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359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docx

《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docx

宁波社区信息化规划排版稿推进处修改

专项规划七:

 

宁波市社区信息化发展规划

(2003年-2007年)

 

宁波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

二○○三年八月

 

目录

导言

一、国内外社区信息化发展概况4

二、宁波市社区信息化发展现状6

三、宁波市社区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体系10

(一)、指导思想10

(二)、目标体系10

(三)、建设原则11

四、宁波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框架和主要任务13

(一)、总体框架13

(二)、主要任务13

1建设社区资源数据中心14

2建立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交换平台15

3建立完善社区政务管理信息系统15

4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15

(三)、载体建设16

(四)、各级政府及所属职能部门18

五、保障措施20

 

宁波市社区信息化发展规划

(2003年--2007年)

导言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区建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国内外的众多实践成果表明,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效率、现代化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新趋势。

“九五”以来,宁波市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从供、求两方面为社区信息化提供了根本的推动力,也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社区信息化提出了必然要求。

加快宁波社区信息化发展,一方面,将从根本上提升传统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理念、技术和水平,快捷、高效地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服务需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政府的良好公众形象;另一方面,将极大地改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效带动相关产业,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从国内外社区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我市发展要求出发,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宁波市已经逐渐走出了一条较具特色的社区信息化发展之路,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社区信息化将进入全面、系统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做好综合协调,集约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宁波市信息化发展总体框架指导下,编制本规划。

一、国内外社区信息化发展概况

一个完善的数字社区信息平台是集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于一体,能够为家庭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

通过信息化平台,社区居民应该可以获取新闻、资讯与享受网上购物、网上医疗、网上银行等服务。

此外,相当一部分的物业管理行为,诸如:

收费、报修、业主会议等也都将在信息平台上实现。

还有,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政府很容易得到并分析社区有关的资源信息,通过成熟的IT技术作出统计、分析和决策;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政府延伸到社区管理的各职能部门,容易地获得社区有关失业、低保、计划生育、安全、精神文明等信息,而不必重复建设延伸到社区进行管理和网络和系统;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社区居委会能够方便地工作,将更多的时间化在为社区居民的服务上。

世界各国社区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国家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其中较为成功的当推新加坡的“电子公民中心”,该中心以人生的整个里程为旅程,将现实世界中公民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真实再现于虚拟的数字世界之中,协同各部门、各机构的“一站式”、“一窗口式”服务,为公民提供一个完整集成的电子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商业、教育、国防、选举、劳动就业、家庭、医疗保健、住房、休闲娱乐、公共安全、体育与旅游等。

国内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近年来,我国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居民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政府、企业和家庭上网逐步普及,为社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许多城市对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实践。

大部分城市集中在社区网络平台、智能小区建设上,实现小区内的互联互通,依托小区网络提供便捷的物业管理和小区服务。

部分城市开展了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由热线电话、电子呼叫器、网络等方式形成的社区服务呼叫系统,通过呼叫网络系统,向社区居民提供家政、礼仪、咨询、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等大量社区服务。

少数的城市还开展了社区管理信息化试点建设,为了提高社区事务的管理效率,其中有的城市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社区管理信息化的尝试,有的城市以街道为单位组织开展试点,极少数城市已经在全市范围内考虑社区的信息化管理实施问题。

从国内社区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情况看,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影响社区信息化的正常发展,具体表现在:

(1)社区信息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局部运行,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2)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资源缺乏整合,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之间的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分散;(3)与社区服务信息化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4)居民的应用水平和参与率低,网络功能发挥不充分;(5)社区管理和服务网络出现重复建设现象;(6)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良性的自我发展机制等等。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部门整体协调和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开发社区信息化服务项目过程中缺乏深入的市场调查,以及当前社区用户的家庭信息化条件和信息化知识离社区信息化普及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制约着社区信息化的正常发展。

二、宁波市社区信息化发展现状

宁波市社区信息化支撑环境良好,建设起步较早,初步形成区域品牌优势、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状况为社区信息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宁波市的城市信息高速公路——宽带城域网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在国内同等城市中处于相对领先的水平。

宁波市几年来一直把宽带进社区作为宁波市的实事来抓,到2002年底,全市互联网用户58万,宽带用户近10万户,市区宽带入户率达到20%。

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37万门,电话用户超过200万户,小灵通用户超过25万户,全部的行政村通了电话。

