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9906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

《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

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中共××县委课题调研组

从包村单位选派干部职工定期组建乡镇党建扶贫工作队,进乡驻村开展党建扶贫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载体。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和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三强”、农村“一户一技能”等创建活动工作的开展,××县在党建扶贫工作中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努力以党建扶贫为载体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推动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上台阶。

结合选派新一轮党建扶贫工作队进乡入村服务,笔者采取开会座谈、问卷调查、绩效考查、个别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就2007年以来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近年全县党建扶贫工作的进程及特点

2007年以来,××县共派出三批县党建扶贫工作队,其中较早的第五批派出时间是2007至2008年,第六批派出时间是2009至2010年,第七批派出时间是2011至2012年,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近些年党建扶贫工作部署来看,总体安排处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的状况。

从表一(见下页)统计情况分析,全县每隔2~3年从县、乡(镇)机关单位的抽派驻村队员组成党建扶贫工作队,进入21个乡镇驻320个村帮扶开展党建扶贫工作,服务时段跨过年头岁尾,并随着批次递增分别延长1个月。

帮村主体以前一直以驻村队员为主,第六批时增入原包村单位,派出的县派干部职工逐批比乡镇派干部职工增多,驻村队员在原单位的岗位工作也随着不同批次的管理要求有所不同。

由于县财政困难,从2007年至2011年,三个批次驻村队员的驻村补贴没有发生变化,都是每人每月60元。

××县近年党建扶贫工作队基本工作安排情况统计表(表一)

第五批

第六批

第七批

备注

服务时段

2007.1~2008.2

2009.2~2010.3

2011.4~2012.4

全县共计320个村

帮村时间

2年

3年

2年

帮村主体

驻村队员

驻村队员

包村单位、驻村队员

原岗位工作

脱钩

脱钩

不脱钩

驻村补贴

60元/月

60元/月

60元/月

县乡干部人数

83人/78人

85人/76人

90人/71人

  

(二)从帮村工作背景来看,以前的党建扶贫帮扶主要方向是帮村办实事。

表二结果显示,××县第五、六、七批工作队进乡入村开展党建扶贫工作期间,正值机关单位、农村的“三个代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全县320个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帮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广播电视以及农田沟渠防渗、水井改良、村活动室建设、寨道水泥硬化、沼气池等给项目给物资的问题。

随着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一步步完善,逐步开展了帮扶贫困户、失学儿童、计生“三结合”对象等“送温暖”活动,并逐渐结合远程教育开展各种类型的“强素质”培训。

然而,由于村级建设面大,扶贫办实事仍然是几年来的重点方向。

××县近年党建扶贫工作队帮村工作背景及主要帮扶成效表(表二)

工作背景

主要帮扶方向

第五批

  机关单位“三个代表”期间,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

扶贫办实事

第六批

  村级“三个代表”期间,以农村支部为平台做好帮扶实践活动。

扶贫办实事、

“送温暖”活动

第七批

  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

扶贫办实事、

扶智提素质、

“送温暖”活动

(三)从考评考核与奖惩情况看,党建扶贫工作管理逐步走向深化、细化。

在日常考核方面,由村党支部对驻村队员单一管理逐步深化为乡镇党委、工作队、村支部共管。

在年度考核方面,驻村队员由原单位考核转为由乡镇党委考核。

在工作目标考核方面,坚持推行半年一查制度,档案材料是作为体现帮扶工作的主要方式。

在奖励方面,主要在帮扶期满开展收队时开展先进工作队和优秀队员评比,由县委给予表彰奖励,并试行年度单列考核制度,确保绩效突出的驻村队员能在年度考核中评上优秀等次。

在惩罚方面,对群众意见大、帮扶工作滞后的队员开始执行扣发驻村生活补贴制度,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见表三)。

××县近年党建扶贫工作队考评考核及奖惩情况表(表三)

