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战史中对大陆1979对越战争的描述.docx
《台湾战史中对大陆1979对越战争的描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战史中对大陆1979对越战争的描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湾战史中对大陆1979对越战争的描述
台湾战史中对大陆1979对越战争的描述
第一节战前一般情势
共、越作战自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中共入侵越南起,至三月五日开始撤退止,计十六天。
作战发生之原因,为当时美国之亚洲战略、苏俄东亚策略、中共阴谋及越南之野心所引起。
一、美国之亚洲战略:
美国之亚洲战略,是企图「联共制俄」,并以大量军经支援亚洲国家,以代替其卷入战争之可能性。
故当越南入侵高棉时,中共肆无忌惮,不惜以武力对付越南,保护其在东南亚利益。
二、苏俄东南亚策略:
苏俄极欲控制越南作其附庸,并使其东西战线连为一体,导致中共恐惧腹背受敌,且报复越南「忘恩」,而发动战争。
本帖来源:
三、中共之阴谋:
中共原企图以越南作为其东南亚侵略扩张之跳板和桥头堡,当越南倒向苏俄後,使中共阴谋被破坏,故不惜以武力相见。
四、越南之野心:
越南因受地理因素之影响,欲实现「印度***联邦」,以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欲摆脱中共的控制,而与中共利益相冲突,故共、越之战遂无法避免,不惜以武力相见。
贰、作战地区概述
一、中越边境一般状况:
越北与我国滇、桂、粤三省毗邻,西起中、越、寮三国交界之处,东至芒街以东珍珠港。
东西全长七二O公里,一般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林密,且多瘴疠之气,除河谷及道路构成之通路及部份小径外,通行极困难。
由於法军曾於地区内构筑甚多永久性工事,以及越共增添大量之明暗碉堡、地下坑道和交通壕,故形成纵横交错完整之防御体系。
二、山系:
越北山脉皆源自我国云南边境,山势西北高而东南低。
其主要山脉有二:
一为沿中越边境之六诏山脉,向南延至平原市以南,形成北越山地,标高在一千至二千公尺之间,并与粤桂山脉相连接;一为云南省境之哀牢山脉南支,进入越北称为泰族山区,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形成河内附近之三角平原,惟山区多为悬崖峭壁,运动展望均极困难。
三、水系:
越北河流,主要者有红河、黑河、奇穷河及高平河。
黑河上游为滇省境内之李仙江,於莱州以北汇合支流後,始称黑河,雨季河水上涨时,小汽艇可自奇穷河,均由西北流向东南,每年四至十月为雨季,河水湍急,形成障碍;旱季,一般均可徒涉。
四、交通:
越北交通以河内为中心,铁、公路通至各主要城市。
铁路有桂越及滇越两条,分别由河内通至我国云南及广西,为中越间之交通大动脉。
越北主要公路如下:
(一)广东防城经芒街至河内。
(二)广西南宁经谅山至河内。
(三)广西龙州至谅山和龙州经广渊至高平。
(四)广西靖西至高平。
(五)广西镇边经朔江至高平。
(六)云南文山至河阳。
(七)云南文山经马关、孟康至老街。
(八)云南蒙自经金平至莱州。
五、主要城市:
(一)芒街:
芒街与广东省东兴隔河相对,为中、越通商要地,在军事及经济上极重要。
该处华侨甚多,工商业多为由华侨掌握经营。