全市移动电话总容量达342万门,实际开户231万户。

市区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0万户,全市达到140万户。

市区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42.5台,城镇居民每百户电脑拥有量达到27.4台,全大市(包括农村)每百户电脑拥有量达到15.2台。

(二)社区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发展特色开始形成。

社区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几乎全部社区居委会都配备有计算机,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配备有多媒体触摸频信息查询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

小区智能化建设成为宁波市新建小区的建设内容。

在社区服务信息化方面,形成了一个特色品牌,海曙区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营的“81890经济社区服务中心”,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成了全国的一个知名品牌,形成了81890特有的一种服务模式。

该中心通过市民求助热线电话和社区信息服务网站,为宁波市民无偿提供信息服务。

针对当前市民不知道从哪里能得到可靠帮助和服务以及社会的各类服务资源找不到市场的现状,81890社区服务中心通过电话和互联网,构建起一个互动的诚信服务平台,把千家万户的需求与成百上千的服务主体成功地实现了对接,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需求,并且带动了社区服务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在81890的建设过程当中,海曙区政府部门的内部信息资源进行了梳理和整合,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各部门业务管理和职能建设向更加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信息化改造传统服务方式的变革型力量,通过提供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政府公共服务,既提升了政府的形象,又让居民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江东区白鹤街道的“社区事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内部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和社区政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区政务管理的信息化。

江东白鹤街道统一设计的《社区事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社区管理软件,已在大部分社区实现安装到位,并逐步推行街、区、市的电脑联网运作。

该系统的运行较好地克服了以往的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效率低、管理流程繁琐、管理系统的重复建设、人员冗余等问题,促使社区管理向高效、规范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江东东柳街道华光城社区在探索具有个性化的社区信息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1999年起步以来,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个外网、一个内网。

一个外网,即华光城社区网站;一个内网,即社区内部管理网和社区办公自动化(OA)网。

居委会通过社区网站服务于社区居民,同时让广大的社区居民通过网站参与对社区的民主生活管理。

初步建立市、区、街道三级服务网络体系,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目前市区17个街道建设有街道社区服务机构14个,社区服务站1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社区邮政服务中心47个,并开设了以家政服务、法律咨询、上门送医和职业介绍等60余项社区服务项目,为宁波市社区服务信息化创造了良好的后台支撑体系。

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在部分区、街道、社区经开展,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三)积累了社区信息化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

一是坚持以社区公众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带动服务资源整合,形成社区服务改善、产业发展的双盈局面。

如服务企业在加盟81890后,业务量平均增加了三到四倍。

二是坚持政府推动、政府保障。

在社区建设的初级阶段,必须要由政府来推动和保障,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社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通过政府信用来推进整个社区服务行业的建设,建立起政府、居民、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

81890的服务模式的成功,政府信用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是坚持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转变。

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必须与信息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由传统模式向规范、高效的法治化、程序化模式转变。

四是坚持社区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促成两者之间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五是注重社区信息化人才的建设,我市已经有很多街道社区配备了熟悉计算机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为推进我市社区信息化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社区建设过程中,一些全国性的弊病也在我市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是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协调,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矛盾突出。

不同社区、不同部门,实施过程没有全市统一的的系统框架作指导,规划眼光狭窄,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服务资源等的集成整合等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考虑,不仅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也不利于全市统一系统的形成。

二是社区信息化建设和运行局限于局部区域、局部领域,离整体效益的发挥还有很大差距。

社区服务信息化受地域限制,服务资源整合有限,服务领域、服务范围比较狭窄。

社区管理信息化体系缺乏与电子政务的有效衔接,社区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是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没有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从长远看,不利于良性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

四是当前社区用户的家庭信息化条件和信息化知识离社区信息化普及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着社区信息化的正常发展。

三、宁波市社区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体系

(一)指导思想

根据“以社区公众为导向”的社区服务理念,围绕建设新型社区的根本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信息化系统框架,加快社区信息资源和各类管理服务资源的整合,大力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促进政府、社区和市场之间良性互动,形成由政府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新局面,确保证社区信息化的全面、规范、快速发展。

(二)目标体系

今后五年,是社区信息化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五年建设,要初步形成宁波市社区信息化统一框架,社区信息化体系基本覆盖全市各大社区,建立与电子政务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紧密衔接,较高水平地实现社区事务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和家庭服务信息化三大类,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社区居民和企业的需要,推动社区朝着高效、舒适、文明的方向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宁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

