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671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同学设计了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利用氯酸钾分解制O2。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5.95g.

②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

④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5.0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mL.

⑤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55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①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

②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③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码。

进行③的实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实验测得氧气的摩尔体积是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②①③偏小0.012522.38L/mol

【解析】

【分析】

【详解】

(1)往广口瓶中装满水,使装置左侧形成密闭体系,通过捂热试管看广口瓶中长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在测量收集到O2的体积时,先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否则气体受热膨胀时,会使排出水的体积偏大;然后调整量筒高度,使量筒内液面和广口瓶中液面相平,以保证广口瓶中气体的压强和外界气压相等,从而使排出水的体积与产生的O2的体积相等,最后再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正确顺序为②①③;读数时若仰视量筒内的液面,会使读取O2的体积偏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②①③;偏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O2的质量为15.95g-15.55g=0.4g;n(O2)=0.4/32=0.0125mol,O2的摩尔体积为0.2797/0.0125=22.38L/mo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0.0125,22.38L/mol。

【点睛】

用排水法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要注意:

先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否则气体受热膨胀时,易引起误差;第二,要调整量筒高度,使量筒内液面和广口瓶中液面相平,以保证广口瓶中气体的压强和外界气压相等,这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最后再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要平视进行读数,减小实验误差;只要做到以上三点,就能提高测定数据的准确度。

 

2.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0mol·L-1的NaOH溶液500mL,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

b.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

c.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结束后,要摇匀

e.用500mL的容量瓶可以直接配制480mL溶液

f.当用容量瓶配制完溶液后,可用容量瓶存放所配制的试剂

(2)请补充完整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③溶解;④冷却并移液;⑤洗涤并转移;⑥________;⑦摇匀。

(3)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带砝码)、镊子、量筒、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操作②③都要用到小烧杯,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如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请写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ad20.0定容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用烧杯称量NaOH固体,防止NaOH腐蚀天平的托盘用烧杯做溶解用的容器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a、容量瓶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水,a正确;

b、容量瓶不能加热,b错误;

c、容量瓶不可以用来稀释浓溶液,也不能用来溶解固体,c错误;

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结束后要摇匀,d正确;

e、用500mL的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溶液,不能配制480mL溶液,e错误;

f、容量瓶不能长期贮存溶液,f错误;

故选ad;

(2)m(NaOH)=nM=cVM=1.00mol·L-1×0.500L×40g·mol-1=20.0g。

配制时,要遵循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的顺序进行配制。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使用的仪器有一定规格的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带砝码)、量筒,本题还缺少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4)NaOH固体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纸称量,要用玻璃仪器(如小烧杯)盛放。

NaOH固体溶解时要在小烧杯中进行。

(5)配制500mL的溶液,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在转移溶液时,一定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溅到瓶外。

(6)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导致溶质损失,则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错误;

B、定容时俯视液面,则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正确;

C、在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C正确;

D、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由于会有少量液体残留在刻线上方,因此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的,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体积会增大,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故选BC。

【点睛】

本题第(3)题,填写容量瓶时务必带着规格填写,即填写500mL容量瓶,只填写容量瓶是不正确的。

3.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配制100mL1.0mol·L-1稀硫酸,现有下列实验仪器备用:

A.100mL量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

请回答:

(1)通过计算,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2)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______(填序号),使用容量瓶时第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3)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

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

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

(4)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所用浓硫酸的体积 ②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③溶解 ④恢复至室温⑤转移、洗涤 ⑥定容、摇匀⑦装瓶贴标签。

其中,第⑤步中“洗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4CFGEH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①减少溶质损失,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

【分析】

⑴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

⑵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100mL容量瓶、玻璃棒、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使用容量瓶前要检漏。

⑶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溶度偏高;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与结果无影响;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⑷溶质黏在烧杯内壁或玻璃棒上,要洗涤。

【详解】

⑴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mL1.0mol·L-1稀硫酸,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得到18.4mol·L−1×V=1.0mol·L−1×0.1L,V=0.0054L=5.4mL,因此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故答案为:

5.4。

⑵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100mL容量瓶、玻璃棒、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因此实验时选用的仪器有CFGEH,使用容量瓶时第一步的操作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故答案为:

CFGEH;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⑶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溶度偏高,故①符合题意;②容量瓶使用时未干燥,与结果无影响,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补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

①。

⑷溶质黏在烧杯内壁或玻璃棒上,因此第⑤步中“洗涤”操作的目的是减少溶质损失,减小实验误差;故答案为:

