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605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docx

《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docx

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

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

——观察微软案例的一个理论框架

2001-12-03

内容提要:

本文对新经济的考察以信息资源本质作为基点,并由此逻辑地导出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定律。

这一定律在标准化的约束下导致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

正是由于传统经济理论对新经济现象缺乏解释力,微软一案才出现较大的争议。

微软案例表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是无法通过企业拆分手段来消除的。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对微软一案的裁决恰好与本文的结论不谋而合。

 

 

一、引言

  20世纪末期,经济学界最令人激动的词汇大概要算“新经济”了。

可是新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

换言之,新经济究竟“新”在何处?

这是涉及该领域的学者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本文全部理论框架赖以建立的基点。

众所周知,我们可以把现实经济运动分为实体经济(real  economy)运动和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运动。

一般来说,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表现为某种价值的衍生形态。

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价值运动的跟进和价值形态的演进,各种价值演进形态不断出现,由一般的货币形态最终产生出价值运动的虚拟形态——股票、期货、期权等实体经济价值运动的衍生形态。

本文之所以将实体经济价值运动的衍生形态称为虚拟经济,是因为二者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并非总是一致的,虚拟经济有时会背离实体经济,产生经济泡沫。

现在,网络经济的发展又在实体经济的范围内推动了另一对经济关系的出现,使我们可以把实体经济进一步划分为实物经济(material  economy)与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

这里的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也可翻译成网络经济)和上面所讲的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的涵义完全不同,它属于实体经济范畴,也是一种现实经济运动,一般是指新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等概念。

这些词汇所指的都是同一客体,只不过翻译和称呼不同而已。

就此来说,新经济主要指的应是以信息作为主要资源标志的经济活动部分。

和实物经济一样,新经济也有股票价格等虚拟经济形式。

  目前人们所谈论的一些新经济概念并没有从资源特点的角度进行区分,而仅仅从它的作用的角度来定性。

譬如,有一种观点就是依据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和无通货膨胀等特征来定性新经济的。

其实,新经济在初期呈现出来的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并不能证明它会永远如此,近几个月来美国新经济的下滑就说明了这一点。

用一种现象来说明另一种现象是违反科学常识的。

即使新经济表现得十分出色,它的这种作用也完全是由它的资源特点决定的,离开信息资源的特殊性,就和传统经济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详见下文的分析)。

显然,人们对信息的奥秘知道得还不太多,不能从信息的特点来解释新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

要知道,从实物经济到网络经济或信息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经济形态质的飞跃(从物质经济到信息经济),由此引发人类价值理念的进步(从物质价值理念到信息价值理念)及其未来可能发生的、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的社会变迁。

只有站在这个高度上,我们兴许还有可能捕捉到新经济的蛛丝马迹。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国的经济(特别是网络经济发达的国家)通常是由传统经济和新经济两部分经济整合而成的。

在总供给——总需求理论模型中(见下图),由于AS和AD都包含着传统经济和新经济两部分,新经济在传统经济市场板块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经济市场板块,从而增大了市场空间容量,推动AS曲线和AD曲线向右移动,使国民产出增加。

这一传统经济和新经济整合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美国经济近10年来的连续增长。

至于美国新经济近几个月来出现的衰退迹象,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波动和回调,决不会改变其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那种完全否认新经济存在的观点,是幼稚可笑的;反之,把新经济仅仅和经济增长与经济高涨联系起来,也是一种缺乏科学态度的目光短浅的一厢情愿。

应当说,在新经济带动下形成的新的市场均衡中,新经济代表了一个新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增量。

下图中的虚线部分就代表新经济所形成的新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增量。

  总之,不管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词汇来称谓新经济,它的存在及其特点都是无法否认的。

这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始对美国司法部诉微软垄断一案的美国地方法院裁决所引起的争议进行思考。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微软具有追求垄断的行为,但是许多企业都曾有过此种行为,为什么其他竞争领域里的企业没有达到微软的垄断程度呢?

