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376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docx

《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docx

中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word版有答案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汇编

【四川遂宁】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6分)

峡口①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

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

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

(3分)

(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3分)

(1)(3分)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1分),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1分),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1分)。

(2)(3分)同:

都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

异:

《峡口送友人》情感显得忧郁低沉(1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显得乐观旷达(1分)。

【山东德州】

(二)(10分)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后诗中的铜雀台为____________所建。

(2分)

8.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4分)

9.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分)

7.项羽曹操(2分)

8.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4分)

9.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4分)

【四川遂宁】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6分)

峡口①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

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

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

(3分)

(2)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3分)

10.(6分)

(1)(3分)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1分),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1分),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1分)。

(2)(3分)同:

都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

异:

《峡口送友人》情感显得忧郁低沉(1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显得乐观旷达(1分)。

浙江省(湖州市)】(三)古诗阅读。

(4分)

碛中作①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②,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③

[唐]岑参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选自《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这首诗是岑参赴安西途中经过大沙漠时所作。

碛(qi):

沙漠。

②天:

形容极西的地方。

③镇西:

安西大都护府。

12.辛文房评价岑诗超越“常情”。

任选上面一首诗歌,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其超越“常情”的体现。

(4分)

(三)(4分),

12.示例

(1):

《碛中作》:

这是一首边塞诗。

“欲到天”写出边塞离家之远,“辞家见月两回圆”表明诗人对故乡、亲人思念之殷切。

但诗人不作“常情”,并不低沉、哀伤。

在远离亲人、无处可宿的现实中,在无边无涯的荒凉大漠中,用“走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大,表达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示例

(2):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这是一首送别诗(边塞诗)。

诗中写自己在饯行的宴席上喝醉了酒,可见诗人满怀惜别的情意。

但诗人不作儿女情长,着力描绘了裴子扬鞭策马,直上天山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裴子勇往直前、奔赴边疆的爱国热忱。

这也是诗人自己的勃发的诗情。

可见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

评分标准:

共4分。

结合内容、情感等,意思对即可

【江苏连云港】

(一)诗歌鉴赏

6.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6分)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

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

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

【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

【绘画面】乙诗前两句(2分)▲

【赏写法】甲诗后两句(2分)▲

乙诗后两句(2分)▲

(一)(6分)

6.(2分)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

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

(4分)甲诗:

运用联想,想象了故园菊花在沦陷的都城开放的场景,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写出手法1分,分析1分,共2分)

乙诗:

运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用庭院中春花盛开情景反衬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或运用拟人的手法,庭树不知道已人去楼空,春花依然盛开,衬托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写出手法1分,分析1分,共2分)

【四川成都】

一、阅读下面的清代诗歌,完成1~2题。

锦城竹枝词四首(其三)

彭懋琪

百花潭对百花庄,小小朱楼隐绿杨。

听得门前花担过,隔帘呼买夜来香。

(选自《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十一)

1.全诗多处提及“花”,有何用意?

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2分)

答:

______________

2.诗句处处写人却未见其人,下面哪一项表述更符合诗中人物身份?

请作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分)

A.避世独居的隐士B.辛勤劳作的妇人C.娇羞可爱的女子

答:

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共4分)

2.(2分)通过写“花”,描绘了雅致的居住环境,表现出高雅的生活情趣。

3.(2分)选C。

“小小朱楼”符合女子身份,“隔帘买花”写出娇羞可爱

【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13题。

(8分)

早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2.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4分)

 

13.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分)

12.(4分)笼,笼罩或萦绕之意,写出远山在晨雾萦绕之中若隐若现的朦胧之美;(2分)影,投影之意,表现了树木在晨光映照下,树影投在地上的明暗交错的立体美。

(2分)

13.(4分)写出了黄莺的娇小轻盈、皮可爱,叫声婉转动听。

(2分)通过写鸟与人和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愉悦闲适之情。

(2分)

【浙江绍兴】9.青藤书屋如果遵循文震亨的审美观修葺,会出现类似《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中的花木景观吗?

请结合诗、文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唐]钱起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谷口:

故山草堂之所在。

9.诗中写到“辛夷花尽杏花飞”“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展示了“四时不断,皆人图画”的花木景观。

诗中故山草堂选择花木品种、按照花时搭配种植、关注种植位置等符合文震亨的审美观,所以类似的花木景观可能会出现在青藤书屋。

(4分。

联系《花木》内容2分,结合诗歌词句分析2分,仅判断不给分

【山东枣庄】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③雁满回塘。

注释:

①征铎:

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

②杜陵:

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

③凫:

野鸭。

8.对诗歌理解不正确

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9.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8.C9.这首诗表达了游子离乡的羁旅孤寂之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川自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流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

②禄米:

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③微躯:

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4.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1)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

(2)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

()

(3)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

(4)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

(5)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15.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4.

