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基础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505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边形》基础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边形》基础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边形》基础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边形》基础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边形》基础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边形》基础测试.docx

《《四边形》基础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边形》基础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边形》基础测试.docx

《四边形》基础测试

《四边形》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的多边形是……………………………………………………()

(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

2.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A)菱形(B)矩形

(C)梯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3.观察下列四个平面图形,其中中心对称图形有…………………………………()

(A)2个(B)1个(C)4个(D)3个

4.已知下列四个命题:

(1)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垂直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4)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1(B)2(C)3(D)0

5.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它的边相等,则它的锐角等于………………………………()

(A)30°(B)45°(C)60°(D)75°

6.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有一组对边和一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7.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若AD=4,AE=5,BC=12,则△ADE的周长

是………………………………………………()

(A)7.5(B)30(C)15(D)24

8.矩形的边长为10cm和15cm,其中一内角平分线分长边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长

为………………………………………………………………………………………()

(A)6cm和9cm(B)5cm和10cm

(C)4cm和11cm(D)7cm和8cm

9.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

共有……………………………………………………………………………………()

(A)1对(B)3对(C)2对(D)4对

 

10.菱形周长为20cm,它的一条对角线长6cm,则菱形的面积为…………………()

(A)6(B)12(C)18(D)2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在□ABCD中,则对角线AC、BD相交于O,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对.

1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08°,那么这个多边形是_____边形.

13.梯形的上底边长为5,下底边长为9,中位线把梯形分成上、下两部分,则这两部分的面积的比为_______.

14.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B=45°,AE⊥BC于点E,AE=AD=2cm,

则这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_____cm.

15.请画出把下列矩形的面积二等分的直线,并填空(一个矩形只画一条直线,不写画

法).在一个矩形中,把此矩形面积二等分的直线最多有_____条,这些直线都必须经过此矩形的_____点.

16.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中位线EF分别与BD、AC交于点G、H.若

AD=6,BC=10,则GH的长是______.

17.如图,矩形ABCD中,O是两对角线的交点AE⊥BD,垂足为E.若OD=2OE,

AE=

,则DE的长为______.

 

18.如图,在□ABCD中,AE⊥BC于E,AF⊥CD于F,若AE=4,AF=6,□ABCD

的周长为40,则S□ABCD为______.

(三)证明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9.已知: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P是AD中点.

求证:

BP=PC.

 

20.已知:

如图,AD∥BC,ED∥BF,且AF=CE.求证: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

形.

 

21.已知:

如图,矩形ABCD中,E、F是AB上的两点,且AF=BE.

求证:

∠ADE=∠BCF.

 

22.证明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要求:

画出

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证明.)

 

(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3.已知:

如图,在□ABCD中,BE、CE分别平分∠ABC、∠BCD,E在AD上,

BE=12cm,CE=5cm.求□ABCD的周长和面积.

 

2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BD⊥DC于D,且∠C=60°,若

AD=5cm,求梯形的腰长.

 

(五)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移动,但A到EF的距离

AH始终保持与AB长相等,问在E、F移动过程中:

(1)∠EAF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请说明理由.

(2)△ECF的周长是否有变化?

请说明理由.

 

26.已知: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为AB上一点,△ADE和△BCE都是等边三

角形,AB、BC、CD、DA的中点分别为P、Q、M、N,试判断四边形PQMN为怎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1【答案】B.

2【答案】A.

3【提示】第一个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答案】D.

4【提示】(3)正确.【答案】A.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提示】长边被分成的两部分之中,有一部分与矩形短边相等.【答案】B.

9【提示】以AB和CD为对应边的两个三角形.【答案】B.

10【提示】若菱形两对角线为a和b,则S菱形=

.【答案】D.

11【提示】考察以AB、CD为对应边的三角形,有3对全等三角形;抹去AB、CD两边,又有1对全等三角形.【答案】4.

12【提示】360°÷每个外角的度数.【答案】5.

13【提示】先算出中位线的长,然后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答案】

14【提示】BC=6cm.【答案】4.

15【答案】无数;对称中心(或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6【答案】2.

17【提示】OA=OD=2OE,用勾股定理求出OE和OA的长.

【答案】3.

18【提示】在□ABCD中,AE·BC=AF·CD=S□ABCD,BC+CD=20,求BC或CD.

【答案】48.

19【提示】证明△ABP≌△DCP.

【答案】在梯形ABCD中,AD∥BC,

∵AB=DC,

∴∠A=∠D.

∵P是AD中点,

∴AP=DP.

在△ABP和△DCP中,

∴△ABP≌△DCP.

∴PB=PC.

