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189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docx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docx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资料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2011,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

篇一:

2011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新解

XX.cn

2011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新解作者:

张红松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25期

摘要:

2002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主要基于上世纪的研究成果和使用经验,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无法反映近年来取得的建设经验以及科技项目的最新成果。

2011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即应运而出,其在原计算理论、荷载分析等一些重要方面做出了修改完善。

关键词:

公路;水泥;混凝土

前言

新规范以局部完善为主,未进行整体性修订,修改也更多的是来自于近年来的实际经验。

针对新版规范对于水泥厂道路设计产生的影响,本文对其进行了新的解读与分析。

1新版规范修改要点

主要涉及未能反映出公路车辆超载、超限的情况;力学模型和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旧水泥砼路面评级标准和处治措施;路面材料的试验方法及设计参数。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可靠度设计系数的调整;

(2)设计标准的增加,以考虑基层和重载交通的影响;

(3)强化了极重交通等级及相关设计轴载的规定;(4)完善了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5)强化结构组合和材料组成设计;(6)改进了力学模型和结构应力计算方法;(7)修改了旧混凝土路面损坏评定标准,增加了加铺方案的选用原则;(8)改进了连续配筋混凝土纵向配筋率的设计标准。

2具体介绍修改要点及新规范要点在实际中的运用理解

2.1可靠度设计标准

原规范《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标准》中规定的公路工程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共为三个等级,路面工程的安全等级仅考虑高速、一级和二级公路的路面,其相应的安全等级要求规定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修订后的新版规范不再改变《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分级,而是将道路的安全等级适当提高。

安全等级是为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安全性根据工程结构破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等级。

提高了安全等级即提高了结构重要性系数。

本次修订还规定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国道、省道等)可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如具有政治、经济、国防或抢险救灾等重要作用)提高一级设计安全等级,以提高其抗灾

篇二: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03

4.4面层

4.4.1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4.4.2面层一般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面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埋有地下设施,高填方、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的路基等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

其他面层类型可根据适用条件按表4.4.2选用。

表4.4.2其他面层类型选择

4.4.3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用矩形。

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

4.4.4纵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4.5m范围内确定。

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在全幅摊铺时,可不设纵向缩缝。

4.4.5横向接缝的间距按面层类型和厚度选定:

——普通混凝土面层一般为4~6m,面层板的长宽不宜超过1.30,平

2面尺寸不宜大于25m;

——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0m;

——钢筋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5m。

4.4.6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可参照表4.4.6所示参考范围并按4.4.9条规定计算确定。

表4.4.6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

4.4.7钢纤维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按钢纤维掺量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为0.6%~1.0%时,其厚度为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0.65~0.75倍。

特重或重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60mm;中等或轻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40mm。

4.4.8复合式路面沥青上面层的厚度一般为25~80mm。

4.4.9除混凝土预制块面层外,各种混凝土面层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3.0.3)的要求。

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B.1和B.2计算。

面层设计厚度依计算厚度按10mm向上取整。

采用碾压混凝土或贫混凝土做基层时,宜将基层与混凝土面层视作分离式双层板进行应力分析。

上、下层板在临界荷位处的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C.1和C.2计算。

上、下层板的计算厚度应分别满足式(3.0.3)的要求。

具有沥青上面层的水泥混凝土板,在临界荷位处的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D.1和D.2计算。

混凝土板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3.0.3)的要求。

4.4.10路面表面构造应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制作。

构造深度在使用初期应满足表4.4.10的要求。

表4.4.10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mm)要求

注:

①特殊路段——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系指立交、平交或变速车道等处,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系指急弯、陡坡、交叉口或集镇附近;

②年降雨量600mm以下的地区,表列数值可适当降低。

4.4.11混凝土预制块可采用异形块或矩形块。

预制块的长度为200~250mm,宽度为100~125mm,长宽比通常为2∶1。

预制块厚度为100~120mm。

预制块下稳平层的厚度为30~50mm。

4.5路肩

4.5.1路肩铺面结构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其结构层组合和材料选用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并保证进入路面结构中的水的排除。

4.5.2路肩铺面可选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或沥青面层。

4.5.3路肩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厚度通常采用与行车道面层等厚,其基层宜与行车道基层相同。

选用薄面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150mm,基层应采用开级配粒料。

4.5.4路肩沥青面层宜选用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其基层可选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行车道路面结构不设内部排水设施时,沥青面层和不透水基层的总厚度不宜超过行车道面层的厚度,基层下应选用透水性粒料填筑。