日常考核

年度考核

目标考核

奖励

惩罚

第五批

 由村支部开展

 由乡镇党委和工作队提供意见,在原单位进行考核。

 每半年一次。

主要查看材料。

收队评优

第六批

 由村支部和工作队共同开展

 由乡镇党委和工作队定等次,参加原单位考核。

 每半年一次。

主要查看材料。

收队评优

第七批

 由村支部、乡镇党委和工作队开展

 驻村队员考核单列出来,由村级组织和工作队提建议,在乡镇党委进行考核。

 每半年一次。

主要查看材料。

年度评优、收队评优

扣发补贴、通报批评

(四)从自身建设和内部运行来看,各乡镇党建扶贫工作队仍然属于粗放管理的情况。

党建扶贫工作队由县乡各部门干部职工组成,工作重心是帮村工作,从近年的工作职责、内部运行和监督管理情况(见表四)来看,大部分驻村队员仅履行帮扶村有关项目物资的协调职责,很少对村级组织建设进行指导;大部分乡镇党建扶贫工作队集体形如散沙,运转不够正常,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疏于管理的现象常有发生;在监督管理权限交给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后,出现“村管不住、乡管不了、原单位管不到”的情况。

党建扶贫工作的粗放管理致使不少工作队、驻村队员存在“软、散、弱、懒”的问题。

××县近年党建扶贫工作队工作职责及管理情况表(表四)

帮村职责

工作队运行

内部建设

监督管理

第五批

 协调

很不正常

  工作队内部管理松散

 松懈,缺少督促

第六批

 协调、指导

不够正常

 少部分工作队稍有管理

 松懈,督促不多

第七批

 协调、指导

趋于正常

 部分工作队开始严格管理

 粗放,稍有督促

二、不规范开展党建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形成较好的工作合力。

一是上下联创不够。

近些年党建扶贫帮村主体基本上是驻村队员,对包村单位的党支部、科级领导、一般干部职工没有具体要求,大部分部门认为党建扶贫是驻村队员自己的事,对帮村工作不闻不问甚至不支持。

调查显示,有近50%包村部门很少入村解决问题,一些单位“一把手”甚至不支持帮扶村工作。

二是队员联系不够。

有的工作队甚至存在县部门派出队员成一体、乡镇派出队员成一体的矛盾问题,除乡镇开会、准备材料应付检查外,平时在帮村协调解决问题上很少联系,没有利用好县、乡各包村部门的人力资源和项目物资资源。

三是部门联动不够。

在帮村工作和驻村队员管理上,部分村怕“得罪”包村单位和驻村队员,没有如实反馈单位和队员到村帮扶的实际问题;乡镇党委和工作队长怕“得罪”包村单位领导,与包村单位领导就驻村队员的问题进行沟通少;包村单位没有提高对党建扶贫工作的认识,怕“麻烦”,对驻村队员和帮村工作疏于过问。

部门、乡镇、村级没有很好地形成“城乡共创”合力。

(二)轻“党建”重“扶贫”。

党建扶贫帮村工作长期以来的“协调”职责,成为了不少村级组织、工作队和驻村队员根深蒂固的习惯性帮扶职责定式,认为每年协调十几二十吨水泥或者解决一些项目资金,办两三件实事就行了,村干和群众也就满意了。

农村组织建设和村级中心工作任务如何开展、怎样更好地开展,工作队和驻村队员没有认真地进行指导、帮助和督促,履行党建扶贫帮村工作的基本职能不够。

通过问卷发现,前几年70%以上的村干、驻村队员认为“党建扶贫帮村工作就是‘协调项目物资’”。

(三)调整帮扶方向不够及时。

××县的农村基本属于“欠发展、欠发达、欠开发”贫困山村,长期以来,党建扶贫重点把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导方向。

随着发展环境的改善,“经济欠发达、资源欠开发”应摆上党建扶贫的内容,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帮扶方向制约,不少包村单位、驻村队员和村级组织仍然将工作停留在“帮扶办实事”(包括“送温暖”活动)上,没有及时转到扶贫、扶智、抓经济“三位一体”上来,没有树立“经济强村、基地富民”的产业帮扶大观念,党建扶贫工作还跟不上省、州、县委农村基层组织“三创三强”、“一户一技能”和“五个一”创建活动步伐。