20【提示】证明△ADE≌△CBF,得到AD=BC即可.

【答案】在△ADE和△CBF中,

∵AD∥BC,

∴∠DAE=∠BCF.

∵ED∥BF,

∴∠DEF=∠BFE.

∴∠DEA=∠BFC.

∵AF=CE,

∴AE=CF.

∴△ADE≌△CBF.

∴AD=BC.

又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1【提示】证明Rt△ADE≌Rt△BCF.

【答案】在矩形ABCD中,

∠A=∠B=90°,AD=BC.

又AF=BE,

∴AF-EF=BE-EF,

即AE=BF.

∴Rt△ADE≌Rt△BCF.

∴∠ADE=∠BCF.

22【提示】作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答案】已知:

在梯形ABCD中,AD∥BC,∠B=∠C(图

(1)).求证:

AB=DC.

【证法一】如图

(1),过点D作DE∥AB,交BC于E.

(1)

∴∠B=∠1.又∠B=∠C,∴∠C=1.

∴DE=DC.又AB∥DE,AD∥BE,

∴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AB=DE.

∴AB=DC.

【证法二】如图

(2),分别延长BA、CD,交于点E.

(2)

∵∠B=∠C,∴BE=CE.

∵AD∥BC,∴∠B=∠1,∠C=∠2.

∴∠1=∠2.∴AE=DE.

∴BE-AE=CE-DE,即AB=DC.

23【提示】证明BE⊥EC和E为AD中点.

【答案】在□ABCD中,

∵AB∥CD,

∴∠ABC+∠BCD=180°.

∵∠ABE=∠EBC,∠BCE=∠ECD,

∴∠EBC+∠BCE=

(∠ABC+∠BCD)=90°.

∴∠BEC=90°.

∴BC2=BE2+CE2=122+52=132.

∴BC=13.

∵AD∥BC,

∴∠AEB=∠EBC.

∴∠AEB=∠ABE.

∴AB=AE.

同理CD=ED.

∵AB=CD,

∴AB=AE=CD=ED=

BC=6.5.

∴□ABCD的周长=2(AB+BC)=2(6.5+13)=39.

S□ABCD=2S△BCE=2·

BE·EC

=12×5=60.

24【提示】求出∠CBD,∠ABD和∠ADC的度数,证明AB=AD,或者过D点作DE⊥BC于E,CE为下底与上底的差的一半,又是CD的一半,CD又是BC的一半.从中找出CD与AD的关系.

【解法一】∵BD⊥CD,∠C=60°,

∴∠CBD=30°.

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C=60°,

∴∠ABD=∠CBD=30°.

∵AD∥BC,

∴∠ADB=∠CBD.

∴∠ABD=∠ADB.

∴AB=AD=5(cm).

【解法二】过D点作DE⊥BC,垂足为E点.

∵在Rt△CDE中,∠CDE=30°,

∴CE=

CD.

又CE=

(BC-AD),

∴CD=BC-AD.

即BC=CD+AD.

又在Rt△BCD中,∠CBD=30°,

∴CD=

BC.

∴CD=2CD-AD.

即CD=AD=5(cm).

25【提示】证明△EAH≌△EAB,△FAH≌△FAD.

【答案】

(1)∠EAF始终等于45°.证明如下:

在△EAH和△EAB中,

∵AH⊥EF,∴∠AHE=90°=∠B.

又AH=AB,AE=AE,∴Rt△EAH≌Rt△EAB.

∴∠EAH=∠EAB.

同理∠HAF=∠DAF.∴∠EAF=∠EAH+∠FAH

=∠EAB+∠FAD=

∠BAD=45°.

因此,当EF在移动过程中,∠EAF始终为45°角.

(2)△ECF的周长不变.证明如下:

∵△EAH≌△EAB,

∴EH=EB.

同理FH=FD.

∴△ECF周长=EC+CF+EH+HF

=EC+CF+BE+DF

=BC+CD=定长.

26【提示】连结AC和CD,首先利用中位线定理和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证明四边形PQMN为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AEC≌△DEB,得到AC=BD,再证明□PQMN为菱形.

【答案】四边形PQMN为菱形.证明如下:

如图,连结AC、BD.

∵PQ为△ABC的中位线,

∴PQ

AC.

同理MN

AC.

∴MN

PQ,

∴四边形PQMN为平行四边形.

在△AEC和△DEB中,

AE=DE,EC=EB,∠AED=60°=∠CEB,

即∠AEC=∠DEB.

∴△AEC≌△DEB.

∴AC=BD.

∴PQ=

AC=

BD=PN.

∴□PQMN为菱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