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9588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docx

《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docx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难点: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

2时(1串联,2并联)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二、进行新课:

引入课题:

1.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Ua=Ub=U总

(1)学生猜想:

Ua+Ub=U总

…………

(2)设计实验:

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

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

电压Ua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2、探究:

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U=U1+U2

(1)学生猜想:

U>U1>U2

…………

(2)设计实验:

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

(共三个)

a两端的电压Ua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4)进行实验:

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例:

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

完成探究报告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课本后练习。

第三节:

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2)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对控制变量法进一步的巩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影响电阻的大小因素。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实验:

课本13页图6.3-1示

结果:

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

进行新课:

1.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符号:

R

单位:

欧姆(欧)(Ω)

其他单位:

千欧(kΩ)兆欧(MΩ)

1kΩ=1000Ω1MΩ=106Ω

例:

(2)、一种元件:

电阻器,符号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a、材料;b、长度:

长度越长,电阻越大;c、横截面积。

学生阅读:

13页表格,了解电阻的属性。

3.进行课堂巩固练习(多媒体显示)

第七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难点: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电阻变化,电流变化;电压改变,电流改变。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

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猜想或假设:

学生完成

设计实验:

要测量的物理量

需要器材

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

实验步骤:

需要多组数据,如何改变电压?

进行实验:

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

换一个电阻,再进行实验

结果分析和论证:

I、U、R的关系

结论:

2、欧姆定律:

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I=U/R

单位:

U-电压-伏特(V)

I-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公式变换:

U=IR或R=U/I

短路:

R=0,I很大

断路:

R很大,I=0

例: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Ω,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灯的电流。

3.讲解例题:

已知:

R=807ΩU=220V

求:

I=?

解:

根据I=U/R得

I=U/R=220V/807Ω=0.27A

答:

通过这盏灯的电流为0.27A。

4.课内练习:

1.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相同电压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C.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

D.由

=变形可得

=,由此可以看出导体

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2.当某段导体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5A;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到8V时,导体中的电流为____A;如果导体两端电压减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_____Ω。

5.布置课外练习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欧姆定律,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通过了解雷电与防雷,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影响电流的因素,电压和电阻对电流、功的影响;防雷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说明

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回忆所学的知识

通过回顾旧知识,加强理解

提出问题:

为什么高压线要架在高空?

下雨天为什么不要在大树下玩?

电吹风为什么不可带进浴室?

学生认真思考。

通过分析:

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

当R一定时,U越大,I越大。

从理论上知道影响电流的因素。

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思考,寻找答案。

 

从理论过渡到实际,再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应用欧姆定律回答上述前两个问题:

人是导体,电压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大,对人就越危险;人在潮湿和干燥的时候电阻不同,潮湿时电阻小于干燥时,电阻小会使电流变大,造成危险。

结合理论分析实际。

学生听讲解,思考。

雷电的实质是放电现象。

由于电流强大而会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我们通常装避雷针来防雷。

介绍有关雷电的知识及危害。

通过阅读有关避雷针的资料,了解富兰克林放风筝捕捉闪电的故事和学生认真阅读并记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

一、欧姆定律

1.当R一定时,U越大,I越大

2.当U一定时,R越小,I越大

二、安全用电

1.高压危险

2.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

三、雷电与防雷

第八章:

电能率

第一节:

电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2)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2.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能的概念、相关单位。

难点:

围绕“电能”进行教学。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小灯泡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进行新课:

1.能量和电能:

(1)能量:

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存在方式:

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原子能等。

学生讨论:

能量可以转化吗?

教师总结:

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举一些其它能→电能的例子。

(2)电能:

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

电能的应用。

(教师总结)

电能的单位:

千瓦时(kW·h)即“度”

能量的国际单位:

焦耳(焦)(J)

1kW·h=3.6×106J

2.电能表:

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1)电能表的结构:

接线柱、转盘、示数(对照实物观察)

(2)电能表的使用:

“220V”……

“10A”……

“50Hz”……

接线方法……

(3)读数:

例:

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练:

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4)介绍新型的电能表:

3.电功: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做功)

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1)符号:

W

(2)单位:

与能相同——焦耳。

练一练:

一个水库每天可以放出4亿焦耳的能量,如用这些能量来发电,一年可以为国家发电多少度?

第四节:

电和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流的热效应:

电能……热能

难点:

热效应的计算公式:

P=I2RP=U2/R的使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阻丝、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电炉丝、电饭煲发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课本图所示,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各种电热器)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热效应:

电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讨论:

为什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基本不发热?

电流的热效应跟什么有关系?

学生猜想——教师分析——结论:

跟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学生阅读39页实验)

2.影响热效应的因素:

P=IU=I2RP=IU=U2/R

P=I2R

P=U2/R

即:

讨论:

热效应与电阻成正比?

反比?

例:

把阻值为1欧、3欧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解:

R1=1欧R2=3欧U=12V

I=U/R=U/(R1+R2)=3A

P1=IU=I2R1=9W

P2=IU=I2R2=27W

例:

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12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结论:

两公式都成立,一个是电流相同时使用(串联)

一个是电压相同时使用(并联)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学生阅读即可(引导学生看投影)

4、练习:

课本后4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第五节:

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保险怎样“保险”,归纳安全用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体验电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观察体验保险丝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的应用。

教具:

电路演示板,保险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的。

例如下面这些例子:

1.(羊城晚报)2000年3月29日,河南焦作一影视厅发生罕见惨剧——“天堂”烧死74人。

2.(羊城晚报)2002年3月23日,一民房今晨失火死2人,疑是家中电线短路引起

3.(厦门日报)“用电不当毁了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1月19日19时左右,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

师:

上述的例子大多与电器有关。

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一部分了,这一节课我们从另一角度来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

“电功率与安全用电”(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师: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

将电线换成更粗的,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

讨论回答

现在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进行线路改造呢?