4.6路面排水

4.6.1行车道路面应设置双向或单向横坡,坡度为1%~2%。

路肩铺面的横向坡度值宜比行车道路面的横坡值大1%~2%。

4.6.2行车道路面结构设置排水基层或垫层时,应在排水基层或垫外侧边缘设置纵向集水沟和带孔集水管,并间隔50~100m设置横向排水管。

4.6.3排水基层的纵向边缘集水沟,路肩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时,可设在路肩下或路肩外侧边缘内;路肩采用沥青面层时,可设在路肩内侧边缘内。

排水垫层的纵向边缘集水沟设在路床边缘。

4.6.4带孔集水管和孔径通常采用100~150mm。

集水沟的宽度通常采用300mm。

集水沟的深度应能保证集水管管顶低于排水层底面,并有足够厚度和回填料使集水管不被施工机械压裂。

沟内回填料宜采用与排水基层或垫层相同的透水性材料,或者不含细料的碎石或砾石粒料。

回填料与沟壁间应铺设无纺反滤织物。

横向排水管不带孔,其管径与集水管相同。

4.6.5集水沟和集水管的纵坡宜与路线纵坡相同,但不

得小于0.25%。

横向排水管的坡度不宜小于5%。

4.6.6横向排水管出口端应设端墙。

端头用镀锌铁丝网或格栅罩住,出水口应进行冲刷防护。

在横向排水管上方的路肩边缘处应设置标志,标明出水口位置。

5接缝设计

5.1纵向接缝

5.1.1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

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上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30~40mm,宽度为3~8mm,槽内灌塞填缝料,构造如图5.1.1a)所示;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

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施工缝的槽口深度。

采用粒料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1/3;采用半刚性基层时,槽口深度为板厚的2/5。

其构造如图5.1.1b)所示。

图5.1.1纵缝构造(尺寸单位:

nun)

a)纵向施工缝;b)纵向缩缝

5.1.2纵缝应与路线中缝平行。

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

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以纵向施工缝隔开。

加宽板在变宽段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m。

5.1.3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后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100mm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

拉杆的直径、长度和间距,可参照表5.1.3选用。

施工布设时,拉杆间距应按横向接缝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最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

表5.1.3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mm)

注:

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的数字为直径×长度×间距。

5.1.4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缝拉杆可由板内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

5.2横向接缝

5.2.1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其构造如图5.2.1a)所示;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遇有困难需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缝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其构造如图

5.2.1b)所示。

5.2.2横向缩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采用假缝形式。

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费广场以及邻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应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形式,其构造如图5.2.2a)所示。

其他情况可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形式,其构造如图5.2.2b)所示。

5.2.3横向缩缝顶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面层厚度的1/5~1/4,宽度为3~8mm,槽内填塞填缝料。

高速公路的横向缩缝槽口宜增设深20mm、宽6~10mm的浅槽口,其构造如图5.2.3所示。

5.2.4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

置的胀缝

条数,视膨胀量大小而定。

低温浇筑混凝土面层或选用膨胀性高的集料时,宜酌情确定是否设置胀缝。

胀缝宽20mm,缝内设置填缝板和可滑动的传力杆。

胀缝的构造如图5.2.4所示。

5.2.5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

其尺寸和间距可按表5.2.5选用。

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为150~250mm。

表5.2.5传力杆尺寸和间距(mm)

篇三: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_D40—2011勘误

(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勘误

(2)

发布日期:

2012-5-31

条文:

.P48倒数第六行:

“——纵向钢筋配筋率,为钢筋断面面积与混凝土断面面积的比值(%)”中的“(%)”去掉。

(注:

比如若配筋率为0.8%,计算时应代入0.008而不是0.8)。

P49第二行:

“Tg—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m),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3.0.10)的1/4~1/3取用;”

修改成“Tg—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的绝对值(℃/m),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3.0.10)的1/4~1/3取用;”

3P50D.0.4的第三款,“式(D.0.3-1)”改成“式(D.0.3)”。

条文说明:

.P105,倒数第十行,在“混凝土抗拉强度

”。

P105倒数第三段。

°C/m”

P106第三行:

MPa”后加入“混凝土弹性模量.“°C/m”改成“.

中的40改为42,与题目所给条件相对应。

.P106第五行。

中的4.534改为4.535。

.P106第七行和第八行。

将公式

中负数符号去掉,只保留正值,即将公式变为.P106“

(2)计算横向裂缝间距”的倒数第三行:

“CL”改为“C”,以和配筋设计的附录D相对应。

.P106“(3)计算横向裂缝平均缝隙宽度”下面第二行:

“”

改成

“”

即将前面公式中的两个0.835改成8.3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