减少溶质损失,减小实验误差。

4.某实验小组拟配制0.1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有关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475mL氢氧化钠溶液,至少需要称量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g。

 

(2)从如图中选择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所需要的仪器________(填序号)。

 

(3)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会使配制溶液的浓度_________(偏高,偏低或不变)。

 

(4)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________(填序号)。

①称量读数时,左盘高,右盘低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未进行洗涤操作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答案】2.0①②⑤偏低①②④⑥

【解析】

【分析】

(1)根据配制溶液体积选择合适容量瓶,根据m=cVM计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

(2)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物质一般用托盘天平、药匙,称量腐蚀性药品应用小烧杯盛放;

(3)、(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根据c=n/V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

(1)配制475mL、0.10mol/LNaOH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500mL溶液,需要氢氧化钠质量m=0.5×0.1×40=2.0g,故答案为:

2.0;

(2)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应用的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小烧杯,故答案为:

①②⑤;

(3)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所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大,会使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答案为:

偏低;

(4)①称量读数时,左盘高,右盘低,导致称量的固体质量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选;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未进行洗涤操作,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选;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不选;

④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选;

⑤在烧杯中溶解NaOH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不选;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选;

综上所述,①②④⑥满足题意,故答案为:

①②④⑥。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误差分析要依据c=n/V进行分析:

凡是实验操作中引起溶质的量n增大的,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凡是实验操作中引起溶液体积V增大的,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

5.①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②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③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

④在相同条件下,在5.6g氮气中应添加___________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6g氧气所占的体积相等。

【答案】1:

22:

13:

12:

35.1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m=nM可知,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17g/mol:

34g/mol= 1:

2 ;

②根据n=

可知,同质量的氨气与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g/mol:

 17g/mol=2:

1;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二者体积之比为2:

1,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

3):

(1

2)=3:

1;

③假设H原子为3mol,氨气为1mol,硫化氢为1.5mol,二者体积之比为1mol:

 1.5mol=2:

3;

④氮气物质的量n=

,氧气物质的量n=

= 0.2mol,则氨气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 ,氨气的质量为0.3mol

17g/mol=5.1g。

6.实验室可用铜和浓硫酸加热或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1)如果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度,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写字母)。

(2)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3.36L(标准状况)二氧化硫,如果已有40%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______ g (保留一位小数)。

(3)某热电厂上空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现对该区域雨水样品进行探究。

首先用pH试纸测定雨水样品的pH,操作方法为______,测得样品pH约为3;为进一步探究由SO2所形成酸雨的性质,将一定量的SO2通入蒸馏水中,配成pH为3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A、B两份,将溶液B久置于空气中,与密闭保存的A相比,久置后的溶液B中水的电离程度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ae31.5取一条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雨水样品滴在试纸中央,半分钟后待变色,再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减小

【解析】

【分析】

(1)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制取SO2的试剂为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不需加热,可通过控制添加硫酸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

(2)由硫守恒可得:

Na2SO3~SO2,根据关系式及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计算出需要亚硫酸钠的质量;结合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再计算出需要变质后的亚硫酸钠的质量;

(3)测定pH,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然后与比色卡对比;将溶液B久置于空气中,亚硫酸被氧化生成硫酸,溶液酸性增强。

【详解】

(1)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度,由于反应不需要加热,排除装置d;由于亚硫酸钠是细小颗粒,不可选用装置c;装置b无法可知反应速率,故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e;

(2)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根据反应方程式:

Na2SO3+H2SO4=Na2SO4+SO2↑+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

Na2SO3~SO2,n(SO2)=

=0.15mol,则需亚硫酸钠的质量为:

m(Na2SO3)=0.15mol×126g/mol=18.9g;如果已有40%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含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60%,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的质量为

==31.5g;

(3)测定pH,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与比色卡对比,操作方法为取一条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雨水样品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待变色,再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将溶液B久置于空气中,亚硫酸被氧化生成硫酸,导致溶液酸性增强,溶液中c(H+)增大,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增强,则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取方法、物质含量的测定及溶液pH的测定等。

明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及常见气体发生装置特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浓硫酸及二氧化硫的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7.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根据其分子式完成下列各题:

(1)等质量的O2和O3所含原子个数比为__,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

(2)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__,质量比为___。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如果ag氧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___(用含NA的式子表示)。

(4)常温下,将20g质量分数为14%的KNO3溶液跟30g质量分数为24%的KNO3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5g·cm-3的混合溶液。