(1).A

(2).A(3).B(4).A(5).B

15.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的情感。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

“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

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

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据此分析

(1)

(2)正确。

根据“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的意思“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分析,(3)中的“富足”有误。

根据“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意思“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分析,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

“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

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

据此分析(4)正确。

根据全诗内容分析,杜甫描写的是现实生活。

故(5)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有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把握。

根据“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的意思“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分析,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

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

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画面。

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作者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

【甘肃武威】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0.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使之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

你选择哪一首?

为什么?

残梦陆游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示例1:

我选择《残梦》。

因为这首诗与上面诗词的主旨基本一致,都表达了作者矢志报国、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

示例2:

我选择《从军行》。

因为《从军行》与上面两首诗词在内容上同中存异,都表达了矢志报国的决心;同时也有不同之处,《从军行》还描绘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场景,抒发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

(言之成理即可)

【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16.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15.A16.B

【江西】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7.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6.C

7.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

【四川乐山】(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

(唐)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①,羞为献纳臣②。

【注】①祢,即祢衡,有才辩,孔融曾推荐他。

②献纳臣:

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写给朋友丘为的一首送别诗,丘为因为科举考试落第,准备返回江东。

B.颔联表明丘为在王维家里作客已经很久,不但忧愁煎熬新添白发,而且还为朋友耗尽钱财。

C.作者知道丘为的才干堪比祢衡,自己却不如孔融,不能举荐丘为,为此深感羞愧、自责。

D.诗歌将离别的悲伤和朋友的失意融合起来,强烈表达了诗人对丘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2)首联中景物描写“柳条春”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解答】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正确;

B.有误,颔联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

该句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同情。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词语的理解能力。

“柳条春”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所以,首联中景物描写“柳条春”点明题意,交代送别的时间和主题;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哀伤的情感基调;以乐景衬哀情,杨柳青青的春日,却要和失意的友人别离。

答案:

(1)B

(2)①点明题意,交代送别的时间和主题;②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哀伤的情感基调;③以乐景衬哀情,杨柳青青的春日,却要和失意的友人别离。

【参考译文】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客游京城盘缠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归人。

深知你祢丘有才能却没能推荐,作为一名献纳之臣我只觉惭愧。

【云南】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15.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答案】14.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15.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南充】

(二)诗词鉴赏(共1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共6分,每小题3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歌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B.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C.尾联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这离群的马嘶鸣。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D.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2)本诗的颈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经典名句,请你比较这两联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3分)

12.

(1)答案:

B(“议论”应为“抒情”)(3分)

(2)答案:

相同点:

都表达了在离别时对友人的深厚情谊;(1分)

不同点:

李诗主要表达“我”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对即将远行友人的担忧;(1分)王诗主要劝勉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感,要心胸豁达,坦然待之。

(1分)(意近即可)

【四川资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被罢官闲居在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A.诗人作客农家,腊酒虽廉,但村人尽其所能,盛情款待,突显出农人质朴好客的性格。

B.诗人游玩路上,一路山环水绕,疑若无路可寻,忽然柳绿花红的新村突现,豁然开朗。

C.诗人社日里,追随衣着简朴的村民,吹箫敲鼓,依照古风,迎神祭社,祈求仕途顺遂。

D.诗人紧扣诗题,剪取游村见闻,将明丽的风光与古朴的民风镌刻在一幅秀美的画卷中。

(2)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分析】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解答】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ABD.正确;

C.有误,是祈求丰收,而不是仕途顺遂。

故选:

C。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答题时先概括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注意诗歌中的一些词“笑”“丰”“足”“闲”等。

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反映了农民们丰收的喜悦,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了山村的绿树环绕,鲜花怒放之景,表现作者对乡村景色的喜爱之情;颈联“衣冠简朴古风存”再次表现作者对淳朴民风的喜爱与赞美;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人还没有离开,却主动说出下次要不请自来,自然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如果结合诗人写此诗的背景去分析,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却还表现得如此快乐,所以答题时答出表现了作者面对挫折豁达乐观的心情亦可。

答案:

(1)C

(2)示例:

从“拄杖无时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看出对乡村美景的赞叹,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可以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春社近”可以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出诗人虽遭遇挫折却心有希望、豁达乐观。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浙江宁波】四)古诗阅读(6分)

【甲】

子夜昊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

桂香。

趁着风飘荡。

砧声②催动一天霜。

过雁声嘹亮。

叫起离情。

敲残愁况。

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

枕凉。

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捣衣声:

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

②砧声:

这里指捣衣声。

13.【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捣衣声等。

(2分)

14.【甲】【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月,秋风(风);

(2分。

每生1分)

14.同:

都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

异:

【甲】还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乙】则还有一种游子客居他乡的羁旅之苦。

(4分。

异同各2分,意近即可)

【江苏苏州】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中宵①

杜甫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注】①此诗是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作。

中宵,半夜。

②绮疏,指雕花的窗户。

8.下列对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