显然,追求垄断的行为并非必然导致该企业获得垄断地位,新经济领域肯定存在着某些不同于传统经济之处。

我们的研究揭示出:

(1)信息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新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结构和规则。

(2)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定律存在于新经济领域。

(3)正是由于

(1)和

(2),才导致新经济的特殊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的出现。

(4)对处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中的企业(如微软)进行拆分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把企业分为多家,而无法拆除掉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

  二、市场结构的变异与竞争性垄断的生成

  现代微观经济学在讨论市场结构时,一般都是从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上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四种基本的市场结构。

过去,在这种理论框架下,不仅可以涵盖所有的市场经济活动,而且确实可以从结构——行为——绩效的角度对微观经济活动给出一种有效的解释,虽然这种解释已成为过去,现在人们更愿意看到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结构中能有新的运用。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传统经济有效的理论,对新经济是否仍然有效,这确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要弄清这个问题,从新经济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的角度着手进行分析可能是一个新视角。

  中外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信息产品的特征和高度的技术竞争,信息经济领域已经出现了竞争和垄断同时双双被强化的态势,即市场的开放度越高(进退无障碍),竞争就越激烈,技术创新的速度也就越快,所形成的行业垄断性就越强,集中度也就越高;而垄断性越强,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反而越激烈。

在竞争和垄断双强态势的作用下,竞争和垄断这种二律背反的共生现象竟然演化出一种新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

下面让我们从新经济的资源特点和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定理来解释竞争性垄断这种特殊的市场结构。

  首先,让我们从资源的特点着手分析这种特殊的市场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传统经济受资源的稀缺性和成本的约束,交易价格比较好地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因而通过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就可以很好地表达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均衡。

新经济的主要资源是信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如在“信息爆炸”的条件下),信息产品不存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再加之信息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表明存在着的规模经济的区间趋向于无穷大。

这是传统经济从未有过的事情,即使自然垄断行业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递减趋势也不是无限延伸的。

如城市水、电、气等公用事业部门,它要受到城市区间的生产、输送管网等现有设备的限制,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等项成本投入,否则就无法增加产量。

这就是说,传统经济是由物质变量决定的,由于物质禀赋是稀缺的,并具有不可重复使用的性质,所以成本约束才使规模经济的有效范围受到限制,即合理的经济规模是有限的,超过这一限度,成本约束就会使得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递减出现停滞。

  而信息产品却不受此规则的限制。

如果不考虑信息的物质载体,由于信息制造、使用和销售的可重复性,信息的复制成本几乎接近于零,且能重复销售和重复使用。

故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和某些市场供求数量的变化不再最终决定信息产品的价格,其价格的变化主要依据顾客对信息产品的价值评价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即对评价高的或对价格缺乏敏感性的顾客卖给高价的精装版本,对评价低的或对价格较敏感的顾客则卖给价格低的平装版本(卡尔·夏皮罗等,2000,P.3)。

或者实行分期定价的原则,即对不同时期的顾客实行不同的价格,同时以不断降低价格(价格持续性下降)来吸引顾客。

即使我们考虑到信息的物质载体,由于它是一个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的量,也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不变条件加以舍弃。

  这样,对于信息产品来说,既然价格不再主要由成本基础和供求关系来决定,个别企业的价格控制能力就被强化。

当固定成本较高时,它可以此作为获取高额经济利润的借口,把价格定在高于成本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位上。

这可以从近些年来美国微软等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家史中得到验证。

随着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下降幅度达到一定程度,它又可以进行低价“倾销”甚至赠送。

可见,在新经济中,由于规则的某些变化,企业控制价格的能力得到强化,从而更加趋向于垄断。

不过,这里的垄断和传统意义上的垄断截然不同。

我们之所以把它称为竞争性垄断,是因为信息企业对价格的控制程度主要取决于需求方的价格竞争,即顾客对信息产品价值评价高低的竞争。

这种竞争所形成的市场力量使得信息企业一旦脱离开具体的顾客,就无法定价(指能够出让的价格)。

在降低成本等方面,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但它又与完全竞争不同。

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每个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不能根据不同的顾客采取歧视性价格,否则他就会遭受损失。

  其次,技术竞争已成为决定新经济企业兴衰的首要因素,“马太效应”则更进一步强化了技术竞争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垄断与竞争的程度。

我国经济学家刘树成和李实先生在考察美国新经济后认为:

“在‘新经济’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异常激烈。

一个新兴企业,昨日还是明星,今日很可能就被淘汰出局。

美国报载:

2000年1—3月份,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新上市的企业有176家,然而,新下市的企业也有173家。