生:

讨论回答

师:

演示实验,证明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得出:

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能太多。

(二)保险丝

师:

在刚才的电路中,由于具备安全用电的知识,才避免了大的损失。

这都得归功于电路中安装了保险丝。

常见的保险丝如课文的插图所示。

大家可以看看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阅读书本的材料,可以参考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关于保险丝的知识呢?

生:

阅读讨论

师:

总结保险丝的特点以及使用保险丝的注意事项。

生:

练习(屏幕投影)

某学校教学楼里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装有40W的日光灯4盏。

如果你是学校的电工,你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保险丝?

常用保险丝的规格见右表。

直径(mm)

额定电流(A)

0.21

3.75

0.98

5

1.02

6

1.25

7.5

1.51

10

(三)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

生:

根据投影的画面,对安全用电的知识进行知识归纳。

师:

归纳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

(板书)

三、课内讨论

(屏幕投影)

1.小河头村王某的洗衣机突然不转了,请来了本村的小刘,小刘虽不懂多少电学知识,但胆子大,敢动手。

洗衣机锈迹斑斑,放在厨房一角,电源线的插头在不远墙上,由于家里没有安装三孔的插座,就换成二脚的,多年来倒也好使,啥事也没有。

小刘拿来了工具,打开洗衣机,用手东摸西摸,嘴里说:

“小意思,无非是接触不良。

”王某心想:

“小刘的确有胆量,修洗衣机也不用断电。

”突然,小刘身子一颤,倒在洗衣机上。

王某吓坏了!

大喊:

“有人触电了。

”人们赶忙找来南屏卫生院丁医生,赶到现场,切断了电源,经抢救无效,触电身亡。

阅读上面短文,根据安全用电常识,简要提出文中悲剧的原因?

2.某人家中的电器及规格如下:

空调“220V880W”,微波炉一台“220V1000W”,电热水器“220V1000W”,洗衣机“220V500W”,电视机“220V200W”,电灯六盏均为“220V,40W”。

求所有的用电器同时使用时,总功率为多少W?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第九章:

电和磁

第二节:

电生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3)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难点: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实验“猜一猜”

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

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

二、进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实验:

如书上的图所示结果。

结论:

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

思考:

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

如何增强磁场?

(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

开始的试验)

2.探究: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猜想:

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1)实验:

书上的图所示(对比条形磁体)

结论: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

指出N极、S极

猜想:

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

(2)实验:

如书上的图所示,但电流方向相反

结果:

结论:

指出图中的N极、S极

讨论:

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

(3)安培定则:

右手握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练习:

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达标练习:

课本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第三节: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初步认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结构原理。

难点:

能分析有关的实际器材。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磁继电器、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二、进行新课:

引导学生看书,利用自学提纲进行学习。

1、电磁继电器:

(1)作用:

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结构:

先观察书上的构造图再实物观察。

(3)原理:

对照结构图说明。

(4)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分析、说明。

(并总结作用、结构、原理)

学生阅读“想想做做”,讨论回答文章中的问题。

2.扬声器:

(1)结构:

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原理:

注意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对照结构图进行说明。

3.达标练习:

课本6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分析这几种器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第四节:

电动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难点:

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等效一磁体,把它放在另一磁场中,会不会发生作用?

二、进行新课: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实验:

书上的图9.6—1示

结果:

结论: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2.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实验:

书上的图9.6—2示

结果:

转动(左右)

结论: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学生探究:

让线圈转动起来

(让学生按照课本步骤完成,并说明这就是一个小电动机)

3.电动机:

看录像、然后分析总结如下:

(1)结构:

转子、定子、换向器

(2)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实质是机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重点分析图9。

6—5,说明为什么要换向器。

(4)简述“生活中的电动机”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五节:

磁生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

(3)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赫兹,能区分直流电与交流电。

2.过程和方法

(1)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的关系。

(2)观察体验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了解探索奥秘的方法。

(2)认识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初步具有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

难点:

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发电机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电流周围有磁场,哪能不能利用磁场产生电流?

二、进行新课:

探究:

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书上的图9。

7—1示结果:

次序

实验条件

电流表指针反应

1

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于磁场中,且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2

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仍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3

把单根导线换成匝树很多的线圈,仍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4

维持上实验器材不变,使导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

1.电磁感应:

(法拉第实验)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思考:

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总结)

条件:

(1)电路闭合

(2)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利用这结论做成电动机)

2.发电机:

看录像、然后分析总结如下:

(1)结构:

转子、定子

(2)原理:

电磁感应实质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交流电(AC):

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

(分析清楚)

(4)频率:

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

Hz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流频率是50Hz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第十章:

电磁波的海洋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磁波的产生。

难点: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收音机、电源、导线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电话的传播需要电话线,收音机、电视信号的传播没有导线,它们靠什么传播?

……电磁波

进行新课:

1、电磁波的产生:

演示:

课本80页试验

结果:

产生了电磁波(为什么电流要时断时续)

结论:

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项目

振动源

波的形成

水波

声波

电磁波

木棍的上下振动

发声体的往复振动

导体中电流不断变化

2.电磁波的传播:

在很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

c=3×108m/s

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

①波长:

用λ表示,单位是m

②频率:

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

1MHz=1000kHz=1000000Hz

它们的关系:

c=λf

3.电磁波的分类:

课本81页图示,分类的依据是频率或波长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阅读“科学世界”

录像……电磁波的海洋

4.达标练习:

课本后8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