该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1。

【答案】1:

13:

21:

12:

3

L2.28

【解析】

【详解】

(1)等质量的O2和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则所含分子个数之比为3∶2,原子个数之比为1∶1,故答案为:

1:

1;3:

2;

(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即O2和O3所含分子数之比为1∶1,则原子个数比为2∶3,质量比为2∶3,故答案为:

1:

1;2:

3;

(3)氧气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cg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

·Vm=

×22.4L·mol-1=

L,故答案为:

L;

(4)混合后溶液中的KNO3的物质的量为n(KNO3)=

≈0.099mol,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为V[KNO3(aq)]=

≈43.5cm3=4.35×10-2L,混合后溶液中K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KNO3)=

≈2.28mol·L-1,故答案为:

2.28。

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N2和H2S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

(2)0.8molCO和0.4molCO2中电子数目之比为___,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___,相同条件下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___。

(3)在含有Cu2+、H+、Fe2+、Al3+、Br-、Cl-的溶液中,还原性最弱的阴离子是___,氧化性最强的离子是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离子是___。

(4)除去Na2SO4中的Na2CO3所加试剂___,离子方程式___。

【答案】17:

1414:

111:

17:

11Cl-Cu2+Fe2+稀H2SO4CO32-+2H+=CO2↑+H2O

【解析】

【分析】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

根据溶解规律和离子的特征选择除杂试剂。

如Na2SO4中的Na2CO3目的是除去CO32-离子,所以选择H2SO4进行除杂。

【详解】

(1)相同质量的N2和H2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相同质量的N2和H2S气体的体积比为17:

14。

答案:

17:

14;

(2)电子数目之比等于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0.8molCO中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8mol×(6+8)=11.2mol,0.4molCO2中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6+8×2)=8.8mol,电子数目之比为11.2:

8.8=14:

11;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8:

0.4

2=1:

1,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相同条件下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28:

44=7:

11。

答案:

14:

111:

17:

11;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为F2>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还原性Br->Cl-,还原性最弱的阴离子是Cl-;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所以氧化性最强的离子是Cu2+;属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所以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答案:

Cl-Cu2+Fe2+;

(4)除去Na2SO4中的Na2CO3,实质是除去CO32-离子,所加试剂H2SO4,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

9.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

(1)图中Y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治理含CO、SO2的烟道气,可以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和无毒的气体.则治理烟道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X气体由不溶性的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混合反应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2S2O3(硫代硫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钠盐。

①下列物质用于Na2S2O3的制备,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论上有可能的是___。

a.Na2S+Sb.Z+Sc.Na2SO3+Yd.NaHS+NaHSO3

②Na2S2O3具有较强还原性,能作为织锦物漂白后的脱氯剂,脱氯后S2O32-转变为SO42-。

现需处理含标准状况下Cl22.24L的织锦物,理论上需要0.00100mol/L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L。

【答案】SO32CO+SO2

2CO2+SFeS+2H+=Fe2++H2S↑bd25

【解析】

【分析】

依据元素化合价和物质分类分析,X为气态氢化物为H2S,Y为硫元素的+6价氧化物为SO3,Z为+4价的盐可以为Na2SO3。

(1)Y是S元素化合价为+6价;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结合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得反应方程式;

(3)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H2S和FeSO4,根据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①Na2S2O3中S为+2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物中S元素化合价必须分别大于2和小于2;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计算反应消耗的Na2S2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cV计算其物质的量。

【详解】

根据上述推断可知X是H2S,Y是SO3,Z是Na2SO3。

(1)Y为S元素的氧化物,化合价为+6价,则Y为SO3;

(2)CO、SO2反应产生S单质和CO2,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为:

2CO+SO2

2CO2+S;

(3)FeS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H2S和Fe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S+2H+=Fe2++H2S↑;

(4)①Na2S2O3中S为+2价,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反应物中S元素化合价必须分别大于2和小于2,A中S化合价都小于2,C中物质中S化合价都大于+2价,B、D中S元素化合价必须分别大于2和小于2,故合理选项是bd;

②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Na2S2O3+4Cl2+5H2O=2NaCl+2H2SO4+6HCl,标准状况下2.24LCl2的物质的量是n(Cl2)=2.24L÷22.4L/mol=0.1mol,在反应中获得电子变为-1价的Cl-,0.1molCl2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S2O32-转变为SO42-,每1molS2O32-失去8mol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