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758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

《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

精品秋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精品】2019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中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天圆地方→依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二)、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轴是假想的地球自转旋转轴。

 

2.经线和纬线

纬线

经线

定义

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长度

长度不相等,由赤道到两极逐渐缩短

长度相等

形状

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3.经度和纬度

纬度

经度

起点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范围

0°—90°

0°—180°

相同度数的区别

赤道以北北纬(N),以南南纬(S)

本初子午线以西西经(W),以东东经(E)

度数变化规律

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4.确定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位置,用经纬网(地理坐标)。

5.高、中、低纬的划分:

习惯上,人们把0°—30°称为低纬,30°—60°称为中纬,60°—90°称为高纬。

6.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

习惯上,以赤道为界,划分南北半球。

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2)东西半球:

习惯上,以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

(三).地球上的五带:

纬度范围

有无极昼极夜、阳光直射

气候特征

热带

23.5°N——23.5°S

无极昼极夜、有阳光直射

终年炎热

北温带

23.5°N——66.5°N

无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

四季分明

南温带

23.5°S——66.5°S

北寒带

66.5°N——90°N

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

终年寒冷

南寒带

66.5°S——90°S

当堂练习: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C两地的地理位置:

A、BC、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地,位于东半球的是地,位于西半球的是地。

(3)A地位于C地的方向。

(4)从低、中、高纬度看,B在纬度;C在纬度

(5)从五带看,A在;B在

第二节:

地图

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一)地图上的方向: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

1.习惯上,面对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2.在指向标的地图上,则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按“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确定方向。

(二)地图比例尺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比例尺的大小:

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小,所表现的内容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大,所表现的内容粗略。

5.同图幅情况下,绘制小范围的地图,应该采取大比例尺;绘制大范围的地图,应该采用小比例尺。

(三)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1.图例:

是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2.常见图例

第三节:

地形图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

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决对高度。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

2、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

2.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体不同部位:

(1)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2)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3)陡崖:

等高线重叠之处。

陡崖可攀岩,山谷的陡崖可能形成瀑布。

(4)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位。

分水岭。

(5)山谷:

等高线向高出凸出的部位。

集水线。

可形成河流。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着上不同的颜色,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

3、地形剖面图可以沿一个方向直观地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

(四)地图的应用:

1.一般情况,去公园浏览看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看交通图,确定某一国家的位置看世界政区图,确定中国的某一省的位置看中国政区图,确定某一市的位置看所在省的政区图。

当堂练习:

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A:

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

(2)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____米。

(3)C地位于D地的_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是千米。

(4)图中适合攀岩的是_________。

(5)图中小溪流向为。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座山峰,海拔最高的是,该山峰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米。

(2)小马河的流向是。

(3)若CD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4.5厘米,实际距离约为千米。

(4)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5)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理由是。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1)填图:

在右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

陆上邻国有14个(熟悉);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5.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6、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设立)。

(需要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省会中心。

7、面积最大:

新疆面积最小:

澳门人口最多:

广东人口最少:

澳门

跨纬度最大(南北距离最大):

海南省跨经度最大(东西距离最大):

内蒙古

纬度最高(最北):

黑龙江纬度最低(最南):

海南

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0年11月底为13.71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

9、中国的人口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基本内容: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0、中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人口分布特征:

东多西少。

12、中国的人口密度大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13、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91.5%,其他55个民族共占了8.5%,为少数民族。

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

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彝、蒙古、藏族。

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14民族节日、活动:

⑴傣族:

泼水节、孔雀舞⑵朝鲜族:

长鼓舞、跳板⑶彝族:

火把节⑷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⑸壮族:

三月三歌会⑹穆斯林(维吾尔族、回族等):

古尔邦节、开斋节⑺瑶族:

盘王节

15、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第三章:

复杂式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1、中国的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面积占2/3。

2、中国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特征

3.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天山—阴山、昆仑山—b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c大兴安岭—太行山—d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武夷山、f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g祁连山、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

h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喜马拉雅山

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为三大高原、三大盆地,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为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能在图上找出)

3、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我国最低处:

吐鲁番盆地

4、主要地形(1)、四大高原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

海拔1000m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黄土高原

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云贵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从2000m降到1000m;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油气资源开发

准噶尔盆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油气资源开发

柴达木盆地

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四川盆地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500m左右;成都平原较为平坦。

