,凤凰更体现了对新的人生、未来祖国的热烈追求和由衷赞美。

凤凰形象是诗人自我抒情的形象,也是祖国的形象,是诗人形象与祖国形象的溶合。

②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爱国激情融入进凤凰形象,融入到改造旧中国革命激情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之中。

③《凤凰涅盘》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呼唤民主、科学,大胆创新的个性解放精神。

④诗歌充满了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那是"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

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

焚烧了旧我,获得了"净朗"、"华美"、"自由"的再生,表现了诗人对新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新生的积极创造精神。

⑤诗人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

十三、为什么说《凤凰涅槃》典型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①诗歌的爱国激情是通过凤凰形象来抒发的。

凤凰表现了对旧中国的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的感情,同时,凤凰更体现了对新的人生、未来祖国的热烈追求和由衷赞美。

凤凰形象是诗人自我抒情的形象,也是祖国的形象,是诗人形象与祖国形象的溶合。

②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爱国激情融入进凤凰形象,融入到改造旧中国革命激情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之中。

③《凤凰涅盘》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呼唤民主、科学,大胆创新的个性解放精神。

④诗歌充满了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那是"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

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

焚烧了旧我,获得了"净朗"、"华美"、"自由"的再生,表现了诗人对新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新生的积极创造精神。

⑤诗人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

十四、为什么说《凤凰涅槃》最典型地体现了《女神》的独特风格?

因为《凤凰涅槃》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

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凤凰涅盘》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

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

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

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15、举例说明徐志摩对新格律诗的贡献。

1、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

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

如: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2、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喻,追求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的理想;如《沙扬娜拉》状写日本女郎贴切传神,既纯清无瑕,又楚楚动人。

3、

3、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诗的秘密在它的音节的匀整和流动。

音节是诗的"血脉",如《再别康桥》使用了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缠绵中不乏轻快韵律,节奏感外平添旋律美。

1.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诗人讲究诗形与章法,以四行一节为多,节式、章法、句法、韵脚又各有变化,不太拘泥,整饬中有变化,呈现灵活多样的体式,如《爱的灵感》。

四、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诗歌富有想像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

如《半夜深巷琵琶》写得妩媚明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十六、以《再别康桥》为例,说明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色。

1.音乐美(押韵):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以《再别康桥》为例,其押韵,韵脚为:

来,彩(ái);娘,漾(iáng);摇,草(áo);虹,梦(óng);箫,桥(áo);来,彩(ái)。

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音律和谐。

回环复沓。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