(二)谅山:
为越北谅山省之首邑,距河内一五三公里,距高平一三六公里,距中国边界十八公里,陆路交通便捷,空运有谅山机场。
为中、越边境战略要点,区内山岭重叠,形势险要。
(三)高平:
为越北高平省省会,与我国广西省之龙州、靖西、镇边等相毗连,为越北交通重心,工商业极为发达。
高平东、北、西三面为高平河所环抱,四周皆山,险地天成,山上更筑又有碉堡、营区、围墙等工事,易守难攻。
(四)老街:
老街又为保胜,为逊清明将黑旗刘永福之发祥地。
该城位於红河上游,与我国滇省边境上之河口相对。
老街西南之番西峰标高三一四五公尺,为越北之最高峰。
六、气候:
越北属热带气候区,温度高而雨量多。
(一)温度:
全年温度(高山地区除外)最低为一月,平均温度摄氏十六点七度。
最高为六月,平均温度为二八点八度。
(二降雨量:
全年区分旱、雨季。
十一月至翌年三月为旱季,雨量较少,河川上游多乾凅,可以徒涉。
四至十月为梅雨季,雨量充沛,河水泛滥,霪雨连绵,不利大军作战。
(三)风:
九至十月为台风季节,冬季则属东北季风。
叁、作战准备
「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是中共作战基本教条,本战役共越双方对作战目标、作战时间之选定及战备整备等,均有相当准备,兹分述如
一、共军
(一)作战目标:
共酋们深知使用武力为「延续政治另一种手段」,此次中共对越南发起所谓「边疆自卫还击作战」,目的在对越共施以「惩罚」,故作战在时空上皆有一定之限制,而作战方式亦力求速决,基此,中共的作战目标就局限於越南北部山区,而不深入红河三角洲的打算。
因此,其战略构想及战备均受到相当限制。
(二)作战时间:
中共攻打越南时间选定在二月中旬,可算最佳时机,其理由:
1.越共原为中共豢养扶植,彼此狼狈为奸,近因利益相冲突,改走苏俄路线,而俄、越友好合作条约刚於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签订,故苏俄在越南军事力量很有限。
中共深知,时间愈久对其愈不利。
同时,美、苏正在第二回合限武谈判,不可能对其有激烈反应行动,而妨碍谈判之进行,故为最佳时机。
本帖来源:
2.越南於一九七九年一月对高棉大举进攻时,动用了二十万兵力,因此,不但削弱了北疆防卫,而且兵力也被分离,故中共趁此时机进攻,真可谓乘虚而入。
3.中共攻越时间,是邓小平访美返回仅一周时间,从表面看,美、共关系甚为亲切,以及邓小平在美国一再叫嚣要「给河内一次教训」,故世人误以为中共的行动曾受美国的支持,至少美国已默认。
所以,当中共用兵时,不致遭到国际间重大谴责。
4.越北地区的雨季在四月间开始,而中国大陆东北黑龙江及乌苏里江沿岸,冰雪溶解时节,亦在四、五月间,因此,中共选定在二、三月间攻越,可获天候之最大利益,而在东北中、苏边界上,亦可有效限制苏俄地面部队行动。
(三)战备整备
1.筹设指挥机构:
这次入侵行动,由邓小平任总指挥,徐向前与聂荣臻为副总指挥,在中央指挥系统下,区分南北两个方面军,北方面军由李德生指挥,防止苏俄突袭。
南方面军由许世友为「司令员」,张廷发为「参谋长」。
南方面军又分东西两个战区,东战区包括广西、广东,由许世友指挥,西战区为云南,由杨德志指挥,张廷发指挥空军,总指挥负责全盘之计画、训练、协调和指挥。
2.充实人员装备与完成扩编:
一九七八年七月完成滇、桂边防部队之整编,配发边区民兵武器,并实施战斗与勤物支援训练。
对计画纳入作战序列之部队,分别完成干部补充与装备调拨,以及动员扩编计画。
3.秘密训练越南归侨从事谍报工作:
一九七八年七月,中共於广东阳春与海南岛两地,秘密召训越南归侨五百余人为谍报员,先期潜返越北,从事情报活动。