初步规划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3—2005年,初步形成全市统一的社区信息化基本框架:

建立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网络支撑体系,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全市60%以上的社区可以通过电话、家庭电脑、社区公共电脑亭等设施来享受社区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成社区公共信息查询子系统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子系统,基本实现社区事务管理的信息化;个性化的家庭服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

第二阶段,2005—2007年,全市社区信息化体系全面建成,管理和服务系统基本覆盖社区各个领域,管理服务水平全国领先,能极大地满足社区居民和法人的需求。

全市95%以上的社区可以通过电话、家庭电脑、社区公共电脑亭等设施来享受社区提供的丰富、高质量的社区信息化服务。

建成居民网上事务申办子系统、社区教育与职业培训子系统,形成完整的社区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社区服务信息化系统,逐步建成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

(三)建设原则

 

为加快宁波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要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系统模式,努力克服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的弊端。

同时,要考虑到各地区间的发展水平的差异,结合各地社区的实际状况,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确保社区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需求导向,突出重点。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让广大社区居民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社区信息化的市场需求调查,从居民的需求出发来安排社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

社区服务的信息化与社区服务产业相辅相成,要通过

社区服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社区服务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4、政府指导,市场运作。

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制定相应政策,保证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

同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推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参与社区信息化的投资建设。

四、宁波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框架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框架

社区信息化的总体框架是:

借助信息化的技术和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对象、服务平台和服务资源三者之间的信息和资源的互动,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建立起信息化环境下的政府、社区居民和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

各部分关系如图

(1)所示:

通过建立网络化的信息平台,整合有关社区管理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基础数据,建立集中的社区资源数据中心;使用信息交换平台和安全访问控制,通过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包括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社区家庭服务信息系统)来实现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实现自身所具有的统计分析、决策分析和信息管理的系统功能,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奠定基础;社区成员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与社区服务网络体系的互动和交流,并相应获得所需的各种服务。

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保证系统整体运行的协调性和安全性。

在网络关系构建方面,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政府专网,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使用外网(因特网和电话等呼叫网络)。

(二)主要任务

根据社区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框架,五年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二大系统”,一个中心是社区资源数据中心,一个平台是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交换平台,二大系统是在平台基础上开发的社区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信息系统。

 

(1)宁波市社区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框架

1、建设社区资源数据中心

对有关社区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有效整合,同时从社区动态地采集更新最新的社区信息,实现社区资源信息的互通共享,支持各种面向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应用服务。

其中收录的数据包括:

社区人口的基本资料(个人资料和家庭资料)、居民的社区活动信息、社区社会化服务资源信息、社区政务信息、社区社会事务服务信息等基础信息。

2、建立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交换平台

社区资源数据中心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如何对这个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来为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如劳动、民政、计生、公安)提供服务就必须建设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交换平台,另外因为社区资源数据中心中集中的数据有不同的安全保密等级,如基于社区的社会化服务信息可以公开,而基于社区事务管理的有关失业、低保、弱势群体信息则不能直接公开;因此在保障合理地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数据中心,实现社区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时,还要确保“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中心”不同安全级别信息数据的安全访问控制。

3、建立完善社区政务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与电子政务的衔接,把各项相关政府职能延伸到社区,一方面,实现社区政务管理和政府事务办理的自动化,切实提高社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依托“社区资源数据中心”中的社区综合信息,通过决策分析和统计分析系统,为政府制定有关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政策、法律、法规提供依据。

社区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包括社区日常办公业务、民政业务、社区警务、社区组织建设、社区人口、社区信用等方面内容。

4、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包括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社区家庭服务信息系统。

(1)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是向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着重建设四大子系统。

一是社区公共信息查询子系统。

查询内容主要包括:

与政府公共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包括政府的政策法规、行政管理的业务流程等;与每个社区居民切身相关的个人信息,涉及个人的劳动保障、医疗、社会福利、工商、教育培训、税收等方面的信息;社区的基本信息和社区通知、天气、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公共信息。

二是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子系统。

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医保、社保、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社会保障方面的信息服务。

三是居民和法人单位网上事务申办子系统。

主要针对需要经过各种行政审批的事务,为社区内的居民和法人单位提供电子化的行政服务。

四是社区居民教育与职业培训系统。

旨在加强社区文化的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2)社区家庭服务信息系统,侧重于提供家庭的个性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家政服务、紧急求助、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网上娱乐等,同时涵盖了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社区建设的其他内容。

