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086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

《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

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题和答案

2020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请将正确的选项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1.(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高梁酿造高梁酒

B.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2.(3分)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

A.积极治理沙漠、荒山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C.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

D.露天焚烧固体垃圾

3.(3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粉末的取用B.

液体的倾倒

C.

二氧化碳的验满D.

浓硫酸的稀释

4.(3分)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5.(3分)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H2SO4═FeSO4+H2↑B.CO+CuO

Cu+CO2

C.Cl2+2NaI═2NaCl+I2D.Fe+CuSO4═FeSO4+Cu

6.(3分)煤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在煤中加入X可有效防止煤燃烧时生成的SO2对大气造成污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  )

A.CaOB.Na2CO3C.Ca(HCO3)2D.CaCO3

7.(3分)下列关于CO2、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C.CO2无毒,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D.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

8.(3分)你认为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错误的是(  )

A.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9.(3分)建国以来,中国航运经济取得迅猛发展,现在已成为航运大国,正向航运强国迈进。

为保证船舶的使用寿命,船舶要进行防锈处理,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刷防锈漆

B.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船舶的零部件

C.给某些部位涂油

D.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

10.(3分)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20毫升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毫升水搅拌,得到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

11.(3分)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发生反应。

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铜>乙B.铜>甲>乙C.乙>铜>甲D.甲>乙>铜

12.(3分)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

吸食下列物品有害人体健康的是(  )

A.“芙蓉”牌香烟B.“鲁花”牌花生油

C.湘西红心猕猴桃D.“雀巢”牌奶粉

13.(3分)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14.(3分)能将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钾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铜丝B.硝酸钠溶液

C.稀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

15.(3分)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BaSO4固体

Na2SO4固体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

C

KOH溶液

K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

D

银粉

锌粉

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

(1)氮气  。

(2)2个氢氧根离子  。

17.(6分)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x=  。

(2)该元素的名称是  。

(3)该元素的单质与氯气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8.(8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10℃时,将甲、乙、丙各100克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有溶质析出的是  (填字母代号)。

A.甲

B.乙

C.丙

(3)50℃时,20g乙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字母代号)。

A.过滤

B.结晶

C.蒸馏

19.(6分)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净化水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沉淀、  、吸附、消毒、煮沸。

(2)“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请你各写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①节约用水  ;

②防治水体污染  。

20.(6分)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都能燃烧,都能将某些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现有A、B、C、D、E五种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E是气态单质,C是液体,D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E的化学式是  。

(2)反应A+B→C+D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A的单质作燃料用很多有点,请列举一条  。

21.(6分)我国2020年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期间,需要经常对公共场所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84消毒液、双氧水溶液等。

(1)84消毒液(含NaClO)与洁厕灵(含盐酸)不能混用,否则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和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了对某车站候车室消毒,要配制一桶(15千克)含H2O22%的双氧水溶液,需工业用双氧水(含H2O230%)  千克。

(3)请你写出另一种防止新冠肺炎传播的有效方法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4分)

22.(7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

①  ,②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在A﹣E中选择)。

(4)实验室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字母代号)。

A.H2

B.CO2

C.O2

23.(7分)小杨在实验室做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一瓶标注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是敞口放置的。

为了检验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小杨与同组的另两位同学共同探究:

(1)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瓶溶液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可能是NaOH溶液;

猜想二:

可能是Na2CO3溶液,作出此猜想的理由是  。

猜想三:

可能是  。

(2)查阅资料得知:

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aCl2溶液、BaCl2溶液呈中性。

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三位同学各取少量待测试剂于小试管中,分别滴加①酚酞溶液、②稀盐酸、③澄清石灰水,并依据产生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同结论:

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你认为他们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3)为了验证“猜想二”正确还是“猜想三”正确,他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待测试剂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溶液,溶液变浑浊;②过滤;③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所以  (填“猜想二”或“猜想三”)正确。

如果在已经变红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Zn:

65

24.(5分)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仅含不溶于酸的杂质),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1)此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最大质量是  克。

(2)锌粉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

2020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请将正确的选项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1.【解答】解:

A、用高梁酿造高梁酒属于高粱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石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2.【解答】解:

A、积极治理沙漠、荒山,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故A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可以随时检测大气质量,有利于及时治理,故B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

C、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C行动有利于“保卫蓝天”;

D、露天焚烧固体垃圾可以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D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

故选:

D。

3.【解答】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A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没有错误;故正确;

C、二氧化碳的验满应该把燃着的木条放到瓶口,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正确;

故选:

C。

4.【解答】解: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5.【解答】解:

A、Fe+H2SO4═Fe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CO+CuO

Cu+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C、Cl2+2NaI═2NaCl+I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6.【解答】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钙、硫、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0、2、6、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硫、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2、2、1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CO3。