4.成立山地作战训练中心:
针对作战地区特性,模拟越北地形,选择四川、广东,分设三林地作战训练中心,容量均在六千人以上,以曾参加棉、越作战之共干任教官,实施短期特种训练。
5.加强後勤整备:
自一九七八年四月起,中共广州与昆明军区即加强各类军需物质之屯储,与交通通讯系统之整备维护。
各公社亦成立支前指挥部,加强准备。
6.实施精神教育,激发仇越情绪:
将「援越思想转变为仇越思想」,列为政治工作重点,并将越共「迫害华侨」、「侵扰边境」、「勾结苏修」,以及******仇共等情况,列为政治教材施教,以便官兵带著「刻骨仇恨」,在战场上展开生死搏斗。
7.秘密实施战略集中: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越共进军高棉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即决议对越共报复,乃著手调整布署,并配合谋略运用,实施战略集中,各部队仍於原驻地开设之无线电网继续保持正常通联,在机动中或到达集结地区之部队,严格保持静止,直到攻击发起前,未为外界侦悉。
二、越军:
(一)作战目标:
越南因於一九七九年一月对高棉使用了二十万部队入侵,致兵力处於分离状态,此时不利与共军决战,故其作战目标,是藉山区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迟滞越军行动,削弱其战力,并确保边境上要点,待主力增援到达後,再转取攻势,於边境附近与中共决战,确保其领土之完整。
(二)作战时间:
由於此时不利与敌决战,故初期唯有采取守势持久,才能争取兵力转用之余裕时间,以及充份获得苏俄军事物质援助。
因此,预判其与敌决战时间,当选在四月份雨季来临之後。
(三)战备整备:
本帖来源:
CHN强国社区
1.锐意经营战场:
越北地形山岳绵亘,利於守不利於攻,其间岩穴山洞特多,在越军有计画经营下,战前已形成完整而坚强之防御工事。
本帖来源:
2.加强防空战备:
以俄制萨姆六及九型飞弹先期部署於谅山,海防、河内等战略要点,以防共军之空中攻击。
3.加强边防部队训练,充实人员、装备,广屯粮弹。
肆、兵力部署
邓小平於二月八日,由美国返回北平,九日召开所谓「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入侵越南,迄二月十一日止,共、越双方积极部署兵力,双方兵力编组状况如下:
(一)共军:
作战前共军秘密集结九个军(十一、十三、十四、四一、四二、四三、五十、五四、五五军及二十军之五八师)、两个炮兵师(第一、四师)、两个高炮师(第六五、七十),加上民兵及後勤支援单位,总兵力约五十万人,分别部署於广西、云南边境线上。
本帖来源:
(二)越军:
越军以六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十六个地方团及四个炮兵团,总兵力约十五万人,沿中、越边境各隘口、交通枢纽及越北战略要点,采广正面大纵深配置。
并控制三个步兵师(第三O六、三二O、三二五师),於河内附近为总预备队。
二、空军:
(一)共军:
共军拥有四千余架战斗机,大部为米格十五、十七和十九。
作战直前,在华南各机场(含海南岛),集结约一千架。
本帖来源:
CHN强国社区
(二)越军:
越共有各战轰机约三百余架,包括米格十七、十九,SU—七和美军所遗留的F—五。
集中於河内、岘港、顺化等基地飞机约二百余架。
第二节高平会战
壹、作战时间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O五三O时,共军对高平外围据点发动攻击起,迄二月廿五日夺取高平止,历时九日。
