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582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

化工单元操作课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任务书

常压下,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

一、设计条件

1.操作方式:

连续操作;

2.生产能力:

处理炉气量:

2415;

3.操作温度:

25℃;

4.操作压力:

常压;

5.进塔混合气含量;二氧化硫的摩尔分数为0.065%;其余为空气;

6.进塔吸收剂:

清水;

7.二氧化硫回收率:

95%;

二、设计要求

1.流程布置与说明;

2.工艺过程计算;

3.填料的选择;

4.填料塔工艺尺寸的确定;

5.输送机械功率的选型;

三、设计成果

1.设计任务书一份;

2.设计图纸:

(填料塔工艺条件图)

四、设计时间

2013年5月13日-------2013年5月24日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汤金石,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2、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海医药设计院

3、传质与分离技术,周立雪,化学工业出版社

4、流体流动与传热,张洪流,化学工业出版社

5,、化工单元过程课程设计,王明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6、化工单元过程课程设计,刘兵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0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1.1吸收技术概况 4

1.2吸收设备分类 4

第二章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设计 7

2.1任务及操作条件 7

2.2吸收剂的选择 7

2.3填料塔的填料的选择 8

2.4操作参数的选择 9

2.4.1操作温度的确定 9

2.4.2操作压力的确定 10

第三章吸收塔工艺条件的计算 11

3.1基础物性数据 11

3.1.1液相物性数据 11

3.1.2气相物性数据 11

3.1.3气液相平衡数据 11

3.2物料衡算 12

3.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4

3.3.1空塔气速的确定 14

3.3.2填料规格校核:

17

3.3.3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17

3.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21

3.5液体分布器计算 23

3.5.1液体分布器 23

3.5.2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24

3.5.2.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24

3.5.2.2分布点密度计算 24

3.5.2.3布液计算 24

3.6其他附件的选择 25

3.6.1离心泵的计算与选择 25

3.6.2多孔型液体分布器 26

3.6.3直管式多孔分布器 26

3.6.4排管式多孔分布器 26

3.6.5填料支撑板 26

3.6.6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 26

3.6.7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27

3.6.8人孔 27

主要符号说明 28

结束语 30

摘要

吸收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态均相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气液两相的分离是通过它们密切的接触进行的,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连续相而液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连续变化,气相中的成分逐渐被分离出来。

填料塔是气液呈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

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和乱堆两种方式。

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

填料层的空隙率超过90%,一般液泛点较高,单位塔截面积上填料塔的生产能力较高,研究表明,在压力小于0.3MPa时,填料塔的分离效率明显优于板式塔。

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然后再进行解吸处理得到二氧化硫。

要求设计包括塔径、填料塔高度、塔管的尺寸等,需要通过物料衡算得到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然后进行所需尺寸的计算得到各种设计参数,为图的绘制打基础,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填料塔吸收二氧化硫

前言

1.1吸收技术概况

当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组分溶解与液体中,而不能溶解的组分仍留在气体中,使气体得以分离。

吸收过程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特定的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

1.2吸收设备分类

在吸收过程中,质量交换是在两相接触面上进行的。

因此,吸收设备应具有较大的气液接触面,按吸收表面的形成方式,吸收设备可分为下列几类:

(1)表面吸收器

吸收器中两相间的接触面是静止液面(表面吸收器本身的液面)或流动的液膜表面(膜式吸收器)。

这类设备中的接触表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吸收器构件的几何表面。

这类设备还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水平液面的表面吸收器:

在这类吸收器中,气体在静止不动或缓慢流动的液面上通过,液面即为传质表面,由于传质表面不大,所以此种表面吸收器只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场合。

通常将若干个气液逆流运动的吸收器串联起来使用。

为了能使液体自流,可将吸收器排列成阶梯式,即沿流体的流向,后一个吸收器低于前一个吸收器。

水平液面的表面吸收器的效率极低,现在应用已很有限。

只有从体积量不大的气体中吸收易溶组分,并同时需要散除热量的情况下才采用它们。

这类吸收器有时还用于吸收高浓度气体混合物中的某些组分。

液膜吸收器:

在液膜吸收器中,气液两相在流动的液膜表面上接触。

液膜是沿着圆管或平板的纵向表面流动的。

已知有三种类型的液膜吸收器:

列管式吸收器:

液膜沿垂直圆管的内壁流动;

板状填料吸收器:

填料是一些平行的薄板,液膜沿垂直薄板的两测流动;

升膜式吸收器:

液膜向上(反向)流动。

目前,液膜吸收器应用比较少,其中最常见的是列管式吸收器,常用于从高浓度气体混合物同时取出热量的易溶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硫)的吸收。

填料吸收器填料吸收器是装有各种不同形状填料的塔。

喷淋液体沿填料表面流下,气液两相主要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接触。

设备单位体积内的填料表面积可以相当大,因此,能在较小的体积内得到很大的传质表面。

但在很多情况下,填料的活性接触表面小于其几何表面。

填料吸收器:

