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9852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大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纯合子相交一定是杂合子

B.F2的表现型比为3:

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单体分开

D.F1所产生雌配子总数与雄配子总数的大小关系一般不会影响3:

1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而杂合子自交后代有杂合子和纯合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产生的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

【详解】A、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纯合子相交的后代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A错误;

B、F2表现型的比例为3:

1是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错误;

C、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

D、F1所产生雌配子总数与雄配子总数的大小关系一般不会影响3:

1的出现,D正确。

故选D。

2.水稻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玉米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或雌蕊)。

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水稻进行杂交时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玉米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一授粉一套袋

C.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水稻有性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于两性花,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

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

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对于单性花,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

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对水稻(两性花)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对玉米(单性花)进行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操作,B错误;

C、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

D、水稻是两性花的植物,没有性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3.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

在25℃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基因型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C.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基因)的控制,但也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植物“在25℃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说明该植物花色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说明该植物花色的性状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基因型是AA和Aa的该植物在25℃条件下都开红花,而在30℃条件下均开白花,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A正确;

B、已知在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即白花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aa,因此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自交实验,并在25℃的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后代全部是红花植株、说明该植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都开白花、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既有开白花的植株,也有开红花的植株,则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错误;

C、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此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仍为aa、表现为白花,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C正确;

D、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所以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D正确。

故选B。

4.苦瓜植株中含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其中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

现有基因型为Dd的苦瓜植株若干做亲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每代均自交至F2,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

B.如果每代均自交至F2,则F2植株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C.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至F2,则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2

D.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至F2,则F2植株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答案】D

【解析】

【详解】Dd的苦瓜自交,后代DD:

Dd:

dd=1:

2:

1,由于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所以子一代只有Dd可以产生后代,因此F2植株中DD:

Dd:

dd=1:

2:

1,则D和d基因的频率都为1/2,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AB正确;

Dd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为DD:

Dd:

dd=1:

2:

1,子代雌配子为D:

d=1:

2,雄配子为D:

d=2:

1,则后代DD:

Dd:

dd=(1/3×2/3):

(2/3×2/3+1/3×1/3):

(2/3×1/3)=2:

5:

2,所以F2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1/9+1/2×5/9=1/2,正常植株占5/9,C正确、D错误。

【考点定位】自交和自由交配

【名师点睛】

(1)自交:

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杂合体连续自交时,尽管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子的概率不断增大,杂合子的概率不断减小。

(2)自由交配:

指各种基因型的个体随机交配。

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会遵循遗传平衡定律,逐代保持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5.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C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c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

褐:

黑=52:

3:

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

B.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

C.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

D.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控制该动物毛色的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_B_cc表现为黑色,A_bbcc表现为褐色,由于C抑制A的表达,因此A____C_、aa____都表现为黄色;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

褐:

黑=52:

3:

9的数量比,子二代的组合方式是52+3+9=64种,由于3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F2属于三对等位基因都是杂合子自交实验,则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Cc。

【详解】A、AAbbCC与aaBBcc杂交、AABBCC与aabbcc杂交,子一代基因型都是AaBbCc,且亲本都是黄色,A正确;

B、aaBBCC与aabbcc杂交、AAbbCC与aaBBCC杂交,子一代分别是aaBbCc、AaBbCC,不符合题意,B错误;

C、aabbCC与aabbcc杂交、AAbbcc与aabbcc杂交,子一代基因型分别是aabbCc、Aabbcc,不符合题意,C错误;

D、AABBCC与aaBBcc杂交、AAbbCC与aabbcc杂交,子一代基因型分别是AaBBCc、AabbCc,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进而根据子二代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判断子一代和亲本的基因型。

6.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AA和aa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

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交配产生F2,则有关F1与F2的成熟植株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分别为2:

1和2:

3B.都有9种基因型

C.宽叶有茸毛类型分别占1/2和3/8D.高产抗病类型分别占1/3和1/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说明有茸毛玉米植株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因此,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据此答题。

【详解】据以上分析可知,F1中有有茸毛与无茸毛Dd:

dd=2:

1,F2有茸毛(Dd4/9):

无茸毛(dd4/9)=1:

1,A错误;因茸毛显性基因纯合时(DD)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故AaDd自交的F1只有3×2=6种基因型,F1随机交配产生F2,F2的成熟植株中也只有6种基因型,B错误;F1中宽叶有茸毛(A_Dd)类型为3/4×2/3=1/2,F2中宽叶有茸毛类型为3/4×1/2=3/8,C正确;F1高产抗病(AaDd)类型是1/2×2/3=1/3,F2高产抗病((AaDd))类型是1/2×1/2=1/4,D错误。