紫色土广布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人口、城市密集

(3)、三大平原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

平原

面积最大,海拔多在200m以下,地势坦荡;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华北平原

海拔多在50m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西狭长;海拔更低;河湖密布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5、我国的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广布。

(4)云贵高原----峰峦众多、地面崎岖,石漠化严重。

6、我国三大平原:

(1)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多沼泽和冻土。

被称作“黑土地”

(2)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也称为黄淮海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7、我国的四大盆地:

(1)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沙漠广布,内部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2)准噶尔盆地:

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多沙漠、戈壁分布。

(3) 柴达木盆地: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4) 四川盆地:

物产丰富。

称为“紫色盆地”。

8、我国的三大丘陵:

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第二节:

气温与降水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气温、降水。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因素、人类活动。

2、一般来说,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3、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南半球相反。

海洋推迟一个月。

(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季节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冬季

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

夏季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夏季

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2)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

据活动积温[作物生长期内(日均温≥10℃)的日均温累积]的大小划分出五个温度带和1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地区,其分布情况如下:

2.降水

(1)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夏季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冬季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2)我国划分四个干湿区。

下图中a、b、c分别大致相当于800mm、400mm和2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它们划分出A、B、C、D四个干湿区。

干湿地区

降水状况

分布地区

主要植被

A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

>800mm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为主

B半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

>4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地

C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400mm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地为主

D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200mm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特征:

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分布。

我国夏季(7月份)气温特征: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青藏高原较低温(海拔过高)。

5中国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中国年降水量:

⑴最多:

台湾火烧寮⑵最少:

新疆吐鲁番托克逊降水:

主要为锋面雨

第三节:

天气和气候

1、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具有多变性;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

(多选)下列语句描述天气的是(CDEFGK),描述气候的是(ABHIJ)。

A、北京四季分明B、山前桃花山后雪C、阴雨连绵D、晴空万里E、清明时节雨纷纷F、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G、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H、昆明四季如春I、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J、全年高温多雨K、轮台九月风夜吼

2、卫星云图上,绿色=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写出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含义:

晴多云阴雷阵雨霜冻台风冰雹沙尘暴雨夹雪雾霾

4、气温日变化: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5、一般来说,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团。

云团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6、我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7、夏季风: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高温多雨天气。

冬季风:

(东北季风、西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带来寒冷干燥天气。

8、我国的五种气候类型:

(1)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降水总量多。

如:

海南岛、云南南部西双版纳。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如:

中国南方地区。

(3)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如:

中国北方地区。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如:

新疆、内蒙古一带。

(5)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垂直变化。

如:

青藏高原。

9、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与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相同)

10、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

在东南沿海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

寒潮:

我国北方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急剧的降温。

主要出现在冬季。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特征

丰富

较小

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

特征

较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

特征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较小

汛期较短、季节变化大

汛期长,季节变化小

成因

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降水季节长

含沙量

特征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少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土质疏松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

特征

较短

成因

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0℃以上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特征

成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水量较小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汛期短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河流水量减少,逐渐消失

塔里木河:

7~9月为汛期

2.长江、黄河、珠江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

黄河

珠江

水利

①灌溉;②航运“黄金水道”;③发电“三峡”;④调水“南水北调”;⑤冲积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及长江三角洲,主要农业区

①引黄灌溉;②发电(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

①水能的梯级开发;②航运

水害

中下游洪涝灾害

①上游凌汛;②下游“地上河”、凌汛

①下游河口附近“咸潮”;②中下游洪涝

整治措施

防洪是首要任务。

①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②营造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退耕还湖)

关键是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①兴修水利,上拦下排;②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营造水土保持林;③加固堤坝

①引淡压咸;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1、我国主要河流的分水岭:

(1)、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秦岭

(2)、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南岭

2、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青海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一个咸水湖(内流湖),分布在青海省。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

世界最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

3、长江:

(1)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

(2)干流流经11个省区: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主要的支流有岷江、嘉陵江、汉江、赣江等。

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

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有利于航运。

“黄金水道”

(4)水电站:

三峡、葛洲坝、二滩、丹江口

4、黄河: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1)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2)干流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主要的支流有:

湟水、汾河、渭河。

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津,

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

下游---流域面积狭窄,形成“地上河”。

(4)水电站:

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5)塞上江南: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6)治理黄河的关键:

做好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

主要措施:

在上游进行水能开发,修建水库,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进行加固堤坝,疏通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