(四)工作队内部建设不紧凑。

一些乡镇工作扶贫工作队长或副队长认为,加强党建扶贫工作队内部管理是“自讨苦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是主动开展工作队内部建设和队员的管理,而是乡镇党委和组织部门“一抓就紧、一松就散”或“不催不动、催一点动一点”。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由于队长或副队长责任意识不强、主动意识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不仅使驻村队员的帮扶积极性受到影响,而且在其他不良作风上也上行下效,工作队纪律意识散漫、执行制度不严格,“到岗”的概念是到乡镇开开会、请村干吃饭打满考勤、造假材料应付各种检查等,对村级中心工作不闻不问,致使全乡镇整体的党建扶贫工作“名存实亡”。

调查显示,近年部分不少乡镇的党建、远程教育及村级组织建设等工作出现下滑的问题,就是“软弱涣散”型党建扶贫工作队造就的恶果。

(五)驻村队员跟踪管理不力。

一是出现监管疏漏和脱节现象。

采取驻村队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全力抓驻村党建扶贫工作的管理机制时,不少驻村队员“一边喊就说另外一边忙,县、乡、村都不到位”,出现了单位管不到、乡镇管不住、村级管不了的“三不管”问题;采取驻村队员与原单位工作“不脱钩”,以驻村工作为主、单位工作为辅的管理机制时,不少驻村队员“一边说在另外一边有事,其实哪边都不到位”。

同时,乡、村不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每月考勤由驻村队员自己填写、自己盖章,甚至还替驻村队员掩盖旷工的问题。

二是存在收队“年底”现象。

乡村干部群众反映,帮村服务时段跨过“岁尾”在年头即将收队时,大部分工作队和队员不再安心做好余下的几个月的帮村工作,“年底”问题突出。

据反映,第五至第七批的驻村队员普遍存在收队前年头的1~4月“不作为”的问题。

(六)日常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有待健全。

不明确对党建扶贫工作队和驻村队员的专管和协管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收队评比考察大多停留在书面材料上和表面形式上,日常监督没有形成统一监管的工作格局。

年度考核、通报批评、扣发补贴等责任追究措施仅针对驻村队员,只影响个体不牵制群体,对“下”制裁而不对“上”制裁,甚至存在包村单位制造“壁垒”,为因工作严重滞后被乡镇拟定其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的驻村队员开脱的不良现象。

党建扶贫工作的刚性日常监督和责任追究措施和机制亟待进一步健全。

三、推行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探索实践

2012年下半年,××县以新派出第八批党建扶贫工作队为契机,针对以前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问题较多的实际,积极探索党建扶贫工作“一二三四五”(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二类调整、注重三项结合、健全四项机制、加强五向转变)规范化建设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新阶段党建扶贫帮村工作的水平。

(一)围绕“一个中心”

把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列为新阶段党建扶贫工作队和驻村队员的首要任务,“党建”围绕实施党的先进性建设工程来开展,“扶贫”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专门选派县党建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确保乡镇党建扶贫工作队和驻村队员在帮村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精神和要求,并对新农村建设给予了物资保障和业务指导。

目前,2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村派驻有县党建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驻村队员,农村党建设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得到了有序开展。

(二)落实“二类调整”

1、科学调整“两限”。

一是调整服务时限。

针对“年头”收队驻村队员“无所作为”的问题,对“2~3年”的时间进行了调整,将第八批党建扶贫工作队帮扶时间定为2011年6月~2009年12月,有效避免了“年头现象”。

二是调整监管权限。

把驻村队员的日常监督管理权利转变为以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主管为主、乡镇党建扶贫工作和帮扶村党支部协管为辅,年度考核审定权由县委组织部执行,避免出现包村单位干涉乡镇的问题。