(三)载体建设

加强各级社区信息化载体的统一规划和建设,逐步形成全市互通共享、开放有序的社区信息化系统框架,使社区信息化载体成为政府政务公开的窗口、社区管理的平台、居民生活的帮手和企业发展的舞台,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社区居民和企业的服务需要。

在项目建设、管理和运作方式上,加强四方面的“统一”。

一是实现规划协调和建设管理的统一。

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各县(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各方面资源,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统一规划建设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网络支撑体系。

在全市总体规划框架下,由市里对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的规划和项目方案进行评审。

二是实现社区信息资源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对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的数据资源,制定实施统一的标准规范,在数据存储上,实现物理上分散存储,逻辑上统一管理。

三是在统一的平台下,实现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和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开发使用,避免不同区、街、社区在软件系统开发、硬件资源配置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重复投资。

四是逐步形成统一品牌和运作模式。

以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充分利用宁波市81890社区服务中心的品牌优势和成功模式,对海曙区81890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全面的功能扩充和完善,逐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范围,充分发挥资源聚集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建设和运作机制上,以政府为主导,在有条件的领域,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

一方面,坚持政府推动、政府信用保障,实施需求信息的无偿提供,让政府信用得到居民的信赖,通过政府信用让服务企业接受服务规范和质量监督,让政府政务公开并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而形成政府、社区成员和企业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另一方面,对于社区信息化发展的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建设机制。

其中社区政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以政府投资和管理为主;社区服务信息化逐步向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过渡。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实行运营管理的创新,努力挖掘社区服务中心的创收潜力,使社区服务逐步走向市场化运作。

(四)各级政府及所属职能部门

政府的职能主要表现为: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和整体规划;对重大的福利性设施直接投资;制订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信息化标准;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多方支持。

1、根据宁波实际情况,建议宁波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面负责领导和指导宁波市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工作,具体指导市级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协调社区信息化发展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障社区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2、市文明办根据宁波文明社区建设的规划目标,参与指导社区信息化的发展实施,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舆论宣传中发挥重要作用。

3、民政部门结合数字民政工程,积极组织支持宁波社区信息化的整体建设,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正确处理和协调社区建设和社区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并且在社区信息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4、公安部门应结合社区社会信息化的规划设计,提出社区信息网络安全的保障措施,并依法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社区信息化的安全保护工作。

5、城乡建设委员会,结合宁波社区建设的规划设计,在社区信息化发展配套办公用房建设中的要给以积极支持。

6、为保障社区信息化建设逐步成功实施,市计委应给予社区信息化发展项目的审批支持,市财政部门给予社区信息化建设一定的资金支持。

7、各级政府的一把手,要调动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不同部门矛盾冲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管理。

区政府负责指导和管理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直接参与和配合市民政局牵头的全市社区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市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牵头和协调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

劳动、卫生、公安、工商、财税、文化、教育等部门在其中要积极发挥相应的作用。

五、保障措施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涵盖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牵涉关系广,建设内容复杂,在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政策规范体系,在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建立完善全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

在社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各县(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体系,明确相关各部门在发展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分别负有的具体职责。

设立宁波市市级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办公室,拟定全市社区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对各层次的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和项目方案做好指导、协调和评审。

组织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调研,对社区服务资源、现有各类社区信息化服务中心运作情况和小区基本情况等做好全面的普查。

(二)加大舆论宣传,普及信息技术知识,营造社区信息化的意识环境。

采用媒体宣传、内部培训、社区宣传等不同途径和方式,区分社区居民、政府相关部门、能提供各类社区服务的社会机构等不同主体,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大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充分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对社区居民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居民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三)不断充实,扩大和提高社区信息化建设三类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对社区工作第一线的街道、社区干部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从选派干部、选拔干部、招聘干部等三方面着手,强化对社区领导干部的配备,配合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二是建立一支信息网络系统的维护、操作队伍,确保社区信息化网络的稳定运行。

积极引导和制定积极的政策,鼓励应用软件开发商、网络通信运营商、社区电子商务企业等相关企业参与社区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建设。

三是完善市、区、街、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网络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服务企业有关社区信息化服务中社区服务流程、规范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对社区信息系统内提供服务的企业、单位制定建立相应的规范和监督制度,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