本帖来源:
CHN强国社区
贰、作战地区简介
一、地形:
高平与我国广西省毗邻,地处越北山区,西北高而东南低,山高(标高五OO至一五OO公尺间)谷深,林密雾浓,溪多水急,除既有道路、小径外,均通行困难。
盘江亦称高平河,由西北流向东南,为地区内之主要河流,每年四至十月为雨季,河水湍急,形成障碍;旱季一般均可徒涉。
二、交通:
本作战地区主要公路有三条,分别为三、四号及一六六号,向北可通达广西省之靖西县,向南分别经谅山、太原通往河内。
叁、兵力部署
一、共军:
计投入四一军(辖一二一、一二二、一二三师)、四二军(辖一二四、一二五、一二六师)、五四军(一六O、一六二师)、二十军之五八师、炮兵第一师,及不明番号战车吃团,连同民兵民工,约十八余万人。
二、越军:
计投入第三四六师、地方军五六七、七五一、八五一团及独立一二三团与一五八、一九O炮兵团,约四万余人。
肆、战略构想
一、共军:
依分进合击迅速夺取高平之目的,以有力一部自正面强攻,主力实施两翼迂回「穿插」,阻敌增援与退却,包围歼灭地区内越军,以策应谅山方面作战,并准备向河内方向进出。
二、越军:
以歼灭入侵敌人确保高平为目的,藉地形与坚固工事之利,依持久作战之指导,适切运用诸作战手段与政治作战相配合,逐次消耗敌军战力,迟滞其行动,争取时间,俟增援部队到达後,相机转移攻势,歼灭来犯敌军。
伍、共军作战指导
中共对高平之作战,区分为两个阶段,使用时间三至五天。
一、第一阶段:
攻占高平外围据点。
第四一军在北,对道农、朔江、茶灵行广正面攻击,重点保持在茶灵方面,歼灭所在敌军,配合第四二军之攻击包围高平。
另以一部沿道农尽速向岸山(银山)迂回「穿插」,阻敌北上增援。
第四二军在东,沿东溪向高平迂回「穿插」攻击,协力四一军对高平形成包围态势,另以一部向七溪进出,阻敌谅山方面敌之增援。
二、第二阶段:
夺取高平。
夺取朔江、茶灵、重庆、东溪诸要点完成包围後,即以五四军任主攻,沿布和向高平攻击,第四一、四二军(欠一二六师)继续缩小包围圈,协力五四军夺取高平,歼灭地区内敌军。
作战经过
二月十七日O五三O,中共四一军之一二二、一二三师及第二十军之五八师,在强大炮兵火力支援下,分别对朔江、茶灵、重庆之越军阵地发起攻击。
同时中共四二军与一二一师分自东(布局村)、西(道农)向高平实施迂回「穿插」。
东翼四一军之一二四师进展顺利,当晚八时攻占东溪,但由於嫩金山口两侧高地均为悬崖峭壁,且越军构有坚强阵地,故前进受阻。
二月十八日O四OO、中共一二四师夺取嫩金山口,并迅速向高平前进。
在朔江方面共军击毙越三四六师二四六团团长,并俘获该师参谋长南松中校,但越军凭藉地形及工事,结合「反坦克伏击团」,以「阻、离、打、炸」,遏阻共军攻势,致共军损失惨重。
二月十九日茶灵、重庆方面,共军进展缓慢。
其西翼之一二一师已攻占原平、东翼一二四师已到达纳非,正分沿四、三号道向高平前进中。
二月二十日,共军总预备队五四军之一六O师、一六二师在一二五师掩护下,由水口墟经布和向高平前进,共军之一二四师夺取博山。
朔江方面之一二二师,虽发起猛攻,但被越军击退,伤亡惨重。
二月廿一日,共军各路兵力(一二一、一二三、一二四、一二六、一六O、一六二师),除五八及一二二师外,已分别到达却潭、一OO二、八O九,叩仑等附近高地,完成对高平之合围。
一二一师之一个营并将越增援之三三八师阻於岸上至高平之三A道上。
二月廿二日,越军破坏高平近郊之水库、桥梁及道路,共军一二四、一二六师行动受阻,且部队前後分离,其余地区越军以小股多路偷袭方式,袭击共军或车队,使共军补给中断,其中一二一师、一二三、一二六师缺水、缺粮、缺弹状况最为严重。