同时,驻村队员的每月考勤调整为由乡镇党委登记,县委组织部对驻村队员的每月考勤审核工作由以前的年审核转变为每月审核,努力解决驻村队员到岗差的问题。

2、合理调整“双力”。

一是调整县乡人力支持。

为解决以往选派乡镇干部多,帮村工作和乡镇业务工作难于兼顾的问题,适当调整县、乡干部职工选派人数,在县直机关单位应抽尽抽、增大选派人数的基础上,合理减少乡镇选派人数,确保帮村工作和乡镇工作“两促进、双不误”,第八批320名驻村队员中,有县级部门队员97人,比上批增加7人;乡镇队员64人,比上批减少了7人。

二是调整财力支援。

同时,在县财政困难的状况下,把驻村生活补贴由以前的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90元,努力为党建扶贫工作队和驻村队员解决后顾之忧。

(三)注重“三个结合”

1、与农村基层组织“三创三强”活动相结合。

根据全省农村基层组织“上下联创、示范带创、城乡共创,强基础、强素质、强机制”的有关要求,明确把党建扶贫包村单位、科级领导、党员干部和驻村队员共同以党建扶贫为载体,定点到包扶村抓好“支部联建”、“基地示范”、扶贫扶智、健全机制等工作,并健全完善项目物资“扶”和捐赠资金“帮”的创建物资保障机制,把“三创三强”与村级党的先进性建设、新农村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等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创建渠道,丰富活动内涵,努力通过深入开展党建扶贫工作提升“三创三强”创建活动水平。

新一轮党建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共有159个机关党支部与159个农村党支部开展了联建活动。

2、与开展农村“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相结合。

按照全州农村“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的安排,要求党建扶贫工作队和驻村队员在指导、协调、帮助和督促村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时,注重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着力在打好一个算盘,学会一门技术,找准一条路子,结好一个对子,做一个文明户”上做文章,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深入开展送信息、传技术、帮资金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帮助农民群众选准致富技能,找准致富门路,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双强创业”型党员村干、“双带致富”型乡土能人和“产业兴家”型农民。

如龙泉镇通过党建扶贫工作队及驻村队员半年来狠抓“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除原“鸟笼”卡拉、“茶叶”白元等产业强村得到进一步巩固外,培养成就了“手工艺”马寨、“生猪”高寨、“早蔬菜”交圭等新一批“一户一技能”示范村。

3、与党员“五个一”创建活动相结合。

要求党建扶贫工作队和驻村队员以全县创新开展的每个党员“给支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掌握(或帮传)一门适用科学技术、兴建(或帮建)一个致富示范基地、帮扶一户特困户、做一名争先创优模范”的“五个一”活动为帮村工作平台,建立包村单位党员“定点帮扶”农村党员、农村致富党员帮带贫困党员的党员先进性建设机制,进一步发挥机关党员和能人党员在帮项目、帮资金、帮技术、帮措施等方面的先进性作用,促使机关、农村后进群体党员奋发图强、抢当先进、发挥作用,努力在全县党员中再度掀起“三学三带三比”的热潮。

自党建扶贫工作队推动党员“五个一”创建活动以来,已把442名党员培育成了致富带头人,有599个党员致富带头人借助致富示范基地为所联系的贫困户传授了适用科学技术。

(四)健全四项机制

1、严格到岗“考勤”制度。

将以前驻村队员考勤管理的“队员记村级管乡镇审”方式改变为“村级记乡镇管县级审”模式,并与驻村补贴和月岗位工资津贴挂钩。

每名驻村队员的每月考勤都要求由村两委严格进行登记、乡镇党委核对和县委组织部审核,凡乡镇党委或县委组织部随机在乡到村抽查驻村队员不到岗的,一律按缺岗处理,相应扣发其有关补贴,同时对其派出单位的联系村科级领导进行通报批评。