截止到1999年底,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连续三年来,新下市的企业数超过了新上市的企业数。

近三年来,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下市企业为727家,使下市企业总数达到  4829家。

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不仅打价格战,而更重要的是打创新战、速度战、质量战、服务战……。

而新企业的成功,很可能导致原有企业的‘灭亡’。

”(刘树成等,2000,P.9)

  我们认为,在这诸多竞争方式中,最根本的是技术竞争(假定不存在制度性障碍)。

由于竞争环境日益改善,影响有效竞争的障碍不断被政府加以消除,不利于市场竞争的政府管制也不断被“放松”。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里的广泛应用,时间往往以分或秒的速度来计算,竞争的效率比以往空前提高。

因此,拥有技术竞争优势的企业不会遇到来自其他方面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往往一出手就得益于正反馈机制的调节作用,占有“胜者全得”(winner-take-all)的市场。

而在技术上处于劣势的企业往往会一败涂地,很快就会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

这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技术竞争效果,更增强了新经济企业的市场垄断程度。

  强化“胜者全得”市场垄断效应的一个主要因素来自信息产业的特点:

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定律。

这是我们所发现的新经济和传统产业的最重要区别之一。

在传统产业里,某些传统产品可由不同层面的技术来生产,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昂贵的高新技术和一般的工业技术甚至手工技术所生产的同类产品都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如鞋类。

这是因为人们的收入水平及由此决定的生活需求水平毕竟差异很大,特别是人们的偏好不同,因此,不同技术所生产的各种不同价位的鞋子恰好能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市场需求,不同技术所生产的不同款式、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鞋子则能满足不同的需求偏好。

但是,对于信息产品来说,所适用的规则就完全不同了。

以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为例。

微软在1981年成功推出第一代操作系统MS—DOS,一个小小的软件几乎改写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史,很快就替代了其他软件,成为人们使用最多的平台(platform)。

可是,视窗95、视窗98、视窗2000的相继问世,弥补了MS—DOS软件在同一时间只能运行一个程序的缺陷,突破了DOS常规内存640K的限制,支持了多程序同时运行的高速度。

这样,MS—DOS软件就很快从市场上消失,完全被技术更先进的视窗操作系统替代。

根据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价格比的莫尔定律,随着信息技术功能的增加和完善,价格则呈现出周期性下降的趋势。

所以,信息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仅不会比旧技术和旧产品的价格高,而且还可能降低。

这样,质优价廉的信息新技术往往一出现,就会很快占领市场,落后的技术也就很快被淘汰。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决定了谁掌握了为市场所接受的先进技术,谁就占据了“胜者全得”的市场垄断地位。

  再者,信息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只能容忍一种技术的存在,这就更有利于先期进入或占有技术优势的强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他后来进入者的竞争难度,从而助长了垄断趋势。

但是,又由于信息市场的开放度较高,进退基本无障碍,竞争机制更易于发挥作用,因此,只要新产品有技术优势且能为市场接受,就可淘汰其他技术和产品,占领整个市场,而不仅是部分市场。

这在客观上促成了竞争性越强反而越有利于垄断的形成这种特殊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新经济的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中,竞争的结果必然形成垄断,这是由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定理和信息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决定的。

对于一种信息产品来说,市场往往只能容忍一种技术的存在。

但某种技术的垄断不是竞争的最后结局,而仅仅是新一轮更激烈的竞争的开始。

竞争—垄断—竞争的不断循环,使得信息产业里的垄断地位的取得和失去将越来越快,难怪深谙此道的比尔·盖茨先生一再向微软的员工们宣称:

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

可见,对于垄断地位的竞争是多么激烈。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新经济的垄断性主要是由它的产品的资源特点和技术特征等决定的,特别是严酷的技术竞争,更易形成寡头垄断地位。

微软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主要源于技术竞争,但也不排除微软具有垄断行为,正如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曾有过垄断行为或妨碍竞争行为一样,而占据垄断地位的仅仅是少数甚至个别企业。

因此,信息产业的垄断地位的形成主要不是源于垄断行为,而是基于技术竞争,特别是技术创新。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新经济中出现的垄断称为竞争性垄断,以示和传统经济中的垄断、垄断竞争相区别。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竞争性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恰恰在于竞争程度更高和竞争环境无障碍。