故选:

D。

7.【解答】解: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在媒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8.【解答】解:

A、向着火的电烤炉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

此灭火方法错误。

B、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

此做法正确;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做法正确;

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采用隔离氧气的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故选:

A。

9.【解答】解:

A、船舶要进行防锈处理,刷防锈漆,能使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能防止生锈,故选项错误。

B、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船舶的零部件,能防止生锈,故选项错误。

C、给某些部位涂油,能使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能防止生锈,故选项错误。

D、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能防止生锈,但成本太高,该防锈措施不可行,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0.【解答】解:

A、汽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选项说法正确;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蒸馏水,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升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1.【解答】解:

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铜,乙没有发生反应。

说明甲比铜活泼,乙没有铜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铜>乙,故B、C、D均不正确。

故选:

A。

12.【解答】解:

A.香烟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吸烟对人体健康无益,符合题意;

B.花生油中富含油脂,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不合题意;

C.猕猴桃富含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不合题意;

D.奶粉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不合题意;

故选:

A。

13.【解答】解:

A、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烧碱、火碱,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钙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C、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柠檬、柑橘中含有柠檬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4.【解答】解:

A、铜丝与碳酸钠、氯化钾两种溶液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鉴别,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钠溶液与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钾三种溶液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鉴别,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体生成,与氯化钾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钾两种溶液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鉴别,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5.【解答】解:

A、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钠易溶于水,加足量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钡,该选项方法正确;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除去锌带入铜,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解答】解:

(1)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

N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

2OH﹣。

故答案为:

(1)N2;

(2)2OH﹣。

17.【解答】解: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2+8+x=12,x=2;故填:

2;

(2)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2,是镁元素;故填:

镁;

(3)镁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2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故填:

MgCl2。

18.【解答】解:

(1)2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故填:

乙、甲、丙。

(2)10℃时,将甲、乙、丙各100克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有溶质析出的是C,是因为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故填:

C。

(3)50℃时乙溶解度是40g,20g乙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

故填:

28.6%。

(4)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填:

B。

19.【解答】解:

(1)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净化水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煮沸;故填:

过滤;

(2)①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有很多,例如:

洗菜水浇花、洗衣水冲厕等;故填:

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②防止水体污染是具体措施有:

不用含磷洗衣粉、不向水中扔垃圾、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等;故填:

不用含磷洗衣粉(合理即可)。

20.【解答】解:

C是液体则C是水,D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则D是铜,E是气体单质,能与铜反应生成B,故B是氧化铜,E是氧气,气体单质A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则A是氢气;

(1)E是氧气,故填:

O2;

(2)A+B→C+D是氢气和氧气加热生成水和铜,故填:

H2+CuO

H2O+Cu;

(3)A是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有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原料来源丰富、热值大等优点,故填:

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或原料来源丰富、热值大)。

21.【解答】解:

(1)盐酸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HCl+NaClO═Cl2↑+NaCl+H2O;故填:

2HCl+NaClO═Cl2↑+NaCl+H2O;

(2)设需要工业用双氧水(含H2O230%)的质量为x,则:

30%x=15kg×2%

x=1kg

故填:

1;

(3)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要防止新冠肺炎传播,可采取隔离病人、出门佩戴口罩、不聚集、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室内和公共场所定期消毒等有效方法;故填:

出门佩戴口罩。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4分)

22.【解答】解:

(1)①是铁架台;②是集气瓶;

(2)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者都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都比空气大,可用装置C收集;

(4)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H2O+CaCO3↓;

(5)F装置中收集气体时是短进长出,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选:

A。

故答案为:

(1)铁架台;集气瓶;

(2)2KMnO4

K2MnO4+MnO2+O2↑;

(3)BC;

(4)CO2+Ca(OH)2=H2O+CaCO3↓;

(5)A。

23.【解答】解:

(1)猜想一:

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时是NaOH溶液;

猜想二:

氢氧化钠完全变质时是Na2CO3溶液,作出此猜想的理由是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猜想三: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时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填:

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分别滴加①酚酞溶液、②稀盐酸、③澄清石灰水,并依据产生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同结论:

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不能用酚酞试液,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用稀盐酸,是因为加入足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产生气泡,也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程中溶液变浑浊。

故填:

C。

(3)①取少量待测试剂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②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③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所以猜想三正确;

如果在已经变红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红色消失。

故填:

氯化钙;猜想三;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红色消失。

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Zn:

65

24.【解答】解:

(1)此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最大质量是0.8g,

故填:

0.8。

(2)设锌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2

x0.8g

x=26g,

锌粉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答:

锌粉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