二月廿三日,共军五八师与一二二师分别占领朔江、重庆後,即南下高平。
其他各师对高平实施全面攻击,激战两日,并缩小包围圈,双方战斗极为惨烈。
二月廿五日O三OO,共军一六二师领先攻入高平,一六O师相继进入,越军大部退入山区,实施游击战。
二月廿六日,高平会战告一段落,惟小规模战斗仍在继续进行。
柒、双方战损
一、共军:
越军宣称:
击灭或重创共军七个营,摧毁战车和装甲车一三四辆、轮型车辆廿三辆,歼敌一万八千余名。
二、越军:
共军宣称:
击灭越军三四六师大部及地方军五六七、七五一、八五一团与独立一二三团各一部,共歼敌万余人,并承认其战车单位部份被歼。
第三节谅山会战
壹、作战时间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O五三O,共军对谅山边界据点攻击开始,迄三月五日攻占谅山市止,历时十七日。
贰、作战地区概述
一、地形:
谅山省与我国广西省毗邻,地属越南东北山区,地势北高南低。
谅山市为谅山省之省会,市郊四面环山其北方约十公里之六O八高地,东北方约七公里之扣当山,东方约八公里之八二O高地,南方四公里之四八九高地,西郊五公里之六三九高地及西北六公里之马扣山等,均属控谅山市之制高点。
其中马扣山(标高八OO公尺)为坚强核心阵地,其得失对谅山之攻防具有决定性影响。
由於谅山地理形势险要,又为越北政、经、交通中心与越军第一军区司令部所在,如予攻占,即若打开越北门户,可直趋河内,故为攻必取,守必固之战略要点。
二、交通:
(一)公路:
本作战地区主要公路有两条:
一条是由河内通往我国边境之一号公路,另一条为连通高平、同登、禄平之四号公路。
(二)铁路:
自我国广西省南宁至越南河内之「桂越铁路」。
本帖来源:
(三)水系:
奇穷河自西而东,将谅山市分隔为南北两区。
叁、兵力部署
一、共军:
初期使用兵力五个步兵师(第四三军辖一二八、一二九师,第五五军辖一六三、一**、一六五师)及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团;尔後续投入两个步兵师(第五O军之一四八、第五四军之一六一师),共约十五万人。
二、越军:
初期使用一个步兵师(第三师),两个公安团、两个独立团、两个炮兵团及一个战车营;尔後续投入一个步兵师(第三三七师),共约五万人。
肆、战略构
一、共军:
以包围歼灭谅山地区敌军之目的,先对当面之敌行多点突穿,主作战指向同登—谅山方面,开放隘口,并继续攻略谅山。
另以一部兵力,由两翼迂回「穿插」,乘敌增援部队未到达前,夺取谅山外围据点及谅山市,击灭所在敌军,并准备向河内方面进出。
二、越军:
以保护谅山逐次消耗敌军战力为目的,利用地形及坚固工事,编组据点式纵深阵地。
以有力一部配置於同登地区,扼守隘口,主力固守谅山及其周边重要据点。
依持久作战要领,配合政治作战,迟滞敌行动,俟增援部队到达後,相机转移攻势,歼灭入侵敌军。
本作战在D+十日前,确保谅山及奇穷河南岸地区。
伍、作战指导
一、共军:
本作战区分两个阶段,预定五至七天完成。
(一)第一阶段—攻略同登。
1.以第五五军沿镇南关—三八六高地方向攻击,夺取同登及附近高地,开放道路,并准备继续向谅山方向攻击。
2.以第四三军,分由把里、那同向邦凡、诗马「穿插」,并继续向禄平方向攻击,以截断敌之退路。
(二)第二阶段—夺取谅山市。
1.夺取同登後,即对谅山包围攻击,以五五军及五十军之一四八师,在中央任主攻,重点指向扣马山,夺取谅山市周边要点,阻断敌之退路和增援。
2.东翼以四三军,分别从邦凡、诗马向八二O高地及禄平攻击,完成对谅山市包围,并威胁其侧背。