据乡村干部群众反映,执行“村记乡审县管”考勤制度以来,320个村的驻村队员进乡入村服务到岗率达到98%以上,比上一批驻村队员提高40%左右。

2、建立督查“考证”机制。

建立党建扶贫工作日常督查“考证”工作机制,无论是县级工作部署,还是乡村工作安排,驻村队员都必须尽职尽责到位工作,县、乡工作组到村开展业务、检查工作驻村队员无故不到位或工作滞后的,将按照有关县、乡党建扶贫工作管理办法追究驻村队员及其派出单位的责任,促使驻村队员进一步提高帮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一轮驻村队员帮村服务近半年来,通过督查考证,县、乡分别对在年终远程教育检查中无故缺勤的5名驻村队员和存在工作滞后问题的10名驻村队员进行了惩处。

3、健全定期“考评”机制。

一是抓好驻村队员的日常帮村工作考查评鉴。

在日常进乡入村开展帮村工作中,要求驻村队员必须记好“三簿一册”(会议记录簿、工作记录簿、学习记录簿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记实手册》),月底交工作队长和乡镇分管副书记考查和评鉴,并随时接受县委组织部的抽查和复审,评审结果作为驻村队员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

二是认真开展收队考察评比。

驻村工作即将结束时,由县委组织部组织乡镇党委对驻村队员的帮村表现、帮扶成效进行考察评比,经考核,对努力工作、成绩突出,得到当地干部群众认可的,由县委给予表彰和奖励,具备条件的驻村队员还可适时提拔使用。

6月份新一轮队员驻村以来,县委组织部已先后两次抽查了320个村的“三簿一册”,并对鉴审结果进行了通报。

4、健全综合“考核”体制。

一是健全综合工作目标考核制度。

建立帮村单位及其科级领导、党建扶贫工作队、驻村队员帮村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努力形成三级同抓、层层落实党建扶贫帮村工作的格局,解决了以党建扶贫工作仅考核驻村队员,帮村单位领导和党建扶贫工作队无帮村责任意识的问题。

据50余个县级帮村单位驻村队员反映,通过新一轮党建扶贫目标考核“三级同抓”机制的建立,单位领导对帮村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率从以前的50%左右上升到90%以上。

二是严格执行年度考核制度。

新一轮党建扶贫管理办法规定,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扶贫工作外,把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消防、安全生产等工作纳入包联村单位、联系村领导和驻村队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如驻村队员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则队员和联系村领导当年不能享受第十三个月工资,派出单位主要领导要上交书面检讨报告。

通过严格年度考核制度后,“单位作为后盾、领导主动支持、队员具体负责”的帮村联动作用得到了正常发挥。

(五)抓好“五向转变”

1、工作重心从单一向综合转变。

针对大部分驻村队员每年仅为帮村单位协调1~2件项目物资就算“交差了事”的问题,《××县2012年~2009年党建扶贫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规定,新一轮党建扶贫工作由以前的单一帮助帮扶村办实事向全部指导、帮助、协调、督促村级所有工作转变。

据悉,6月驻村开展工作以来,党建扶贫帮村队员已协同村级组织开展了党建、远程教育、农村低保、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新农村建设、秋冬种等工作,每天都有帮村任务需要完成,切实改善了以前驻村队员“无所事事”的状况。

2、帮村主体从个体向群体转变。

针对以前帮村工作由驻村队员个人负责,原单位及领导班子关心帮扶村工作的问题,县委明确新一轮党建扶贫帮村主体为帮村单位、联系村科级领导和驻村队员,并相应明确了单位、领导和队员的帮扶工作责任,严格执行“三位一体”奖惩制度。

新一轮党建扶贫工作开展近半年以来,各帮扶村部门认真地推行了“机关农村党支部联建”创建活动,联系村科级领导深入村组指导工作多次,驻村队员进村入寨到岗工作的紧迫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3、考勤管理从年管向月管转变。

针对以前驻村队员由乡镇党建扶贫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共同管理,谁也不愿认真打考勤、管理非常松懈的问题,《办法》明确在队员管理上从乡村直管转为由组织部门、帮村单位、乡镇党委、扶贫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共同管理,每月由乡镇党委交一次考勤给县委组织部,由组织部随机抽查核实驻村队员到岗情况。

对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考勤纪律、工作成效差的党建扶贫工作队或队员进行通报批评。

