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920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docx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docx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201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解析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的环节: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2.会计核算的工作:

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具体地说: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

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

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以,也可以表述为: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或:

资产=权益

【第二章】核算

1.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包括六项: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2.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

3.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遵循三个原则:

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4.“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

5.会计账户的标准格式中,包括下列项目:

日期、凭证编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

6.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二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会计科目就无法发挥作用。

(2)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会计科目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账户不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且系统反映和控制其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

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所运用。

【第四章】复式记账

1.所谓的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按其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2.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

因此,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4.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会计科目(账户)、记账符号、金额。

【第五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1、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3、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区分:

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

7、原始凭证基本内容:

名称、日期、单位和个人、内容、金额

8、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9、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10、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11、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2、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填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3、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

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4、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填写错误的,重新编制。

15、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企业采购报销差旅费填制一张收款凭证和一张转账凭证

【第六章】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通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简称账簿。

2.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意义:

(1)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2)可以分类、汇总会计信息;(3)可以检查、校正会计信息;(4)可以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3.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的真实内容。

具体说明如下:

(1)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个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就无法存在;

(2)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个别账户中完成的。

4.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5.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主要有四种:

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或称平行式)。

6.结账的方法:

(1)对不需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

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事项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注意:

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

年终结账时,将所有总账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双红线。

(5)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户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注意:

此时不必编制会计凭证)。

7.错账的更正方法:

错账的更正方法通常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等几种。

8.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只进行金额核算的账户;多栏式明细账一般适用于成本、费用类的明细核算;数量金额式账簿一般适用于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物资的明细核算。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

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

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

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2、单位撤并3、中外合资、国内联营4、清产核资5、单位主要负责人调离)

局部清查(流动性大:

1、现金:

日记月结2、银行:

每月核对3、存货:

每月重点抽查4、贵重财物:

每月清查5、往来款:

一年1至2次)

3、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但不得由出纳亲自清点;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4、银行存款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