就是说,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也就越高,甚至形成寡头垄断;而垄断程度越高,竞争就越激烈,创新的频率也就越快,因为垄断地位所带来的经济利润是最强有力的激励。

这种二律背反确实在新经济中有着出色的表现。

不过,这里的“垄断”是指垄断地位,而不是指垄断行为。

竞争程度越高,处于垄断地位上的企业的更换频率就越快。

企业要想占据垄断地位并维持下去,就得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是前提和保障)。

一般来说,在技术创新频率较高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越是集中在少数企业甚至个别企业身上,就越容易形成寡头和垄断,少数企业或个别企业就越容易长期占据垄断地位。

反之,技术创新越呈发散型,处于垄断地位上的企业更换频率就越快。

竞争和垄断就这样奇妙地结合在新经济的市场结构中,形成了竞争性垄断这种特殊的市场结构。

  三、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

  本文把竞争性垄断作为一种市场结构假说提出来的一个依据,就在于它和当代经济理论所阐述的四种基本的传统经济市场结构有着某些不同之处。

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指出的,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在资源禀赋、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原因,我们很难把它归结到传统经济的某种市场结构中去。

根据我们的观察,除了上述特点外,即使严格地同传统经济的现有四种市场结构进行比较,竞争性垄断这种特殊的市场结构也还是有着它自己的特点。

由于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种市场结构同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相比较,差异比较明显,因此本文所列下表不涉及二者,仅在二者之外的市场结构中进行比较。

  

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区别

市场类型

特征

竞争性垄断

垄断竞争

寡头

企业数量

较少

很多

很少

企业间利害关系

存在

基本不存在

非常尖锐

价格决定

自行决定

相互影响

受其他厂商制衡

定价方式

区别定价

高于边际成本定价

不确定(价格合谋,价格领导等)

价格变动趋势

持续性下降

比较稳定

基本稳定

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能力

品牌

多因素(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

进退障碍

进入障碍:

技术

进退较易

进退较难,成本较高

产品差异

与寡头市场类似

有差异

纯寡头无差异,差异化寡头有差异

行业分布

信息产业

日用工业品

机械,重化工等

  为了明确和深入了解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下面我们再进一步进行比较。

  第一,生产同类信息产品的企业数量虽然有一些,但不会太多。

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竞争者,但始终有一个或几个技术领先者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

虽然垄断的态势已经形成,不过谁能占据寡头和垄断的位置的不确定性非常大,高度的竞争特别是技术创新可能随时导致这个位置被人置换,即处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上的垄断位置的置换率非常高。

产品差异化给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但是,随着这个市场的规范程度的提高,标准化的实行会降低产品的差异化程度,由此可能导致竞争更加集中于技术的某一点上,从而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提高创新的频率。

在新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份额是由创新的频率决定的,谁创新出消费者认可的产品,谁就会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

然而创新一旦停滞,他的市场地位就可能被其他创新者替代,从而失去主要的市场份额。

  第二,处于竞争性垄断位置上的企业对价格的控制程度,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等条件,而不再像传统经济里的企业垄断价格,主要由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如市场份额)和政府管制造成。

根据信息技术功能与价格比的莫尔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却以减半数的方式下降。

该定律的作用自1960年代以来已持续30多年,预计还会持续至少10年。

(乌家培,2000,P.7或Dale  W.Jorgenson,2001,P.3)不仅整个信息产业的价格变化规律与传统产业不同,而且每一个信息生产企业的定价规则也不同于传统企业。

由于信息生产企业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没有边界限制(不考虑硬件),所以企业不可能愿意维持边际成本定价和平均成本加成定价的原则,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将导致产品价格越来越接近于零,企业更愿意采取的是对不同消费者实行差别对待的歧视性价格,定价策略主要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即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实行较低的价格,以满足其基本需求功能为目标;对于那些价格敏感度较低的顾客,可以实行较高的定价,以满足其多方面需求的目标。

事实上,不仅可以对不同的消费者实行歧视性价格,而且还可以对同一消费对象实行不同时期的差别定价,如在不同的时期实行不同的价格以及定期降价等方式。

这样,在新经济中,当价格不再主要由市场的垄断地位和政府管制等传统因素决定时,传统的垄断概念就失去意义,为信息市场的竞争性垄断所替代。

  第三,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发生在新经济条件下,即高度的市场竞争加上最快速的技术创新以及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竞争。