近半年来,已对2名乡镇党建扶贫工作队长、8名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通报批评。

4、目标考核从一方向多方转变。

针对以前仅对驻村队员进行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帮村单位不积极过问、党建扶贫工作队不主动管理的问题,今年县委分别与帮村单位、工作队和驻村队员签订了党建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相应明确了驻村队员原单位、所在的扶贫工作队的具体党建扶贫工作量化指标,促使他们加强对驻村队员的管理和督促,为驻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乡镇党委反馈,目前帮村单位关心和支持党建扶贫工作达到95%以上,比上一轮的50%增长了45%,乡镇党建扶贫工作队的管理逐步规范化。

5、责任追究从松散向严格转变。

针对以前驻村工作有奖无惩,队员不服从管理的问题,明确提出在新一轮党建扶贫工作中,如考勤、考核、绩效等情况出现问题的,将由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在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上追究原帮村单位“一把手”、联系村科级领导和驻村队员的责任。

截至10月,已对2名帮村单位领导、1名党建扶贫工作队长进行了诫免谈话。

四、深化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矛盾与思考

乡村党建扶贫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强基固本工程,涵盖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开创性地深化党建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必然带来一些在客观、现实等等方面难于一时或单方面解决的矛盾,需要深入地进行探讨思考。

思考一:

如何解决选好人与用好人的客观矛盾。

在选派帮村队员方面,各乡镇都要求选派县直机关选派优秀年青、综合素质好的党员干部下村开展党建扶贫,然而,无论是县直机关或者是乡镇机关,近年来新进干部非常少,每个单位的综合素质好的优秀年青党员干部屈指可数,下派驻村了,如何能顾全县、乡机关单位的工作大局?

乡镇在指责县机关下派一部分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差的同时,自身选派的少部分驻村队员又何尝不是“做不成事的”?

在用好帮村队员方面,乡村工作千头万绪,大部分时间都在安排抓村级的突击性中心工作任务,村两委干部由于受工资待遇较低、业务素质较差等条件的影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及时性不够,所以乡镇基本上把驻村队员作为“乡镇工作员”或“村两委干部”使用,驻村队员大部分时间在代替村干工作,抓村级党建扶贫工作时间不多,驻村队员的“指导、协调、帮助”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利用,不少帮村队员到乡镇后变成了“包村队员”。

无法选派好优秀年青干部作为驻村队员、不科学管理好下派的驻村队员,已成为规范开展党建扶贫工作的问题。

思考二: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现实矛盾。

××县共有98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一般都属于边远偏僻、生产生活环境条件亟需改善山村,建设项目多,需要扶持的物资需求量大,需要帮助的贫困户数多,以前有帮扶项目物资和人力资源的县直机关一般都安排在这些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通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实施“输血”式扶贫,达到了“雪中送炭”的目的,虽然这些一、二、三类贫困村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自我“造血”功能弱,无法“授之以渔”,但却是以党建扶贫工作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三创三强”等创建活动的重点对象。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帮扶实力较强的党建扶贫帮村单位只有调整到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等条件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锦上添花”,以“造血”式扶贫创造条件使试点村做到“产业强村”、“产业富民”,才能发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一户一技能”、“示范带创”等作用。

就此反思,“山中草”与“路边花”的距离是不是越来越远呢?

会不会偏离党建扶贫工作全面发展的轨道?

思考三:

总体资源与个体配置的整合矛盾。

党建扶贫包村单位涵盖县、乡机关单位和部门,单位人数多、规模大的涉农部门通常是人们想象中支农项目物资资源丰富的“好单位”。

但人数多的涉农部门按干部人数抽派队员的比例多,帮扶村也就相应较多,帮扶项目物资也必然先给本部门的帮扶村,很少扶持其他单位的帮扶村,或者难于解决其他部门帮扶村的基础上物资问题。

同时,党建扶贫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等需要整合多个部门的资源共同投入,但很多部门的项目物资却不能用于党建扶贫方面的村级工程建设,一般在投入到自己的帮扶村时部门就“变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