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005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docx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docx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

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

中国文学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

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

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

《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

《左传》、《毂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有《关睢》、《伐檀》、《硕鼠》、《七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写。

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

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

主要作品为《新书》。

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

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o表、30世家、70列传。

4.乐府民歌和赋乐。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短歌.行》等,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

“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

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

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

《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五、唐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

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孟浩然,襄阳人。

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壬维齐名,世称“王孟"。

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集为《孟襄阳集》。

4.王维,字摩诘,诗人兼画家。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

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

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

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李白,字太白,人称“诗仙”。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胱北楼》等。

6.杜甫,字子美,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3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结为《杜工部集》。

7.白居易,字乐天。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

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

8.柳宗元,字子厚。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传》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

他是中国第一位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创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六、宋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

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属豪放派。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

》等,结为《欧阳文忠集》。

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捌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

4.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集为《王临川集》,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5.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

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

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6.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

古代最重捌的女诗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

人称“词中之龙”。

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溥。

宋词中成就卓越者,继承并发展了苏

轼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七、元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关汉卿,名一斋,号已斋叟。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

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等。

2.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元曲四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疆》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3.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八、明代文学

一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施耐庵,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礓后世农民起义产生了巨大影响。

2.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3.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主要作品《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啊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4.兰陵笑笑生,主要作品为《金瓶梅》,抨击当时统治阶级腐朽的生活,暴露了封建社会晚期的黑暗。

5.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九、清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洪舁,字防思,号稗畦。

主要作品为《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

主要作品为《桃花扇》。

3.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主要作品为《聊斋志异》。

4.吴敬梓,字敏轩,晚年号文木老人。

主要作品为《儒林外史》。

5.曹雪芹,名霈,字梦阮,号雪芹。

主要作品《红楼梦》(高鹗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十、现当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

主要作品为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

3.叶圣陶,名绍钧。

现代作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

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

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主要作品为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残冬》)。

5.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等。

是“京味小说,

,的开创者。

6.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学者。

主要作品为诗集《红烛》、《死水》。

7.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

主要作品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8.巴金,原名李尧棠。

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9.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小说家。

主要作品为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

10.曹禺,原名万家宝,戏剧家。

主要作品为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11.朱自清,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为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著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

12.徐志摩,现代诗人。

主要作品为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十、联合国

联合国有六个主要机关。

其中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和秘书处五个机关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

第六个主要机关是国际法院,设在荷兰海牙。

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包括中国、苏联(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联邦接替)、美国、英国、法国。

一、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晌

1.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有定的相关性。

特别是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周期的相关性非常明显。

(1)在中高纬度,降水量与黑子数两条曲线的谷、峰的高低变化基本吻合,呈正相关性,即黑子数多的年份,降水量也多;反之,黑子数少的年份,降水量也少。

(2)不论在哪一纬度观测,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谷一峰一谷一峰一谷一峰)基本吻合均约为11年。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

因为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部吸收了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磁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因为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二、时间

(一)时区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分为24小时区,因为地球每21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

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分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间。

(二)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的,日期相关1天。

(三)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

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

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时刻,它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中午12时,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异是1h/15°、4min/1°、4s/1°。

(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东经120°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法定时。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1.夏半年:

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早于6点。

2.冬半年:

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晚于6点。

3.春分、秋分:

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刻为6点。

4.晨昏线(圈):

晨昏线也称晨昏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

晨线是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东侧是昼,西侧是夜;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昏线东侧是夜,西侧是昼。

四、大气层

(一)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

大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其中干洁空气是不含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也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情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其中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氦分子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没有云雨变幻,利于高空飞行。

3.对流层

该层在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热量来自地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加上水汽杂质多,因而天气复杂多变。

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因而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的能量转换。

其过程包括:

1.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

3.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并保存热量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

据观测,地面辐射的75%~95%都被近地面40米~50米厚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除一小部分被大气辐射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

2.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在向外辐射热量,称为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中投向地面的部分,因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它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一部分热量,使地面实际损失热量减少,起到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应为一23°C,实际为15°C。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8°C之多。

五、暴雨洪涝的形成条件和防御

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除了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有暴雨出现。

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形成条件:

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水汽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监测防御:

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

防洪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工程措施包括: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是:

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六、厄尔尼诺现象及危害

在热带太平洋海区,一般情况下,由于受寒流的影响,东部地区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

可是有的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增温,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当它发生时,赤道带大范围海区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如信风本来由东向西吹,可是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风向突然变为向东吹,使得本来位于太平洋西部的暖流位置向东移动,从而影响太平洋东岸海洋生态,如水温升高,大量鱼类死亡。

还有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的拉尼娜现象。

它是指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由此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较常年偏强、云量减少、气温偏高,而赤道西太平洋则与之相反。

拉尼娜发生时,我国夏季风会增强,北方降水增多,台风出现的次数也会增多。

七、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一)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

合理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落后边远地区资源开发、社会经济条件提高以及综合环境的改善;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信息,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文化进步;大量农村人口涌人城市,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不利方面:

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加剧各种城市环境问题的程度。

(二)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迁出人口从地区外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利于家乡的建设。

不利影响:

迁出的人口大多是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的年轻人,这对迁出地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一方面这种人口的外流易产生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是基础教育投入多,回报少,影响迁出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关于气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发源于蒙古高原

B.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温室气体增多引发的

C.飓风指的是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

D.美国西海岸有暖流、东海岸有寒流通过

【答案】C

【解析】沙尘暴天气发源于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不止是蒙古高原,A项错误;B、D项错误,C项正确。

(三)农业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

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

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

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

农业工厂化,按人类要求高水平的控制环境因素,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产生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营养丰富的农业产品;安全的转基因动植物投放市场;具有营养保健、医疗功效的猎牛羊、蔬菜水果等转基因食品大批走向餐桌。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用花药培养、染色体工程等育种技术培养出才稻、小麦、油菜、橡胶等一批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质。

其中较突出的有京花3号、小偃1o7号小麦和中花1o号水稻等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盐碱等特性,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家畜及鱼类育种上也初见成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进行转基因鱼的研究'成功地)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育成的当代转基因鱼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并从子代测得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为转基因鱼的实用化打下基础。

(四)海洋生物技术

随着海洋生物学的发展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海洋生物技术兴起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开发领域。

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广泛,发展迅速。

其中包括探索、开发和利用有价值海洋生物,优良养殖品种的培育和病害防治,海洋生物天然产物的利用,海洋特殊功能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物利用系统和辅助系统。

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生物技术是三大研究热点。

1996年,我国政府已将海洋生物技术列入863计划,主要方向是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

并已初见成效。

海水养殖总产量、海藻、贝类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对虾产量也曾一度居世界首位;裙带菜无性繁殖系、三倍体扇贝和牡蛎的培育,都已列入国家“攀登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山东省海藻养殖和海藻化工已成为世界上该领域第一大产地。

此外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了海带的单倍体育种技术、紫菜的体细胞育苗技术、对虾的三倍体与四倍体育苗技术、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等;在海水鱼、贝类的三倍体育苗技术和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等内容。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感测与识别技术。

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

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

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

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

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信息传递技术。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

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

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

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

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

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

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

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三、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

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

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材料等。

在20世纪初,人们所指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水泥和钢铁;二战后出现了新三材,指的是人工合成的塑料、橡胶和纤维,而80年代以来大量高新材料纷纷涌现。

高新材料从使用的角度说可分为传递、记录或存储的信息材料;耐高温结构陶瓷、非晶态材料和超导材料的新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