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381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docx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docx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

小猴子下山来(板画:

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板画:

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

(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

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

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

,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那么其它的呢?

你能说说吗?

贴: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

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

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

选一种说说:

(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

(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

还会觉得?

(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

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

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

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

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

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

看,玉米地到了!

(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

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

别急哦!

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

(提示:

表情、动作)随机学习:

掰、扛。

(指导书写:

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

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

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

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

应该扔了三样东西。

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

(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

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

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

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

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

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

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

(课件定格在: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

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

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得非常空着一片又大又圆

白兔真可爱小兔儿(儿化音)。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

3.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要点拨重点,表扬好的。

得:

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

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

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

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

我的家,他的书包,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校园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

非:

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非去不可。

常:

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

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

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

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

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

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着:

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

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

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片:

笔顺片,最后一笔“”,一片,一片片。

一片:

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

一大片地都是西瓜。

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

瓜:

笔顺瓜,第一笔横撇。

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圆:

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

园:

是公园,校园;圆:

是表示形状的,比如:

球是圆的,不是方的。

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兔:

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不要丢最后一笔点。

兔子:

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醒学生读儿化音)。

真:

上下结构,上边“”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提醒学生里面是三横。

真好,真漂亮,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

---------------------------

可:

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

笔顺是先写口,最后一笔是竖钩。

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

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

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加美术班。

4.读一读课文。

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

(1)非,第一笔是(丨)。

片,第二笔是(丨)。

瓜,第三笔是()。

可,最后一笔是(亅)。

(2)兔,共有(8)笔。

提醒不要忘写点。

真,共有(10)笔。

提醒里面是三横。

2.观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

4.带领学生写:

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

着:

不要写得上下太长。

(五)边读课文边看挂图。

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

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学生回答:

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

4.简单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

(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

(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话。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句子。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二)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高兴又大又圆可爱一片

西瓜真好小兔儿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2)自己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抓重点词去理解,然后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玉米”是什么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

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

“非常高兴”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小猴子在什么地方?

在干什么?

玉米怎样?

小猴子的表情怎样?

说明么?

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认真观察插图,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之后再指名回答。

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大步朝前走,小猴子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大玉米。

(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一读。

(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段时,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抓重点词去体会;再看插图,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按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来体会句子意思的。

---------------------------

(2)指名抓重点词谈自己的体会。

“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出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非常高兴,那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也非常高兴,这说明什么?

说明小猴子看见什么,喜欢什么?

(3)指导看第二幅插图:

图的左下角是小猴子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玉米扔掉了,小猴子正爬到树上摘那又大又红的桃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又大又红”重读,因为它既能表现出桃子长得什么样,又能体会出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红的桃子。

“非常高兴”,能体现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桃子的那种喜爱,欢乐的心情。

(5)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又大又红的桃子。

(6)看着第一、二两幅图,按下列问题说一说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①小猴子走到哪儿?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就怎么样?

(7)读一读词语: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学习前两段的基础上,按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这段。

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只要读出语气,说明已经理解了。

“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怎么样,“非常喜欢”又一次出现、说明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又非常喜欢了,把曾经特别喜爱的桃子又扔掉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小猴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看见一个喜欢一个,喜欢一个扔掉一个。

看图时,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它扔掉自己喜爱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张开双臂,迈着大步,高兴地去摘又大又圆的西瓜。

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学这一段。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按照前边的3个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兔儿蹦蹦跳跳惹人喜爱的样子,读出小猴子喜欢小兔儿的高兴心情。

句子训练:

读一读哪个句子好?

为什么?

(1)小白兔可爱。

小白兔真可爱。

(2)小猴子高兴。

小猴子非常高兴。

“真”和“非常”是表示程度的,表明了可爱的不一般,很可爱;高兴得也不一般,异常地高兴了。

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真”和“非常”。

让学生练习用“真”和“非常”说句子。

例如:

布娃娃真可爱。

我真爱我的妈妈。

妈妈非常高兴。

我非常喜欢我的铅笔盒。

5.看着书中的前四幅图,用前面说过的3个句式,说一说前四段的内容。

同学们,小猴子,从课文中4次出现的“非常高兴”一词,从它第一次扔掉它喜爱的玉米,第二次扔掉它喜欢的桃子、第三次扔掉它喜欢的西瓜,最后去追小白兔说明什么?

(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专一。

)那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学习第五段课文。

6.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这段。

理解“不见了”,“只好”。

(2)看第五幅图。

看小猴子的表情,想象一下它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3)指导朗读这段。

读出小猴子十分扫兴,心里难过,无可奈何的心情。

(4)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让学生体会到,于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干事,不专一,有始无终,将一事无成。

(三)朗读全文。

1.注意想一想五幅图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联系自己,你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巩固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对。

(二)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三)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联系自己谈体会。

(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三、教学难点

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1.让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准备听写。

2.听写。

非常西瓜小兔真可爱一片

(二)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边看图,用一句又简练又完整的话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

(1)小猴子下山来,走到玉米地里,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走。

(2)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摘桃子。

(3)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兔儿,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兔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3.再细读课文,能看着5幅插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1)自己先读课文,然后练习讲。

(2)指名看图讲故事。

4.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对于你有什么启发?

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到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进行词语训练:

1.读一读黑板上的词: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2.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类似的词吗?

3.填空。

课后作业第二题。

(1)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适当。

比如:

课文中哪个词是指哪种东西的?

这种东西是长在哪儿的?

桃子,又大又红,是长在树上的。

所以括号内填写桃子二字。

(2)让学生动笔填写,直接填在书上。

(四)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一读说话练习的要求。

2.老师把要求分别列出来,让学生按顺序表达。

(1)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家里有几口人?

都有谁?

(3)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

3.按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三个题目的提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把语句连接自然、通顺。

(1)先自己练习。

(2)指名说一说。

及时帮学生组织语言,对有困难的,老师要帮着他说。

说话举例:

我家住在文化路13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口人。

爸爸在煤气公司上班,妈妈在百货商店上班。

多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说话才是完整,才叫连贯。

《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案】2017年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大全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材简说《小猴子下山》是2017年春季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新大纲指出:

“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小猴子下山》精彩教学设计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二课时)2017年新版部编人教版《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部编新版人教版《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二(徐宝鸿)《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之一(佚名)李吉林教学设计——《小猴子下山》(李吉林)

《2017年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大全》

【小猴子下山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

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

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

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

看老师补充题目:

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

怎么办?

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

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