3.第五四军之第一六一师,向谅山西南侧之六三九高地「穿插」,截敌退路与增援。
4.夺取谅山市外围据点後,以原态势逐次缩小包围圈,夺取谅山市,歼灭所在越军。
二、越军:
(一)以步三师之十二团及公安团,担任同登附近地区守备。
(二)以步三师(欠)、公安团、独立团,据守谅山市及其周边据点,置重点於马扣山。
(三)步三师之一三九团及战车营为预备队,控制於谅山地区。
(四)步三三七师到达後,增援谅山地区守备。
陆、作战经过
二月十七日O五三O,共军四三军在东,五五军在西为主攻,发起攻击,重点指向同登,於攻击准备射击後,共军五五军之一六三师及坦克第二团,迅即对同登及两侧高地攻击,一六五师向同登西南之巴别「穿插」。
当日下午,共军一六三师之四八八团「穿插」至同登外围之三O三高地,截断四号及一B公路,阻断敌之退路。
步一六三师辖步四八六、四八七、四八八团及坦克第二团,除步四八八团外,该师主力直至十九日晚,仍被阻於同登以北一B公路西侧。
二月二十日共军全面猛攻,逐步推进,越军化整为零,利用地形设伏与游击战,袭击共军。
战斗非常激烈,直至廿三日上午,越之第十二团为共军击溃,同登战斗结束,东翼之共军四三军,亦於是日分别攻占邦凡、诗马两地。
二月廿三日午後,共军即对谅山实施包围攻击,以五五军之一六三、一六五师为主攻,重点指向扣马山断敌退路,阻敌增援。
五十军之一四八师立即投入战斗,指向扣马山。
东翼之四三军及西翼之一六一师,分别向禄平、八二O高地和六三九高地「穿插」。
战斗中,共军虽以强大火力支援攻击,但越军却凭持坚固阵地顽强抵抗,且全部进入地下坑道,逐堡对抗,战斗进展极为换缓慢。
二月廿五日,共军一六一师「穿插」至六三九高地附近,策应扣马山之作战。
二月廿七日一**O时,扣马山及六三九高地先後为共军攻占,谅山市乃受瞰制,东翼之共军一二九师亦已攻占禄平,并向谅山挺进。
三月一日晨,共军对谅山发动总攻击,以战车为前导,越军亦以战车迎击,且运用有利地形实施顽抗,共军伤亡甚大,进展迟缓,尔後共军改以步兵为前导,战车随後支援,另以「小分队」利用喷火器,消灭洞内越军,逐步推进。
三月二日O九OO时,共军始控制谅山北区,扣当山亦於是日一五OO时为共军攻克。
共军继续渡奇穷河,突入南区,双方展开拉钜战。
三月四日下午,越军退守郊区,共军亦停止攻击,实施清扫谅山残余越军,持续至三月八日始告结束。
柒、双方战损
一、共军:
越方宣称:
重创共军三个团和四个营,歼敌约一万九千人,摧毁车辆一二八辆(包括战车、装甲车九六辆)、火炮九五门,迫击炮和飞弹发射器、轻武器数百件,以及大量军事装备。
二、越军:
中共宣称:
击溃越军第三师之十二团及一四一团、炮兵六八团;重创三三七师之四二团,毙敌**一二人,俘虏三五九人。
第四节共、越作战综合检讨
壹、老街会战经过概要
二月十七日O五三O,共军以十个步兵师(第十一军之卅一、卅二、卅三师,第十三军之卅七、卅八、卅九师,第十四军之四十、四一、四二师及第五十军之一四九师)对曼念贡、老街、猛康发起攻击。
其作战指导系以第十三军在中央任主攻,利用夜暗自河口-巴撤间渡河,力求出敌意表,主力指向老街-柑糖,并以有力之一部夺取黄连山掗口,分割敌军。
同时,另以十四军在东,沿红河东岸前进,以协力十三军之攻击和掩护其东侧翼安全,而以十一军自西翼夺取封寿,并向莱州进出,掩护主力两侧翼之安全。
共军开始即以优势兵力对越全境施以压力,展开凌厉攻势,而越军占领沿岸重要地形,边组四周防御据点,欲乘共军半渡而击灭之。
战斗进行异常激烈,双方伤亡惨重。
二月十九日中央方面,共军十四军之四十师於一四OO攻占老街市及附近要点,共军十三军续向保胜、谷柳推进,越军则以伏击及局部逆袭阻止共军,致使共军侧翼暴露,伤亡惨重,而前进受阻;在猛龙、花龙方面,共军进展顺利,迫使越军进入山区。