在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条件下的高度竞争和传统经济的充分竞争的涵义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充分竞争存在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

它通常表明:

没有政府干预和其他阻碍市场竞争机制的因素,企业数量很多,产品同质,进退自由,每个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而竞争性垄断市场上的高度竞争,则表明在技术不相容性定理的作用下,其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传统经济不曾有过的,要么胜者全得,赢家通吃,占据垄断地位;要么被淘汰出局,作为一个潜在的竞争者。

在这里,技术是惟一的决定因素。

此外,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实行差别定价或歧视性价格。

所以,高度竞争与充分竞争存在某些不同之处。

保持全方位高度竞争的必要条件是行业进退基本无障碍和政府无不正当干预行为。

现在,只要有市场前景看好的先进信息技术,就不存在资金上的进入障碍,美国的硅谷就云集了大量的风险投资公司在等待投资项目。

美国的风险资本一直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里,政府管制不断放松,政府行为越来越规范,力争和市场机制保持一致。

各国政府目前正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反托拉斯和培育市场竞争机制上来,努力清除妨碍竞争的各种障碍。

所以,除了技术因素外,信息产业的进入将不会存在其他无法克服的障碍,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高度竞争的存在。

  第四,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垄断均衡模型不同的是,处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位置上的信息生产企业不仅不能通过限产和提高价格的方式来获取经济利润,而且还必须以不断提高产量和降低价格的途径来维持生存。

信息经济的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的特点,表明了它的平均成本具有无穷递减的趋势(如果不考虑硬件,就接近于零)。

因此,只有不断增加产量,才能不断降低成本。

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只有不断降低价格,才能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和防止潜在的竞争者进入。

此外,我们还看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节点数量。

即它的顾客越多,“销售量”越大,它的价值也就越大。

反之,如果只有一台传真机或一台电话,那么它的价值就等于零。

所以,对于信息经济的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来说,高度的竞争和高度的垄断往往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再按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垄断均衡模型来理解信息经济的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话,我们就会做出蠢事。

  第五,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定理决定了信息产品市场上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性特征。

传统产业一般要求专业技术人才具备经验和创新能力,仅有经验而缺乏创新能力的也能生存,因为许多传统产业往往具有经验主导型特征。

但在信息产业中,由于技术的不相容性和技术创新的节奏加快,经验往往意味着时过境迁,只有创新才是企业的立命之本,才是企业对人才的惟一需要。

因此,软件开发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往往处于不断的更新和流动之中,以此淘汰过时的经验者,搜寻创新者。

  第六,新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呈指数型变化趋势。

在传统产业中,由于技术的创新频率较低,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销售量和利润的增长幅度都不大,因而其产品生命周期呈现出波浪型变化趋势。

而在新经济中,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销售量和利润的增长幅度也不断提高,从而导致新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呈现出指数型变化趋势。

从下图可以观察到,在传统产品生命周期的曲线模型中(见A图),产品的萌芽、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时期泾渭分明,而新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就比较模糊(见B图),更接近于直线型。

这就表明新经济的技术创新频率较快,还未等到产品进入衰退期就为新产品所替代了。

此外,同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表示产品创新周期的节点(n)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增加也越来越短,从而表明了技术和产品创新频率的加快和创新周期的缩短。

20世纪90年代前,美国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平均为3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周期缩短为不到2年。

而信息技术产业的某些产品甚至几个月就更新一次。

再者,新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比较陡峭,而传统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就比较平坦。

这就表明了新经济的产品销售量和利润量不断增多,而传统经济的增长速度就相对缓慢。

  第七,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具有“可竞争性”和“可垄断性”双重特征。

可竞争性市场(contest-able  markets)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新的市场结构理论。

当一个行业处于垄断(只有一个企业)或寡头(仅有少数几个企业)状态时,如果该市场进人绝对自由,即进退基本无成本,加之存在着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压力”,使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那么该市场就可以被称为可竞争性市场。

如在没有航空管制的一些航线上就是典型的可竞争性市场。

这里,我们首先借用“可竞争性”(contest-ability)概念的含义来说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

在新经济的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中,由于不存在政府管制,市场进入和退出一般是自由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