【点睛】关键:

解答本题关键要结合题意分析得出高产有茸毛植株

基因型只能是AaDd,且成熟植株中不存在DD类型的植株。

7.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抗旱能力弱的小麦染色体上,并得到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

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

B.I和Ⅱ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

C.Ⅱ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7/8

D.若自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3/4,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中的Ⅲ类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I中两个HVA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图Ⅱ中两个HVA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遗传定律;图Ⅲ中两个HVA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由于I产生的配子中肯定含有HVA基因,因此I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A正确;

B、由于I产生的配子中肯定含有HVA基因,因此I和Ⅱ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B正确;

C、Ⅱ产生的配子中含有HVA基因的比例为1/2,Ⅲ产生的配子中含有HVA基因的比例为3/4,因此Ⅱ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1-(1-1/2)×(1-3/4)=7/8,C正确;

D、若自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3/4,则目的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中的Ⅱ类型,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分析题图中每一个种类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及其遵循的规律,能够分析每一种类型产生的含有目的基因的配子的比例,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8.基因型为aabb的桃子重9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15克,故基因型为AABB的桃子重150克。

基因型为AaBb的桃树自交(不考虑交又互换),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是()

A.一种B.两种C.五种D.四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桃子重90克,而每个显性等位基因使桃子增重15克,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桃子重量=90+15×4=150克,因此可以根据子代的显性基因的数量计算其重量,据此答题。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桃树自交,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1:

2:

2:

4:

1:

1:

2:

2:

1,由此可见后代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能是4个、3个、2个、1个和0个,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可能有5种。

故选C。

9.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控制,但是显性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

现将一对果蝇杂交,F1小眼睛:

正常眼睛=9:

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比例说明眼睛大小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表现型都为小眼睛

C.只考虑控制眼睛大小的基因,F1正常眼睛个体都是纯合子

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9:

7

【答案】D

【解析】

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F1小眼睛:

正常眼睛=3:

1,但由于显性基因A的外显率为75%,所以F1小眼睛:

正常眼睛=9:

7,该性状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根据后代分离比,亲本应都是杂合子,但不一定都是小眼睛,B错误;F1正常眼睛个体可能有一部分是含有A的杂合子,C错误;由于基因的遗传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9:

7,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

10.赤鹿体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当A基因不存在且B基因存在时,赤鹿才会表现出白色

B.让多对AaBbee雌雄个体交配产生出足够多F1,其中白色有斑比例为1/8

C.选用白色无斑雌雄个体交配,可能产生赤褐色有斑的子一代

D.赤鹿种群中赤褐色无斑的基因型有20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控制赤鹿体色由3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如表格所示,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比例分析答题。

【详解】A、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白色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__(致死)、aaBbE_、aaBbee,由此可见当A基因不存在且B基因存在时,赤鹿才会表现出白色,A正确;

B、让多对AaBbee雌雄个体交配产生出足够多的子一代,由于aaBBee致死,所以后代白色的比例=(1/4×1/2)÷(1-1/4×1/4)=2/15,B错误;

C、白色无斑的基因型为aaBbE_,其相互交配可能产生赤褐色有斑(aabbee)的子一代,C正确;

D、赤鹿种群中赤褐色无斑

基因型有2×3×3+2=20种,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读懂表格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并注意aaBB__是胚胎致死的,进而结合选项的具体情况分析答题。

11.下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

系谱图。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Ⅲ-2与Ⅲ-3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第Ⅰ代的个体均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B.Ⅰ-1、Ⅰ-3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C.Ⅱ-5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D.Ⅲ-1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概率为1/2

【答案】B

【解析】

【详解】Ⅰ-1、Ⅰ-2号均不患该病,其子Ⅱ-1患有该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2、Ⅱ-3为杂合子的概率均为2/3,Ⅲ-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Ⅲ-3一定为杂合子,Ⅲ-2与Ⅲ-3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8,与题意矛盾;则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Ⅰ-1、Ⅰ-3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Ⅱ-2为1/2XAXA,1/2XAXa,则Ⅲ-2基因型为1/4XAXa,Ⅲ-3基因型为XAY,Ⅲ-2与Ⅲ-3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1/16,符合题意。

则Ⅰ-2、Ⅰ-4均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项错误,B项正确;Ⅱ-5可能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项错误;Ⅲ-1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D项错误;

答案选B.