二月廿二日一四OO,共军十三军及十四军之预备队,分沿红河东西两岸向柑糖推进,但於沿途遭越伏击,损施惨重。
二月廿八日共军总预备队一四九师投入战斗,沿保沙公路(保胜至沙巴)南进,企图夺取黄连山掗口,切断沙巴至封寿之交通,经四日战斗始完成;共军十三军主力於三月三日一四四五时攻占沙巴,一七一五时攻占谷珊,而西翼之共军於三月四日攻占封寿,并向巴丹前进,至三月五日,於柑糖、沙巴、巴丹之线以北,与越军保持接触。
贰、中共自越南撤军
中共於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对越南发动军事攻击之同时,亦对越南发动和平攻击;二月十七日中共新华社即声明,此次行动是因越南於边境多次挑衅及骚扰行动而迫於还击,并表示愿与越南谈判,二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一面强调中共不要越南一寸土地,只希望严守中越边界,一面扬言,继续为维护中越两国人民之友谊和恢复边界的和平与安宁而努力。
同时,一再要求谈判,中共原想运用战和兼施的策略,迫使越南签订城下之盟,接受所谓「双撤军」的原则(即越南自高棉撤军,中共自越南撤军),并企图促使越南在中共、俄共党斗争中保持中立态度,惟因越南获得苏俄全力支持,不仅拒绝与中共谈判,并强调要与中共战斗到底。
苏俄此时,不但加强越南水域船舰活动,并警告中共「要在不太迟前撤出越南」和重申忠实履行苏越友好合作条约。
至於美国、日本及东协国家,虽均表示支持「双撤军」,但则声明它们无意卷入共越争执的漩涡,并要求中共军队撤出越南。
中共在国际舆论压力之下,邓小平於二月廿六日对美国记者表示,将结束战争,并指出中共从越南撤军与越南从高棉撤军绝无关连。
事实上,中共於三月五日,攻陷谅山、老街之後,的确已打开进入红河三角洲的通路,及直取河内将迫越决战,惟因顾虑苏俄军事干预的危险和迫使越南全力反击,故於三月五日,新华社奉命声明,宣布自即日起,中共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同时向越南建议,双方迅速举行谈判,讨论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问题,於是共越为期十六天的边界战争,乃告结束,三月十六日中共宣布其在越南军队已全部撤回,双方遂由热战转变为冷战。
叁、共越作战得失检讨
一、共军:
(一)战略方面:
1.有效实施谋略欺敌。
2.秘匿完成战略集中。
3.战略判断错误。
4.缺乏全般战略构想。
5.有限度战略速决,难期迫敌决战。
6.同时追逐两个(含)以上战略目标。
7.战略部署与兵力运用不当。
8.未能保持持续战力。
(二)战术方面:
1.「穿插」作战之运用颇为灵活。
2.情报蒐集不确实。
3.指挥掌握不良。
4.未能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
5.兵种未能发挥协同作战。
6.缺乏反游击作战指导。
7.炮兵火力运用欠当。
8.通信连络不良。
二、越军:
(一)战略方面:
1.同时追逐两个战略目标。
2.战略判断错误。
3.未著眼全局,缺乏全程构想。
4.战略指导过於消极。
(二)战术方面:
1.阵地防御:
过於依赖工事,未能相机逆袭。
2.能有效利用地形实施伏击。
3.全民作战:
发挥总体力量。
4.善於使用游击作战。
5.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