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294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9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全册.docx

《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全册.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 全册.docx

新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必修3二轮复习精品学案全册

教师寄语:

Ifyouwantknowledge,youmusttoilforit.若要求知识,须从勤苦得。

 

考纲展示

考纲解读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多采角选择题形式考查考生对本考点的理解能力,一般难度不大,单独考查。

结合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文化的社会作用

多综合考查,经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等事例,说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因此,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将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焦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多采用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单独考查考生对本考点理解能力,一般难度不大。

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的文化环境,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秀文化氛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因此,借助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优秀文化环境创造方面的事实,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优秀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考情回顾

总结

本专题在文化生活部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新课改精神从命题立意看,以知识立意的题目将逐步减少,而以能力立意的题目将增加;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题目将减少,考查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题目将增加。

本专题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有: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密切联系、相互交融,例如:

2008江苏单科,37;2008海南单科,17。

文化已经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童、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

例如:

2008广东单科,17;2008山东文综,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必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可以看出文化对社会和对人的作用应该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考向预测

文化生活二轮一一1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以及本部分内容的特点,2009年高考备考应注意以下几点:

(l)结合某一文化现象或文化产品,考查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实质;

(2)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相关事例为载体,或结合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踪合考查文化的作用;(3)以党和国家重视文化健康发展的相关事例,如网络文化建设,关闭一些网站等综合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网络构建

 

考点梳理

 

1.文化的内涵

(1)从本质上看: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属于精神范畴。

(2)从范围上看: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生活二轮一一2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文化素养。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素养的表现。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

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③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3.文化的形式多样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1)联系第九课,明确我们所讲的是文化,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同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这需要联系第五课《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来理解。

(3)文化与文化现象不能等同,文化是对文化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4)不能把文化直接看做是一种物质力量。

本考点是文化生活最基本的考点,是理解其他考点的基础,高考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以渗透的方式对本考点进行考查,因此对本考点要充分重视,准确理解。

1.相互影响:

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

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如,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生活二轮一一3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2.相互交融: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是通过它应用于生产力诸要素来实现的。

当科学技术处于知识形态的时候,还只是“精神生产力”,一旦它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会改变劳动资料的性质和水平,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和范围,提高和强化劳动者的智力和生产技能,最终引起生产力结构发生变化,实现生产力由落后向先进的转变。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当今世界,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今天的知识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

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尖端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结合,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向运动。

文化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文化进人了社会生产领域,或者反过来说,经济活动渗透到了文化领域,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生产、文化经营的产业―文化产业。

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点。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一方面,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受到的教育、接受的信息就越多,活动的领域就越广,民主法制和权利意识就越强,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民主素质和民主水平,使人们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

②另一方面,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简单地说就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l)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同步的。

(2)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论述和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关于“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都与该知识点联系密切。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既是理解文化生活与其它内容的理论基础,也是理解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政泊雄撬的理论基础,因此高考常会以隐蔽性性或显性的方式以各种题型对本考点进行考查,需引起考生注意。

1.地位,妙在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形势: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处在弱势地位,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3.重要内容:

科技与教育在文化竞争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科技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科技实力与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4.如何做:

关注文化竞争力,把其作为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的精神武器;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劝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生活二轮一一4

(l)结合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的知识来把握本考点。

2、3点合在一起可回答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2)比较中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差距,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

(3)观察书籍服纸、电影电视中中西文化的差别,体会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精神的发扬,说明文化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兴起等等,都有可能被当做背景材料来考查该知识点。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1)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2)人们从事文化活动以及得到启示与享受,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3)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结果。

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例如,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l)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5.丰富精神世界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6.增强人的精神力

文化生活二轮一一5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7.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l)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化是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一个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2)结合对潜移默化特点的理解以及健康向上文化活动的意义,明确我们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的素养。

(3)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是相对的。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属于优秀文化,能开阔人的视野,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5)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能增强人的力量。

(6)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7)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所起的作用不同,这里的文化是指优秀文化、先进文化。

要注意体会第八课、第九课―选择健康文化,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该考点主要用来分析和我们特别是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如网络文化的高速发展等文化现象对人们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需要辩证看待文化对人的重要影响,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对该知识点的考察,主要以提供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1.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

(l)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腐朽的、没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文化对人的影响尽管是深远持久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思维方式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2.易混易错点

(1)不能认为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

有文化是指人的文化素养,文化程度高是指人的知识文化程度高。

(2)不能认为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不只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文化还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3)不能认为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4)不能认为文化总是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文化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文化具有促进作用。

(5)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

离开了人的实践,精神是不会变成物质的。

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是真正强大的民族。

(6)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等,都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

离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文化既不能产生,也不能继承和发展。

文化生活二轮一一6

教师寄语: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Rememberwhatshouldberemembered,andforgetwhatshouldbeforgotten.Alterwhatischangeable,andacceptwhatismutable.

编制:

郭跃柱09.03.05

【例1】(2008年广东政卷第21题)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

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思路点拨:

文化与经济紧密相联。

美、日等国利用中国的文化资源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这启示我们也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因此答案选B。

温磬提示本题涉及的考点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通过外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考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的作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在当前我国提出要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此知识点将成为2009年高考的重要命题点。

【例2】(2008年广东政治卷第,7题)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弃享用丈化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思路点拨:

“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名曲”,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体现了人们受到文化的影响,即享用文化,因此答案为A。

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D说法错误。

温磬提示对文化与人的关索、文化的产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文化的形式、文化的主体等知识的考查,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不会太难,只要认真分析就能找出正确答案。

【例3】(2008年山东文综卷第19题)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思路点拨:

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A正确。

温磬提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对人的影响。

高考对此知识点的考查角度有:

文化如何影响人、文化影响人的哪些方面、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文化影响人的双重性等。

【例4】(2008年江苏政治卷第20题)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笃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

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降法,材料揭示的是校训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因此排除①答案为D。

温磬提示本题考查了优秀文化塑造人的三个方面,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具体,这也启示我们在复习时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文化生活二轮一一7

【例5】(2009年江苏政治卷第29题)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

江苏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先进文化源于社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思路点拨:

“江苏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从文化角度说明了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而不是文化对人的作用,①错误;从哲学角度说明了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③正确;“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答案选c。

温磬提示本题是一道文化与哲学相结合的题目,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本题对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上。

一、选择题

1.(2008广东单科多选,31,3分)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

“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

”这表明()

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B.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