12.已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结茧白色(H)与结茧黄色(h)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现用正常体色结茧白色雄性与油质透明结茧黄色雌性杂交得到F1,F1只有一种表现型。

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雄性家蚕的基因型为HHZTZT

B.F1表现型为正常体色结茧白色

C.F2中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

D.雄性亲本产生ZT配子的比例比雌性亲本大

【答案】C

【解析】

正常体色结茧白色雄性(H_ZTZ_)与油质透明结茧黄色雌性(hhZtW)杂交得到的F1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亲本雄性家蚕的基因型为HHZTZT,F1的基因型为HhZTZt和HhZTW,因此F1表现型为正常体色结茧白色,A、B正确;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H_×3/4(ZTZT+ZTZt+ZTW)=9/16,C错误;综上分析,雄性亲本产生ZT配子的比例为100%,雌性亲本产生ZT配子的比例为零,D正确。

13.已知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2n=32),而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一只雄蜂和一只蜂王交配,F1中工蜂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1:

1。

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32条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B.若亲代雄蜂的基因型为ab,则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

C.Fl中雄蜂为单倍体,基因型为AaBb或aaBb

D.隐性性状在雄蜂中出现的概率比在蜂王、工蜂中出现的概率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都是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

本题可以根据F1中工蜂的基因型及比例来推测雄蜂和蜂王的基因型,再逐项解题。

【详解】A、题中可知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2n=32),则一个染色体组有16条染色体,并且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错误;

B、如果亲代雄蜂的基因型为ab,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则精子为ab,卵细胞为AB:

aB=1:

1,则后代工蜂的基因型及比例AaBb:

aaBb=1:

1,符合题中结果,B正确;

C、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C错误;

D、雄蜂属于单倍体,基因都是成单存在的,因此隐性性状在雄蜂中出现的概率大,D错误。

故选B。

14.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性X)的果蝇,性别为雄性、不育)。

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

为探究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

B.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

C.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O,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

D.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Y,由交叉互换引起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红眼雌果蝇(XRXR)×白眼雄果蝇(XrY)→XRXr(红眼雌果蝇)、XRY(红眼雄果蝇),即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白眼雄果蝇,说明这只白眼雄果蝇(W)是变异产生的,最有可能就是含有Xr染色体的精子与一个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产生的XrO。

【详解】A、若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则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它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产生的后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A错误;

B、若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即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它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产生的后代不论雌雄全为白眼,B错误;

C、若W的基因组成为XrO,由于该雄性个体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因此不能正常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导致雄性不育,因此不能产生后代,C正确;

D、若W的基因组成为XrY,则其应该能够产生后代,D错误。

故选C。

15.某遗传病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现正常,若系谱图中5号和6号的子代患病纯合子的概率为3/16,则下列推理成立的是()

A.5号和6号为近亲婚配,子代遗传病发病率高

B.1号和2号均为纯合子,且各只产生一种配子

C.不考虑性别,3号和4号的基因型组合方式有4种

D.7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4,8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3/7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为A、a和B、b,则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其余基因型(aaB_、A_bb和aabb)都表现为有病。

图中5号和6号正常,基因型为A_B_,两者的子代患病纯合子(aaBB、AAbb、aabb)的概率为3/16,说明三种患病纯合子的可能性各占1/16,由此可推测5号和6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Bb,进而推测3号和4号夫妇中一个不含A基因但含B基因,而另一个不含B基因但含A基因。

【详解】A、据图分析,5号和6号没有亲缘关系,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5号基因型为AaBb,则1号和2号不可能都是纯合子AABB,两者之间至少含有1个a和1个b,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6号基因型为AaBb,且3号和4号夫妇中一个不含A基因但含B基因,而另一个不含B基因但含A基因,因此3号和4号的基因型组合方式有2×2=4种,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5号和6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Bb,则7号的基因型可能为1AABB、2AaBB、2AABb、4AaBb,8号的基因型可能为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因此7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9,8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3/7,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再根据题干中5号和6号后代的发病率推测5号和6号的基因型,进而推测其他个体的基因型并进行相关概率计算。

16.雕鹦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会出现致死现象。

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雕鹗交配,F1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鹗的比例为1:

1。

F1绿色无纹雕鹗相互交配后,F2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绿色条纹:

黄色条纹=6:

3:

2:

1。

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

B.F1绿色无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致死

C.F2黄色无纹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色条纹个体的比例为1/8

D.F2某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可能不是1:

1:

1: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1绿色无纹雕鹗相互交配后,F2中出现了黄色和条纹,说明绿色对黄色为显性,无纹对条纹为显性,用A、a代表绿色与黄色基因,用B、b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