填料吸收器一般作成塔状,塔内装有支撑板,板上堆放填料层。

喷淋的液体通过分布器洒向填料。

在吸收器内,填料在整个塔内堆成一个整体。

有时也将填料装成几层,每层的下边都设有单独的支撑板。

当填料分层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常装有液体再分布装置。

在填料吸收器中,气体和液体的运动经常是逆流的。

而很少采用并流操作。

但近年来对在高气速条件下操作的并流填料吸收器给予另外很大的关注。

在这样高的气速下,不但可以强化过程和缩小设备尺寸,而且并流的阻力降也要比逆流时显着降低。

这样高的气速在逆流时因为会造成液泛,是不可能达到的。

如果两相的运动方向对推动力没有明显的影响,就可以采用这种并流吸收器。

填料吸收器的不足之处是难于除去吸收过程中的热量。

通常使用外接冷却器的办法循环排走热量。

曾有人提出在填料层中间安装冷却组件从内部除热的设想,但这种结构的吸收器没有得到推广。

机械液膜吸收器:

机械液膜吸收器可分为两类。

在第一类设备中,机械作用用来生成和保持液膜。

属于这一类的有圆盘式液膜吸收器。

当圆盘转到液面上方时,便被生成的液膜所覆盖,吸收过程就在这一层液膜表面上进行。

圆盘的圆周速度为0.2~0.3米/秒。

这种吸收器的传质系数与填料吸收器相近。

第一类设备没有什么明显的优点,并由于有转动部件的存在而使结构复杂化,同时还增加了能量消耗。

因此这类设备没有得到推广。

第二类设备的实用意义较大。

在这类设备中,转子的转动用来使两相混合,促使传质过程得到强化。

这种设备称之为“转子液膜塔”,常用于热稳定性较差物质的精馏。

显然,这种设备也可用于吸收操作。

(2)鼓泡吸收器

在这种吸收器中,接触表面是随气流而扩展。

在液体中呈小气泡和喷射状态分布。

这样的气体运动(鼓泡)是以其通过充满液体的设备(连续的鼓泡)或通过具有不同形式塔板的塔来实现。

在充填填料的吸收器中,也可看到气体和液体相互作用的特征。

这一类吸收器也包括以机械搅拌混合液体的鼓泡吸收器。

鼓泡吸收器中,接触表面是由流体动力状态(气体和液体的流量)所决定的。

(3)喷洒吸收器

喷洒吸收器中的接触表面是在气相介质中喷洒细小液滴的方法而形成的。

接触表面取决于流体动力学状态(液体流量)。

这一类的吸收器有:

吸收器中液体的喷洒是用喷雾器(喷洒或空心的吸收器);用高速气体运动流的高速并流喷洒吸收器;或用旋转机械装置的机械喷洒吸收器。

在这些不同形式的设备中,现在最通用的是填料塔吸收器。

进液

进气

1—塔壳体,2—液体分布器,3—填料压板,4—填料,

5—液体再分布装置,6—填料支撑板

出液

1

2

3

4

5

6

出气

第二章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设计

2.1任务及操作条件

操作方式:

连续生产

生产能力:

处理气量为2415m3/h

操作温度:

20℃

操作压力:

常压

混合气体的含量:

二氧化硫的摩尔分数为0.065%;

温度25℃;其余为气体

吸收剂:

清水

2.2吸收剂的选择

对于吸收操作,选择适宜的吸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对吸收操作过程的经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选择吸收剂,要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1.对溶质的溶解度大

所选的吸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则单位量的吸收剂能够溶解较多的溶质,在一定的处理量和分离要求条件下,吸收剂的用量小,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收剂循环量,这对于减少过程功耗和再生能量消耗十分有利。

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吸收剂用量下,液相的传质推动力大,则可以提高吸收速率,减小塔设备的尺寸。

2.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要求选用的吸收剂应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其它组分则溶解度要小或基本不溶,这样,不但可以减小惰性气体组分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解吸后溶质气体的纯度。

3.不易挥发

吸收剂在操作条件下应具有较低的蒸汽压,以避免吸收过程中吸收剂的损失,提高吸收过程的经济性。

4.再生性能好

由于在吸收剂再生过程中,一般要对其进行升温或气提等处理,能量消耗较大,因而,吸收剂再生性能的好坏,对吸收过程能耗的影响极大,选用具有良好再生性能的吸收剂,往往能有效地降低过程的能量消耗。

以上四个方面是选择吸收剂时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其次,还应该注意所选择地吸收剂应该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经济性。

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主要指吸收剂的粘度要小,不易发泡,以保证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分布性能。

良好的化学性能主要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变质,同时要求吸收剂尽可能无毒、无易燃易爆性,对相关设备无腐蚀性(或较小的腐蚀性)。

吸收剂的经济性主要指应尽可能选择用廉价易得的溶剂,两种吸收剂如下:

物理吸收剂和化学吸收剂的选择

物理吸收剂

化学吸收剂

(1)吸收容量(溶解度)正比于溶质分压

(2)吸收热效应很小(近于等温)

(3)常用降压闪蒸解吸

(4)适于溶质含量高,而净化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5)对设备腐蚀性小,不易变质

(1)吸收容量对溶质分压不太敏感

(2)吸收热效应显着

(3)用低压蒸汽气提解吸

(4)适于溶质含量不高,而净化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5)对设备腐蚀性大,易变质

本设计采用水作为吸收剂,二氧化硫作为溶质。

2.3填料塔的填料的选择

塔填料是填料塔中的气液相间传质组件,是填料塔的核心部分。

其种类繁多,性能上各有差异。

目前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